教孩子善良,应该有界限吗?

有,教孩子善良没有错,但是如果你的善良给别人增加了烦恼、负担或会影响别人的自尊心的话,那我觉得大可不必


当然有,善良过头也是不可取的


当然有界限了,一切的善良都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首先是要做一个好人,正直的人,然后在能力范围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或事,这里的界限就是量力而行。


对好人要善良

对坏人不能


有!凡事都有底线!


教孩子善良,应该有界限吗?我认为应该有,而且我就得必须有,理由有以下几点:

1.社会的复杂性,我们一直在教孩子要善良,要乐于助人,但是作为家长我们还是要告诉孩子社会上确实有很阴暗的一面。让孩子碰到问题一定要独立思考一下。

2.个人的能力问题,作为一个孩子看到需要帮助的人热心努力去帮一下是好事,但是也要考虑自身的能力问题,看到有人落水,作为一个孩子如果根本不会游泳或者刚刚学会游泳,就拿出一腔热情去救人,这种行为是不值得提倡、更不能得到鼓励的。

3.鼓励孩子要学会借力,当有陌生人开车“迷路”,寻求帮助时,孩子应该告诉陌生人可以去寻求旁边大人的帮助,不能一味善良,上了陌生人的车。

综上所述,我认为教孩子善良是一定要有界限的,社会有它复杂的一面,孩子的单纯和善良不要被居心不良的人利用了。所以家长有义务教孩子善良是有界限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我们要教孩子善良,但真正的善良是有底线,有界限的善良。

很多人提到“善良”,就会想到“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为了他人牺牲自己。这其实是对“善良”的误解。

真正的善良,是对别人好,也对自己好。善良不是一味的忍让,也需要有底线,这底线,就是我们对自己的安全和权利的保障。

我们要让孩子成为一个能够坚定地维护自己的权利,表达自己的需求和需要人。但要用礼貌的,尊重的方式去表达,而不伤害别人的感受或身体。

教孩子成为一个“坚定的”人,可以采用这四步:

1.说出你所看到的:“你抢了我的玩具...”;

2.说出你的感受,“你这样做,我很生气...”;

3.说出你的需求,“我要求你立刻道歉,我要求你把玩具还给我...”。

如果以上三步没有解决问题,可以先走开保证自己安全,与此同时寻求成人的帮助。

善良不是毫无底线的妥协和忍让,而是要同时拥有保护自己的锋芒。


正义需有界限,善良需带锋芒。

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他说:“善良比聪明重要。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天赋得来容易,因为它们与生俱来,但选择往往很困难。”

曾子曰: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而矣。

所以,我们看到:

日本留学生江歌以生命为代价,把白眼狼刘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接受全国人民道德的审判;

升米恩成斗米仇,杭州保姆燃起熊熊烈火烧死了善良的母亲和她的三个孩子;

佳木斯17岁女护士胡伊萱送一摔倒的孕妇回家,后被孕妇老公在其家中强奸,抛尸荒野……

等等,画风好像不太对?

在上述案例中,善良反倒成了一张“快速死亡通行证”,让行善者遇难,让周围人唏嘘。我们这个时代,究竟还要不要善良?

答案是:当然要。

我们总是倾尽所有培养孩子,使其优秀善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维护集体,热爱祖国……当然没错,这是孩子起码的三观。

可是,当我们的孩子足够优秀足够善良如江歌者,却还是逃不脱渣男损友的魔爪。

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任何一种见义勇为,助人为乐都要在确保自己人身安全的情况下量力而行,遇到危险更不要为了正义强出头,要有界限,有原则,要优先保护自己。

交友更要谨慎,要善良,但你的善良要有锋芒,损友、渣友趁早敬而远之,尤其是遇到这些人的情感和债务问题,更要能跑多远就跑多远。

他们的柔弱不是友情是自私,他们的需求的不是帮助是垫背,离开他们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善良,离开他们,谁的锅让谁背。

我们的真诚真心只献给值得的人。

应该告诉孩子,没有什么天堂和地狱,天使和恶魔都在人间,先学会爱自己,爱亲人。

正义需有界限,善良需带锋芒。


善良是人应具备的美德之一,在培养孩子善良的过程中,不是提倡界限,是培养本质。

要想培养这种本质的善良,首先要对善良有正确的解读。

善良的定义是:(人人)向上提升为善;先天具有的判断是非与善恶的能力为良。合起来,善良的意思是,人人具备的、向上提升的本质本性。

从定义可见,善良有两个重要的部分:

1、人人向上提升(人人包括自己,提升是即发展,以生存为前提)

2、判断是非与善恶,而不是不加思索,不分清红皂白的善良。

这和平时我们在正面管教(珠海正面管教)里提倡的孩子应具备的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中最重要的一项一致:

第七项: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那么什么是善良的适宜的价值观?

用最直白的话来说,满足三个条件:

1、不伤害自己

2、不伤害他人

3、不伤害环境

让孩子在这个情形下去做判断,那么家长不应该用告诉的方式,让孩子“一刀切”地处理问题,而是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在一点一滴的过程中,不断地通过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一件一件地交流,通过生活去解读“善良”,通过生活去培养价值观。

譬如:

孩子在学校或者在社会交往中帮助了别人,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在这件事情里什么部分让他人获得了帮助,什么部分让自己获得了帮助后的快乐,在哪些部分可能存在什么样的风险,这样的风险如何避免,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或者有多少种方式帮助别人同时保护自己。

这是从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来进行学习。

还可以从他人发生的事情来进行学习。

例如一些社会热议的事件,包括扶了摔倒老人被诬陷,或者被居心不良的人利用等等。

看到这些新闻或者事件,可以拿来和孩子一起讨论,而不是敲打或者警诫孩子。让孩子了解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让孩子说说他的看法和想法,从中了解孩子关注到的点是什么,还有哪些是孩子需要具备的能力但孩子没关注到。通过启发性提问的方式,不断地和孩子交流,让孩子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从家长的分享经验中学习,从而来判断,如何做是真正能帮助别人的“善良”

比如在讨论如何扶摔倒的老人并且避免被讹,孩子可以会想到:

1、邀请其他人一起帮忙

2、利用相机

3、利用摄像头

4、打电话救助

5、…..

善良不意味着立刻做出一个动作,善良不意味着本人必须亲自行动,通过判断,心存善意,通过合适的方式来帮助都是善良,所以“教孩子”,不意味着立刻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有或是没有”“对或是错”,然后让孩子照做,“教”意味着利用生活的任何一个机会,培养孩子的能力。


教孩子善良,必须要有界限。

我有一个闺蜜,人比较善良,相信这个社会没有坏人,就算看到坏人坏事,也认为这个人之所以坏,那只是因为没有人爱这个人,在她的眼里,爱是可以让一切坏人变好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上天考验她,让她遇到了她老公。

她老公家庭条件不好,她善解人意的没有要彩礼钱,婚后也是花自己的钱。

可是,老公和婆婆还嫌弃她娘家没有陪嫁钱,认为她没有别的女人会赚钱。

她生了女儿之后,公婆老公都不喜欢,是真的不喜欢,并不是她敏感多疑。

那时,她懵了,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她把这一切归结为自己不够好,可努力了八年,她发现,无论她怎么忍耐,怎么真心,他们照样对她不好。

她花了八年的时间,做了八年的守寡式妈妈后,才发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坏人,用爱无法感化的坏人。

所以,善良必须有界限。

首先,告诉孩子,善良要分人,如果对方很善良,你对他善良,那么,你们都会越来越好。

如果对方品行有问题,你对他善良,他会继续压榨你,直到你不愿意再为他付出为止。在学校就表现为,他欺负你,你原谅他,他会继续欺负你。

然后,告诉孩子,善良要有底线。比如,一个人一直找你借钱,而且是只借不还,那么,你就要大胆拒绝。

要给自己一个底线,比如,借钱只借急不借穷。

最后,告诉孩子,善良需要自己优秀。很多人,为了帮助别人,导致自己生活困难。

自己优秀了,才能更好的选择善良,比如,你在医学这方面很优秀,那么你就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你优秀,你善良,你会因此而过得更好。

教孩子有界限的善良,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是的,凡事都要有个度,善良不能软弱,忍气不能吞声,好孬都要适可而止。


原始地址:/kepu/31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