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锦瑟》乃晚唐一代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的名作,属于李商隐“无题”诗系列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连周星驰电影里吴孟达都曾喃喃道出这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但这首诗也是著名的迷诗,它朦胧而不晦涩(起码不如李商隐的《燕台》诗),很多读者喜欢它,能说出一点所以然的也是因为最后这句,因为它描述了人类情感的一个恒常状况,那就是身处爱情时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不晓得挽留和珍惜,日后细细追忆未免有悔,但这种惘然也是爱情迷人之处。
这时我们可以回看前三联,如果这首诗只是直陈第四联这个“结论”的话,它的感染力绝不会有这么深,正是前面一连串的意象代替了说理,一首诗才能从心灵深处而不是逻辑上彻底征服我们。
且看《锦瑟》全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首联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一个中年人的况味中,五十弦的华年意味着他的回忆千头万绪,如音乐触动,和鸣起来久久不能休止,此起彼伏,繁衍如烟海。
接下来连讲四个典故,典故之中又包括了感官的通感(珠有泪)、历史的无奈(望帝春心)、哲学的神秘(庄生梦蝶抑蝶梦庄生耶?)甚至自然的循环变易(日暖玉烟),“沧海月明珠有泪”一句的意象叠化最为复杂和现代感,月、珠、泪三个镜头相合相变,背景没说出的是采珠的鲛女的悲苦身世。
这些典故大家未必都知道,不知道也能感受其中恍恍惚惚、明明灭灭的幻变不定,这不就是“当时已惘然”的感受呈现吗?当然李商隐对应他身处的时代和自己身世均有所指,但因为它的朦胧而拥有让读者自由代入的可能性,这也是这首诗不觉中征服我们的原因,这种写作方式千年后的新诗大量使用,李商隐不愧为现代主义诗歌的远祖!
诗歌不同于其它的文学作品,更不同于新闻报道,人物传记。诗歌不传递任何“信息”。“诗言志”。诗歌当然是除了诗人自己外,任何人都不懂的文字。看不懂,恰恰就是诗歌的魅力。看不懂还说好,就是中国文化中的顿悟。
这首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侍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死者为最多。
有人认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
关于这首诗的解读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认为这是一首评悼妻子王氏的诗,首联为“景”,看到素女弹五十弦瑟而触景生情;颔联为比“喻”,借庄周化蝶,杜鹃啼血比喻妻子的死亡;颈联为“幻”,珍珠为之落泪,宝玉为之忧伤;尾联为“感”,情已逝,追思也是惘然!
二是认为这是诗人对逝去年华的追忆,首联为“起”,借五十弦之瑟喻人生之五十年华;颔联为比“承”,在浑然不觉间人生将走到尽头;颈联为“转”,以明珠宝玉比喻自己的才能;尾联为“合”,岁月催人老,一切都是惘然!
这话真有意思但确实没懂什么是返璞归真——
看不懂后面的晦涩,还看不懂表面的中国汉字啊!
即使以文字组合来说,这诗也真的不错啊有莫有!
先说首联,恐怕很多人都看过那个“你所见过的惊艳名字”,可记得里面曾有网友提到一对双胞胎妈妈难产死去,爸爸给俩人起名X一弦、X一柱的?这种深情和怀念当我们读到“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时自然会懂,会泪光氤氲。而这种情感恐怕不能用“大家看不懂”来形容!
颔联:连用两典,一般人也都知道。“庄生”句是庄周梦蝶,“望帝”句,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比喻忠臣志士之热血。
再不明白的话,可用金庸武侠《碧血剑》解释,碧血剑是什么?金蛇剑啊!没错,但是咱们应该注意,金庸先生可写着“剑身上一道血痕”哦!然后又特意借袁承志所想写道:“这一道碧绿的血痕,不知是何人身上的鲜血所化?是仁人义士,还是大奸大恶?又还是千百人的颈血所凝聚?”
如此自可融汇贯通。所以我一直觉得,这句话是对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最好诠释。
颈联:千古名句,极简单的字、极深刻的典。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单看字面意思的释义也很美:月明沧海,珍珠泛泪;日照蓝田,良玉生烟。
景象美到炸裂、美到飞起、美到坐高铁啊!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太适合作签名有木有?
其字面意思更是简单到上过小学的都能翻译出来。
但凡有点人缘,失恋后签名那么一改,点赞和安慰的人立马爆棚,甚至点完赞再安慰也毫不矛盾。
总结:
1、我不知道题主在瞧不起谁?是自己的妄自菲薄,抑或是放之于大众的众人皆醉我独醒?
2、答主(我)当年要不看那些注释和分析,也只能理解字面意思。
3、理解字面意思,读这首,仍然堪为千古绝唱。
4、好后悔知道那些乱七八糟的分析和注释:什么情诗、悼诗、咏物、自伤、影射、寄怀啦……都是没用的废话,我就当成一首爱情诗读怎么了?你说的懂是哪种懂?你又怎认定你的懂就比我的懂高级呢?
犹如追逐爱人却最终只得到了女神的一缕青丝,又犹如成语的买椟还珠,舍本求末到了搞笑的地步了!
文学的魅力传承的是文学本身,难道只是传承影射和自伤的吗?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一种道德绑架,是站在《二十四史》的立场对熟读《唐诗三百首》的指责。
其实文学的事应当回归文学本身,都是方块字,就甭觉得“皇帝”比“平民”高级了,抽去权威的加成,这四个字从字型和含义上来说,并无尊卑贵贱的区别。
以上。
这首史上最著名的无题诗,就像一个无头案一样扑朔迷离,吊起人们探求真相的欲望,勾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我以为,非要给这首诗加一个题目的话,那一定是“追忆似水华年”最合适了。古今中外,追忆是我们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
按照量子力学的理论,宇宙万物都是粒子和波。当你为一首诗感动时,是因为你和这首诗和谐共振了,这个共振的频率就是真、善、美,就是对失去的美好的追忆。
《泪释义山锦瑟》
瑟弦粗看似一般,廿五长丝等两边;
一柱居间声迥异,音弦竟倍却无端。
分形若喻人生奥,此短彼长难两全;
横溢才情机遇窄,专浇花卉豆蔬蔫。
庄生蝶梦究谁梦?智叟愚公世故兼;
我只由心随望帝,歌春促谷如杜鹃。
清涎冷泪珠期揩,热血温情玉待勘;
笃信后来多慧眼,难争前际少茫然。
(晚唐李商隐,字义山,有诗《锦瑟》。)
唐诗中最喜欢李义山的诗。其中锦瑟为最。并非朦胧,而是似情非情,似是而非的感觉。说是描写情爱,却又不露骨深刻的写,读来颇费思量。义山一生经历很曲折,也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始终逃不出牛李二党相争的影响。
看了你们的回答真让人哭笑不得。锦瑟是告诉大家爱情是虚幻的,没有道理的,不是真实的,还是赶快放弃的好。四个典故都是美丽的传说,实际并不存在,爱情只能是故事而已。记住,红楼梦不是社会小说,是爱情小说。三国演义写的也不是军事谋略,写的是人生哲理。纸牌屋也不是政治剧,那是婚姻剧。
这首诗很多人讲解过,但个人认为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对其中的典故掌握的不透彻而给人片面之解;或者,一些人唯恐自己解释的牵强而被人攻击,故而春秋笔之!
锦瑟无端是无奈无由不得做主的凄凉。辛弃疾的五十弦翻塞外声说明了五十弦是曾经存在的,不管它合理与否。人生如弦,艰辛潦倒,此处的五十弦实指五十岁或者虚指都可以,命运如同在弦上弦下的翻飞,如履薄冰。一弦一柱说明华年都流落在了弦上柱里,悲里凄里!如同流水之于人生,不堪回首,不堪追忆。
庄周梦蝶是作者化典而来的,借用其典故的部分寓意,即:人生似真似幻,再回首已是百年,回想前尘,如梦似幻,难辩真假。这是作者从思华年处直接承接而来的对人生迷惑的反问和感悟,也是真假不知何处辩,此时已忘言的无奈和凄惶。但是,即便如此,作者仍一直坚持着内心的不舍,如望帝一般想要去守护曾经悉心呵护的一切美好过往,杜鹃半夜犹啼血是为何?只因为那些不舍,那些华年里、似真似幻里的内心坚持和不舍!所以,理解了庄周梦蝶和杜鹃啼血的内涵,就知道了这两句一正一反,为的是衬托出作者的内心坚持和不舍!
坚持是什么?是那时的沧海明月,是曾经的暖玉生烟。曾经,以泪对明月的凄苦相思;曾经,见蓝田玉暖的朦胧约若。这两种情境都是作者曾经的感情状态和过往。而如今,所有的坚守已如同庄周梦蝶一样不知真假,但作者仍坚信半夜啼血的杜宇故事,希望那些美好时光还可追回!这一联写的是回忆,作者仍使用典故和朦胧的手法,制造出空灵之境,意境叠生!如果不理解开始作者的思华年,不明白庄周梦蝶和杜鹃啼血的典故,就无法理解这两句中的往事缱绻!
但所有过去的终究是过去了,终究是风流云散了。哪怕心中再多万千气象,也不可能追回光阴重回少年时!所以,作者在最后发出怅惘而极悲的感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全篇起承转合十分自然,不需要去看背景,也不需要去过度解读典故的真假,只要掌握了典故的本质,加上了解排章布局的手法,这首诗很好理解。
很喜欢和大家探讨这类问题。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虽满腹才华,却仕途不顺,一生困顿不得志。其诗作大都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锦瑟》这首诗大概也应该归到李商隐最出彩的无题诗里面吧,锦瑟之名只是尊同古人习惯,取诗作最前面二字为名。至于为什么大家看不懂,我觉得原因之一就是历代大师的诱导,什么爱情失意说、政治受挫说、怀才不遇自伤身世说以及悼亡说等等,将这首诗搞得扑朔迷离,其实就是李商隐没有一个明确的咏物呀或者送别呀之类的明确诗名,搞得大师们心猿意马,然而大师们都说了看不懂,我等芸芸众生哪敢懂,所以就有了“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以上所言并非对历代大师不敬,大师所提的问题确实也没人能够考证,但我想说的是:艺术本来就不是人人都能懂的,更不是以看懂来评论好坏的。毕加索我们看不懂,哈姆莱特我们看懂了,但每个人却各有各的懂法,但这些都不碍我们喜欢毕加索的画,迷恋莎士比亚的戏。
八十年代的朦胧诗曾风靡全国,我们朦胧却依然如醉如痴,而李商隐的作品就好像是晚唐的朦胧诗,《锦瑟》以其悲怆迷惘的情调,工整的对仗,凄清的声韵和相关的多种意向完美的体现了一种凄婉的美感,就冲这一点就足以让我们“拼命说好”,而没必要一定要挖掘她的来龙去脉和中心思想。
正所谓一万个人心里有一万个哈姆莱特,如果把《锦瑟》改为“锦瑟干哈五十弦,每个弦柱思华年”。您还会读下去吗?
个人读《锦瑟》所感受更多的是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可是他们之间真的是纯粹的爱情吗,遥想起长恨歌,究竟是真是假,当真是一场盛唐大梦,不知是我们入梦了,还是我们太清醒。
李商隐诗是我读得最多最久的,他写的好诗很多,但最好的属无题诗。为何无题,是因不好拟题,有难言之隐?或是为避讳避嫌?免招麻烦。商隐死时仅四十七岁,其妻王氏在七年前己去世。留下一儿一女,其儿名兖师,商隐有诗赞他并寄于厚望,可父要远行东川刺史幕,只能将一双未成年儿女寄养亲友家。在东川期间,曾遇一故交,言在其亲友家见过两个孩子。道:寄人龙种瘦,失母鳯雏痴。商隐死时,两个孩子中女儿未成年,儿子尚在童年,商隐去了,两个孩子怎么活下去呢?商隐死时居在郑州,而可托孤者弟弟羲叟在别处做官,亡妻的姊姊在长安,这两孩子处境艰困。怎么办呢?
晚唐诗坛泰斗白居易说死后要投生做李商隐的儿子,李商隐也是赚了,而《锦瑟》就是他的代表作。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才情横溢,据说前后四次科举,历经十年,公元837年终于进士及第,会写诗的都这么拼,给高考一族们树立了个好榜样。
进入官场,又是一部官场沉浮辛酸史,得到恩师时任尚书的令孤楚赏识,亲自教他写文章,一路扶植,又娶了令狐楚宿敌王茂元女儿为妻,两边不是人,在牛党之争夹缝中求生,辗转各藩镇幕府当幕僚,潦倒一生,还被人骂忘恩负义,愧对师门。
好在有几首好诗亦足以流芳百世了。
《锦瑟》就是一张惊艳的封面。
1多种手法运用。以兴起句:借助其他事物来起句,铺垫。
锦瑟乐器,名字好听,五十根弦,瑟音凄苦,这首诗并非咏物,锦瑟起个句而已,感叹的是华年,是一首凄苦的诗,华年风雨,凄苦难述。
中间用典:将典籍中故事或前人话语,为我所用。用典的诗人很多,但没几人能比李商隐用得唯美含蓄。
据说李商隐写诗时,遣词造句,追求完美,将文献古籍于桌上排成一排,时人笑他只会堆砌典故,但今人看来却唯美得很,这也是李商隐鲜明独特的地方。
连用四个典故,意思隐晦却唯美。
庄周梦蝶,庄周化蝶还是蝶梦庄周,似幻似真,物我难分。
望帝春心,蜀帝已死,但魂化杜鹃,啼叫不止,甚至口中滴血,执着凄苦,痴迷不悟。
沧海珠泪,皓月当空,珍珠晶莹,是珠光,是泪光?旷远皓净,孤清寂廖。
玉暖生烟,日光生暖,美玉升腾烟霭,温暖而美好。
结尾反问:怅然一问,若有所思,言语无穷意无尽。
最后两句回归现实,悲怆深沉,不禁一问,触动共鸣,这样的情感,难道留到以后来追忆,当时就惆惘不已了。
整首诗,简言之,诗人追忆往事,有梦幻,有执迷,有血泪,有温暖,现在年华已逝,徒留伤痛遗憾。
通感:感觉的相通运用,用客观具体可看可感可触的物象来表现抽象的个人经历,个人体验,个人情感,梦蝶,鹃啼,珠流泪,玉生烟,来表达人生悲喜愁乐,二者相似却又说不清楚,隐晦朦胧,唯美迷离。
本来人生曲折岂是文字所能说尽?
叶嘉莹说:“义山乃借两种不同的意象来表现人生中种种不同的境界和感受。”
2意境:唯美精致,如梦似幻。喜欢这首词的,沒几人在意它在讲什么,光是蝴蝶,春心,沧海,月明,蓝田美玉,就让人神往了。
3主题:写人生或写爱情或亡妻,都给人一种虚度年华,错失美好,追悔未及的惆怅与凄美。“当岁月流逝,所有东西都消失殆尽时,唯有空中飘荡的气味还恋恋不散,让往事历历在目。”——《追忆似水年华》
写人生,李商隐有太多无奈与屈辱,一个满腹才华,积极入世的儒系少年逼成了委屈求全,苟且谋生甚至想出家为僧的佛系老头,怎一个思华年概括?
爱情,有人说李商隐才情兼备,诗坛名气不凡,迷妹众多。与宫女相爱,与道姑谈情,甚至说这首诗是写给一个叫锦瑟的青衣,不管怎样,无一善终。感情的伤,又有多少能说清楚?
悼亡,这是有史可据,妻子王氏出身大家,却艰难困苦,不离不弃,始终陪伴,就算李商隐因为娶了王氏才受官场排挤,郁郁不得志,但妻子的深情却弥足珍贵,可惜相伴十余年,妻子便离世了。这可能也是李商隐背负骂名始终沉默的原因了。
官场失意,诗词得意,这句话也适用于李商隐。带着镣铐跳舞,弹着苦瑟梦蝶,李商隐将人生之旅苦酿成诗,我们觉得美,就足够了。
我的理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由琴弦想到自己年华易逝的惆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年少时也曾抱负远大,誓为苍生啼血。“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惜命运弄人,明珠陈海,美玉埋没。“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年轻时的抱负本应成为今天的美好回忆,只可惜当时就是浮云飘过。理解肤浅,见笑。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不是说看不懂,只是每个人理解上有偏差,解析的角度不一样,因此,欣赏到的美不尽相同,从这首词联想到、感悟到的情境、道理也不同罢了。
不过,《锦瑟》只有五十六个字,却引起了古今中外诗界学人的不竭探索。明朝的王士祯读《锦瑟》后叹曰:“一篇锦瑟难人解”,它到底说的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千百年来,众说纷纭。
比如胡应麟、钱良择、朱彝尊、纪昀,支持“悼亡说”。一说是睹物思人,悼念瑟的主人;二说是悼念亡妻王氏,但这个论点被驳倒了。
而苏轼、王士祯、黄朝英、邵博、冯班主张“咏瑟”,说它是瑟曲、瑟音、瑟理。但是胡震亨说:“以锦瑟为真瑟者痴。”后来基本上不再有人主张咏瑟说。
叶矫然、徐德泓、徐夔则主张“自伤说”,说是李商隐自伤迟暮之感,悔其少年场中,风流摇荡,到今始知其有情皆幻、有色皆空也。
胡震亨、陆时雍、吴汝纶、岑仲勉,主张的是“寄托”说。认为李商隐有托而咏,情有所属,托之锦瑟,总属影借。
还有钱钟书、姜炳璋、宋翔凤、程湘衡、汪师韩、周振甫主张“自况自序说”,认为李商隐是以瑟自况,自道平生,自评其诗,故为全集之冠。
你看,以上这么多专家学者,包括大文人,给出了不尽相同的说法,到底该信哪个?
因此,要我来回答,《锦瑟》这首诗,就不该拘泥于某个固定的说法,它是李商隐的意识流诗歌,正因为这个特性,所以有人将它视为现代诗歌的鼻祖。
很多人有没有想过,既然大家对这首诗的观点都不同,却又都觉得其写得好,感受到它的美,是因为什么?
那肯定是这首诗歌,有一种可以被世人普遍认识到的——共性美。
那些古代的文人,之所以对这首诗各执己见,就在于被传统的眼光所束缚,用传统的诗词理论去解析它,自然落入窠臼。
什么诗言志、言情,抒发身世感慨,感伤人生迟暮和人生迷惘,我们不管它到底写的是什么,是悼亡还是自伤,这都不要紧,都不影响我们去欣赏它,这种共性美,才是它的关键。
相反,如果我们非要考证出,这首诗,就是悼亡,或者寄托,给它一个框架,束缚住,那反而影响对它的美的感受。因为《锦瑟》不是杜甫的《三吏三别》,也不是传统的“诗言志”诗歌。
有人可能要问,那这种“共性美”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诗中已经给出答案了啊,“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论是悼亡还是自伤,亦或是其他寄托,都涵盖在“人生如梦”这个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中,这首诗,就是抒发了对人生和爱恋的追思。
锦瑟为何是五十弦?人为何是这个寿命?
锦瑟无端五十弦,而却演奏出各种乐曲。
人无端活到五十来岁,其命运就在于生平经历。
过去的那些往事尽管在当时已使他感到虚无缥缈,怅惘若失,但此时回忆起来仍是值得怀念的。
锦瑟的这种“人生如梦”的共性美,是李商隐晚年回望平生的心灵感悟,是对一生的回顾。当它感悟到过去的岁月犹如锦瑟排列延伸的弦一样,他悟得这些全如梦。
他的爱恋和痛苦,他的希望和失望,像锦瑟上弹出的乐曲一样消散了,唯有瑟弦一一留在那儿。
所以,他为什么会用“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种充满朦胧的意象?
司空图《与极浦书》:“戴容州云: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哉?
正是用这种缥缈虚幻、朦胧唯美的意象,才能深刻的抒发出这种“人生如梦”的共性美。
锦瑟无端五十弦可以解释为一是弦断成五十根,暗指内心渴盼的人失联了。更好的解释是锦瑟华年(古人把青春年华常喻为锦瑟)~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好五十岁。从一弦一柱思华年开始到春心托杜鹃三句是追忆曾经的美好年华.....全文
要说哪个人说得对,我觉得对于高中学子来说,参考答案说的就是真理,阅卷老师说的最对
所谓读者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虽然读者感悟不尽相同,但这首诗确实引起起了读者的共鸣与思考,这正是一首好诗的妙处吧!
这主要是是一下几个原因
第一,这首诗,本身算是朦胧派,或者叫意识流派,所以没有一个固定的解答,能让所有人接受。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因此,稍能理解的人,都会说好
第二,这本身就像红楼梦一样,很多人读不懂,但是大家都说好,你也不能说不好
第三,因为末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表达无法言说的情愫太贴切,太传神。大部分人就凭这一句,就喜欢这首诗了
看不懂分很多种吧,不理解诗句的意思或者不知道其中的典故等。不过好的诗句,在没有提前了解的情况下,朗读的时候,内心也会充满感动,和诗人会产生一种共鸣。等到再深入了解的时候,会觉得描述的故事,借用的典故是顺利成章的,或者会自然而然的接受。内心会觉得:嗯,应该是这样。这个时候的情感会更进一步,触动了心底的那根弦,最后谢谢我们拥有这么多优秀的诗文。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写尽世事变幻,借物吟咏人生,又用魔幻的视角探寻人生的意义,并且情感真挚,让人黯然神伤。此诗短短四句,却包罗万象,现实和虚幻随时切换的天衣无缝。
锦瑟切换人生,庄生切换蝴蝶,庄生梦蝶还是蝶梦庄生?沧海切换明月、珍珠,又用眼泪比拟明月。蓝田玉切换紫烟,达到一种梦幻的迷境。又用真情来追忆大好年华,慨叹人生的无奈和不可逆,只能在梦幻中浮现往昔。
构思巧妙,文笔超凡。且不用提李商隐大量优秀的无题诗,只此一首锦瑟,就已经奠定了李商隐伟大的诗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