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科学思维看待新冠肺炎?

人类历史也是一部悲壮的和病毒博弈的历史,病毒引起的瘟疫曾给人类带来过惨痛的记忆。远有天花、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近有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埃博拉病毒病、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全球每年约有29.1万至64.6万人因与流感病毒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而死亡。病毒引发的疾病和灾难从来离人类都很近,了解病毒致病机理,有利于我们澄清认识,科学应对。

从SARS到新冠肺炎,病毒性肺炎从未走远

无论是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流感肺炎,还是新冠肺炎,尽管病原体不同,但这三者都是病毒性肺炎,它们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表现类似,治疗方法也类似。可以说,因这三种病毒引起的感染,多数病人病情相对较轻,休息、对症治疗以后都可以痊愈。只有那些发生了严重并发症,比如呼吸衰竭甚至多器官衰竭,导致病情危重的病人,才需要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收治进行抢救治疗。

那么,为什么有些病毒性肺炎会导致严重后果?有两个关键原因:首先,没有特效药;其次,人体的自我防御能力降低了。

为什么没有特效药?我们需要先了解病毒和细菌的区别。病毒学家会说,二者大小不同、结构不同,进而谈论细胞壁、细胞膜、蛋白外壳、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逆转录、酶系统等等,这些都很重要。但我只想科普一件事:细菌和病毒的区别,归根到底在于能不能独立生存。多数细菌具有独立的营养代谢系统,可以独立生存,所以它进入人体后只是需求“营养”,不必非要侵入细胞内。但病毒不同,它需要的不仅是“营养”,所有的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只能侵入其他物种的细胞内,借助其他物种的细胞加工遗传物质和蛋白,不停地繁衍出下一代病毒。

对于常见的细菌感染,医生可以使用抗菌药。很多抗菌药可以有效“杀灭”敏感菌。但是研发抗病毒药物十分困难,原因有三个。第一,病毒进入人体后,会侵入细胞,有的病毒甚至会将其遗传物质插入到细胞内的染色体上,能够干扰病毒复制的药物,难免会引起人体细胞功能异常,因此抗病毒药物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第二,病毒会快速繁衍,不断发生变异,可能刚研发出药物,病毒又变了。第三,很多细菌在结构上或代谢上具有相似之处,作用于一种细菌某个部位或者代谢环节的抗菌药,可以对其他种类细菌有效。但是病毒种类繁多、共性少,很难找到广谱的抗病毒药物。

这就决定了对绝大多数病毒感染,我们没有特效药。即便有了具有一定效果的药物,对病毒起到的效果也仅是“抑制”,而且越在早期应用效果越好。

那么很多病毒感染,如轻型流感,患者是怎么好起来的?归根到底,靠的就是人体的自我防御能力。

应对细菌性肺炎,人体天然会有两个基础防御机制:咳嗽、咳痰;白细胞尤其是其中的中性粒细胞增高。咳嗽、咳痰是为了排出痰液、坏死物质,甚至病原微生物。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中,评价病人预后一个关键指标就是病人咳痰是否“有力”,对于不能咳痰的病人医生还会用支气管镜帮助其吸痰,对这些病人,咳痰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用抗生素。另外白细胞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是细菌感染时人体重要的自我防御机制,这是为了增加杀菌的力量。

但是,新冠肺炎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发热、乏力、干咳,化验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干咳,意味着虽然人体启动了咳嗽反射,想要把病毒或者坏死物质排出体外,但是狡猾的病毒藏匿在了细胞里。气道内分泌物少、痰少,虽然可以经过咳嗽将一部分病毒随着飞沫排出体外,但是这也恰恰满足了病毒为了繁衍,加快传播的本性,并不能有效地去除病原体。肺泡细胞不断受到攻击,人体却很难通过咳痰把病毒有效排出,加之对抗病毒的部队——淋巴细胞减少,人体两种关键的自我防御能力下降。病毒不断地复制且侵犯细胞,严重的病例,在两三天之内,病人的大部分肺泡细胞都被攻陷,在X射线下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下,显示为“白肺”。

医生怎么治疗这种严重的病毒性肺炎

首先,给予抗病毒药物。虽然可能仅起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但这时任何能帮到病人的、能起到一定的效果的药物,都会被考虑。同时,雾化吸入干扰素,增加病人抗病毒能力。其次,合并有细菌感染时,还会用到抗菌药。如果肺部病变进展迅速,会用到激素,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最后,严重病例会针对各种并发症进行相应处理。

如果病人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用正压把氧气打到肺里;如果病人肾功能衰竭,可以进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用一台人工肾脏,帮助病人清除毒素、脱水;如果病人凝血垮了,可以补充新鲜血浆和凝血物质;如果病人呼吸衰竭进一步加重,当呼吸机给纯氧也不能满足时,还有体外肺膜氧合(ECMO),用一台体外的“心肺”把病人的血在体外加氧,排出二氧化碳,再把新鲜的血液打回人体。

但是,无论这些设备和手段多么先进,本质上都是为了支持病人跑赢病毒的复制过程,让人体免疫系统重新获得优势。换句话说,先把命保住,给自我防御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人体还有很多神奇的自我防御能力。自我防御和修复是人类在数百万年进化过程当中,形成的一种对抗损伤和疾病的自我保护机制。比如我们体内每天都有细胞老化、变性、凋亡,人体会通过细胞分裂再生出新的细胞来补充,这就是人体的自我防御。再比如,我们的基因会发生突变,突变后可能会影响基因功能,人体存在一种基因修复机制,可以主动修复这段突变了的基因,让基因功能保持正常。在我们进入深度睡眠时,脑脊液清除脑细胞代谢废物的效率将增加10—20倍,这种功能可能有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这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防御和修复;病毒感染时,良好的人体免疫力就是最重要的自我防御能力。

健康的底层逻辑是人体免疫

在疫情面前,我们不仅仅需要强大的医疗,更需要病人自身良好的免疫力。但病毒肆虐时,在短期内迅速提升免疫力很难,我们普通人,应该怎么办?三句话:加强防护,好好睡觉,平和心态。

第一,加强防护。居家是最好的防护,如果需要去人群密集、通风差的地方,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去医院,一定要正确佩戴口罩。要勤洗手,不要用脏手去摸脸、揉眼睛、擦嘴、抠鼻子,这样很容易把手上的病毒带入人体。

第二,保证睡眠。熬夜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有“立竿见影”效果。熬夜会影响人体生物钟、影响免疫系统反应能力和防御能力,研究表明连续缺觉一周会对700多个对健康至关重要的基因产生影响,继而对健康产生长期影响。良好的睡眠可以增加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所以特殊时期,保证每天7—8小时良好睡眠比什么都重要。

最后,平和心态,学会微笑。紧张、不安、焦虑,这些心理变化会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力,免疫系统抵抗病原体的能力就会降低,更容易受到感染。同时,剧烈的心理变化还会引起很多身心疾病,比如失眠、头痛、血压波动、胃部不适、肠道功能紊乱等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削弱机体抵抗力。

在面临病毒威胁时,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以上方法保护好自己的免疫系统,剩下的,就交给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


1、是冠状病毒(Cov)

在所有我们已知的可致病冠状病毒中,与SARS相似度更高。所以,其流行趋势、传播方式及临床表现都和SARS类似。

2、是否变异

目前没看出来明显变异。

3、厉害不

传播能力远超SARS,致病性远低于初始的SARS。

4、来源呢:不是敌对势力的基因武器,也不是生化危机。就是蝙蝠自带飞机运来的,不知道传到那个中间宿主上,然后传染人类。

5、有药不

可能有有效的药物,而且是非常可能有效。除了瑞德西韦药,还有一些药物开发中,其中有一个(也可能不止一个)抗体类药物,如果抗体类药物出来,那么基本上就是特效药。由于在SARS之前,新型冠状病毒没有对人类造成重大伤害,所以之前没什么药。但随着冠状病毒越来越多,药物研发也会加速发展,这点毫无疑问。


怀疑,关心事实真相。站在中立的角度,首先肯定是怀疑的,然后是分析,如果事实=真相,那么再会想真相和结论有没有逻辑关系。

这一点在信息获取日益简单的时代里,对孩子、对我们大人都非常非常重要。因为没有科学思维,人会越来越容易被操控。

举一个最近出现的例子:关于武汉肺炎疫情,有一些网民在不经核实的情况下,在网络上发布、转发不真实的信息,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这是场全人类的灾难,没有这快结束。大家都要做好与病毒长期战斗的准备。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正在全球流行,截止到4月27日,累计确诊病例已近300万人,死亡病例达到20万人以上,并呈持续扩散趋势。中国暴发最早,阻击也最成功,日新增病例只为零星的个数。我国的抗疫斗争,不仅为世界赢得了时间,而且也提供了宝贵经验。其中关健的一点,就是要“科学防控”,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疫情,用科学的力量战胜疫病。

一、以科学视角认识病毒疫情

追溯人类历史,疫病始终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威胁。“人类的历史即是其疾病的历史”。

病毒疫情属于“小概率、大危害”事件,从病毒传播到酿成一场瘟疫,一旦成势,带给人类灾害损失难以估量。目前的新冠疫情牵动全球神经,确实让人不寒而栗。

病毒出现于生命起源的早期,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原始的“土著”,它们形态极小,数量庞大,无处不在。然而,却无法独立生存,需要找到理想的宿主来完成繁衍进化并释放毒性,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些新冠病毒来源于实验室人工合成的学说目前还属疑猜。

相较SARS冠状病毒,新冠病毒传播性极强,病亡率相对较低。如若对其不重视,不相信科学,在短时间内会造成爆发蔓延。美国就是例证。

二、以科学手段进行疫情防控

疫病传播扩散主要历经三个关键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要紧紧围绕这三个环节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要把病毒“寻根、溯源、查证”作为防控疫情的治本之举和关键之策,深挖病根、科学求证。

要深入开展传染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持久强化对新冠病毒疫情的动态感知和甄别研判,推动防疫战线前置、关口前移。

要构置多道“拦截线”、布置多个“阻击点”、设置多个“切断面”,实施全球一盘棋的防控机制。

要坚持以“防”为先、“治”为重、“研”为要的策略,在极力救治感染者的同时,加大防御的力度。

要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各部门不同情况,对症下药,精准防控。

要密切跟踪防控形势变化,及时分析、迅速行动,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防控措施。

要完善防控工作流程,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患者收治等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要善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研判形势、科学决策提供坚实支撑。

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有序开展复工复产,切实维护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

三、以科学理念构筑疫病防控体系

每一次疫情的发生,都是大自然对人类行为的一次批判,也是大自然给予人们的一次自我救赎。

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与研究保护,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倡“同一世界,同一健康”理念。

要完善制定传染病防治、野生动物保护等法律法规,全面提高重大疫病风险管控和体系治理能力。

要加快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积极推动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应急响应、管理处理、科技储备等模式和机制创新。

要科学论证病毒来源,尽快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密切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研究防控策略和措施。

要调动和组织全世界科研工作者参与疾病防控方面的科研攻关,推动相关数据和病例资料的开放共享。

要加强有效药品和疫苗开发,注重科研攻关与临床、防疾实践相结合。并坚持定向研究,长期坚持。

四、以科学心态对待疫情防控

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主角,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惊慌失措,要相信科学、坚定信心,高度负责地做好个人和家庭的科学防护。

要坚持不造遥、不传谣、不信遥,并同各类遥言及“甩锅”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要加大卫生防护知识科普力度,倡导文明卫生习惯,提高公众预防意识和预防能力。

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做好疫情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效解疑释惑、增强社会信心。

要保持理性乐观,养成良好习惯,每个人都能筑起一道抗击病魔的坚实防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一份力量。

要认真对待目前出现的少数国家提出的“中国病毒论”、“中国赔偿论”,敢于亮剑,并针对后疫情时代可能出现的世界格局变化早做打算。

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是一场与病魔较量的阻击战,也是一场与病毒赛跑的科技战。秉持科学态度、坚守科学认知、坚持科学防控,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在疫情可溯、可诊、可防、可治、可控方面合力攻关,必将会赢得最终胜利。


在疫情面前,我们不仅仅需要强大的医疗,更需要病人自身良好的免疫力。但病毒肆虐时,在短期内迅速提升免疫力很难,我们普通人,应该怎么办?三句话:加强防护,好好睡觉,平和心态。

第一,加强防护。居家是最好的防护,如果需要去人群密集、通风差的地方,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去医院,一定要正确佩戴口罩。要勤洗手,不要用脏手去摸脸、揉眼睛、擦嘴、抠鼻子,这样很容易把手上的病毒带入人体。

第二,保证睡眠。熬夜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有“立竿见影”效果。熬夜会影响人体生物钟、影响免疫系统反应能力和防御能力,研究表明连续缺觉一周会对700多个对健康至关重要的基因产生影响,继而对健康产生长期影响。良好的睡眠可以增加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所以特殊时期,保证每天7—8小时良好睡眠比什么都重要。

最后,平和心态,学会微笑。紧张、不安、焦虑,这些心理变化会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力,免疫系统抵抗病原体的能力就会降低,更容易受到感染。同时,剧烈的心理变化还会引起很多身心疾病,比如失眠、头痛、血压波动、胃部不适、肠道功能紊乱等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削弱机体抵抗力。

在面临病毒威胁时,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以上方法保护好自己的免疫系统,剩下的,就交给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


原始地址:/yanjie/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