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变态又称“心理异常”、“心理障碍”。指人的知觉、思维、情感、智力、意念及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异常表现。变态或接近变态的心理有很多种,如幻觉、催眠状态、梦游、性变态以及各种精神病和神经病等。
变态的标准取决于社会,也就是说变态指的是行为和偏离了社会普遍认可的准则。这是心理学上对变态的解释。一般来说,变态在任何一种文化中,在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能找到。心理变态又分为低功能者和高功能者,低功能者是失调的,却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得不如正常人。但是高功能者则会非常成功,而且,正是因为他们的人格特质帮助了他们。研究表明,美国总统像罗斯福、里根、克林顿等都具有明显的心理变态特质。他们都是高功能的心理变态,他们更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冲动,因此可以创造辉煌的人生。
高功能的心理变态者有着一些特征:
1、自恋
研究表明,自恋的人在看待自己时往往只看到积极的一面,往往会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并会不计后果不择手段地去实现。
2、颜值
研究表明,他们觉得心理变态者很迷人,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强大的自信和自恋。他们会做最闪光的那个人,他们会把增强自我魅力放在首位,他们会很喜欢说出一句漂亮的话,做一件漂亮的事,而得到大家的赞赏。
3、智力
他们的智商的确高于普通人,异于常人。他们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为他们的高智商,他们能够深思熟虑地做出很多漂亮的决定。
4、敢于挑战
对于很多会让正常人恐惧的事,他们都会愿意去做,他们有毫不畏惧的强大内心。对于这些常人无法完成的挑战,他们都乐此不疲。
5、冷漠无情
心里变态者在工作和学习中时无情的,他们会非常专注,不会受到私人情绪的打扰,他们会一丝不苟地工作,完全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丝毫不会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
所谓的心理变态,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因为这样的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有一种决绝和果敢,大有破釜沉舟死磕到底的精神,和常人的瞻前顾后婆婆妈妈相比,相反他们的成功率就占有极大的比例,当然这种行为在一个常人面前是违反常规的,所以说他们心理变态其实也不为过。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句话在这些人那里得到了有力的佐证。
心理变态有几种现象,其中容易成功的也不过是人们认为他变态,其实他很正常,当你认为他变态的时候,他坚持你认为是偏执,他有梦想你以为是幻想。但是实际上,只不过是你认为。真的心理变态,是根据常态人群划分的,是心理疾病,有心理疾病的人,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在哈佛商业评论杂志结集的《高情商组织崛起》中看到了这样的表述:“坏人为何能职场春风得意”。“并非所有精神病都在监狱里——有些就在董事会里。”罗伯特·黑尔的演讲《我们之中的捕食者》中的名句。
黑暗三性格,精神病,自恋癖,权术主义(马基雅维利主义)。“精神不太正常的人比普通人更加不诚实、以自我为中心、鲁莽且冷酷。信奉权术主义的人更追求一种表面魅力,喜欢玩弄人际关系,欺骗别人,冷酷,容易冲动。……自恋者往往魅力十足,而这种魅力是自恋者在社交上的优势: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吉姆·琼斯、史蒂夫·乔布斯都是这样的人。”
“哈维·克莱克里1940年时在自己的代表作《圣洁的面具》一书中指出,心理变态的商人工作效率极高,看起来也很正常,但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沉溺于‘婚姻不忠,麻木不仁,酗酒,爱冒险’的窠臼。”
但是,该文作者托马斯·普雷姆兹克指出,黑暗性格只是对个人有利,对组织并没有好处。他们其实是隐藏自己的黑暗性格来取得成功。
这要点是心理变态的人容易成功把自己当作聋哑人,具备成功心态的人有几点是聪明人所做不到的,聪明人爱面子观注别人的评论岁看法,心理变态的人把事业当成了生命,如果维护不好就无法生存,在别人眼里心理变态的人就是疯子或傻子,正是做到了这一点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做到了全身心投入没有杂念不受外界干挠影像,成事的机律就达到了百分之四五拾,持之以怛就不难跨入成功的门槛。
成功的窍门是正常心理状态的人难以发现的,总是被那些超乎正常人的思维能力、思考方式和心理承受压力的人所发现,也就是那种IQ指数超出常人而又近乎三岁小孩的思考模式,常常会以逆向思维方式达到成功,也就是俗称之心理变态。比如:一个教授考一群年轻人,怎么把一只羊放进冰箱里?年轻人们想了半天百思不得其解,刚好一个六岁小孩经过,他说把羊杀了剁一块一块不就可以放进去。这六岁小孩的思维往往就是成功人的心理变态思维
提到心理变态(psychopath)时,大家很容易想到连环杀手。这个印象并没有错,绝大部分的心理变态和犯罪人群高度重合。但有一小部分心理变态者,反而比一般人更容易成功。以下是对题主疑惑的探讨:
|什么是心理变态者(psychopath)?
从心理变态通常的含义来看,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更多描述的是一些行为表现,psychopathy则强调这些人的情感反应。反社会人格障碍是一种精神障碍,心理变态则是一种人格特点。很多心理变态者会发展到符合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地步,但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并不都是psychopath。
心理变态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表现有重叠之处:冷漠、缺乏同情心,感觉不到内疚和悔恨,漠视法律和社会习俗,可能有暴力倾向。心理变态者中也不乏一些那些表面友好随和,实际上是精神病态、反社会的人。他们虽然缺乏基本的情绪,但往往在成年后能够比较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心理变态的核心特质是冷酷无情(ruthless),这多半是先天造成的。心理变态者天生缺乏处理情绪、产生同情的能力。
据统计,在人群中,大概有1%的人是心理变态者,其中男性占多数;虽然心理变态者的可能犯罪率比常人要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是罪犯和冷血杀人狂。他们中实施过暴力、犯罪的人其实很少,另外一部分人不仅以非常高功能的状态活着,而且还活得比常人要更成功。
|高功能的心理变态者容易成功
早在1941年,HerveyCleckley就发现,作为一个心理变态者,他们的人生很可能是极端化的,要么走上巅峰,要么非常失败。这一点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得到证明。
有一部分心理变态者是功能失调的,这部分人往往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比正常人还要弱一些。
但另一部分高功能的心理变态者则非常成功,而且,正是他们的人格特质帮助了他们。他们被认为具有“成功的心理变态特性”。HerveyCleckley说,他们往往是那些“在半年内就超越了20个顶尖的销售”、“与当地最迷人的姑娘结了婚”、“初涉政界就赢得选举”的人,他们活跃在政界、商界、法律界、军队里。
德国的数据调查公司Statista统计了心理变态者从事最多的10种职业,他们当中出现心理变态特质的几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这些职业依次是:CEO、律师、媒体(电视或广播)、销售、外科医生(有趣的是,在非手术医生和护士中,心理变态者占比很低)、记者、警官、神职人员、厨师、公务员。此外,在基金经理、极限运动员中,心理变态者的占比也很高。
还有一个心理变态者占相当大比例的职业——美国总统。ScottLilienfeld针对42名美国总统的研究发现,西奥多·罗斯福、约翰·肯尼迪、富兰克林·罗斯福、罗纳德·里根、比尔·克林顿等人都着明显的心理变态者特质。
|是什么让高功能的心理变态者容易成功?
AdrianRaine等人的对比研究发现,高功能的心理变态者,更能够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冲动,因而没有像低功能的心理变态者一样走上毁掉自己人生的道路。此外高功能的心理变态者之所以能够成功,还得益于他们身上的一些特质:
1.自恋
研究表明,在“黑暗三角”人格特质中,自恋(narcissism)与心理变态的重合度很高,即心理变态者往往是自恋的。即便在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导致失败的时候,他们也不会谴责自己。在看待自己时,他们总是看到积极的一面,往往坚信自己会取得成功,并且会不计后果地去实现它。他们在自我展示时几乎不考虑后果。比如,在竞选时,有的心理变态者会不惜一切地暴露过往经历中值得骄傲的细节。那些有更多顾虑的展示者很难像他们一样让观众印象深刻。
2.魅力
人们常觉得心理变态者很迷人,这可能首先源于他们强大的自信或自恋。
关键的是,他们会把“增强个人魅力”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而去刻意进行很多的训练和准备,因为他们总希望自己是在一个房间里或者饭局上“最出彩的那个人”。他们希望将每一句话都说得很漂亮,因此很多心理变态者都很努力地学习知识,还会用业余时间培养很多技能,比如弹得一手好吉他,或者高尔夫球打得很棒。
3.智力
也有研究表明,心理变态者智商的确高于普通人群。此外,他们往往拥有很强大的游说能力,非常善于说服他人。也是因为高智商,让他们能够深思熟虑地以精妙的设计来犯罪(想想汉尼拔)。
4.爱冒险
在对心理变态者的研究中,ScottLilienfeld认为,Boldness(胆识)是心理变态者的一种非常关键的特质。对于一些会使正常人感到恐惧的事物,他们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不会有畏惧的情绪。他们的人生是由奖励驱动的,当他们发现一件事有利可图时,就会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带着英雄主义和冒险精神去完成任务。
即便在压力环境下,他们也从不气馁。正因为此,他们拥有强大的危机处理能力,在危机来临时,他们意志坚定,不会受到情绪的干扰,即便需要做出冒险的决定,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即便是对于自己有可能遭受的危险或牺牲,也体会不到常人该有的情绪。
在KevinDutton对心理变态者进行研究时,一个案例曾经报告说,他每次和朋友出去玩乐时,都乐于进行一项竞赛:不仅看谁能要到最多的女孩的电话号码,还要看谁被拒绝的次数最多。心理变态者并不害怕被拒绝,他们也不会因此受到伤害,而是能够屡败屡战。
5.无情
正因为心理变态者是没有感情的,他们并不真的懂得什么是悲伤、恐惧和爱。他们展现出的所有“情绪”都是虚假的、暂时的,是为了利用情绪和感情的表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会很努力地通过模仿来掌握表达情绪的方法,以此获取人们的信任。比如,在想要追到最好看的姑娘时说出最漂亮的情话,在选举期间需要表现出悲伤的时刻潸然泪下。在操纵他人上,心理变态者表现出了惊人的能力,而且他们在这样的行为中获得快乐。
此外,也正因为他们是无情的,所以他们在工作中会很专注,不会受到私人情绪的打扰,可以一丝不苟地执行工作细节,且从来不会犯拖延症。而且,他们能够很清晰地区分工作与私人问题的界限,绝不会把工作问题私人化。
以上。
欢迎关注号KnowYourself,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才会喜欢。
一些人的行为表现和想法常人难以理解,容易被人称为心理变态者。但是在这批人里,在各行业取得成功的有很多。
首先要知道成功需要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需要至少三点:知识、人脉、心理素质。
没有扎实的知识,成功无基础。你是否可以快速的、执着的、高效率的学习到相关方向的知识,是你是否能成功的基本条件。“心理变态者”(不妨先用这个词称呼一部分疯狂者),在一些情况下会比普通人有更强大的坚持力和自律性。他们可能缺少情感的温和以及宜人的性格,但是正是这个让人看起来有些不通人情甚至变态的性格特点,使得他们少了大量的无关干扰,他们眼里只有自己的事业和为事业必须学习的知识。在这样的专注力下,正常的感情丰富的人是难以比拟的。他们的“变态”使得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专注的机会”。其实很多创作了惊世骇俗的作品的艺术家,就是所谓的心理变态者。
人脉上(这里的人脉并非一定是朋友那种,主要指跟随者),一部分变态者显示出超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比如熟知的希特勒,他演讲的时候的煽动力绝非普通人可以企及的。他们知识已经让很多人钦佩,再加上那种主动的控制人的心理,使得很多水平普通的人,就会甘愿跟随其左右。比如乔布斯。
最后,他们的心理素质比一般人强。一般人易受人情冷暖的干扰,他们几乎不会,眼里只有前方和事业的他们,只会继续干下去,不会去感叹什么人情世故,抗压力绝非一般人可比。自然的,心理韧性就是超出常人了。所以,变态者更容易成功。
以上为本人粗见。
对这个问题没有研究,不过有的心理变态者,他们的思维往往异于常人,不按正常思维思考问题,一般正常人都会循规蹈矩,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们却不同,越是认为不可能的他们越是敢于尝试,所以往往能成功!也许这就是原因吧!
谢谢邀请。
个人为有两个关键点:
一是智商高。他们常常想到常人所不能想到的地方,因为他会无视道德等束缚,就像丘吉尔所说的“美德与伟大不可兼得”。
二是对自己狠。他们常常也能够忍常人所不能忍的东西,不会感情用事。
(Ps:没学过心理学,仅谈一下个人观点)
谢邀。变态一一就是不按套路出牌。当然这不包括那种病态的变态″。众人对同一事情,感觉千差万别,多数人按常规思考,而有人逆向思维,见解独特。我们常以为不可理解,变态。实际上好多发明,创新,多出于这些变态者之手。为什么我国的应试敎育培养出大量的人材尖子,有的在实际中却很低能?:因为应试教育是以往经验的复制,没有受教者新的认知,是一种机械的循环。而西方的教育是以操作,试验为主,试验过程中有人可以发现与前辈不同或前辈没有发现的东西,发明创造就源于此,这就是西方教育追求的目标所在。所以生活中常人看似很变态者,多是有独到见解,敢于实践之人,有时他们的思维方式,言行举止不被常人所理解。看似古怪,实际他们才是超常之人。想常人之不敢想,为常人之不敢为,因此他们做事的成功率高于常人就不难理解了。
认为心理变态者是指心理健康和心理思维活动脱离了正常的人伦轨迹,所以心理变态的行为和目的是有悖人伦道德的,而所做所为肯定是常人不能接受和容忍的,因此认为正常情况下他们并不容易成功。只有在他们因变态的心理做了常人难以接受的事或犯下了罪而担心恐惧,为了掩饰人所不齿或人神共愤的行为才把这种担心和恐惧化成为向上奋斗的力量才变成了容易成功的人。
谢邀。
你说个说法就是不成立的。
不叫心理变态容易成功,也没有统计说心理变态这容易成功。
也许你意思说,视角跟一般人不一样的人容易成功,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能成功的,都是意志坚韧的人,再加上机运。
连自己都不怕了,还怕什么呢?
是的,解释没错很多人,认为他或她《有精神障碍》在创造《人类奇迹》人来说,使你们不正常。全世界创作《音乐》家《数学定义》家《科学研究》家日常《生活用品》,用《机器减轻》人工作。。。。。
心里变态有几种表现,有一种人他们不善于言辞,默默无闻的奉献自己的智力和青春,有人却把他们看成白痴和傻子,向爱因斯坦也有过蓬头垢面的时候,像这样的人有可能在事业与工作上取得成功,成为国家的栋梁和英才。而有一种则容易走向极端,成为社会的蛀虫和毒瘤。危害国家利益与自身的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利益的存在。
我们很多人对心理变态感兴趣,多半处于猎奇心理。而有些人却将心理变态作为毕生的研究课程。这样的人,的确是闲的蛋疼,又不免让我们心生敬佩。
一个心理变态者,会有什么样的表现?生活中,如果听说某个人专门喜欢偷别人的内裤,我们肯定想“啊,死变态”;坐公车,遇到性骚扰的猥琐男,跟朋友说起,也会“你知道吗,我今天遇到一个变态。”更严重的,我们看新闻,看到某某杀了全家,因为屁大点小事,也会心底冒寒气“真够变态的。”
总之,我们觉得这个人群是不正常的,跟常人不一样的。
究竟哪里不一样?是什么造成一些人成了心理变态,而不是另外一些人呢?
加州大学的神经学教授詹姆斯·法隆研究研究心理变态35年,并写了一本书《天生变态狂:TED心理学家的脑犯罪之旅》。James在书中讲到了他是如何对那些凶杀犯做脑部扫描图从而几近发现一种变态人格的大脑模式,正在这一发现快要让他乐疯的同时,戏剧性的事件发生了——他发现自己的大脑扫描图像竟然和变态人格障碍者的脑部扫描图一样!哈哈哈,开什么国际玩笑,他可是叫兽啊!但事实正是如此,他不得不接受这个科学给他提供的结果。
那么问题来了,在大脑模式和切实的行为之间,一定还有别的什么鬼在作祟?否则叫兽他早就被关进监狱里去了嘛!
随后James又对他的家族史和自身早期的经历做了回顾分析,更令他惊诧不已的是,他的家族史上就有不少震惊当时的凶杀案,他的曾曾曾曾曾祖父甚至谋杀了自己的母亲!回到James自己身上,虽然他从未犯过什么案子,并且还是众人眼里的成功模范——神经学家啦,教授啦,在TED搞过演讲啦,出演过《犯罪心理》啦等等等,但他也确实具备一些变态人格者身上普遍具有的性格特质,他本人患有双向情感障碍(轻度的)、缺乏同理心、喜欢刺激和冒险的举动、善于操控别人——这些特质却并未将他推向一个杀人犯的路径。你可能也发现了,正是在很多成功者身上,这类属于犯罪型人格的特质反而高频存在。
那么问题更迫近了,在大脑模式和切实的行为之间,到底还有些什么鬼在作祟?James在书中提出了他的“三条腿理论”,即心理变态的三个支撑要素:(1)脑袋的问题(2)基因的问题(3)童年的问题。James童年没经受过任何虐待,这可能是他并未发展成为一个变态杀手的原因之一。但我认为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作者本人没有在书中提到,那就是他有着足以控制和引导他内心自我觉知力。
从他写的这本书就可以看出来,他对自己早年的一些心理活动和作为都做了坦诚的交待和分析,他知道自己曾在某些方面得罪过别人,并为自己曾冷漠地伤害了自己的亲人而抱愧,有了觉知,便会在实际行为中加以改变。即使他内心仍然对参加身边的人的婚礼、生日派对并无热心,即使最爱的人因他而难过也并不会引起他自己的任何不适,他开始努力做一些能让那些生命中重要的人开心的事,努力为他们而改变——也即使这种改变实际上也是一种“违心”的虚伪。最终我们发现,改变的确会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当他看到妻子因自己的小进步而开心的时候,他也真切地为自己能发生这样的转变而满足。
你能改变一个人格变态者吗?James直接在书中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那无异于跟自己的想法作对,跟自身所携带的基因作对,但James本人身上所发生的神话般的奇迹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希望——“我是一个再造过的人,而造物主是我自己”。
应该不会有很多人在听到精神病人的第一时间,就自然而然地会把这一类人与创造力联系到一起。无悔恨体验,善于操纵、利用、欺骗他人,冲动且不可控,这些特征似乎更像是精神病患者的标志。不过,我们十分容易能观察到的以上所说的特征,特别是精神病患者迫切跟随自己节奏的强烈欲望,这些特征与极具创造力的人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来自菲律宾DeLaSalle大学的AdrianneJohnR.Galang和他的同事提出,亲社会型的精神病患者与有着犯罪倾向的精神病患者是不一样,前者能有效地把他们的冲动、大胆这些特质用在有价值的方面。Galang的团体表示,“诈骗犯、扒手、流氓都是些在善与恶间徘徊的存在。诈骗犯善于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问题,而且他们变着花样的诡计总能成功把这些问题问题都解决了。”但Galang的研究团体也认为,创造力高的人并不总是具有宜人性的,“这些富有创造力的人既可以是天才也可以是怪胎。
一个相当有趣的命题是这样的:在对精神病患者或是有着精神病特征的人的描述中,大部分的描述都会偏向于他们行为古怪的方面,至于有关创造力的描述是很少见的。这位来自菲律宾的作者提出,打破陈规主要由一个人的主观意愿来决定;至少毕加索在创造其抽象主义作品时,就总是在主动地打破“艺术的规则”。不过,这种以自己的标准来重新给已有规则定义的主观意愿有时可能会让人出于自己的便利而撒谎,并且撒了谎的人还会认为自己不必为这样的行为负什么责任,他们往往还会为自己的不诚实百般辩解。
“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一部分,发散思维是广泛的,不拘泥于已有想法和思维的。具有发散思维的人有这么一个特点,能从熟悉的物体上发现其不寻常的用途。举个例子,你能想出几种回形针不同的使用方式?一个人能发现的原创用途越多,意味着这个人的思维就越发散。不难理解,这样一种创造力与人们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某些其他人很难注意到的角度。
Galang团队给出的说法是,上文中提到的这些特征都有着生理方面的原因。与创造力水平一般的个体相比,富有创造力的个体对社会规则和习俗几乎没有什么约束感,在这一点上他们与精神病患者非常相似。这样“去抑制”会导致两种可能情况:创造性的方面——乐于冒险;反社会的方面——麻木不仁。多巴胺能系统与负责解除情绪抑制的神经递质密切相关,同时多巴胺能系统与渴望新鲜刺激、热衷追求奖赏的倾向有关。精神病患者和创造力水平高的个体也许会有着过多的多巴胺能活动,从而导致他们变得格外热衷于冒险和渴望获得奖赏,而这种程度的痴迷对一般人而言是很难想象的。
在对500多名平均年龄为22岁为菲律宾成年人的在线样本进行分析后,Galang团队首先思考了创造力与调查用精神病问卷评分之间的可能关系,,包含了许多与精神病有关的特征,如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操纵倾向)和自恋倾向,而这份问卷也被称为“黑暗三联症”。关于创造力的评估主要是为了区分杰出的创造力(如赢得个人奖项)和较为一般的创造力(如参加音乐课程)。评估的结果是这样的,精神病病态特质和创造力,这两者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正如这项研究的作者所说的那样,自恋倾向会令人过度强调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从具体领域来看创造力,从事建筑学相关领域人士的创造力得分与黑暗三联体特征间的关系显得格外密切。Galang认为,他们的这一发现与前人相关研究的结果一致,说明建筑学既重视艺术又强调科学,似乎是评估创造力总体中成就最优的领域。Galang团队研究在他们的第二项研究使用的则是大学生组成的样本,这项研究观察的是大学生“大胆”、“恶意”、“去抑制”这三种特征与学生自我成就评估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无论是写作能力还是建筑设计,大胆的人往往都有着出众的创造力。
在性别上,创造力的“恶意品质”和“去抑制能力”有着一个有趣的差异——通常情况下,这些性格特点只对男性的创造力产生影响。Galang团队发现,这种差异反映的是一个社会中的双重标准:富有创造力的男性与富有创造力的女性享受到的自由程度是不一样的。“一个具有精神病患者特征男性,他的任性、混乱和不端正的行为有着更大被人们宽容甚至还可能会受到褒奖的可能性,然而同样的条件对应到一个女性身上,这样的女性艺术家/科学家很可能要面对的就是一连串的指责,而女性创造力方面的优点同样也会被认为与其成绩无关。”不同于毕加索相,我们可以试想下乔治亚·欧姬芙的感受:欧姬芙仅是在其晚年与和自己年纪相差很大的男性发生了性关系,而整个艺术界就掀起了轩然大波;而毕加索的类似历史却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接纳了,甚至还成了一段佳话。
Galang的前两项研究均停留在了相关性研究的范畴之内,除指出了创造力与精神病特征存在着某些联系外,两项研究均没有从心理生物学的视角解释两者间的关系。所以在他们的第三项研究中,研究团队们尝试着进一步从生物层面确定创造力与精神病特征间是否存着联系。这次他们借助一个在线赌博测试来评估不同个体的冒险意愿。测试中,被试会用虚拟货币来在两幅优计算机生成的牌中选择其中一幅来下赌注。其中的一副牌能装很多但是赔率同样也很高;另一副牌能赚的很少但赔率小。项测试中,冒险玩家自然会选择在赔率高但赚得多的那副牌下注。这第三项实验对参与者的创造力的评估方式是这样的:两个问题,1)有一个空的酒瓶,每个参与者都需要尽可能多地举出这个酒瓶的用途;2)想象在人类不再需要睡觉时的情景会是怎么样的。
当这些参与者在赌博时,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了同步的皮电活动检测,检测的数值反映了他们在即将要赢牌时的大脑觉醒程度。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低的觉醒程度,即有着更高的大胆程度的参与者与其在创造力测试得高分有关。研究的设计者是这样总结的:“情绪去抑制化是精神病的大胆特质的表现形式的一种,这实际上也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功能上与创造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
当我们从任何相关性研究中给出结论时,包括那些依赖心理、生理学数据所做的研究,我们都要留心,因为我们无法从这样的研究中得出任何性格特质和创造力间的因果关系。除此之外,正如作者所言,内容、环境都扮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成功且创造水平高的个体是否会在做出不诚实或者傲慢的行为后依然理智气壮?我们是否应该原谅那些极赋创造力的人的某些不当行为,只因他们与一般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这似乎与名人、政客身上的“自恋泡泡现象”(人失去了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责任感)很像,而正是有着那些保护这类人的人,所以名人、政客才会避免了要自行处理现实问题,这就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优越感。所以,仅凭富有创造力是并能意味某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的;而只因某个人有着某些精神病倾向,特别是无所畏惧这一点,也不说明这个人就没有良好的社会品质。
创造力也许会令部分人收获到不良后果,同时这也意味着,假如我们能挖掘出有神经病倾向的人身上的创造潜质,我们或许就能帮助他们往健康且亲社会的方向前进。
作者:SusanKraussWhitbour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