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之前就与人争执失手伤人,(自以为伤了人命)逃亡。也就是说,武二本不是个良善平庸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打虎之后,巧逢兄长一家,他乡相聚,本来相依为命互相提携,父母亡故,兄长为家。武二也有心收下浮躁,安心做一平常人。虽然,潘金莲诱惑武二,说他养了外宅。其实,武二人才魁梧,性格勇猛,在阳谷县娶媳生子,安居乐业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2011年电视剧《新水浒》几位男主角在某访谈节目谈起最想演的角色时候,每个男演员都表示第一想演的肯定是武松!
其中扮演“林冲”的演员谈起原因:“每个人在年少的时候都想做武松,不用负责任由着性子来,一句话不对就可以把你杀了!”
自从武松“三碗不过岗”、“打虎英雄”、“醉打蒋门神”等事迹登上《江湖月报》后,文化名人金圣叹立马发表评论帖:“武松,天人也。”引起江湖盆友圈疯狂转发,各大名嘴脱口秀都以“二郎来了”、“打虎,去哪儿”、“得不到的永远是嫂子”为标题……很快,武松便成为家喻户晓的“水浒英雄”第一人。
“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也。断曰第一人,不亦宜乎?”(金圣叹评《水浒传》)
杀人者武松——不知人间有劲敌
武松跟林冲这两个人的经历有非常多的相同的地方,比如说都被人诬陷,都被流放,都被暗杀。
林冲在被发配的路上,对两个要杀他的两个公人始终都没有防备,要不是鲁智深暗中护送,林冲可能死了;山神庙的时候,要不是自己住的草棚倒塌,估计自己也被杀了。林冲能活下来靠的都是运气。
武松在落草为寇之前,有四次被暗算的经历:
第一次,景阳冈上的那只虎,这只虎不完全算是暗算,毕竟上景阳冈的时候,店小二还有,官府榜文都提醒过他。
第二次,孙二娘的十字坡,差点被麻药麻翻。
第三次,张都监的诬陷,这是典型的被暗算,而且也是唯一被暗算成功的一次。
第四次,飞云浦差点被杀手所杀。
尤其是第四次,差点就送了命。
但是,每次武松都有惊无险,为什么?
关键的原因是警觉——正因为武松知道景阳冈上有老虎,所以,即使是睡着了,而且是醉了,也没有睡踏实,这让他逃过一命。在孙二娘的十字坡,武松一开始就发觉是黑店;在飞云浦的时候,武松知道自己被张都监陷害,所以从头到尾都在提防这两个公人和突然出现的装扮成路人的杀手。武松出身底层,生存环境很恶劣,所以武松对于外界环境相当敏感。林冲尽管也能吃苦——练武是要吃苦的,但是却丧失了与生俱来的对于外界的敏感性,就是因为太顺,环境太舒适。
这点,可以用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理论“自卑与过度补偿”来解释:一切人在生命之初都是自卑的,自卑感是所有人成就背后的主要推动力。他最初把自卑感与身体的缺陷联系起来,有缺陷的人可能会努力加强该器官或通过发展其他器官的机能来补偿缺陷。一种过度补偿使他获得超水平的发展,比如古希腊的德谟斯梯尼战胜了口吃成为伟大的演说家,凯撒、亚历山大、罗斯福都在战胜生理缺陷时获得了惊人的发展。
武松这个人本身就是过度补偿的产物,比如说身材高大、身体敏捷,赤手空拳能打死老虎,这就是对矮小的哥哥的补偿。武大为什么那么矮小——显然是营养不良,加上先天性疾病。营养不良,不就是穷引起的吗?
从这四次暗算,可以看出当武松受到武力威胁的时候,显得万分精明。可是武松在对付成套的阴谋诡计(连环套、拖刀计)时,十分愚钝。
他跟孙二娘张青等人打交道时谈笑风生,在上流社会张都监中秋家宴上则手足无措,不敢言语。甚至在施恩和张都监之流的恭维面前开始飘飘然,分不清歹人的面目。
施恩是小恶霸,连妓女和囚犯也不放过——“路过妓女要先参见小弟,然后许她趁食物。”比开黑店的孙二娘还无底线。帮施恩夺回快活林之后,武松又被都监张蒙方的花言巧语和金钱收买所欺骗,甘愿为他卖命效力。结果,效劳的机会果真来了,武松半夜听到有贼,他奋不顾身卖命捉贼,结果反给当贼而抓。
天真的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事,感觉非常过瘾。仔细分析起来,过瘾是过瘾了,但是事情办砸了,这直接导致了后面的惨祸——所有涉及快活林的人都受到了伤害。
为杀武松,张都监花费了很多的心思:交好武松,尤其是武松被诬陷入监之后,花很多人力财力去结果武松。假设,张都监直接让武松为我所用,不但省掉了许多的花费,至少可以直接取代蒋门神作为快活林的一个打手啊!武松显然比蒋门神厉害得多。
蒋门神原名蒋忠,他是谁家的门神?
在后面的剧情里交代了蒋门神是张团练的手下,而张团练跟张都监是拜把子兄弟。换句话说,蒋门神就是给张都监看门的。快活林原本就是蒋门神用武力抢到的,你武松技高一筹抢了回去,在江湖中也属常见,张都监不会因此出手。
侮辱蒋门神就等于是在打张都监的脸面。
的武松既不能帮施恩保住快活林,反倒连快活林也被一把火烧了,施恩一家原本“管营”的差事也没了。张都监一家被灭门,蒋门神以及蒋门神的小妾也丢了命,随后就是施恩逃亡。
武松自己也开始反叛社会。
天真的他却永远不明白为什么?他身边的人全都不得好死,哪怕是从来没有对不起他的孙二娘张青夫妇,本来好好在十字坡开黑店,因为他的原因最后上梁山,在征讨方腊途中双双死于非命。
武松毕竟只是一个草莽英雄,所以他虽然在江湖上富于历练,精明过人,但他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缺乏认识社会、人生和各种人士的基本原则,空有一腔热血,对现实却只有天真的幻想。
从景阳冈那只老虎开始,他就依赖于自己的“一对拳头”,而这对拳头纵然有打死老虎的本事,却保护不了任何一个人,留抓不住任何一点美好的回忆。
但是武松毕竟天性善良,又有灵性和悟性,在经历了天真的创伤后,他不做朝廷招安后的芝麻绿豆小官,摘下假头陀的帽子,毅然在杭州真的出家,开始真正的修行。
在山六和寺山门前目送着宋江他们远去,风卷着武松空荡荡的半边衣袖飘啊摇啊……武松想着:阳谷县的哥哥坟头许是杂草丛生了吧。等风吹过去时,把阳谷县的哥哥坟头上一丛丛杂草吹开,哥哥就能晒会儿太阳了!
看了目前回答,大家忘了重要评判法则!大家喜欢看周星驰的七品芝麻官吗?用明朝上方剑杀清朝官,岂不笑话?你们以现在的法律,法规的方法去套用宋朝的刑法,来评论武松本身就錯误!在当时环境下,作者给大家作了许多铺垫,首先热血青年的武二,打伤他人逃跑柴进躲藏,表明是有着一切普通人性质,而非强制中人们眼里英雄。由于回家看哥哥,又打死虎。在打虎中,作者又把武神人作为普通人的本性写得相当精彩,就是武神人也胆小的一面,但终归好面子,同时也有本事,才打死老虎出名!(在这注下,许多学者都说武松没有主动为民除害之心,其实是一面之言,武松是正常人,他自己开始也不知道有虎,也不知道打得过老虎,那么那些学者,专家你们说武松非英雄,是否有框架式英雄呢?这点明显是强奸英雄这个概念)然后当了都头又巧遇哥嫂,引出杀西门大嫂之案,这里的武松应该是工作兢兢业业,对亲人,朋友如普通人应有方式。当大哥被害,武松一切行为,有理有据,也是按当时的法规程序走的,但是没有效果下才杀人。你能说武松变态吗?在后面大家知道杀了公差,张都监,和家人及佣人,也是大家争论的焦点。认为武松变态,乱杀无辜,其实这就是我们处的时代,和武松时代的行为标准混淆。当时在没有公正法律法规下,武松经历过了杀嫂案,又被执法者陷害,心里那种仇恨,怒火中烧。对于杀害家属及其下人,我们应该站在武松的思维想下,首先在武松被大家一起捉住,送官府大家证实武松就是小偷,虽然下人不知道,但武松也何其知晓他们是不是同谋呢?其二,武松回来报仇,有二个实际状况,张都监和团练都是带兵都会武义,加上蒋门神,对付三人够难!你是武松也会先杀下人,免得报信,如果三人得报信有准备,武松报什么仇?2,杀了三人下楼又杀下人,其实也一样,张都监有兵,团练也是兵的,他们报了,武松跑得了吗?更何况在武松心里,他们也是陷害他的同谋而矣!所以不能拿所谓的正义拿来套用武松身上,水浒作者也用,鲁大师,林冲,杨志,李奎等,每个表现出来不一的性格,和武松身上表现作鲜明的对比!体现快意恩仇的武松,前提是正义得不到伸张下!我个人观念,武松不是变态,是普通人都会在得不到公正情况下,做出应该做的事!!
l
心理变态。当时的武松已经变成了一个杀人狂魔
纵观水浒,武松从未有什么行侠仗义之举。出身贫苦,文盲一个,又无甚见识。虽练就一身武艺,然多被有心之人利用,属于那种“只要你对我好,我就给你卖命”式的所谓“义气”!一旦发现被骗,则大开杀戒,也算爱憎分明!
武松,鲁达,李逵,林冲是水浒传中仅次于宋江笔墨的人物。各具有世人思想代表性。喜欢武松的人多说明这多数人赞同武松的思想风格,喜欢宋江的人多则说明多数人赞同宋江的思想风格。这些人都是有个性之人,个性强烈之人必有其优越之处,反之也必有致命之处。不行碌碌之事,不做凡凡之人!不要拿自己的千算万算来驳论他人的不算,想想自己处于现今又算到了什么?每个人的成功与失败有其必然性,勇敢是迈向成功失败的开始,智是成功与失败的比例。武松不算是逼上梁山,他不屑于官场,也没有光宗耀祖的思想包袱,却有路不平就要踩的豪气,懂得除恶务尽的道理,拯救万民之心。道不同不相为谋,君子与小人势同水火不相容的性格。
嫉恶如仇是肯定的,但他心狠手辣胆大心细智勇双全,杀二十人,是必须的。否则,飞云浦杀人再折回都监府报仇,有时间限制。要留一个活口,不但报不了仇。声张起来,自身也难保。所以飞云浦和濳入都监府对蒋徒弟和马夫都问过供后说道:如此,须留你不得。
是孔子所说的以直报怨。张督监身边没一个好人,蒋门神如此,家人也如此,武松就是要拔草除根,斩尽杀绝。
当武松从要杀他的杀手中知道了一切缘由的时候,他一刀结束了他的命,也已放下一切牵挂,一切幻想。去他妈的前途,去他妈的老婆,这一窝直娘贼,入他的!
武松被陷害,固然是张团练,张都监和门神勾结,但是张府家人在栽赃的时候也下了不少力。所谓一个坏人身边总有一帮坏人,武松端了一个贼窝,实际上是大快人心!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武松既然要决定杀掉这三个主谋,必然要事先规划好逃生计划,这是武松厉害之处,他从来不蛮干,杀人从来有组织有计划。如果家人不除,即便杀掉三人,必然引起骚乱,因为这三人都会武功,不可能悄无声息杀掉。他根本无法全身而退,更别说后来的逃出城门了,这是灭口的最大原因。
有冲动的成分但冲动的背后反应的是一个人的人格武松不算是善良之人在人格上来说武松就是个凡夫俗子他有很多普通人有的缺点爱慕虚荣想出人头地报复心重自大武松是个很接地气的人生活中你能遇到像武松这样的人但恐怕这辈子也遇不到鲁智深这样的人这大概就是武松受欢迎的原因
水浒传对武松的描写可谓经典,展现了他不断变化的心路历程。
打小父母双亡,不可谓不悲惨。被哥哥养大,等于大郎是父,金莲是母。父被母杀了,母被他杀了。换谁也受不了这打击。当年打伤人还逃难去柴进那里,杀金莲后不逃直接自首,因为亲人死光了,活着没意义了。被发配后遇到玉兰,冷冰冰的心开始一丝丝融化,结果又被玉兰背叛了。这种情况下,大开杀戒太合理,不大开杀戒反而不合理。
武松在飞云浦和鸳鸯楼共杀死二十多人,这其中大部分人都是罪有应得和非死不可的。但同时也确实错杀了一些不该死的无辜者,如马夫丫环等。严格说起来,这些人的死是属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间接受了张都监等人之累所致。当然,武松当时连同这些和他并无多少关系也无多大仇恨的人都不放过,用‘’滥杀无辜‘’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但若要说成是‘’心理变态‘’,我觉得似乎不妥,最起码用词不夠准确。我认为,如果要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变态,重要的是要看他平时的言论和行为,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是心理变态,必定要以平时的言行为基础。而武松并不是一个平时蛮不讲理随便就滥杀无辜的人。因此我个人认为,武松的滥杀无辜,只是属于特殊环境下心情激愤时的个例,只能叫做一时的情绪失控,不能称作心理变态。这里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下,武松在飞云浦杀死几个杀手之后,死里逃生,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当他得知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尚在鸳鸯楼欢宴等待他的人头庆贺时,他的内心能平静如常吗?!此刻的武松,心情激愤,怒火万丈,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这一干人,报仇雪恨那就是必然的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因此,此时此刻武松的心态,我们就不可以以正常状态去分析去理解了。我认为,此时此刻的武松,心中别无他念,已将自身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只想着报仇,反正杀戒已开,在他心里的想法就是‘’杀一百个也只是一死‘’,再多杀几个又有何妨?因此就有了此后那种不管好歹,乱杀一气的现象。对于一个此刻只知拼命与报仇而无他念的人来说,由于其遭遇与环境的特殊性,这种做法固然残忍且不合常理,但我认为还是可以理解的,用‘’心理变态‘’来评价有失公正。因为我觉得一个人一时的情绪失控与心理变态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且我相信,当武松神智恢复正常后,他对当时这种滥杀行为内心肯定是很后悔的。因为武松不是李逵,李逵以杀人为乐事而武松不是,武松在正常情况下是讲道理的。
当然嫉恶如仇,梁山上本领高强之人数不胜数,但唯有武松和鲁智深属于那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好汉,看似粗狂,实则内心恩怨分明,堪称重情重义。
武松怒杀二十人确实是被逼无奈,在被发配孟州为了施恩醉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后,惹来这一系列的祸根,被张都监陷害,因而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至于武松杀张都监一家老小,实则是忍无可忍,被这些宵小陷害,怒气冲天的武松向来快意恩仇,比起林冲,他才更像一位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