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意思啊,好看吗?
痛苦,愁,人性的弱点
表示看不懂……
你由着自己的爱好填报了兴趣小组,可为了你的学科能够均衡发展,大人强行把兴趣小组改成了你的弱科。你用哭泣和拒绝交流来表示对抗,但是你能做的也就仅此而已。你心里明白不管自己做什么,都无法改变大人的决定。因为在大人的心里,他的选择是对的,是对你有利的。因为他是大人,所以你得听他的。
你养了一条狗,对它倾注了大部分的感情,是那些大人们不在意或者不在乎的感情。可是有一天,你的狗居然被大人给弄丢了,你发了疯似的去寻找,显得那么不可理喻,又那么不近人情。你在担心你的狗,大人们却在担心你,他们尽可能的做出一些事情来进行补救。但是你并不领情,你继续恣意地发泄着不满,直到换来了大人的一顿暴揍。你感觉丢狗伤害了自己的感情,大人们却认为你太任性,太自私。
家里有了新成员——弟弟,你有所抵触,可又知道不能表现的太明显,你只能自己做好调整,小心地收拢好情绪。大人给你买的新狗伤害了弟弟,愤怒的大人把新狗揍瘸后给处理掉了,半点也没有去顾及你的感受。这次的你选择找朋友倾诉,然后独自伤心落泪,因为你知道找大人并没有什么用。
大人本来答应带你去看喜欢的展览,可是为了处理好人际关系选择了爽约;大人平时不让你喝酒,可为了酒局上的面子又让你给别人敬酒;大人也会有情绪,只是选择不轻易爆发,就算是控制不住的爆发了,也不想让别人看到,即便是最亲近的人也不行。
你在街上发现别人正牵着你丢失的狗,你的姐姐想要帮你把狗要回来,你却谎称不是自己的狗,你按照自认为正确的决定做出了选择。直到你独自一人的时候,才开始哭泣,不知道是在为你放弃了的狗哭泣,还是在为自己委屈了自己而哭泣。
你相信平行宇宙,是不是希望着另外一个世界里的你,能够率性地活着?
当你开始懂得按照利害关系来做出取舍,当你开始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大人们会说你长大了,懂事了。但是你知道自己其实还是那个自己,只是学会了把真实的自己深深地藏在了心底而已。
这是一部观感复杂的电影~这部电影为什么叫这个奇怪的名字~
看完才能心领神会……一部青春片为什么会被禁五年~看到某处才会恍然大悟……起初,我以为在讲“伪善”~……后来,我又以为在讲“代沟”~……再后来,我猜曹保平同志志在探究时代究竟是怎么塑造和改变一个人的~……毕竟,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看《时间简史》~你却说“逝者如斯夫”……直到饰演李玩爸爸的果静林大哭~还用手捂上了李玩(张雪迎饰)的眼睛~我才明白这部“青春片”不只是拍给年轻人看的~是拍给每个曾经年轻过的人看的~每个人的青春都有自己那个时代的烙印~最终,却也都会被时代塑造着……每个人的成长都在以失去为代价~但很可能,我们终将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果静林那代人青春中成长的疼痛,不会比张雪迎这代人少~甚至,他们的故事也许会更精彩……。
我只想说一句话,把孩子当做你的朋友,用平等的心,因为人人生而平等。
在中国算质量高题材较新颖的但和这方面的老大韩国比起来弱了点韩国拍这种片子很
看这部电影前,看了一部纪录片《镜子》,感觉家庭的问题很大,不只是都是孩子的问题,但是,一处问题孩子就是问题的根源?孩子的世界很单纯,只要父母的关心和注意,特别是13至18岁之间年龄段。对世界的好奇,对事物的好奇等等,对一切都好像都很好奇,那就需要父母的关注与指导。教育,不只是学校老师的问题,也是家庭父母的问题。
“别人家的孩子”这是每个家庭不可避免的问题?自己的孩子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影子下,孩子是个个体,是独一无二的,是你的孩子,他(她)有他(她)的独特之处,为什么要动不动就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难得他(她)自己不知道与别人的不同吗?
影片女主角与爷爷奶奶住,爸爸再婚生子,送给女主一只狗,女主取名“爱因斯坦”,一次爷爷买菜,不小心狗狗见到另外一只狗,跟着狗走去,引发的有关同学之间的友情、懵懂的爱情及家庭内部问题的故事。她需要爱,需要有个说真心话的伴,需要自己的空间等。这部电影引发的教育问题,还好像就是现在家庭很普遍的问题,孩子到底是“你的谁?
给我深刻的是,爷爷奶奶对待孙子的态度及家庭的容忍度,另外一次参加父亲生意客户的聚会,本来是孩子获得物理竞赛一等奖报送重点高中,奖励陪孩子一次看天文馆展览,然而时间不凑巧,要去参加一个父亲生意重要的聚会,孩子一次又一次提醒父亲,父亲一次又一次的推辞,还要孩子进客户酒。真不知道孩子对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或者说对父母意味着什么?现在的孩子也不明白自己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现在解禁,定档12月14日上映,个人觉得父母陪孩子去看看,父母再看看《镜子》。也许对整个家庭都有帮助,特别是你们怎样去对孩子的态度和你们自己的希望与未来等等,都对你们有帮助。
最后,以这一句来结束我的个人看法,”孩子对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或者说对父母意味着什么“?
上午十点“包场”看《狗十三》,影片放完后静静地待在椅子上,几分钟后才走出影厅。
电梯里,给朋友发消息去:看看《狗十三》吧,身为家长一定要去看看。
是啊,身为家长一定要去看看。因为我们多少家长就像影片中的父亲一样,以爱之名行“训化”之实。
剧中父亲无疑也是爱女儿的,但他爱的不是原本样子的女儿。他更爱英语95、分物理竞赛全省第一、能在饭局上给他争面子的女儿。
父亲的爱是高高在上的,他不理解或者不屑去理解女儿。
于是女儿只能接受父亲送他的“爱因斯坦”,接着要感恩戴德地继续接受继母送的第二只“爱因斯坦”,最后在饭局上吞下那块难以下咽的红烧狗肉……
最终,如父亲所愿,李玩“蜕变”了,从任性到懂事。李玩“成长”了,成为了品学兼优的女儿,成为了温暖的姐姐。但是这是太多的妥协太多的泪水换来的所谓懂事,这样的成长,太苦,太伤人。
身为家长,不期望熊孩子如此早早地“懂事”。
虽然,以后这种事多着呢。
(图片来自网络)
爱狗人士评分的片(以为青春剧,看到最后出现呼吁爱狗反虐狗的字幕。瞬间明白了评分为什么高了):女主角上学没空,爷爷天天帮着遛狗,一天爷爷遛狗狗丢了,女主角歇斯底里的,大晚上出去找狗,爷爷怕孙女出事也跟着出来了,实在找不到爷爷说回家吧,女主发疯似的把爷爷推骨折了,然后学会了喝酒啥玩意的……真真一点都不懂事!!!再有感情,狗比一起生活疼爱她的爷爷奶奶还重要?说推就推!!!!最后电影结束还配上字幕,呼吁爱狗……——虽然父母离异,童年缺了父母的爱,但她好歹也是幸福的人,爷奶疼,父亲除了忙点,也还是疼爱她,继母也是想着法的讨好她,一家人围着她转,比起别的离异家庭来说,应该知足了。狗子和她同病相怜,没人疼没人爱,就女主角爱?女主角爱狗比爷奶还重要,看到找狗推爷那段,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她未免也太不懂事了吧!谁愿意丢狗,狗自己被人勾走了,爷奶一家人也和她道歉了,还整天做出无厘头的事,说明啥……看完就看完吧,原以为就是个叙述离异家庭孩子的苦闷心理,最后却弹出个反虐狗字幕,影片中也不叫虐狗吧,家里两孩子,女主角自己喜欢狗爱狗,没必要一家人都要和她一起爱狗护狗,(特么注意看爷奶家吃的还和狗同款碗!女主吃的和狗一样的猪肝饭,可谓爱狗爱出新高度)爷爷那么老每天帮她遛狗不错了,套房狗关卫生间,正常!一个喜欢一个怕,狗还不是好狗,除了女主人狗不乱吠外,见谁都叫,弟弟在自家上个厕所都害怕,父母保护弟弟的送走狗有什么?很正常!爱狗人士又要说,狗需要时间才能乖,除爱狗人士有这耐心,谁有?
看完这个电影,最大的感觉是觉得无病呻吟,其次想起网上的一句话:我抽烟喝酒纹身,但我是个好女孩。
整个片子看下来,不知道导演要表达的是什么?也看了很多影评,什么这女孩太惨了,什么坏事都让她碰见了,哪里惨了?家里条件优越到什么程度了?我记得电影有一点凸显时间是在2006年,06年家里有打印机,笔记本电脑,随身听等等东西的家庭有几个?我06年上的高中,高二的时候,有个家庭条件很好的同学他叔叔送他一台笔记本,8000多,还跟我们嘚瑟了好久,我买第一个随身听在09年,第一台电脑在11年,还是大脑袋那种,第一台打印机在15年,还是在工作之后,一个初中生,这些东西随便用,怎么惨了?爸爸还有车!这条件,在我所在的地级市也就寥寥几个家庭能达到吧!那跟她相比我们才惨好吧!
还有人说太真实,我想问哪里真实了?我周边同学,学习好的,我没有见过一个初中就去纹身,去喝酒的,哪一个不是全身心扑到学习上,一天到晚作业都做不完,还有心情整这些?还能考到省第一?
还有人说重男轻女,我更是没看出来,就因为名字起的随意吗?就因为大家对儿子呵护多吗?我觉得导演有刻意引导之嫌,从这个家庭来看,如果小的是个女孩,小的时候大家一样会呵护的!不是因为男女,而是因为他小!片中因为找狗,父亲骂了女儿,爷爷紧接着就骂了儿子!女儿外出不归,多年不出门的奶奶还出去找,儿子和女儿玩凳子摔倒了,后妈骂的是凳子,不是女儿!哪里重男轻女了?女儿在奶奶家得到爷爷奶奶多少呵护?全家人怕女儿伤心,一直没告诉她弟弟的存在,等到三四岁才知道有个弟弟,(另外这个弟弟的年龄我一直没缕清,到底是几岁?),因为狗丢了,后妈又是买滑冰鞋,又是买狗来讨女主欢心的。哪里重男轻女了?
还有人说大家都不重视女儿的心理成长了,又是逼她认狗了,又是逼她喝酒了,又是打骂她了,不领她去看展览了什么的,这算什么?这就是不重视她的心理了?认狗那个,你为了一条狗折腾的全家不得安宁,把爷爷脚都弄伤了,大家还在积极想办法,怎么就是逼你了?要真不重视的话,丢了就丢了!谁会让你折腾?喝酒那个,我觉得很正常,我很小的时候都去给长辈敬酒了,你也可以不喝,谁也不会去强迫一个小孩子的。至于打骂她,我觉得更是无稽之谈,奶奶丢了,爷爷伤了,你自己还跑去喝酒?你告诉我,你作为家长,你孩子这样你还不生气?况且父亲打完之后,还抱着女儿哄,为了女儿流泪,试问有几个家长能做到的?父亲,爷爷奶奶因为女儿考了省第一的时候那个高兴的,还要带她去庆祝,对她够可以了吧!我家邻居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孩,小的是男孩,女孩小的时候有次差点走丢,妈妈气的都说丢了不要了,而且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好的都是给的儿子,女儿反倒很小都要做家务活!比起女主岂不是要惨死?
片中,父亲为了女儿多次流泪和欣喜,特别是坐车上接到前妻电话,泪流满面的样子,看了着实让人心疼!
另外电影还有两处不太明白:一,为什么要撩堂姐的男朋友?二,为什么要单独的搞一段堂姐和那个男的分手的戏?不理解这是表达什么意思?
人不可能一帆风顺,都要受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这样才能得到成长,这部电影无非是把人生中的挫折放大化,我个人倒觉得女主自己太作了!
第一次写影评,有些感觉没有表达出来,欢迎有不同意见的来辩论,就电影论电影,不接受人身攻击。
电影《狗十三》主创合影
12月2日,由曹保平执导、焦华静编剧,张雪迎、果靖霖、智一桐、周珍、代旭、黄诗佳、曹馨月主演的电影《狗十三》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武汉、杭州、西安、南京九城开启点映场,如约而至。影片主创曹保平、主演张雪迎、果靖霖、代旭更是惊喜空降重庆高校,与在校师生分享青春和成长的感悟。点映开启后,社交平台大V推荐度100%的电影《狗十三》便以86.4%的上座率荣登当天同时段第一名。为回馈影迷持续高涨的热情,电影《狗十三》将于12月4日、5日、6日三日的每晚18:30-20:30,在全国开启点映,与更多期待它的观众见面。
【剧照】父亲劝说李玩
《狗十三》九城点映上座率同时段夺冠主创走进高校传递成长力量
12月2日,由曹保平执导、焦华静编剧,张雪迎、果靖霖、智一桐、周珍、代旭、黄诗佳、曹馨月主演的电影《狗十三》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武汉、杭州、西安、南京九城开启点映,与喜爱电影的观众超前相见。而观众们的支持,也让《狗十三》的上座率高达86.4%,成为当天同时段第一名。值得一提的是,截至12月2日,《狗十三》在专业影评平台评分高达8.5分,想看人数已破10万,登顶同档期电影第一。售票网站点映评分高达9.4分,社交平台大V推荐度更是达到100%,是今年继《我不是药神》之后第二部达成100%推荐度的电影。业内人士、影评人大v纷纷表达了对影片的喜爱和如潮好评,期待值爆表,让《狗十三》成为12月当之无愧的“最想看口碑爆款”。据悉,为了让广大观众尽早一睹密封五年“神作”全貌,电影《狗十三》将于12月4日、5日、6日三天,于每晚18:30-20:30黄金时段,在全国范围开启点映。
电影《狗十三》首映余热还未褪去,12月1日,影片主创曹保平、主演张雪迎、果靖霖、代旭携电影空降重庆高校,与高校师生分享青春和成长的感悟。电影放映结束后,年轻的高校学子们一次又一次经久不息的掌声和踊跃的互动,再度证明了影片跨越时间和年龄的独特魅力。当天,张译、大鹏、欧豪、李梦、任敏也惊喜亮相助阵,齐齐点赞,表达了对电影的喜爱。正如张译所感叹:“成长就像一个围城。”许多年轻的师生更是泪洒现场,纷纷表示“我们都是这么长大的”,“写的完全就是我自己”,同时,更真挚地感谢导演带来了这样一部能“警醒”他们的影片,让学子不忘曾经对自己的美好期待。
正正符合8090后所在的这个年代的青春岁月故事
谁说的?谁给他定义的最好?
说这部电影是一部不错的青春片倒还说得过去,非要定义为最好,难免有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嫌疑。而且,还有可能是电影方无底线的宣传。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是部不错的关注青春成长的电影。除了青春成长之外,还涉及到了一些人性。如果说真的算是优秀的话,归档到单亲、重组家庭之列是没跑了,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是。
剧中的女主角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在一个重组的家庭中长大。但是,从后面的种种状况来看,这家的大人对于孩子的教育这块根本就是没有过任何的关心。这也就造成了这个女孩的有些偏执和执拗。电影名字是狗十三,也代表了导演的意思。你定了一个骂人的名字,到底是在骂自己的作品还是在骂观影的观众?
导演的意思是这个女孩就如同家中的那只狗一样,没有过任何人的关心和帮助。这个就有点以偏概全了。虽然小女孩面临的是一个重组的家庭,但是其爷爷奶奶从前半段的态度来看是对她很关心的。特别是她的奶奶为了寻找负气离家的她而迷路的时候,更让人感受到的是家教的缺失。这个小女孩和她的同父异母的弟弟都缺失了基本的家教!
这个是女孩推倒爷爷的片段。这种家教应该是在2、3岁时就应该有的,就应该会的。可是女孩没有。后来的那个小男孩更是没人管教。
可是,在导演的眼中这些都是不重要的。导演要表达的是这个家庭的重男轻女?
这一段从很多的镜头也体现到了,不仅仅是女孩的爸爸还有女孩的爷爷都是眼中的重男轻女。包括后面男孩打了自己的奶奶,女孩的爸爸反而安慰没有事情。
从这一点可以看得出来,这一家缺少的不只是一代人的家教。
后来,女孩妥协了。更甚至在酒桌上吃起了狗肉。这些真的就代表了女孩成长了吗?我不这样认为。宠物毕竟是宠物,没有人的七情六欲。
所有的对于宠物的七情六欲无非是自己的感情发泄而已。
但是,家教的缺失却会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
你以为女孩会变好么?
那你就太善良了。她缺少的东西太多了。从她观看自己的胸部开始,就已经说明了女孩的成长是需要及时的介入的。这种介入应该是妈妈的介入而不是女孩自己的探索或者同伴的胡乱生长。
当看到李唐和自己的所谓的男友表达爱慕之情的时候,谁又来引导这样的情感呢?
没有,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缺失的。也是值得人们思考的。
但是,回归到话题本身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基于这样畸形的家庭才会有的问题
仅仅限于这样的家庭
如果女孩的母亲在的话,还有有女孩青春期的彷徨么?至少很大一部分家庭不会出现这样的奇葩的事情。
所以,电影也只是呈现了一种奇葩家庭下的变态和压抑的青春的故事。
说至此,我终于明白了电影的名字为什么叫狗十三了,导演有才
我们成长过程中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为了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而逐渐磨灭了自己的天性,当我们变成别人眼中所谓的的“好孩子”时,其实我们已经离原来的自己越来越远……
说实话看完电影《狗十三》我的心里太压抑了,这种感觉让我喘不过气,用现在比较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电影情节过于真实”!很多观众包括我在内从女主李玩身上看到了似曾相识的影子,我们看到这种情节时不自觉的心里一抖,如果手里拿着遥控器,只想赶快按下快进按钮,不是电影索然无味,而是电影情节过于真实,以至于勾起了我们曾经被父母伤的遍体鳞伤的内心!电影女主李玩出身于一个单亲家庭,亲生父母由于某些原因而离婚,女主李玩被父亲抚养,但父亲为了重组家庭把年纪幼小的李玩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从小李玩就是在这种失去父爱和母爱的环境中长大!“十三”是一个孩子的分水岭,这个数字代表着少年迈入青少年的一个新阶段,同时也开始一个孩子的心智和心理发育逐渐开始建立,这个阶段的孩子迫切的想摆脱大人的束缚,释放自己的天性,所以他们表现得叛逆不服管教,且内心开始建立自己的三观。这个时候的孩子是叛逆的、不服管教的,同样,他们也是非常脆弱的,因为他们往后做出的行为方式需要有父母实际行动的陪伴和和支持,而内心更需要父母的疼爱与关心!很不幸,李玩失去了这世间最美好、最无私的感情,父母的离异让李玩从小变得沉默寡言,生活中父亲看似关心李玩,实则却是一个骨子里重男轻女的角色,他把女儿放在爷爷奶奶家中抚养表面看上去是为了更方便照顾李玩的生活,实际上是为了不让这个女儿影响自己的下一段婚姻。李玩,是乖巧的,同时也是幸运的,因为她没有父母的离异而像其他同龄人一样非常任性、不服管教。相反,她,更加乖巧,学习成绩很棒!然而正是这份乖巧让我觉得李玩非常可怜,这个年龄段的小女孩不应该是抱着父亲腰上撒娇耍小脾气吗,但她却在这个年龄段承受了她不该有的重担,她一步步想试图和父亲拉进距离,然而父亲却用自己最看似温柔的方式,抛弃来自亲生女儿的爱和交流。整部电影中有两处情节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父亲给女儿买了一只卡宾犬,起初的时候李玩对这只是没有任何感情的,而且当时很反感这只狗,这种状况在李玩这种非常喜欢小动物的年龄段是非常异常的表现,后来小狗呜呜的叫喊声触碰到了李玩内心的敏感区,因为李玩觉得这只小狗现在的境遇就像当初失去家人的感觉,所以李玩开始以一个朋友的角色关心这只小狗,并给它取名为“爱因斯坦”!
随着小狗和李玩的日常感情越来越深,李玩对这只小狗感情就是和家人一样,这种感情恰好弥补了缺乏父母关爱心理情感,一人一狗虽不是同类,却经过相同的遭遇。突然有一天爷爷外出遛狗买菜时,不小心懂丢了“爱因斯坦”,得知此事的李玩发疯一样的去找自己的小狗,同样也在拼命寻找丢失的爱,在寻找过程中李玩一气之下推倒了找她的爷爷,然而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李玩遭到了父亲的毒打、扇脸、辱骂、野兽一样的嘶吼,父亲的表现让李玩对眼前的这个父亲充满恐惧,同时因为父亲的胁迫李玩被迫向家人道歉,而李玩的被迫顺从的行为却得到了父亲的疼爱与关心。这种“扇一巴掌给颗糖吃”的结果,虽然让李玩身体上承受了疼痛,却让李玩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与关怀,而这种被迫顺从的方式也在李玩的心中生根发芽。电影情节第二处:
虽然李玩接受了小狗丢失的事实,但她却没有放弃寻找小狗的决心,她复印寻狗启示,四处打听问人,最后李玩的后妈建言献策,重新买了一只一模一样的小狗给李玩,大人的世界太多天真,哪里懂得小孩子的真实感受,回家后的李玩一眼就看出这只小狗不是她丢失的那只!
但最后在家里所有的胁迫下,李玩只能再次被迫这个谎言,有时候“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状态真的很累,李玩的内心随着“爱因斯坦”的丢失再次封闭,随后在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欺负这只假的小狗时,李玩再次找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那种受到危险时的无助和孤独,李玩终于接受了这只小狗。然而好景不长的是,这只小狗在咬了曾经欺负过自己的李玩的弟弟时,似曾相识的画面再次浮现,后妈的呐喊、弟弟的哭声、爷爷奶奶的痛骂,父亲的愤怒,李玩的苦苦哀求始终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这只小狗再次被抛弃,而李玩经历过两次似曾相识的经历后彻底绝望,她的哀求起不到任何作用,只有顺从才能够换来家人的关爱。当她咽下自己令自己感到恶心的牛奶时、被迫吃下狗肉时,她放弃了挣扎,放弃了自己的天性,放弃本该属于自己的童真,她开始成为别人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而真实的她早已被父亲摧毁的一干二净,这种以爱之名的关心彻底断送了李玩的一生,大人犯错永远不会承认,他们只会说为了你好,我真想问一句“真是为了我好吗?”延袭了上千年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何时才能被彻底根除,看着这样孩子,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他们很优秀,但更多的是可怜……【本文首发问答,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关注小迁,每个热点话题你都会找到答案!
“蚌贝生珠,始于一沙之痛。”
如果把青春再回放一遍,我们一定会先大笑,然后挂着泪,直至放声痛哭。
电影《狗十三》讲述的便是一个女孩从童年到成年的青春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
女主角李玩说:“在这个宇宙之外,一定还有无数个同样的宇宙,包含我们所有可能性的集合,这样,我们没有完成的事就会在某个宇宙被完成。”
这是一个少女在青春期时有些美好又虚幻的内心独白。
该片于2018年12月7日上映,票房热卖。曾经拍出很多优秀作品的曹保平,是一位擅长主流叙事又喜欢探讨人性纠葛的导演,他所带来的《狗十三》荣获第六十四届柏林电影节水晶熊单元国际评委会特别推荐奖、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狗在古典主义中寓意着爱和诚实,而影片却讲述了一个以“爱”之名去伤害欺骗的故事。
对比鲜明,感触深刻。
电影上映后,许多观众发文感叹:“终于有能揭露我们成长之痛的电影了”。
以前推荐电影,都希望对方能感同身受。而我希望你一辈子都读不懂狗十三,一辈子都不会和这部影片产生共鸣。因为它要表达的东西太过沉重,看懂的人或许都是青春期受过伤的,而我希望你的青春过的不那么痛。
和以往的青春片色彩鲜艳,靓丽活泼的基调不同。该片画面色彩偏冷调,这也十分鲜明的突出了它所要表达的青春中除了欢喜还有悲伤的一面。
之前看过许多青春类文艺片,《我们天上见》讲的是爱与分离——青春就是一场得与失的较量。得到的多,失去的也不会少。《阳光姐妹淘》讲的是青春期中闺蜜之间的温情。《牛仔裤的夏天》讲的是四队姐妹在青春中的幸福趣事。《闪光少女》讲的是青春期少女对朦胧爱情的期盼与自身的蜕变。
而《狗十三》讲述的是成长和教育。
主人公李玩跟着祖父母长大,她父母离异,母亲去了其它城市,父亲再婚有了自己的家庭。
跟许多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一样,李玩成绩不错,却很偏科。英语总是给她拉分,李玩的父亲便自做主张把李玩的兴趣组换成了英语。
十三岁的李玩就像一根橡胶皮筋,父亲想起来的时候便脾气暴躁的揪一揪。忙起来的时候干脆消失不见。再想起来了,便用物质去弥补。
通过一系列父女的互动、言语交流、感情流露,无处不反映了如今常见的“诈尸式育儿”的教育方法。具体是指父亲在教育中经常缺位,却又偶尔在某些看不惯的事情不了解前因后果的情况下指责孩子,又不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是很多人成长的缩影。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李玩变得格外敏感,后来父亲买来一只狗陪伴她。父亲自以为是对女儿的关爱和补偿,但实则是在为自己的不负责任买一份心安理得。李玩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开始时她对这个“新朋友”十分抵触。
影片通过人物的神态、心理、言语等各方面,把主人公李玩从排斥狗到接受狗,再到喜欢狗这一个过程演绎的十分到位。
在相处的过程中,慢慢的李玩发现小狗温顺讨喜。许是外表再坚硬,属于少女的内心孤独和忧愁都缠绕着李玩。她很快接受了这个小伙伴,并取名叫“爱因斯坦”。
常言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也是最昂贵的珍重。
“爱因斯坦”陪伴着李玩,感受着她无人诉说的感受,欢喜着她生命里的欢喜,而这种情不分人或物。
生活偏偏不会那么轻易的饶过你,安逸幸福哪里能一直持续。
好景不长,“爱因斯坦”在跟着李玩的爷爷出门买菜时,意外走失。当李玩冲出家门到处找着“爱因斯坦”她不顾一切的行为激怒了她的父亲和家人,他们认为李玩太任性了。
后母出主意寻了一条同样品种长相的狗,全家都欺骗李玩说是走丢的那条。可朝夕的相处,李玩又如何认不出?她因为难过,忤逆家人。因为伤心,独自喝酒买醉。
她的做法激怒了父亲,父亲弄碎了李玩手中的酒瓶,嘴上的辱骂与拳腿并用,行为简单粗暴。
我曾看过一句话:“没有陪伴的家长是没有资格谈教育的。”
遗憾的是,影片中的父亲意识不到。而最令人感触的是这样一个反感女儿喝酒的父亲却在应酬上,为了讨好上司,主动劝女儿喝酒。
无论是后母还是父亲,在遇到事情后想的都是孩子做错了、不听话了,而不是我做错了,我要改正。
在家庭和所谓亲情的压力下,李玩终于放弃寻找真的“爱因斯坦”。开始接受假的“爱因斯坦”而这仅仅是为了遵循父亲的“规则”。片中父亲说的最多的话是“你怎么就不懂事?”“长大你就明白了”
何其相似,为了迁就别人,伤害孩子。这就是父母眼中的成熟。
这个突出点也是影片的灵魂所在,它表现出了如今很多家庭教育的弊病。家长总是“独我心”太重,认为你是我的孩子,就必须要听我的。
往往忽略了在青春期中的孩子性格是需要家长耐心塑造的,如何保护这颗脆弱的心是父母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遇到问题后,及时进行沟通疏导,用温和有效的办法去化解孩子的苦恼和叛逆才是最正确的。
暴力,往往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李玩同父异母的弟弟出场后,拿着晾衣杆拍打一遍家庭成员,又把“魔手”伸向狗,却没有受到大人的指责。当假“爱因斯坦”因为被棍子拍打后吓到弟弟时,大人没有过问李玩的意见而是执意卖掉它。
还教导李玩“弟弟还小,你要让着他”。
又是用听起来十分“合理”的“规矩”掩盖他们重男轻女的本质。
当父母很难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更是不易。但如果决定要当,请一定用尽全力的当好。
李玩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人眼里和狗一样或许只是可有可无的配角。只是一个必须守规矩的摆设。她蹲下身对惊慌的狗说道:“爱因斯坦,别怕”,别怕,是对爱因斯坦说,也是对她自己说。
从那刻起,李玩真的变了。
影片名字中的“狗”寄托了十三岁的李玩所有悲伤与快乐,犹如她的分身和影子。
片尾饭桌上,一位大人点了红烧狗肉,他夹了一块肉放到李玩的碗中,所有人目光都在她的身上,李玩夹起了狗肉,放入口中,大口的嚼着。
狗所象征的“自我”丢失时,李玩挣扎过。最终却失败了。而对大人们来说,她只是顺着他们的心意长大了。
影片画面效果独特,故事情节真实感触人心,在文艺的基础上又融入许多反应社会现实的细节。使得它所反映出来的道理不只停留在叙事剧情的表面,还有故事背后的深刻含义,描绘出了一部有灵魂又有血肉的故事。
当一切平静时,街角拐弯处,李玩遇见了已被人收养的真“爱因斯坦”时,却假装不认识,淡然地选择离开说:“刚才真害怕它认出我扑上来,还好没认出来。”
李玩真正长大了,那段简单又纯真的时代终归过去了,如今的她学会了如何伪装。
或许人生在世,我们都会面临成长的打压,脱胎换骨走向成熟的过程。那段日子,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我们唯有独自一人,流着咸涩的泪水,去面对青春的兵慌马乱。
过去了,这就是你的成人礼,过不去,求饶了,这就是你的无底洞。而结局是忧是喜,我们虽然决定不了,却应尽力做到:拒绝伪善,从容坦荡。
我们也都期盼着影片开始时,李玩所希翼的那个“平行世界”。
成长是苦涩的,只愿所有青春里的倔强与善良,不被复杂世界的伪善与谎言磨损。
剧情简介【狗十三由曹保平导演拍摄!13岁的少女李玩,由于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正处于青春期的她渴望了解、陪伴和爱。在“要听话”的中国式教育里,李玩也完成了属于她的“成人礼”。电影中,父亲希望通过一条宠物小狗完成与女儿的和解与沟通,李玩为狗取名“爱因斯坦”,激荡的青春因“爱因斯坦”意外走失,开启了它汹涌又无奈的成长之路。】影片中所想表达的大概是中国式教育的深度思考,中国的父母大多都不了解自己的子女!
谁要再说《狗十三》是一部青春片,请告诉我,我要去打人。不要见了少男少女当主角,就用青春片类型往上套,何况还是豆瓣均分为8分的曹保平导演的作品。
这是一部伟大的关于人的电影。表面上看,是一个家庭伦理故事,是对亲子关系的展现和探讨,但内核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体系,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那种东西。
很多人可能知道有一部瑞典电影叫《狗脸的岁月》,拍摄于1985年,讲的也是一个孩子与一只狗的故事。《狗十三》的剧情设置与其雷同,但是因为非常贴切地进入了中国家庭内部空间,涉及到重男轻女、父母离异、少女早恋等复杂的内容,真实地塑造了中国家庭不同成员的形象和言行,影片就是彻底的中国味道。
显然,《狗十三》的主题不仅指涉某个少女的成长,它要讲的是整个童年世界如何被摧毁,成人世界如何被建立的过程。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在遭遇残酷的压迫和打磨之后,习惯了无奈,变得狡猾、圆滑和迟钝,一个世俗的人就诞生了。
曹保平导演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警匪片,充满阳刚气,风格浓烈饱满。《狗十三》虽然题材是家庭和青春,但是在他的镜头中,少女的性格是刚硬倔强的,矛盾的营造是剧烈的,也超脱了女性的温柔范畴和家庭的温馨想象。这个剧本,也只有曹保平这样的男性导演来拍摄,才会呈现出如此效果,换个人,可能触动就没这么大了。
康德说:“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这句话也成为很多文艺作品的叙事法则,处在困境中的人,必须要给他们一个超越现实的追求,才能拔高形象,也让故事的格调得以升华。
在《狗十三》中,那条名叫爱因斯坦的狗,就是少女李玩的内心道德法则,而他对天文学的迷恋,就是头上的星空。
等待五年才迎来《狗十三》的首映礼!徐峥说,他没想到能拍这样的题材。
文/叶秋臣
2018年11月30日,由曹保平执导的电影《狗十三》在北京举行了首映礼。导演携众主创亮相发布会,张雪迎、果靖霖、黄诗佳、曹馨月等主演时隔五年再度聚首。宁浩、徐峥、黄渤、廖凡等10多位明星也到场支持,并在映后与观众分享了自己对影片的理解。
电影《狗十三》讲述了张雪迎饰演的李玩生长在一个父母离异的家庭中,她被迫接受自己重组的家庭,无力与无奈地承受父亲强加给她的生活方式。
在重男轻女的观念下,她连名字都是随便起的,无处不在的压迫和沮丧让她对生活逐渐绝望。为了修补父女间破裂的亲情,父亲领回一只小狗,这个小伙伴的到来让李玩冰冷的心开始逐渐融化。然而,这条小生命突然的消失,打乱了一切有序的节奏,也让这个家庭引发了积怨已久的危机和战争。
1.现实主义题材的佼佼者,曹保平导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自《追凶者也》之后,观众一直都在期待曹导的片子。并不是一味去刷流量和炒热度,他的电影根本不需要去讨好观众,因为现实的题材一定会引发真正的共鸣。
在曹保平导演擅长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中,他最想传达的就是令人感同身受的故事,让观众在剧情中可以找到共通点,继而有所感悟。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他的电影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发挥,《李米的猜想》和《烈日灼心》以及刚刚提及的《追凶者也》,在豆瓣上的评分均是国产电影中的佼佼者。这一次,《狗十三》更是达到了8.5的高分。
他并不是一个产量很高的导演,但每一部作品都能一鸣惊人。为了直击人心,他足够敢拍。《狗十三》聚焦了李玩的成长过程,于是就要将这份惨痛体现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这就涉及到家庭暴力的表达。家暴这个题材,是非常难以驾驭的社会现象。
在首映礼上,张雪迎就提到自己与果靖霖饰演的父亲这一场“父亲掌掴女儿”的家暴戏。她表示自己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果爸爸也对这段戏产生了排斥心理。果靖霖是家暴下的一代人,这场戏无疑是揭开伤疤般的疼痛。但为了真实呈现片中李玩的生活状态,所以在多次调整后终于做到了完美演绎。因为没有事前商量和准备,所以双方的表现都极为真实。比起刻意去演出来的惊恐失措,这样的效果才更能直击人心。
2.朴实的故事不需炒作,徐峥现场为同班同学打call
《狗十三》自点映之后,收获的好评如潮。这部电影没有过多堆砌流量明星的情况,而是选择朴实地讲故事,凭借内容取胜。
徐峥观影后谈到,虽然等待许久才等到电影的上映,但作品的优质令人惊喜。除了为曹保平导演而来,他还为了自己的同班同学果靖霖而来,并称这个角色就像是与他注定会相遇一样。谈及这个电影的题材时,他直言没想到曹保平导演会拍这个类型。电影揭露了许多人在青少年时期承担的那份重量,讲的人物虽小,但反映的社会现象很普遍。同时,期待大家能够关注这部电影。
黄渤也表示,这部电影中的残酷无奈和细腻引人深思,看似朴实但内里表达的情感则是波涛汹涌。看一遍似乎还不能排解心中所想所思,他说希望自己还能再看一遍。
3.五年的等待,一份“切肤之痛”的礼物
《狗十三》自拍摄完成到上映,用了五年的时间,但这份等待是值得的。曹保平导演谈到,因为有情感之间的共通,所以一切都不算晚。好的故事,依旧还是可以穿过岁月蹉跎,依旧绽放它的美好。
电影揭露出的“中国式家庭”悲哀,比起遥不可及的其他类型作品,《狗十三》做到了贴近生活,让观众在感官上有“切肤之痛”。发人深省的故事,尤其是灾难般的争执过后,李玩终于妥协了自己,成为了父亲眼中懂事的“大人”。父权家庭的悲哀,是一代又一代的延续。因为李玩的父亲也正如她一般,青年时同样承受着来自父辈的压力和压制。这样的一种延续,让许多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回忆起不堪回首的过往,并引发了关于成长代价的讨论。
12月7日,《狗十三》将与所有观众在大银幕上见面。国产电影也有佳品,请不要放弃希望,也不要失去信心。
在众多外国大片占领市场的时代,这样的作品格外值得我们的期待。
文/叶秋臣
———————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
初看这部作品的时候只觉得名字奇特,谁能想到“狗十三”竟然是一个有关家庭和孩子成长题材的电影的名字。
这部电影是曹保平导演在13年的作品,他凭借这部影片获得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评审团“特别提及奖”、意大利米兰国际电影节“国际评委奖”等奖项。
我们所熟知的曹保平导演的另一部电影作品是《烈日灼心》,他非常擅长拍摄这类现实题材电影作品。
他的电影往往关注现实,立意深刻,总能剖析人性背后的深刻韵味和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很多问题。
《狗十三》讲述的是13岁少女李玩身上发生的故事。
李玩自小父母离异,自己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13岁的她正经历青春期的迷茫,加上父母不在身边,李玩迫切渴望亲情的温暖。
我们都经历过青春期,知道那时候内心的反抗和躁动。
很多时候我们不免得要接受“中国式”成人礼,很多“中国式教育”也在电影中有所体现。
像是父母对于孩子掌控欲望,孩子这个时候产生的反抗情绪,将自己紧紧包裹在保护层下。
李玩采用大家通常会选择的“沉默”方式对抗父母,而李玩的父亲也渴望能跟孩子交流。
这时候他百般无奈,通过一条叫做“爱因斯坦”的狗打开了女儿的心房。
电影直接而深刻的阐释了很多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足。
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孩子所面临的青春期的种种问题,和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观念上种种错误,像是“重男轻女”等等都是现实生活中为大家所诟病的。
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极端的家庭关系,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问题。
一部好的电影很多时候要承担“寓教于乐”的作用,能够产生观赏性的同时更能让人们反思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
《狗十三》就是这样一部优秀作品,电影许多深刻的表达也能让观众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很多正确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