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知识付费的兴起,让普通人深刻地意识到了知识的价值,许多才子们终于有了发挥自身最大价值、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肥沃土壤。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恐怕当属北京大学的薛兆丰教授了,他在国内某知名知识付费平台上,收获了20多万的订阅者,其本人在一年内便赚取了2000万量级的收入。
正如俗话所说的: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句看似庸俗不堪的“俗语”,一次又一次地向世人展现出了传统智慧的巨大预测力。据我所知,薛兆丰曾经被北京大学的唐方方、汪丁丁两位知识教授公开批评,这两天又传出了薛要从北大离职的消息。目前网络上所能获得的消息还很有限,我不知道薛是有更好的职业发展追求(比如创业),还是受于某些压力被迫辞职。不过,作为一个俗人,我也难免会将其与汪丁丁等人的批评联系起来。
我本人曾经听过薛的网上课程,自认为讲得非常不错,它应该是那些想利用业余时间学些经济学知识的人,甚至是大学里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学习的一个绝佳途径。如果薛在知识付费大潮的感召下,想辞职创业,有更高的事业追求,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事,因为它体现了知识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看重,同时它也会倒逼高校进行工资方案改革,提高教授们教学、做研究的激励。
然而,事情的真相似乎并不那么令人乐观。在网络上看到消息说,有人批评薛兆丰不是北大教授,更是拿出了所谓的“编制教授”和“院聘教授”的区别,论证其批评的正当性。然而我想说的是,不管是校聘还是院聘,只要被北京大学(或其某个学院)聘请了,难道不都是北大的教授吗?即便是院聘,这个“院”也是北京大学的“院”,教授们的教学、科研成果都会增加北京大学的学术声誉。以“院聘”为由,将其看作非北大教授,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如果以没有编制为理由,认为薛兆丰不是北大的教授,这种看法简直就有点贻笑大方了。在当今国家将取消事业单位的编制作为整体的改革指导思想的潮流下,许多高校新聘用的教师,已经不给编制了,北京大学的某些教授还以有编制而自居,将没有编制作为不是该校老师的理由,这种观点简直令人所不耻。可以说,在思想上,这些人已经落伍了。
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也许永远不会知道。然而,作为一个热心教育的学子,我真心的希望,薛兆丰教授是为了个人更高的职业追求而离开北大,而不是迫于某些压力而被“辞职”。
1、我们先来八一八薛兆丰是谁。
薛兆丰1991年毕业于深圳大学,通过自学张五常经济学,对经济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利用学到的知识在网络和报刊发文,可以说是薛兆丰是中国最早一批的网民,并且对舆论工作相当掌握,少年意气和网民泼辣的性格集聚一身,一时间在早起网络引起了众多口水战。2003年到2008年他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MasonUniversity)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10年进入北京大学国发院至今。
事实上,薛兆丰属于北京大学国发院“院聘教授”,并非北京大学正式聘任教授。薛兆丰入职北京大学国发院为时任院长周其仁引进的,属于朗润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别称)聘任,即院聘,在引入薛兆丰的时候,朗润园教授汪丁丁也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对于引发热议的“教授”身份,北大院方表示,北大教授有属于事业编制的教授,也有院聘教授等。薛兆丰不是正式的事业编制教授,是院聘教授。
近两年因为他在网络直播卖课,和平台方整体售卖超过4000万元,薛兆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经济学家网红。但随着曝光量和售卖额的飞速高涨,这位网红教授也不断遭受质疑。其同事北京大学国发院教授唐方方曾公开质疑薛兆丰的学术水平,并批评称“经济学不是故事会”。北京大学国发院教授汪丁丁也曾抨击薛兆丰的水平就是一个“没有毕业的经济系学生”。
2、功成名就,北大再见
可以看出,薛教授的成功经历还是很值得钦佩的,毕竟是从草根逆袭到知识付费的大佬的,谁也不知道薛教授年轻的时候吃过多少苦。就凭这一点,我还是很钦佩薛教授的。
不过网络授课赚到4000万,而且还有源源不断的平台愿意签约,真的有必要留在北大吗?在刚开始授课的时候,需要北大这个品牌作为背书,但是现如今,名声在外,够了。
离职而已,又不是离开这个社会,希望“薛叫兽”可以继续给我们奉献精彩的经济学理论!
加油,山高人为峰!
当下,网络直播平台很受到大家的青睐,一夜成名的也数不胜数,对于薛教授利用平台挣钱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顶着名牌大学的名声在欺骗群众,先不说你的授课水平如何,你本身就欺骗了听众。作为我们,应该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网络虚拟世界,我们也要擦亮眼睛。谢谢!
不邀自来!我想说这是一个人的能力,不要羡慕嫉妒恨好吗?只要他所做的事情没有触犯法律,没有违反校园对老师的要求,那么他怎么做都是可以理解的!我想多说一句,如果他做网红但是没赚到2000万,某些人还会拿这事情请来提问吗?羡慕可以,嫉妒也可以,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不用放在网上面让一些人去评论!
感谢邀请!人在江湖浪,凭的是个人本事!不需要说的什么,网络平台也不是他家的,关键还是看个人能力,而且要追逐在社会发展的前端,网红已经不是最近的时候出现的了,之前有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在观望,现在几乎全民了,所以眼光,学识,能力还是首要的!
看过薛兆丰的《经济学通识》和听了他的网络经济学课以后,你才会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经济学,以前的课本里学得有多么的荒唐。经济学不是抽象的,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都是可以用经济学解释的。区分经济学理论好坏就一个,在现实生活中能不能找到相反的例子。比如以前我们学得价格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那么看看我们的房价,一样成本不变,为什么波动那么大?再看看明星代言费,根本没什么付出就能收入几百万。
网红教授薛兆丰曾在网络平台卖课赚两千万,现在从北大离职,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首先他能卖2000万说明他有本事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这些有特色的人,有知识的人提供了一个变现的机会,那他的教程能够卖两千万,说明他的教程对很多人是有帮助的,人们愿意花这个钱来买他的课程。
他能卖两千万,说明他抓住了时代的潮流,能够把自己的知识变现,其实这是很多人想实现的,把自己的特长变现,但是就是没有做到。
他凭自己的本事和能力赚钱,又能帮助别人,我觉得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是很值得赞赏的。
其次薛兆丰离开北大这也是很正常的
每一个人当他还不不够独当一面的时候,他都会依附一个平台,而当他有那个本事能力强的时候,它就会跳出平台,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离开北大,其实也是一种选择,我觉得这也没什么好说的。
当然在他不出名的时候,也许北大这个平台让他的网络课程,卖两千万有助力的作用,但是但他已经出名的时候,他不需要借助北大这个平台能够走出去,那也没什么好说,只能说北大成就了他。
综上所述,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你怎么看呢?
依我之见,薛兆丰成为“网红教授”,绝非偶然,乃时势造英雄。时势造英雄,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先说天时。有些人是生不逢时,时不与我,只能痛恨自己是怀才不遇。但有些人就是能适逢其时,展示自己。薛兆丰无疑是属于第二种。因为他刚好生活在知识付费的时代。在互联网+的时代,通过线上授课,用知识直接变现金钱,更加直接简单有效。如果是以前,即使是自己出书,所获取的报酬也不可能有2000万。
二说地利。这里主要说的是网络平台。薛兆丰是一名知识分子,但是如果没有网络平台,他也不可能在网上直接授课,进而获利。因为在经济社会中,知识通过网络的包装和推广,其传播的速度更为迅速,更为广泛。而利润则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再说人和。薛兆丰个人能力出众。从自学张五常的经济学,到成为北大教授。可以说是实现了草根逆袭。这是吸引他人的地方。同时他也懂得如何经营和包装自己。比如北大的名牌等等。还有如果他授课的水平不行,也不可能圈粉无数。
至于现从北大离职这事,我觉得无可厚非。作为一名院聘教授,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网络授课不为过。只不过利润2000万太过吸引眼球,终是人红是非多。那作为也是老师的刘欢和何炅,他们不也有另外一重身份吗?他们在娱乐圈賺的金钱数目,应该不止2000万吧!当然,何炅现在也是离职,专做主持人。道理是一样的吧!
一,首先了解下网红教授”薛兆丰是谁?
薛兆丰1991年毕业于深圳大学,通过自学张五常经济学,对经济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利用学到的知识在网络和报刊发文,可以说是薛兆丰是中国最早一批的网民,并且对舆论工作相当掌握,少年意气和网民泼辣的性格集聚一身,一时间在早起网络引起了众多口水战。2003年到2008年他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MasonUniversity)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10年进入北京大学国发院至今。事实上,薛兆丰属于北京大学国发院“院聘教授”,并非北京大学正式聘任教授。薛兆丰入职北京大学国发院为时任院长周其仁引进的,属于朗润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别称)聘任,即院聘,在引入薛兆丰的时候,朗润园教授汪丁丁也给予了充分的支持。总结下,薛兆丰教授是海龟回来的经济学博士,在北京大学里属于院聘教授,也就是不带事业编制的教授,不是在编人员。但是薛教授的经济学专业知识水平是肯定有的。
二,薛教授网络授课,受到北京大学经济学,金融学及营销学教授唐方方的批判:经济学不是故事会。同校教授汪丁丁的批判:张狂无知,水平就一没毕业的经济系学生。文中还解释了学生付费买到的只能是三流知识。为什么会这样?
我特意观看了薛教授的网络课,对于一个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我对经济学也没兴趣。我觉得薛教授讲得很生动,几乎零起点,百分之80我能听懂。这就是大众热爱的网络课,我觉得很好,科普下经济学知识不错,提高全民素质还是不错的。所以能被大众人接受,能网红。北大经济学教授为什么会说是三流知识?一流和三流都是相对的,对于一个外行,只需要学习皮毛的人来说,作为知识的启蒙更适合三流知识的学习。不是大多数人都是听不懂的!我想是因为他们是非常专业的经济学教授,所站立的高度不同,所以要求也不同。如果要正真成为经济学高手,学到真谛,还是要选择一所好大学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学习。网络授课的方式,至少现阶段还不够一流,达不到教授们的要求,科普下,应付下考试还不错。
大学里面的教授,治学严谨,特别是搞理论研究的,很多都勤勤恳恳,为了追求一个真理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所以,他们看不惯一流知识传递成三流知识,就像汪丁丁教授提到的:不愿意为了迎合商业模式,改变自己的表达直到商业团队认为大众能够理解。
三,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人红是非多。网络授课这样的教学方式的革新,肯定会面临新的挑战。我认为薛老师这种教学方式有很多优点,不是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想学习经济学知识的人也不会付费学习。
四,薛教授为什么会辞职?我猜测可能有以下几点吧!
薛教授可能是为了让自己全身心投入网络授课,让自己变得更红。
薛教授可能是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不得不辞职。
薛教授可能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敢于全身心的挑战自己,很时髦。追求新型职业,想通过一种新媒体的形式传播经济学知识,为自己创出一片新天地!同时也为大众传播着经济学。
希望大家不要质疑薛教授经济学的才华,对于科普下经济学,教本科生研究生是足够的。现在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大家也以多元化的方式接受着多元化的事物。也希望大家不要批判薛教授,毕竟他传播的是知识,有目共睹,比起有些网红真的有意义的多!
网红教授薛兆丰在罗振宇的得到app里面授课,用北京大学教授的名号,吸引了不少付费订阅用户。
刚刚看了下数据,截止到3月13日,他的课程订阅人数是250758人。截图如下:
这门付费课程的收入是:250758*199元=49900842元,接近5000万。
当然,这不是薛兆丰老师一个人的收入。至于他和得到app具体怎么分账就不太清楚了。
然而我们要看到,跟他同期推出的其他课程,大部分只有几万人订阅,甚至连薛兆丰老师的零头都不到。
之前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的科学评审魏坤琳教授,目前的育儿课程订阅量也没有突破10万。
可见,人们对于经济学这样的实用性课程是多么的欢迎。有些人没有学过经济学的课程,或者是感觉大学里面的课程比较书本化,花199元订阅一年的在线课程,每天学习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有经济学打卡结合当下的知识,他自己的个人经验,对经济学进行解读分析,帮普通人更好的理解经济学,从而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很多时候,我们花200元买一件衣服,或者去吃个饭,大家可能觉得这很正常,但如果花200元没人付费课程的话,就觉得一定要想方设法赚回来。
别人的成功没必要眼红,如果你愿意学习经济学,可以买一些经典的经济学著作来学习,也可以订阅他的课程。
如果你对经济学不感冒,选择绕行就可以。
少操他人的心,都关心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吧。
网络时代,难道只能助推那些网络主播、三流小明星之类人的红吗?教授走红有什么不对吗?凭借自己的学识、吸引广大的网民、促进经济学知识的传播,难道有错吗?
有些人攻击薛兆丰,主要是他的“娘家人”——北大同事唐方方、汪丁丁二教授。同事,了解嘛!这是很无奈的事情,人性中免不了有幽暗的成分,即便教授也不能幸免。有些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好。像薛兆丰这样有想法的人一旦在某些方面超越了群体中的大多数人,必将引来周围一大群人的嫉恨。就你中,就你能,你凭什么成网红?最要命的是,你凭什么卖课能赚2000万,我卖课每月只能得几千?
唐方方称,薛不是北大正式教授,只不过是个院聘教授——早前都干什么去了?不过现在说也没什么意义,在网民眼中,教授是不是正式的,也许没那么重要。难道在“得到”买薛兆丰课程的25万多人,都只是奔着他的“北大”两个字去的?只怕大家更看重的是真本事。经济学有不同的派别,即便薛兆丰学术水平真的不如你,现在这样说也显得小家子气。随后,薛把课程中的“北大”二字去掉,也没见销量下降多少。
仍然是薛兆丰的同事——北大、浙大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数学硕士、经济学博士汪丁丁发文称“付费买到的只能是三流知识”,并称去年”得到“的罗振宇和脱不花曾和自己喝茶,但自己无法忍受这一商业模式的折磨,并称能够与金钱和权力交换的知识,必定是三流的;认为薛兆丰的学术水平不如经济学系毕业生。
重点是,汪教授对付费知识、对平民经济学的这种傲慢态度,势必会得罪诸多网民。什么叫“拿钱买到的只是三流知识”?难道只有你学院派能读得懂的经济学才是一流的知识吗?大多数网民学历也许不高,学不懂高深的经济学知识,那么,他们心甘情愿地付费学习一下通俗易懂的经济学知识也有错吗?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高雅与通俗,历来都是并存于世的,并不矛盾。也许网民会质疑,你等只会讲高深的东西,并没有能力将高深转化为通俗。眼红并攻击别人,除了授人以柄,让人耻笑,也没有别的益处。
最后,再说说“离职”这事,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体制内的人也许自视为名门正派,并以此自居,看不起体制外的人;殊不知,人家有能力在市场里赚得盆满钵满,也不一定看得上你。真不知道这些人的底气从哪里来。有知识、有本事的人遇上了好时代,能够把知识转化为财富,就赶紧抓住大好时机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其他的,就随他去吧!至于薛兆丰的“网红”还能当多久、他是不是学术骗子,相信市场、网民最终会给出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