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各国部队都不是每人有枪,部队轻武器是如何分配的?

首先,二战作为世界性的国立总体战,以当时的效率和战时体系转换的程度及效率不同。生产跟不上很正常。

类似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争前期,船是沉一艘少一艘,最惨的时候,只有一艘航母可以用,但是到后期,平均几天一条万吨自由轮下水,这个效率就很高了。

其次,正常部队配置,一般都是轻步兵才会有枪。而技术兵种因为要操作技术兵器或设备,所以不发枪,比如炮兵、坦克兵、无线电操作员什么的。

类似直接支援步兵的迫击炮班和机枪的副射手这样的前线技术人员,有发枪的也有不发枪的。

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有美军这样的装备超编,可以根据任务加强装备的,也有中国、日本这样的,抗着挺机枪就可以耀武扬威的。


军队的枪支装备量低于军队总人数这理论只限于亚洲军队,实际上美军和欧洲国家甚至包括前苏联军队的枪支装备数是超过军队员额的,除了部分备用武器外在美德等军队中作战部队的士官和下级军官除了步兵常规轻武器还另外配发手枪的,西方军队中不配发武器的只有一种人,随军牧师!


其实二战各国部队都不是每个人有枪,这个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应该是部队轻武器如何分配。

二战各国部队的一二线人员都是有武器的,只不过按照任务各自配备的武器不一样而已。例如战斗班在欧洲战场一般配备步枪,冲锋枪和机枪。

但是很多人看二战电影的时候会发现炮兵,坦克兵和汽车兵好像都没轻武器。就像下图这样。

就以二战德国炮兵来说。

二战德国炮兵会配备一把鲁格P08手枪,而且还会装备mg机枪和一定数量的步枪冲锋枪。

其实在二战时大多数的炮兵都是前线炮兵或者很多干脆就是混合在一线中的。这就导致了炮兵其实在战场上要比步兵危险,通常也是对方狙击手非常喜欢的目标,毕竟机枪只要躲的好还是有一定生存概率的但是遇上野炮和迫击炮那基本上就等于是绝望了。这里就要说到一个问题,可能很多人觉得反狙击手应该是狙击手和机枪的事情,对付狙击手最好的就是火炮,毕竟只要在炮弹的冲击波范围内就行了。这其中最好的就是迫击炮。

坦克兵就不说了,看过二战电影的人都知道。

汽车兵也会随身携带枪械的。

还有一个好玩的就是这些兵种携带的自卫武器都是步兵羡慕的。

没啥奇怪的,这些都是技术兵种,尤其是炮兵和坦克兵。

当然说到这就要说一个最悲惨的兵种,无线电兵或者叫电台人员,一旦遇到溃败的情况,这些人遇到敌军可能还会活下来,但是一旦被己方发现又被敌方捕获的情况那么就基本上是己方的火力重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WarII,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德、日、意)和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但在二战如此大规模的战争部队中也不是人人配枪,大多数国家部队的轻武器是要进行分配的,因为部队里有些兵种是不需要枪的。

首先普通的步兵是不分配手枪的,因为二战基本上就是在野外作战的,双方间距都很远,而且要知道手枪最开始设计的定位是自卫性武器,这一特征就决定了手枪的射程大多都是在50米左右。真正的作战距离也就是在30米以内,手枪并不是特别适用于这种野外会战。


总得来说越先进的部队轻武器占人数的比例越低,当然部队太穷配不齐枪是另一种情况不予讨论,兵临城下那种有枪的冲锋,没枪的跟着冲,等有枪的死了把枪捡起来的事和标准没有关系,就是混乱。

部队中装备技术兵种比例高了,配枪比例就低了,相应的部队配制越齐全,枪配发比例就越低。比较先进的部队会大量配有炮兵、电台、卫生队、文工团、运输队、文书、伙夫、马夫、修理队、工兵、参谋,这些人都不必配枪,当然如果手枪富裕的话可以给装备手枪。比较落后的军队就没那么多分工,步枪兵比例就比较高。越是现代化的军队后勤方面的人就越多,步枪兵就越少。美军发展到13个后勤供应一个作战士兵,持枪比例可以进一步降低。操作一支重机枪需要4个人,如果部队重机枪比例高的化,人枪比例就会下降,操作一门重炮需要的人更多,军官可以装备手枪,士兵就用不着了。如果一支部队很落后,没什么机枪大炮,全是步枪兵,枪人比就会高。


二战中美军最富有。作战人员很多人拥有步枪和手枪。枪支总数甚至超过了人员数量。只是美军作为机械化部队。二线人员装备的是自卫武器。


任何一支作战部队都不太会出现每个人都有枪的情况。

因为到了排一级作战单位就有可能出现重机枪的编制,一个标准的重机枪是由一挺重机枪加正副射手及弹药手组成,有些人员不足的单位就由正副射手两人组成。

二战期间步兵分队的弹药主要是单兵携行,由于机械化程度有限,重机枪射速又快,因此需要重机枪组携带大量的弹药维系作战需求,所以重机枪组除了重机枪以外主要负重都要让位子弹。因此,重机枪组一般不会额外携带其它步兵武器。

到了团一级作战单位像医务人员这类不配带武器的后勤人员更多,比如电话兵、报务兵,很多连自卫用的手枪也没有。毕竟人的负重是有限的,武器加上弹药都会减少其它物品的携带能力,所以很多后勤人员是不携带武器的。


当然都不是。

美国这样的土豪除外,士兵军官都会自己购买装备单兵武器作为备用。

以倭国为例:越向下的基层,配轻武器的可能越大。比如分队(班)13人,军曹是班长,8名步枪兵每人一把步枪。机枪组4人除了机枪一挺之外,正常情况下是各配了自卫手枪一支。或者可以携带步枪。

但编制向上就完全做不到了,比如倭国独立混成旅团编制5960人,步骑枪与手枪合计才4050,剔除军官携带的多余手枪也最少有1000多人无单兵武器,多是运输、后勤、火炮支援等职位。

国军方面以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为例:不算后期补划的三个团,整个教导总队参加上海八一三抗战是17734编制,实际拥有手枪3700支,步枪13000支,冲锋枪321支,合计17021支,看起来只713人无轻武器,但剔除军官多拥有的手枪,估计无轻武器的人员怎么也该2000以上。

德械师

最精锐教导总队如此,普通中央军和地方军就更不可能了。

比如八路军129师1937年10月有统计,出战兵员9367人,拥有步骑枪4136,冲锋枪75,手枪632,合计4843,平均轻武器持有率只有51.7%。

所以,步枪冲锋枪这些轻武器会向基层倾斜,手枪这东西,除非是驳壳枪这样的重手枪,普通手枪在战场上毫无意义。


同意不少网民的回答。提问缺军事常识了,二战各国军队只有有可能当然是每个军人都配枪,这是基本原则。没什么可讨论的余地。好莱坞战争影片《兵临城下》之所以出现那种冲锋前两个兵发一支枪的情况,当然属实但是有前提的。一则战争爆发初期,苏军兵溃千里,损失太大。大批军械随战败被消耗和缴获,而军工企业因战时撤退搬迁内陆,一时无法形成生产规模和供应。二是斯大林格勒会战前期,德军兵临城下封锁严密,后方有枪有炮有弹也无法及时送到前线官兵手里。类似情况也存在于法国战役后,英军大败回国法军投降,当时整个英国都只剩下一个坦克师和六个步兵师的武器装备了!英国佬组织了近百万大军准备打卫国战争,可几十万人是赤手空拳。好在后来不列颠空战胜利,本国军备生产力恢复,加上美国佬援助到位才得以喘息。至于当时轻武器如何分配?就要看每个国家军事组织的情况,武器装备的生产和性能,以及工业化科技能力水平了。譬如:抗战中的国军,能每人有条枪就不错了,也不管这条枪是哪国产品什么年代的家伙,有比没有好。再说八路军,现实更惨淡(由此可见抗日神剧之胡说八道)。鬼子曾有一个书面战场报告。对战八路(鬼子称为“共产军”)的话,如果对手在太君们发起冲锋到阵地前,能打出整齐划一的三排枪,那就证明遇到了真正的老八路(正规部队不是游击队)。鬼子称之为“三枪八路”。可想而知,当年前辈英烈们是在如何缺枪少弹的残酷条件下,英勇抗敌的?这个细节在建国初期的老电影《董存瑞》中有真实完整的演绎。回到提问,分配的原则一般都是枪多于人其一,其二精良可靠且火力强的轻武器优先配置一线陆军(不仅仅是步兵)。第三,后勤后方人员同样要接受统一标准的轻武器使用训练,以备万一。中高级军官只配手枪即可。以上还都以陆军为准,海空军不在其列(飞行员一般都配枪)。


二战期间装备最好的就是美军,他们不仅可以人手一枪(炮兵和操作其它重武器的士兵除外,以下同),武器选择空间很大,不同级别、不同军种配备的武器各有千秋。

二战时期的美军步兵,最基本的武器就是加兰德M1半自动步枪,军官和机枪手配备柯尔特M1911手枪,其它士兵则操作各种冲锋枪、机枪和各种火炮。

德军的装备也不必多说,装备水平仅次于美军,在苏德战争前期都是压着苏军打,凭借的就是火力优势。德军最基本武器是98K毛瑟步枪,再就是大名鼎鼎的StG-44突击步枪,德军还大量装备了鲁格手枪。

日军虽然没有美德军队装备水平那么高,但发动战争也经过了几十年时间进行准备,人手一枪是没有问题的,不然就不会在太平洋战场对美军造成那么大的伤亡,日军的装备是以三八大盖为基础,后期换装99式步枪,火力远逊于美军。

日本关东军在日本投降前,装备也非常差,已经不能达到人手一枪,三分之一的军事物资被运到了国内,用于进行最后的抵抗。所以当预感到苏军将出兵东北的时候,关东军兵员严重不足,不得不让日本侨民和学生加入到队伍中滥竽充数,枪支也不够用,即使把伪军和警察的武器调配到部队也满足不了要求,以至于关东军将领抱怨“我们很多士兵,连自杀用的竹棍都没有。”

日军的武器短缺只是个别现象,中国军队才是长期的武器不足。

二战中武器装备水平最差的是中国军队,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八路军在被国民政府改编的时候,只有三个师编制,多出的部队得不到武器供应。

八路军的武器就是自己动手,建立兵工厂制造,但是由于设备不足,材料不足,产量非常低,超乎想象。

我军自己制造的八一马步枪,从1940年到1945年,只生产了一9000支。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在1940年就达到40万兵力,在抗战胜利的时候已经达到120多万。

虽然说我军的武器还有友军给一部分,从敌军手里缴获一部分,但还远远不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实现不了人手一枪。

所以只能因地制宜,用老式的火铳,甚至大刀、红缨枪来装备部队。

虽然说中国军队装备最差,但是抗战时期国军(中央军)人手一枪(炮兵和操作其它重武器士兵除外)是绝对没有疑问的。

以国民党新一军、新六军为例,在1942年改编之后,每个师装备有冲锋枪约1080支,卡宾枪约540支,步枪约4500支(新一军、新六军每师有步枪7000余支),重机枪72挺,轻机枪约270余挺,

0迫击炮约180门,81迫击炮约40门,战防炮24,,山炮12,,榴弹炮36门/重榴弹炮12门。军部则辖有三个105榴弹炮营及一个155重榴弹炮,,一个装备M3坦克的战车营。

国民革命军第88师是1936年组建的,原国民警卫第2师改编,大约14000余人,1个山炮营(12门75毫米山炮),1个战防炮连(4门37毫米战防炮),1个高射炮连(4门20毫米高射炮)28门机关炮与48门迫击炮等。

轻武器方面,一个师配备了大约336挺轻机枪,72挺重机枪,以及德系步枪9000余支。没有手持步枪的士兵,不是赤手空拳,手里也不是烧火棍,他们要操作重武器。

一门重炮需要14个士兵服待,一门迫击炮大约需要8人、一挺重机枪则需要5人来操作。

所以说国军还有赤手空拳的,纯属无稽之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光是从日本占领军手里就接收了能装备100万军队的武器。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阎锡山的晋军5个军约13万人,配备各种短枪1200支,步枪41436支,冲锋枪2215支,轻机枪3229挺,重机枪396挺,迫击炮282门,平射炮10门,战防炮3门,山野炮158门,掷弹筒1183具,总共50112件。

总而言之,抗战中国民党军队武器装备不如日军是事实,但没有一个军人是赤手空拳的,步枪和手枪没有人手一支,那是因为他们还要操作重武器。


配枪率与技术兵种人数有相当大关系,比如炮兵,比如运输兵,基本不会配备长枪,手枪都不一定能配备,但是炮兵多少对一战二战期间战斗胜负影响很大,另外现代军队中文职后勤保障也都不会配枪,这是为啥部队配枪人数大大少于部队人数的原因。


一般步兵班装备轻武器,二战时按人员比装备轻武器最多的是德军,德军的机枪副射手配备手枪,弹药手都配备98K,炮兵普遍配备轻武器,有手枪,步枪,冲锋枪是标配。后勤部队也是能配枪的决不偷懒。日军差很多,一般一个甲种师团2万多人,有步枪8、9千只,轻重机枪各几百挺,副射手,弹药手一般不配备轻武器,后勤人员比如汽车兵、马车夫,都不配枪,普通炮兵不配枪,炮、后勤的军官都有手枪、战刀,战刀是军官、军曹的标配。国军比日军差一些,但是步兵人手有枪能做到,抗战初期的川军除外,共军就不说了吧,有什么用什么,大刀不灵,倒是红缨枪把鬼子扎得够呛(又长又轻)!英军比日军强一些。美军的后勤兵,炮兵不如德军多,不是没有,主要是懒,一线步兵倒是自己又花钱配备了很多手枪,中下级军官也也都主动配备长枪。在太平洋战场几乎是人手两枪,手枪尤其是1911大口径子弹(.45)对付鬼子的刺刀很有效,也把小鬼子整够呛!苏军跟美军差不多,意军太渣,懒得了解,不太清楚。


大家好,我是诗涵果果。

二战时期,每个国家对于轻武器的分配各有不同,根据自身国家对于战斗的理解,会采用最标准的适合自身的搭配方法!

二战依然是崇尚陆军至上理论的,所以每个国家的步兵班都搭配了自己认为最强大的火力配置。今天,我就拿二战时德国国防军的步兵班配置为例,来回答这个问题!

人员分配:

德国步兵班一般会有一名士官作为班长,配上九名上等兵或下等兵组成!

职务分配:

班长和副班长携带冲锋枪各一支(MP38),各三个32发弹匣,各两个手榴弹,班长一把防卫手枪。(随着战争发展,副班长改为98K步枪)。

机枪手和两个副射手:一支多用途轻机枪(MG42),两只备用枪管,机枪手和第一幅射手各携带一支防卫手枪(P38),其中第一副射手带一支98K步枪,4个50发机枪弹鼓,第二副射手携带一支98K步枪,两个300发机枪弹鼓!

其余士兵各携带一支98K步枪,90发子弹,两到三枚手榴弹!

总结:这就是二战时期,德国国防军正规的武器配置。总计冲锋枪✖️2、轻机枪✖️1、手枪✖️3、步枪✖️7、手榴弹✖️20,子弹无算!


各个国家的军队里边,并不是所有的岗位都会配备枪支,这个就需要看你是什么兵种了。在军队中通常是分为战斗兵种和战斗支援兵种,通常战斗兵种里边轻武器的配备会多一些,而战斗支援兵种中,轻武器的配备情况就是比较少一点了。

步兵部队中枪械配备的最多,因为枪械是是步兵部队的主要作战武器。

步兵部队里边,象重机枪这种班组使用武器,一个重机枪组里边一般不会再配有其他枪械。

一般步兵部队由于是和敌军直接接触,战斗的机会比较大,所以一般轻武器的配备就比较多,同样的情况骑兵也是这样,炮兵部队中一般每门炮的炮手会有-2支步枪,但是其他的人员都是没有枪械的。

炮兵部队中,一般每门炮就是有1-2支步枪,其他人员并没有配备枪械,炮兵部队

主要武器是炮,不用枪。

这个比如象日军在抗战初期的常备师团,包括挽马和驮马两种,每个师团有24000或者28000人,装备步骑枪14900支,掷弹筒144具,轻机枪288挺,重机枪54挺,山炮16门,野炮36门。

其中,师团司令部有330人,165匹马,各种枪95支,非机动车63辆。而一个步兵联队人员3747人,马526匹,各种枪2590支/挺,各种炮14门,掷弹筒76个,非机动车256辆。步兵中队有194人,各种枪174支,掷弹筒6个。这里边可以看到,越是一线的作战部队,配备的武器就比较多,而象司令部一类的单位配备的武器肯定是不多,因为象司令部直接接触作战的机会比较少,所以配备的武器也少。

辎重兵部队由于主要担负运输等运输任务,直接作战的机会不多,象日军的辎重兵很多就是给一把刺刀自卫。不过随着战争的进行,特别是敌后游击战的发展,辎重兵部队配用的武器也开始增加。

日军的辎重兵还算好的,苏军的一些后勤人员,象赶马车的车夫,手里只有马鞭,有的时候这些大车夫会想办法去弄一些手榴弹什么的防身用。

而在各个兵种中,一般是象步兵部队,炮兵,骑兵,这些部队配备的武器比较多,而象辎重兵,宪兵,工兵这些部队配备的武器就比较少。不过,这些都是编制上的数字,实际的军队中,通常都会有一些储存的武器,这样子做主要是补充战斗中的损耗,而这种储存的武器在紧急的情况下,通常会发给原来没有武器的士兵,把这些士兵当作普通步兵使用。

相对来说,象美军这种财大气粗的,配备的枪械也比较多,象司机,文书这种在其他国家一般没有枪的人员,美军是还研制了M-1卡宾枪给这些二线人员使用。不过,除了自己国家发以外,一线的作战部队,通常还会使用一些缴获的武器,主要是冲锋枪或者手枪这种短小轻便的枪械,给一些没有武器的士兵自卫用,不过这种武器就不会出现在编制表里面,用坏了子弹打完了就扔了。

图片来自网络。


人人有枪,那是绝对不会的。

可能许多朋友们会有这样的疑问,难道一支军队,不能保证每人一支枪吗?如果不能保证每人一枪,那么怎么打仗啊?

可是,如果我来告诉你,1949年的我军,员额400多万,平均只有二个人一支枪,就靠这样的装备,消灭了八百万国民党军队,你会不会觉得我在乱侃一气?

直接用数据说话。

1949年6月的时候,解放军全军的武器数字是:

步枪+马枪,1362426支;

短枪(包括驳壳,撸子,左轮,王八盒子这些)一共194406支;

战防枪(反坦克枪)401支;

信号枪1963支;

以上合计1559196支;

此外还有:

冲锋枪92370支;

轻机枪78130挺;

重机枪12280挺;

高射机枪322挺;

以上合计184202支(挺)。

步枪用的刺刀,一共329570把。

(注意,这个数字,是解放军的野战军+地方部队的枪械数字。民兵的枪械数量不在此列。)

此时的解放军,已经打完了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太原战役,上海战役,解放了南京杭州。西北方面,华北的十八十九兵团加入第一野战军,进军西北,预定的西安战役没打起来,扶眉战役要到1949年7月份了。

而四野大军南下,正在湖南地区行军作战。二野刚渡过长江,刚解放了南昌。此时东南,中南,西南都还有大量的国民党军队还没有消灭。

此时,1949年6月,解放军的人数是400万。到了1949年底,解放军的人数是550万。而1949年6月的时候,400万解放军,拥有的枪械数量就是我上面列举的,精确到个位数。可见,平均2个多人才有一支枪。

那么,为什么连一个人一支枪都不能保证呢?

这是因为,军队中有着大量的非战斗人员,比如后勤人员,卫生人员,配枪很少。此外,特种兵部队,比如炮兵,工程兵,装甲兵,通信兵,宣传人员,配枪也很少。另外,还有军大学员,文工团人员,基本上不配枪。

配枪基本上是这样的原则,越是基层野战部队,步兵部队,配枪越多;卫生人员,军校学员,宣传人员配枪最少。

所以,整体就是这个比例,2人一枪吧。

有人要说,问的是二战,你说个解放战争的数字。这个,解放战争年代紧跟着二战打的,其实道理差不多,任何军队中都有大量的非战斗人员,虽然不拿枪,但是他们的工作照样会形成战斗力,为军队的整体战斗力增添一份力量。

比如,二战中,美国的陆军航空队,大量的地勤人员,都不带枪吧?工程部队人员,带枪很少。数量更庞大的海军,敢带枪上船吗?还有,许多后方人员,那也不带枪啊。至于汽车兵,那人家车上会放一把枪的。

事实上,现代枪械从19世纪后期开始诞生成型,各国军队从宏观整体而论,根本没有达到一人一枪的程度。只有少数个别精英部队,装备的枪械会多一些。

不配枪的人员,主要是军队中的非战斗人员,脑力工作者。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每天忙忙碌碌,都有自己的职责。你要是硬给人家配个枪,那么事儿就多了,持枪人要定期擦枪保养,要防止丢失,还要有专人来检查枪械勤务,配个枪要影响人家发挥正常工作职能呢,你们说,是不是?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德军的军服体现了日尔曼民族一贯的严谨作风,标准41型陆军野战服,上衣灰绿、裤子铁灰色,黑色中长靴(士兵用),毛瑟98K步枪及黑皮弹盒,脖子上挂着防风护目镜,胸前的皮包内装有无袖斗篷(雨衣),带有31型水壶和专用防毒面具罐,通用的皮带扣上写“COTTMITUNS”(与上帝同在),把男性的阳刚之气体现的淋漓尽致,军界公认德军的制服是二战中所有军队最帅气的。

德军的M-40钢盔,采用了坦克倾斜装甲的设计,在防护的同时还能将射来的子弹顺着钢盔弧度而被弹开,在凯夫拉材料出现之前,几乎任何一款头盔都无法超越它,在多次战争中它的防护能力表现的极为出色,被誉为防护能力最佳的一款钢盔。

战时德军步兵班枪械以7.92毫米5发弹仓供弹的毛瑟98K为主,另有一把32发直弹匣供弹的9毫米MP-38/40冲锋枪,1944年开始,增加了一把步冲合一32发弹匣供弹的7.92毫米StG44全球最先装备的突击步枪,个别步兵班班副配有一把10发弹匣供弹的7.92毫米G41/43半自动步枪,以及9毫米8发弹匣供弹的P-08手枪(机枪手配发)、M-24木柄手榴弹、“铁拳”反坦克火箭筒等。

全班都围绕着一挺全球率先装备的7.92毫米MG-34/42通用机枪而展开战术,特别是其中的MG-42有“希特勒电锯”绰号,射速高达每分钟1000发以上,是二战火力输出能力最强的轻重两用型机枪,火力覆盖对手所有的轻重机枪。

德国军队单兵装备是全球最先进的,涵盖了手枪、栓动步枪、狙击步枪(由毛瑟98K改装加观瞄镜而成)、半自动步枪、突击(自动)步枪、冲锋枪、通用(轻重)机枪,是全球军队中唯一的这些枪械都齐备的军队。

即便英美苏军队都不具备德军步兵的武器装备,譬如英军没有半自动步枪、美军没有突击(自动)步枪(勃郎宁自动步枪是当作轻机枪使用的,当自动步枪使用就没有了轻机枪,是一对难以调和的悖论)、苏军也没有突击(自动)步枪等。

二战时期,德国走上了军备大扩张的道路,全面提高了军人的待遇,士兵穿上了最帅气的军服军靴,防护能力强的钢盔,醒目的防风护目镜,设计精良的风衣和防毒面具,配备了最精良的枪械弹药,以及配套的军刺、手榴弹等。

就单兵装备的综合性能而言,德军的单兵装备是全球最先进的,在二战军队中,毫无疑问,是最好也是最精良的。


二战期间装备最好的就是美军,他们不仅可以人手一枪(炮兵和操作其它重武器的士兵除外,以下同),武器选择空间很大,不同级别、不同军种配备的武器各有千秋。

二战时期的美军步兵,最基本的武器就是加兰德M1半自动步枪,军官和机枪手配备柯尔特M1911手枪,其它士兵则操作各种冲锋枪、机枪和各种火炮。

德军的装备也不必多说,装备水平仅次于美军,在苏德战争前期都是压着苏军打,凭借的就是火力优势。德军最基本武器是98K毛瑟步枪,再就是大名鼎鼎的StG-44突击步枪,德军还大量装备了鲁格手枪。

日军虽然没有美德军队装备水平那么高,但发动战争也经过了几十年进行准备,人手一枪是没有问题的,不然就不会在太平洋战场对美军造成那么大的伤亡,日军的装备是以三八大盖为基础,后期换装99式步枪,火力远逊于美军。

日本关东军在日本投降前,装备也非常差,已经不能达到人手一枪,三分之一的军事物资被运到了国内,用于进行最后的抵抗。所以当预感到苏军将出兵东北的时候,关东军兵员严重不足,不得不让日本侨民和学生中加入到队伍中滥竽充数,枪支也不够用,即使把伪军和警察的武器调配到部队也满足不了要求,以至于关东军将领抱怨“我们很多士兵,连自杀用的竹棍都没有。”

日军的武器短缺只是个别现象,中国军队才是长期的武器不足。

二战中武器装备水平最差的是中国军队,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八路军在被国民政府改编的时候,只有三个师编制,多出的部队得不到武器供应。

八路军的武器就是自己动手,建立兵工厂制造,但是由于设备不足,材料不足,产量非常低,超乎想象。

我军自己制造的八一马步枪,从1940年到1945年,只生产了一9000支。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在1940年就达到40万兵力,在抗战胜利的时候已经达到120多万。

虽然说我军的武器还有友军给一部分,从敌军手里缴获一部分,但还远远不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实现不了人手一枪。

所以只能因地制宜,用老式的火铳,甚至大刀、红缨枪来装备部队。

虽然说中国军队装备最差,但是抗战时期国军(中央军)人手一枪(炮兵和操作其它重武器士兵除外)是绝对没有疑问的。

以国民党新一军、新六军为例,在1942年改编之后,每个师装备有冲锋枪约1080支,卡宾枪约540支,步枪约4500支(新一军、新六军每师有步枪7000余支),重机枪72挺,轻机枪约270余挺,

60迫击炮约180门,81迫击炮约40门,战防炮24,,山炮12,,榴弹炮36门/重榴弹炮12门。军部则辖有三个105榴弹炮营及一个155重榴弹炮,,一个装备M3坦克的战车营。

国民革命军第88师是1936年组建的,原国民警卫第2师改编,大约14000余人,1个山炮营(12门75毫米山炮),1个战防炮连(4门37毫米战防炮),1个高射炮连(4门20毫米高射炮)

28门机关炮与48门迫击炮等。

轻武器方面,一个师配备了大约336挺轻机枪,72挺重机枪,以及德系步枪9000余支。没有手持步枪的士兵,不是赤手空拳,手里也不是烧火棍,他们要操作重武器。

一门重炮需要14个士兵服待,一门迫击炮大约需要8人、一挺重机枪则需要5人来操作。

所以谁说国军还有赤手空拳的,纯属无稽之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光是从日本占领军手里就接收了能装备100万军队的武器。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阎锡山的晋军5个军约13万人,配备各种短枪1200支,步枪41436支,冲锋枪2215支,轻机枪3229挺,重机枪396挺,迫击炮282门,平射炮10门,战防炮3门,山野炮158门,掷弹筒1183具,总共50112件。

总而言之,抗战中国民党军队武器装备不如日军是事实,但没有一个军人是赤手空拳的,步枪和手枪没有人手一支,那是因为他们还要操作重武器。


二战期间人均枪支谁最少?真实的扩军远比你想象的难得多

通常来说,一支部队不可能人手一支枪。比如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军主力74师,总兵力3万多人,拥有武器包含了75毫米山炮24门,37毫米战防炮34门,八二迫击炮29门,美式八一迫击炮22门,美式六零迫击炮251门,火箭筒46具,二八式枪榴弹94具,美式枪榴筒546具,英式五五战防枪45支,勃朗宁重机枪143挺,七九重机枪34挺,勃朗宁轻机枪992挺,美式冲锋枪2963支,美式步枪14472支,七九式步枪1682支,共有机动车23辆,马3559匹。

不难发现,即便是最精锐的部队,也不可能是人手一支枪,能做到人均0.5支枪,就很充足了。

当然,往往是人均枪支越少的军队,反而有可能装备水平更高。各种炮火车辆的配置,可以大大提高军队的火力和机动性,相当一部分操作员并不需要也不能配置轻武器,有时候需要步兵保护他们。

比较特殊的是八路军。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一开始只得到了4.5万人的编制,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人和枪是富余出来的。所以,1937年太原会战失败后,八路军大量挺进敌后,扩军运动就轰轰烈烈搞起来了。

1938年2月18日,任弼时向中央的报告说,截止到1937年12月,仅四个月时间,八路军增加了57395人;但枪支却只增加1万多支。这样算下来6个人里面只有一支枪。此时,八路军总人数达9.2万多人,有长枪2万多支,短枪2070支,手枪400支,手提花机枪514支,轻机枪520挺,重机74挺。因此,八路军平均每四个人才拥有1支枪。

四个人一支枪,并非有三个人是操作重武器和车辆的,他们更多是负责搬运物资、加强训练、作为备用兵员的。

可是即便如此,八路军的扩张也是非常迅速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能获得翻倍的枪支。这些枪支,极少部分来自于中央军委会的补给,也极少来自于苏联的支援,更多的是战场的缴获。

八路军从日军和伪军手里缴获枪支的同时,也让更多的老百姓看到了抗战胜利的希望,从而踊跃参军。这才是抗战初期八路军快速扩军的根本原因。

每缴获一把枪,就会有三四个老百姓参军,这样下去,人均枪支数量越来越少,八路军的战斗力还怎么提高?

为了避免战斗力下降,中共中央军委要求必须把人枪比例控制在一定的程度。这种政策,即便是1940年国共关系恶化,国际上面临“东方慕尼黑阴谋”时,也没有发生动摇。

1940年2月,中央军委发布指示,明确要求八路军在当前阶段以巩固为主,任何军队都必须要保证人枪比至少5:1;6月,中央军委再次明确要求华北地区的部队至少保证人枪比例4:1。

也就是说,八路军想要扩军,就必须先从战场上缴获更多武器弹药,否则不许扩军!

1940年3月左右,八路军共有人员35万9千多人,但是各种步马枪仅有90534支,轻重机枪1590挺,掷弹筒108支,迫击炮156门。

1944年,抗日战争已经接近尾声,而此时八路军扩军的程度,也不过就是50万左右。如果平均来算,总的枪支数量就是10万-20万之间。

当然,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八路军不可能从战场上缴获那么多枪支。

的确如此,在战场上,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损耗的枪支弹药,要远超过缴获的部分。

以百团大战中的榆辽战役为例,陈赓所部太岳纵队,缴获了敌人21支步枪,自己缺损好了45支,虽然打了胜仗,枪支数量反而减少,意味着损失很大。

不过,华东战场的情况恐怕要好很多了。比如在山东,八年抗战缴获的枪支总数达到了20.7万支。如果属实,这意味着当时的山东战场的主要敌人,可能是战斗力较差的伪军。

不管怎样说,整个抗日战争,枪支数量始终是限制八路军不断扩张的障碍之一,同时也成了八路军不得不像战场要武器,向敌人要弹药的扩军之路。


看部队类型,但都接受过基本的轻武器训练

拿美军来说,二战美军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后勤部队。下边这个图是美军1945年的陆军编成。

第一条里的那些,就是那210万人算是主要作战力量,虽然里边也有二十多万的后勤服务人员,但他们比较贴近前线,算是个作战兵种。换句话来说,这210万人都是持枪的。

主力步兵就不用说了,比如一个班里头普通步兵持M1加兰德半自动,自动步枪手持勃朗宁bar,班长班副会持汤姆逊/M1卡宾/M3。但注意一线士兵一般是不配发手枪的(但那会确实可以自购,尤其是1911很流行)

但轻武器的选择也看部队类型或者说是任务类型,比方说伞兵如果要携带较长的M1加兰德跳伞,就得把枪拆开放在一个包里

因此多数相对伞兵而言,他们更喜欢携带M1卡宾,汤姆逊等。

相对游骑兵这类攻坚部队而言,他们一个排往往会有更丰富的武器配置,比方班里会配发M1919机枪(主副机枪手配发手枪),武器班里也会有筒子迫击炮之类的。而普通步兵这类机枪一般都是作为连属。

但非作战部队里边花样就太多了,他分成服务部队,在训的,行政的,打杂的等等,总人数加起来是作战部队的两倍。他们也许是宪兵,运输,通讯,港务这些有那么点用枪需求的,一般会配发手枪或者较轻,较短的M3冲锋枪/M1卡宾枪。

也有食堂、采购、建筑、财务、洗衣这些平时压根和枪没关系的,他们在入伍时候当然经受过武器训练,但处于后方那些人员压根平时不配发武器。毕竟任何军工的产能都是有限的,对于非必要部队,能把这个产能省下来用在其他上才划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二战军队大约是百分之六十的人配枪,百分之四十人不配枪。

如果这是野战部队,配枪越少说明部队战斗力越强,配枪越多则说明战斗力越弱。

我们先看看日军,甲种师团总编制约为25000人,全师团配备步枪11000支,轻机枪354支,重机枪114挺,掷弹筒356具。

但是,日军用于一线作战的步兵中队(连),装备的步枪其实很多。

中队有181人,步枪就有139支,轻机枪9支,掷弹筒9具甚至更多。可见,中队除了军官和军士以外,绝大部分人是有步枪的。

军官和军士也有手枪和军刀作为武器,不需要携带步枪。

那么,为什么一个师团2万5000人,只有1万1000支步枪,说明还有差不多1万人是不用使用步枪的。

这是因为日军1个师团有大量需要多人操纵的武器,比如轻机枪、重机枪、掷弹筒、步兵炮、榴弹炮、反坦克炮、防空炮,甚至坦克、装甲车,还有大量汽车、骡马高达8197匹,以及不需要装备武器的后勤人员。

换句话说,不拿枪的人多,恰恰说明日军甲种师团的重武器多,后勤体系强大。

美军也是差不多。

珍珠港事变之前的美国陆军师,有军官630人,士兵14615人。

每个步兵师的武器装备包括54门榴弹炮、68门反坦克炮、117门迫击炮、292挺机枪、35支冲锋枪、7317支步枪(含半自动步枪)、7199支手枪,以及各种大小车辆1400余辆。

可见美军拿步枪作战的,也是不到百分之五十。

这是因为美军的重武器很多,后勤补给也厉害,这些士兵不需要装备部队作战。

同样概念,德军也是一样。

德军早期步兵师,全师1万6800人,武器装备为:手枪3681支、步枪12609支、冲锋枪321支、反坦克枪90支、轻机枪425挺、重机枪110挺、50毫米迫击炮84门、81毫米迫击炮54门、75毫米炮20门、105毫米轻型榴弹炮36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12门、摩托车530辆、汽车394辆、马车536辆,还有大量马匹。

相比起来,德国步兵师装备步枪较多,主要是德军强调士兵的自卫能力,要尽量携带武器。


原始地址:/xinwen/5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