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是一首弃夫诗。
女主勇敢的结束掉失败的婚姻,不纠结也不留恋(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己焉哉。)
不痛苦沉溺于过往,放弃负心的丈夫(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选择自己的生活,颇有现代独立女性的风范。
我的理解中,弃妇诗应该是只闻新人笑,那知旧人哭那种被抛弃时悲切哀怨的诗作。《氓》,这首作品中女主大胆放弃不幸的生活,和已经无情的丈夫挥手拜拜,大步的走开……应该算弃夫诗吧!
弃妇诗
现在我们通常说的“流氓”的“氓”字,在古文《氓》中,是和萌同音,是指女人对男人的通称,相当于男人的意思。怪不得现代女人骂坏男人“流氓”,看来是早有渊源。
今天要说的故事《氓》是选自《诗经·卫风》里。
下面选取前半段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原文大致可以这样翻译:你是一个看上去忠厚老实的男人,抱着用布换来原料的丝,不是来做买卖而是来我这里商量婚事的,把你送走安顿下来。不是我故意要拖延时间,因为你没有好的媒人,希望你不要生气,我准备以秋天作为婚期。
登上破败的高墙,来看你住的地方,看不见你的家,我伤心的流眼泪,看见你的家,我又破涕为笑,我特意算了卦,知道你没有危险,才放下心来。就等着你来迎亲,把我接走。
终于到了迎亲的日子,我们两个人浓情蜜情,俗话说女人一入情网就摆脱不了,而男人却可以轻易摆脱。
结婚多年之后,我容貌衰落了,你对我的态度也冷落了,自从我嫁到你家后,过着多年清贫的生活,还被你赶回娘家,我并没有什么做错的地方,也没有言行前后不一,而你却是反复无常,三意二意。
我嫁到你家多年,所以家务都是我包了,每天都是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一切都是顺你的意,你却对我态度恶劣,兄弟不了解情况,还嘲笑我。静下心来,一个人真的很悲凉。
本来想和你白头偕老,没有想到成了现在的样子,当初的誓言都违反了,不再想违反承诺的事了,也就算了吧!
自古多情女子负心郎,古怜古代女子处在封建社会制度中,地位低下,真是一时失足成千古恨。
从这段可以看出,古代男女结婚真的是太简单了,带了布丝,见了一面,就上门提亲,然后婚事就订下来了。而女主以貌取人,只是看对方长得老实,就芳心暗许。这也是造成后面婚姻悲剧的原因。两个人没有更多时间的相处交流,在不完全了解对方品行的情况下,就仓促准备结婚。
结婚之后,女主一心好好操持家事,任劳任怨,本来想和丈夫白头偕老的愿望却终归化为了泡影。
丈夫对待妻子粗暴,还把妻子休弃了。真心相待却换来了被拋弃的的下场,女主也是伤透了心。
这是一首弃妇的怨诗,诗中女主被丈夫拋弃,痛心疾首,心如死灰。简直就是现代版女人遇渣男的故事。虽然这是一首古诗,讲述的是古代男女的不幸的婚姻故事,但是对现代女性同样有借鉴意义,希望女人在找另外一半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千万不能被对方的表面所迷惑。
《氓》讲的是氓追求女主,成亲后却始乱终弃,女主被弃回娘家沉思后幡然醒悟的故事。
评价一首诗的性质还是要回到它的主题上来。综上可以看出,《氓》是控诉氓的不专一,导致女主“亦已焉哉”,从诗的最后一句已经可以看出它属于弃夫诗了。
我是关尔三河,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的答案:《氓》是一首弃妇诗。
什么是《氓》
《氓》出自《诗经·卫风》,风即是各地民歌,在这里是春秋时期郑卫的地方民歌。
氓可以用拆字法理解。亡是指失去田地,也拓展译成外来居民。民就是指人。
氓就是抛弃女子的男子的名字。
而在现代,氓(méng)还拥有一个读音就是(máng),指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这里就可以看出全文基调是抨击“氓”这样的男子的。
本文以女子的第一人称的独白,述说了从恋爱到结婚而后被虐待抛弃的不幸遭遇,谴责了男子的背信弃义,展现自己的悔恨和决绝。揭示了当时极具社会主义的现实——男尊女卑,广大妇女命运不平。
男、女主人公性格分析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男子笑嘻嘻地朝“我”走来,不是为了买丝,而是为了与“我”商议婚期。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为氓没有好的媒人,并不是“我”想拖延婚期,那就把秋天当作婚期吧。女子就这样安慰氓。
女子“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看不到就“泣涕涟涟”,看见就“载笑载言”。
可以见得男子是急躁的(迫不及待商议婚事
),自我的(没有考虑媒人)。
可以见得女子是体贴的(安慰男子),纯真的(等着男子)。
男子氓和主人公只隔了一条淇水。占了龟甲卜,卦象没有一点不吉利的东西。终于等到了秋天,女子就说你用车子来迎娶我,我带我的嫁妆去。
被弃的铺垫、原因
本文多次运用比兴手法(利用自然界的景物来对比人物的情况)来揭示氓的变心。
1.女子容貌年老色衰
“桑树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原本新鲜茂盛的叶子变得枯黄,零落成泥碾作尘。当时的年轻貌美已经被“靡室劳矣”打磨得年老色衰。初婚的甜蜜幸福也变得不幸,支离破碎。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传说斑鸠很喜欢吃桑葚,吃多了就会昏醉。这里告诫女子啊,你不要沉溺于和男子的爱情。
男子沉溺爱情尚且可以解脱,可女子就无法解脱啊。(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女子没有过错啊,错在氓的行为上有了二心,“二三其德”。
2.男子负心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淇水的水势很大,浸湿了马车上的车幔。这里需要注意了,这是女子的独白,是说自己内心的水势很大,伤心流泪把衣裳浸湿了。
在当时婚后几天内是不可以私自回娘家的,除非结婚多年,什么父母大寿等有事情的时候才可以和丈夫一起回娘家。
现在女子一个人在回娘家的路上。
3.社会风俗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兄弟姐妹不知道呀,以为一定是女子做错了事被赶回来的。女子自己想啊想,也只能掉掉眼泪。
淇水和沼泽地尚且有岸边,而我的愁绪却是无边无际的。
男女主的婚约是没有媒人的,在当时是名不正言不顺的结婚。
总结
本文以第一人称女子的独白向我们讲述了由恋爱、结婚、虐待、被弃的过程。当时社会的男尊女卑思想一直认为男子在婚姻上是不会有错的,所有的错都是女子。
女子这样回忆性的独白平铺直叙以往的甜蜜,等待爱人来迎接,通过贪吃桑葚的鸠鸟,润泽又变得枯黄的桑叶等一系列景物来暗喻婚姻的变化和女子的无可奈何。本是一个纯洁青春的女子承担着婚后的繁重家务,被丈夫暴力虐待,被兄弟讥笑,孤苦无依的她最后毅然坚强选择决绝。
“焉哉”两个语气助词很好地表现出女子的醒悟,能够反抗选择大胆离开。这在当时尽是发现丈夫二心等德行有二心时选择继续忍受的广大底层妇女的举止上有了里程碑的进步。
这是一个令人怜悯又令人佩服的弃妇形象。
准确地说,《氓》是以弃妇口吻写的一首诗。氓,古音读meng,亡民,流民也,意外来的百姓,多指顽劣的男子。《卫风·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
这是一首短短的夹杂抒情的叙事,将一个情爱故事表现得真切自然。诗中女子情深意笃,爱得坦荡,爱得热烈。即便婚后之怨,也是用心专深的折射。真真好一个善解人意、勤劳聪慧、果敢率真、通情明义的鲜明形象。在婚前,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毅然和氓同居,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但事与愿违,她却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弃。原因就是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
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因此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诗人满腔愤懑地控诉了这社会的不平,使这诗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化。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
诗中虽以抒情为主,所叙的故事也还不够完整细致,但它已将女主人公的遭遇、命运,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来,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时而夹以慨叹式的议论。就这些方面说,这首诗已初步具备中国式的叙事诗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后二千余年的叙事诗,在《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直到近代姚燮的《双鸩篇》中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氓》诗的结构,是和它的故事情节与作者叙述时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的。全诗六章,每章十句,但并不像《诗经》其他各篇采用复沓的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运发展的顺序,自然地加以抒写。它以赋为主,兼用比兴。赋以叙事,兴以抒情,比在于加强叙事和抒情的色彩。
开头一、二章,《诗集传》云:“赋也。”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那是在一次集市上,一个男子以买丝为名,向女主人公吐露爱情,一会儿嬉皮笑脸,一会儿又发脾气,可谓软硬兼施。可是这位单纯的女子看不透他的本质,说是必须有人来说媒,最后将婚期订在秋天。从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望不到男子所住的复关,便泪流不止;既见复关,就像见到所恋之人,不禁眉开眼笑。她还打卦占卜,预测婚事的吉凶。及至男方派车前来迎娶,她就带着全部的财物,嫁了过去。这两章叙事真切,历历可见,而诗人作为一个纯情少女的自我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方玉润评这一段云:“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痴于情者耳。”(《诗经原始》)一个“痴”字,点出了此女钟情之深。
《诗集传》谓第三章“比而兴也”,第四章“兴也”,也就是说这两章以抒情为主,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诗集传》)。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一般以为女子嫁过去三年,但另有一种解释:“三岁,多年。按‘三’是虚数,言其多,不是实指三年。”(程俊英《诗经译注》)实际上是说女子嫁过去好几年,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她反覆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
诗之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被弃前后的处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劳作,一旦日子好过一些,丈夫便变得暴戾残酷。这个“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狰狞面目,以及女主人公被虐待的情景。后四句写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们的冷笑。《诗集传》释此段云:“盖淫奔从人,不为兄弟所齿,故其见弃而归,亦不为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归咎哉,但自痛悼而已。”说女主人公“淫奔”,固不足取;但其他的话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她当时所受到的精神压力和由此而产生的内心矛盾。
第六章赋兼比兴,在抒情中叙事,当初他们相恋时,有说有笑;男子则“信誓旦旦”,表示白头偕老。可是他还未老时就产生怨恨,而且无法挽回。这里用了两个比喻:浩浩汤汤的淇水,总有堤岸;广阔连绵的沼泽,也有边际。言外之意是:我的痛苦为什么竟没有到头的时候?《诗集传》指出“此则兴也”,其实它是比中有兴。诗人运用这两个比喻,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为了摆脱这些痛苦,她下决心与那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从此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转意,算了,算了。然而她果真能做到吗?方玉润认为:“虽然口纵言已,心岂能忘?”(《诗经原始》)是的,从这女子一贯钟情的性格来看,她对男子不可能在感情上一刀两断,这就是今天常说的悲剧性格。
附原文:氓先秦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氓》里写了什么,能让我潸然落泪?这是一个什么样多情的女子,写出了这篇伤心欲绝的千古绝唱?!
男人分手和女人分手是有分别的。女人与男人分手,最要紧的是留下尊严给他;男人跟女人分手,要把这五个字留给她来说。
一、原文: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二、如果单就诗而言,我们应该感谢氓成就了这篇诗作,而对这位纯情的女子来说,氓最应该说:“都是我的错。”
《卫风·氓》肯定无疑是一首弃妇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哀怨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的甜蜜,婚后被夫虐待、遗弃的痛苦。全诗六章,每章十句。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到结婚。第二章,叙述自己冲破媒妁之言的桎梏与氓结婚。第三章,她对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追叙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讥笑而自伤。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悖离,决意和氓一刀两断。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遭遇。诗中虽以抒情为主,所叙的故事也还不够完整细致,但它已将女主人公的遭遇、命运,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三、全诗情感解读
女子太痴情,爱付出的不对等,注定有两人后来的悲剧
开头一、二章,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在集市,男子以买丝为名,甜言蜜语、嬉皮笑脸地向女主人求婚。可这位女子看不透他的本质,说是必须有人来说媒,最后将婚期订在秋天。此后,女子朝思暮想,整天趴在墙头盼望。她还打卦占卜,预测婚事的吉凶。及至男方派车前来迎娶,她就带着全部的财物,嫁了过去。方玉润评这一段说:“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痴于情者耳。”(《诗经原始》)夫有别意已显露,一个“痴”字,点出了此女钟情之深。
男人惯常做的就是,对女人越来越冷淡,让她觉得越来越没情趣,然后说:“我们分手吧。”
第三、四章“比而兴也”,兴就是联想。也就是说这两章”以抒情为主,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挚爱到遗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脱。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女子嫁过去多年,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她反复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
“我不爱你了。”男人这五个字太残忍。无情和决绝,伤了女人的自尊,让她独承悔恨
诗之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被弃前后的处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她餐风露宿、朝兴夜寐,辛勤劳作,日子刚好过些,丈夫便变得暴戾。这个“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狰狞面目,以及女主人公被虐待的情景。后四句写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们的耻笑。她当时没人理解、没人同情,只能自我悔恨,所受到的精神压力和由此而产生的内心矛盾可想而知。
“我永远恨你。”这五个字女人必须会说。哭哭啼啼对着氓那样的人说你留下来,能挽回他的心吗?只能无助地说算了。
“第六章赋兼比兴,在抒情中8叙事,当初他们相恋时,有说有笑;男子“信誓旦旦”,表示白头偕老。可是他还未老时就产生怨恨,而且无法挽回。这里用了两个比喻:浩浩汤汤的淇水,总会有岸;广阔连绵的沼泽,也有有边。言外之意是:我的痛苦为什么竟没有到头的时候?《诗集传》指出“此则兴也”,其实它是比中有兴。诗人运用这两个比喻,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为了摆脱这些痛苦,她下决心与那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从此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转意,算了,算了。然而她果真能做到吗?
“你忘记我吧。”这五个字,男人常常抢着说。你以为自己是什么?你以为真的会让人无法忘记吗?你沾沾自喜得让人讨厌。这五个字该留给这个女孩来说,让她赢回一点点尊严。
(图片来自网络,有要求必删)
感谢邀请
问题:《氓》到底是弃妇诗还是弃夫诗?
这是一首弃妇诗,出自最早的诗歌集子《诗经.卫风》。全诗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通过一个女子的回忆,叙述了一个叫做氓的男子,来集市上借买卖衣物为由,物色寻找婚姻对象。
诗歌前两节,写了男女双方的接触和恋爱,“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表现了当时两人海誓山盟,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热恋时的情形。
后四节写婚后的生活,由于氓已经成家立业,加上女子的辛勤持家,不愁吃,不愁穿,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起来。但是这时氓开始见异思迁,游手好闲,对女子开始冷落施暴,逐渐疏远,以致最后抛弃了女子。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想起过去自己的辛勤劳动,反而被氓抛弃,女子心里不甘。
这是一首夹叙夹议的叙事诗,全诗通过恋爱、婚变和决裂的线索,谴责了氓的忘恩负义,表达了女主人公遭受屈辱、蒙骗和抛弃的遭遇,表现了古代女子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氓》是一首弃妇诗,是肯定的:
先说氓《说文》民也。石经注疏作(田亡因手机不支持),(田亡)于氓通。
又音萌(意同)
氓从亡从民.意为流亡之民。
说明该女嫁了个流民,随夫去后更加重了命运的不确定性,再说又加之为男权时代所以造成女人的地位底下,又没亲人在侧,更加重其命运多舛。
这首诗是《诗经》中弃妇诗最优秀的一篇,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比如《孔雀东南飞》等。这是一篇叙事抒情诗,在抒情中叙事,二者浑为一体,並且自然的揉进些议论,如:于嗟女兮,无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如泣如诉。更准确的说是控诉。
从感情的抒发与理智的思考的巧妙结合更增加了诗的思想性,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最后再赘述两句:
这首诗取譬贴切,比兴手法和如同白话的口语,大大增强了诗的形象性,生动性,丰富了其诗的表现力。
说多了,见凉。
谢谢邀请。
《氓》是一首弃妇诗。《国风.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全诗通过一个普通女子的自述,生动地写出了她从恋爱到结婚,再到婚后受虐待,直到被抛弃的过程。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男女不平等的地位及普通妇女的悲惨遭遇,表达了这位弃妇的怨恨和反抗。
诗歌也鞭挞了氓这种自私自利,背信弃义,狡猾薄情的人。
诗歌在完整的叙述了一个故事的同时,又抒发了浓重的情感,同时也夹杂着议论,但抒情和议论都没有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反而推动着了,显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是一首艺术水平很高的诗歌。
《氓》被大多数读者读作弃妇诗,但我以为其实是一首弃夫诗。
理由在原诗最后一章:“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曾经一起发誓,彼此要手牵手要心连心慢慢变老,但是现在那些誓言让我听起来肉麻,想起来反感,我的心里只有怨恨。河水再宽,总会有岸,沼泽再深,总会有边,我们这样无爱的日子也应该有结束的期限。尽管年轻时候我们也曾经有过美好,有过甜蜜,有过山盟海誓,但真没想到会有今天?既然已经走到今天,已经无法挽回,那就算了吧,我只能对你说再见!
其实,《氓》通篇都是女子的一面之词,男子只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而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以“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也是再正常不过的。后来,“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等等都是女子的动心应允沉溺,也就是说,在整个恋爱婚姻之中,其主动权全在女子。最后要一刀两断就此分手“亦已焉哉”也是女子自己的主张,男子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清官难断家务事”,女子说男子年轻时贪恋她的美貌,年纪大了就嫌弃她人老珠黄,又说男子“贰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家暴她,还说“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等等,也提到自己“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辛苦操持家务。但实在只是一面之词啊!“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我们没有也无法听到男子的申辩,所以不能把板子一味地打在男子身上。
有人一提到古代女子就想到她们地位低下,仿佛都在受男子的欺侮,全是男子的出气筒受气包。其实不然,女子地位低下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真正占统治地位是汉朝以后的事了,“氓”是先秦的故事。
再说,诗中女子的控诉也罢,诅咒也罢,正好说明了这位女子的觉醒和抗争,正好表达了当时女子们要把握自己命运的诉求。敢于说出男子的“无情”“无德”,敢于控诉男子的“暴行”。最难得的是敢于对男子说“不”,敢于“亦已焉哉”,和男子一刀两断,终止痛苦的婚姻!
综上分析,我认为《氓》其实应该是一首弃夫诗。
(图片来自网络)
《诗•国风·卫风·氓》,是先秦时代卫国的民歌,是一首弃妇的诗。
诗作叙述了女主人公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和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被损害的现象。诗作咏叹了被弃女子的悲惨命运,同时又揭示了当时的多种社会矛盾,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氓》是四言长诗,全诗六章,使用第一人称叙述。
第一章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意思是说,你一个外地来的憨厚的小伙子,抱着布来兑换丝,其实不是真的来兑换丝,而是来接近我,从而追求我。我送你渡过淇水,到了顿丘,并不是我想拖延时间不肯嫁给你,而是你没有找好媒人,请你不要生气,秋天的时侯作为我们的婚期。这一章是追叙自己和氓的初恋。
第二章原文:“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意思是说,我登上那堵毁坏残缺的土墙,遥望你家所在的复关方向,看不到你的身影,我泪眼汪汪,看到你从复关来了,我喜笑颜开,你去占卜一下看看吧,如果没有不吉利的凶兆,你就拉着车子来迎娶我,把我的嫁妆搬去。这一章是叙述自己陷入情网,挣脱了媒妁之言的约束而与氓结婚。
以下各章为避抄袭嫌疑,不引述原文。
第三章意思是,桑叶未落的时候,润泽柔嫩,斑鸠啊,不要贪吃桑椹,女人啊,不要过分迷恋男人,男人迷恋女人,说不要就甩开女人不要,女人迷恋男人,他欺负你,对你不好,你要想挣脱他,难上加难。这一章是现身说法,规劝年轻女子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第四章意思是,桑叶凋落,颜色枯黄,自从到你家来,多年过的是贫寒生活,淇水滔滔遣送我回家,冰冷的河水浸湿了车帷,我作为妻子并没有任何过错,而是你作为丈夫反复无常,三心二意。这一章是对自己没有过错而被遗弃(也就是后来的被丈夫“休弃”了),谴责负心汉的反复无常。
第五章意思是,多年来我恪守妇道,家里的重活无不由我承担,早起晚睡天天如此,到了家业有成,你面目渐改对我施暴,我家里兄弟不知就里,见我回家都讥笑我,静思默想心中悲苦,暗自伤悼。这一章是追叙自己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
第六章意思是,当初曾相约和你一同过到老,如今偕老之说徒然使我怨恨罢了,淇水也有岸,漯河也有涯,遇上你这样的男人,却是苦海无边了,年少时你的一言一笑,信誓旦旦我还记忆犹新,不料你翻脸无情,对我反目成仇,既然这样,那么到此为止,我俩就一刀两断算了吧!这一章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为了摆脱这些痛苦,她下决心与那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
此文不讲究文采,不假雕琢,不深入分析,只是对《氓》这首诗做了浅近易懂的、直白的翻译。相信大家看过之后就知道:《氓》是一首弃妇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