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武松在孟州牢城为何不给钱而宁愿挨打?

武大郎被害,武松怒而报仇。为此,武松先走法律途径,他搜集证据,找到人证,但是被拒绝了,因为县令被西门庆买通了。无奈之下,武松只得暴力解决,狮子楼上斗杀西门庆,在家中又杀了潘金莲,最后被发配到孟州。

刚到孟州牢营,一些囚徒就来告诉武松狱中的黑暗。

早有十数个一般的囚徒来看武松,说道:“好汉,你新到这里,包裹里若有人情的书信,并使用的银两,取在手头,少刻差拨到来,便可送与他。若吃杀威棒时,也打得轻。”

应该说,这些囚徒都是好意。不过,武松没有听他们的话,反而宁死不给钱。差拨到时,武松甚至公然挑衅,说“我精拳头有一双相送”。后来到了,武松还是硬气,还说躲闪一棒杀威棒,或者叫一声,都不算好汉。

都说“好汉不吃眼前亏”,武松已经是囚犯,不再是打虎都头,为何他不服软,不给钱,宁愿挨打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说明看书仔细,善于思考。我个人以为,武松这种表现,主要是在于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武松吃软不吃硬

武松这个人,虽然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打过猛虎,做过都头,但不是心硬之人。相反,武松很有怜悯之心。

比如,武松打死老虎后,阳谷县知县赏赐一千贯钱,在水浒的世界里,这是一笔巨款。但是,武松分文未取,他把这些钱都分给了当地的猎户。还有为武大郎报仇时,他给了郓哥不少银子,也没有为难何九叔。在蜈蚣岭下,武松救了张小姐,王道人的百余两银子武松也没要,让张小姐拿去过日子了。

总之,武松心地很善良,他不是恶人。这应该和武松的成长有关,毕竟他从小父母双亡,一直跟着哥哥长大,而武大郎是个典型的老好人。

正因为心软,所以武松吃软不吃硬,他甚至还说过“专打天下硬汉(指恶人)”。

所以,如果监狱里的差拨、管营好好跟武松说话,或许武松还能服软给银子;如果凶神恶煞地硬要,武松一定不给。这一点,武松自己也说过。

武松道:“感谢你们众位指教我。小人身边略有些东西。若是他好问我讨时,便送些与他;若是硬问我要时,一文也没。”

囚犯告诉武松,要主动给钱,武松就说了这样一番话。显然,武松属于吃软不吃硬的汉子。

其二,武松当时没有钱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武松到孟州牢城时,其实没多少钱了。

从阳谷县发配到孟州时,武松就没多少钱了。因为武松本来也没多少钱,他被发配时,钱都是变卖家私来的。路上大概走了二十多天,而且,一路上公人服侍得好,武松“但过村坊铺店,便买酒肉,和他两个公人吃”。

正因为如此,所以到十字坡时,张青给了武松十两银子。但是,武松没自己留着,这十两银子他都给押解他的公人了。

张青又置酒送路;取出行李、包裹、缠袋,交还了;又送十来两银子与武松……武松就把这十两银子一发与了两个公人。

所以,武松的钱基本都用来吃喝,或者给公人了。到孟州牢营时,武松应该也没多少钱了。既然如此,那么他自然不会(想)给钱了。

其三,剧情需要

我们从作者角度看水浒剧情,也能明白。武松接下来的戏份是什么?威镇安平寨、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和复仇鸳鸯楼等。要引出这些,就得让施恩去欣赏武松,去发掘武松,去结义武松,让武松帮助自己。

施恩是小管营,一般人他看不上。如果武松来了之后,跟其他人一样,服软给钱,那么施恩怎么可能欣赏他呢?武松又怎么表现自己呢?

也就是说,作者设定武松如此,不然没法发展剧情。

那么,这种设定是不是很强硬,很突兀呢?不会。相反,这种设定其实挺好,因为不但能引出后面的故事,而且符合武松的身份和性格。

武松是什么人?打抱不平、从不气馁、顶天立地的好汉。如果让武松去对一个狱卒点头哈腰,卑躬屈膝,符合武松的形象吗?显然不符合,而且读起来也十分别扭、难受。

就好像张飞对督邮,一定要鞭打才符合性格,才解气。让张飞给督邮赔礼道歉,磕头认错,那就不是张飞了。


武松,大仇得报,生无可恋。

快意恩仇,从不向强人低头。

景阳岗上拳打猛虎,武松威名远搏。随后,做为打虎英雄,被县官抬举,成了县里的都头,本应该是人生得意处,锦衣还乡时。

不料,武大郎被奸夫淫妇所害,使武松成了孤苦伶仃之人。满腔怒火下,杀了西门庆,潘金莲。

大仇已报,武松已经生无可恋,觉得生死由命。

同时,武松本就是个锄强扶弱的好汉,遇强则强,遇刚则刚。遇到柔弱之人,武松也会心软。

孟州牢城里,武松看不惯牢头颐指气使的模样,所以宁愿挨打,也不愿意服软。


武松是一个由弱到强,由不懂到明白的英雄形象。

在景阳冈打虎之前,武松是一个无名之辈,因为打架跑到柴进庄上避难,并没有被柴进高看,因为名气太小了。几乎没有名气,一个打架跑路的人而已。虽然在少林寺学过,也没有怎么展示过,就算是舞几回棍棒,练几趟拳脚,毕竟没有真刀真枪干过,不能证明什么。

柴进世袭贵族,爱好武艺,往来交接有名气有名望的人物太多了,经常带着手下打猎,那是要箭射咽喉,枪投腰背,是要见血的,且乐在其中。当然是不会高看武松的。

武松经历过四次生死,变得强大起来。

可是当武松经历生死:先是虎口得生,拼了性命打得虎死,让武松有了第一次强大。而后为兄报仇刺死潘金莲,眼睛都红了。已经把死不当回事了。要不然怎么会提着钢刀无所畏惧的走向狮子楼去找西门庆?要知道,之前因为打昏一个,武松都害怕的跑路了,到的柴进庄上。现在呢?刚杀死一个(潘金莲),又提着刀要去杀第二个。胆子是有多大?大到把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只在为哥哥报仇!这是第二次强大。

斗杀西门庆是武松第三次强大,如果打不过就是自己死,经过一番厮杀,最后杀了西门庆砍下头颅,提回去祭奠哥哥亡灵。武松心里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了。然后就去投案自首,大不了以命抵命,我武松不怕死!这是武松第四次强大。

为什么要说武松有四次经历变得强大?

因为每一次都是生与死。被老虎吃了就没命了。杀潘金莲也是犯罪啊,斗不过西门庆就被杀了。最后投案自首可能会被斩头。可不就是四次嘛!

现在跟这两个解差(跟班小弟一样的,尽伺候武松了)经过十字坡,差点被作成包子,这一件件一桩桩走过来,对于武松来讲,心理素质越来越强大。经历过死亡的人,还会怕挨打吗?所以当进入孟州牢营,准备送些银子,因见差拨他横眼冷眉直接索要,反而不快:“半文没有,能奈我何?”也是运势凑巧,被金眼彪施恩通融上下,才有了后面的一系列精彩回目。

武松为什么敢不给钱?

武松为什么敢发怒,敢说不给半文?因已经看淡了,自己做过都头,也是圈内人,还有啥不明白的,不过是英雄气概,见不得小人嘴脸。何况又是死里过来,连死都不怕的人,用杀威棒吓唬爷爷,怕你个鸟?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


刚正不阿


《水浒传》武松在孟州牢城为何不给钱而宁愿挨打?

武松自小跟随哥哥武大郎长大,为了不被别人欺负,从小就开始打架斗殴,完全靠一双拳头混社会的。虽然武二郎拳头够硬,打架够狠,然而武松在外面混了十几年,也只是在本县的打出了名号,让大家都知道了一个敢玩命斗殴的武二郎而已,而这种名气江湖中就是渣渣了。

武松在书中开场就是,误以为打架斗殴打死人了,亡命天涯的逃到了柴进的庄子里面混出混喝。说白了武松武二郎就是一个讲理的家伙,武松的生存法则就是靠一双拳头,只要拳头够硬,不服就打。直到遇到了宋江,从此武松有了改变,变得对人客气了,变得讲道理了。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武松打了一只虎,从此打虎英雄武松的名号闯出去了,江湖中也是人人称赞。武松可是好面子的人,既然有了如此美称,那就要更加珍惜才是。以至于后来打死老虎的赏钱都给了别人,打虎英雄的名号更加响亮了。

后来武松为了给哥哥武大郎报仇,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以至吃了人命官司发配孟州。但是这并没有给“打虎英雄”这个称号抹黑,而是在江湖中更加传扬了开来。无论谁说起打虎英雄武松来,都要挑大拇指称赞一声“好汉子”。

至于武松发配孟州,宁愿挨打也不给牢头送礼这事,其实真的很简单。武松是谁,江湖中赫赫有名的打虎英雄,让一个名扬江湖的英雄好汉去给牢头行贿免去一顿杀威棒,这可能吗?如果武松真的用钱行贿牢头,那岂不是说武松怕挨打,为了不挨打也行那些蝇营狗苟之事,那是武松还配得上英雄好汉么。

武松为了保住自己的“英雄好汉”的名号只能挨打,绝对不能妥协,只有这样以后还能在江湖上混。否则名声臭了,“打虎英雄武松”名号也就一钱不值了,以后还咋在道上混。


“自命不凡”这四个字最适合武松的人设。

武松的成长之路,除了他刚直的性格和过人的本事之外,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周遭环境和相关人群的影响。最开始,武松其实就是一个整天惹祸无所事事的社会问题青年,因为差点把人打死才开始了他的江湖漂泊之旅。

武松运气很好,先是遇到了柴进,包吃包住,后来又遇到了最重要的人生导师宋江。宋江用满口仁义道德和自己的江湖经验深深的影响了武松,从此武松就明白了江湖不是瞎混的。

后来,“景阳冈打虎”的壮举让初来乍到的武松瞬间名利双收,不但有官府答应的赏钱,还空降一个督头,也算是老天爷给的铁饭碗!可能是幸福来的太突然,一眨眼的功夫就从寄人篱下的社会浑人变成了衙门口的红人,恰巧迎合了武松天生高傲的性格,从那以后,武松就没怎么低过头。

到后来,武松私设公堂,手刃奸夫淫妇替兄报仇,本以为会因此前途尽毁身败名裂。但没想到,当地富豪和地方百姓都交口称赞武松的义举,四处传扬他铲恶除奸的英雄事迹。而这时的武松,已经彻底沉浸在人们的赞扬和崇拜之中,人们拿他当英雄,他也拿自己当了英雄,而且把这份天大的虚荣一直带到了孟州……


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

要知道根据《水浒传》中的描写,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若是实打实地执行下来,那么任你是铁打的汉子也承受不住。

当然这里也有变通之策,只要对牢城营的管营和差拨进行行贿,在将要行刑的时候,就推脱说自己有病在身,这顿杀威棒就可以记下了。

武松为什么在孟州牢城营里,宁可挨打也不愿意花银子免去灾祸呢?

首先,武松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汉子

武松这个人的脾气比较直,是典型的吃软不吃硬的性格。别人对武松好,那么他会记在心里,他会加倍的回馈给别人。

宋江对他好,待他如亲弟弟,他便真心实意地结拜宋江为义兄。张都监派人把他叫到府上,当体己人,吃饭在一起吃,家里的女眷对他也不避讳,甚至要把一个丫鬟许配给他为妻。那一刻武松很受感动。

在张都监家的家丁大喊“抓贼”的时候,武松的内心是这样想的:“都监相公如此爱我,他后堂内里有贼,我如何不去救护?”。

只有用真心和真情才能打动真汉子武松。

但是,若是和武松动粗,那么任你是天王老子武松也不会买你的账。张都监表面上对武松好,背地里却设下计谋陷害武松,武松没有屈服,而是杀死了押解自己的官差,挣扎着回到城里,趁着满天的月色杀死了自己的仇人张都监、蒋门神等人。

其次,武松是一个要面子的人。

武松这人自尊心极强,在他的嘴里没说过软话,他也从来没服过软。在景阳冈,酒保好意劝他不要过度饮酒,以免喝醉。结果,武松就主观上认为是酒保看不起自己的酒量,于是连饮下十八碗老酒,以至于大醉。

同样,到了牢城营,就有牢城营里的人“好意”教武松牢城营里的规矩,随后就有差拨前来索取钱财。

差拨说话的态度可谓强硬:你是景阳冈打虎的好汉,阳谷县做都头,只道你晓事,如何这等不达时务!你敢来我这里,猫儿也不吃你打了。

爱面子的武松自然不吃这一套,我若是躲闪一棒的,不是好汉,从先打过的都不算,从新再打起。我若叫一声,也不是好男子!

武松的好面子可见一斑,好在武松遇到了金眼彪施恩,后者有求于武松,这才使得他免除了这顿杀威棒。否则就没有日后的武行者了。

贡子曰:一个热爱水浒,热爱文学的号。

本问答由贡子曰原创,欢迎关注,我们一起品水浒!


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巜水浒》中行者武松虽然说是顶天立地打虎英雄,年轻气胜,但在人世间失去了唯一地骨肉之情,武大郎兄長之后,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举目无亲,一了百了,宁愿站者死,不愿跪下生,一了百了,不向当统治阶级低头,所以孟洲牢城宁愿玉碎,不为瓦全,选择了不掏钱,向死而生。OK,个人观点,诚谢邀答,仅供参考,不喜勿喷,谢谢了。


武松是一个可爱的人:话都说出口了,宁死也不想打自己脸。

武松也不想挨打

武松号称《水浒传》第一好汉,他身高体壮肉多又结实,这身体不是常人所能比的,比如张青店里的两个伙计怎么抬也抬不动这个胖大汉子。但是,武松并非金刚之躯,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一样承受不了疼痛,比如后来被包道乙偷袭砍掉一只胳膊,武松当时就晕了过去。

一百杀威棒,轻打也是一百,重打也是一百,万一遇到不识趣的执行官差,说不定能把一百的效果打成五百的威力。所以,大丈夫能屈能伸,何必给自己找不快?刚进去的武松听了其他犯人的提醒,他就表示了:

感谢你们众位指教我。小人身边略有些东西。若是他好问我讨时,便送些与他;若是硬问我要时,一文也没。

至少在本能上,武松并不想挨这一百棒。

武松很在乎别人态度

当初柴进不待见,武松也懒得巴结他,所以住了一年多,柴进就没见武松露出什么真本事,否则还能有洪教师什么事?武松就是这样一个人,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比如宋江一见面就客客气气的“江湖久闻武二郎大名”,一句话就把武松说得暖暖的,反过来尊宋江了;比如在十字坡,对武松低声下气、百般讨好的张青夫妇,到头来成了武松的大哥大嫂;又比如阳谷县令,虽说在武松眼里是“狗官”,但这个县令懂做人,不仅对武松客客气气,而且还当着百姓的面捧起打虎英雄,所以武松甘心当了他手下。

尽管不想挨打,但武松还是提前做了两手准备:官差要是对他客气点,那就给银子消灾;要是态度挺恶劣,一分也不给。

后来,官差的态度并不合武松胃口,于是他就杠上了。

武松要维护打虎英雄形象

武松自尊心强,是一个要面子的人,尤其是打出了“打虎英雄”这个名头后,他很注意维护自己形象。施恩请喝酒时,武松被哄得开心就说开了:

我去年害了三个月疟疾,景阳冈上酒醉里打翻了一只大虫,也只三拳两脚便自打死了,何况今日!

病了的时候,景阳冈的老虎都被我三拳两脚打死了,其他人算什么?怕施恩不信,武松还特地表演了搬巨头绝活。

后来胖揍了蒋门神,武松又说了:

休言你这厮鸟蠢汉!景阳冈上那只大虫,也只三拳两脚,我兀自打死了

可见,武松对自己打虎的威名很是得意,也很珍惜这个形象。至少在孟州,他不愿让人看着打虎英雄低声下气讨饶的样子。

话已出口,干脆犟到底

在孟州牢城,官差一进来点名,当着众人的面说了武松打虎和都头的辉煌历史,可爱的武松也在思量着:就看你们态度了。结果,来打招呼的官差很不懂事:

只道你晓事,如何这等不达时务!——你敢来我这里!猫儿也不吃你打了!”

武松一听不高兴了,对我堂堂打虎英雄,竟然这么说话!于是,他索性不给钱了,要打就打。官差一看这人不识好歹,于是叫来同伴开始走程序。

武松本来就是一个不喜欢打脸的人,当初的“三碗不过岗”酒家那里,他自夸“有老虎也不怕”,非要过岗。后来看了官府文榜,武松第一反应就是有点后悔: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麽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这就是武松的性格,话已说出口,就不想打脸被人耻笑,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了。

在孟州牢城也是这个道理,既然说了不给你们钱,要打就打吧。哪怕是后来官差都暗示关照了,武松也不肯顺势下坡,一犟到底,打吧打吧!弄得那帮官差都忍不住笑了。

《水浒传》第一好汉武松不是神,他只是有血有肉的凡人。孟州牢城的这段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武松这个人物可爱的一面。


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

第一,武松本来可以算是无业游民,本以为打死了人才逃到柴进庄上避难,后来知道只是昏迷了,所以从沧州回清河县的途中路过阳谷县景阳冈,在这里趁着酒劲打死了猛虎,这一下就出名了,成为人人称颂的打虎英雄,接着被阳谷县知县提拔为都头,虽然在官场没什么地位,但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普通老百姓,这使得武松以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官方和民间的双重认可,使得武松内心自我感觉良好。

第二,武松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以后,世俗更多给予的是对武松的同情,并认为武松的杀人是情有可原,使得武松内心并没有感觉到多大的罪恶感,反而受到知县的从轻发落,刺配孟州。

第三,武松在十字坡与孙二娘一番打斗以后,认了张青和孙二娘为兄嫂,刚没了兄嫂,现在又认了兄嫂,使得武松感受到了来自江湖上的义气,带给自己的温暖。

第四,以上武松的种种遭遇其实对于武松自身而言都没有任何的打击和内心的摧毁,加之武松性格中的骄傲和炫耀,自我感觉良好和迷之自信,使得武松到达孟州牢城以后,才表现出无比的无知和傲慢,根本没有认识到牢城的厉害和残酷,才会觉得自己有能力抗住杀威棒和牢狱的酷刑。从后面武松被张督监陷害入牢狱看出,在百般的折磨下武松根本受不了,反观林冲和宋江就比较懂事了。

第五,武松在孟州不愿意给钱,个人以为就是他自己的性格加上他的经历所造成的,人一直处于被认可和同情的境况中,容易出现自以为是,而丧失理智的举动,总之是武松性格里面的要强和刚毅,以及过于自信和骄傲使然。幸亏有了施恩,才不至于他这么惨。如果不骄傲,不傲慢,也就不是武松了。


回答这个问题要先看看金圣叹对武松的评价:“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断曰第一人,不亦宜乎?”

什么意思?就是说武松有鲁智深的宽阔胸怀,有林冲的誓死拼命,有杨志的正气凛然,有柴进的忠厚善良,有阮小七的快速迅捷,有李逵的光明磊落,有吴用的深谋远略,有花荣的高雅飒爽,有石秀的机智警觉,更具有卢俊义的义薄云天。金圣叹对此评价之高,惊为天人。

被金圣叹评为天人的武松什么性格?我认为是,“尊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武松曾说过:″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之人!”可见他是有着是非观念,从不向恶人低头,又懂得权变的好汉(否则会被张都监在牢房打死)。

武松打伤人命(实际未死)流落江湖后,曾在小旋风柴进庄上避难。如此境遇之时,也不曾见武松甘为轻贱,低三下四求人。柴进庄客惹了他,他一样举起拳头教训他们。

后武松景阳冈打虎,成为了武都头,又为报兄仇,斗杀了西门庆。虽沦为罪犯,却早已名满天下(否则菜园子张青、金眼彪施恩和独火星孔亮怎能一听纳头便拜)。此时的武都头和原来流落江湖、寂寂无名的武二郎已不可同日而语。

试想一下,被金圣叹评为天人的武松,在困顿之时也不曾甘为下流,在名满天下之后又岂能做那猥猥琐琐向人行贿之事。这既不符合武松的性格,更对不住施老爷子对他精彩的刻画![呲牙]


原始地址:/jingpin/16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