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才华横溢,为什么最终没有被朝廷封官进爵?

年轻时候的李白很是喜欢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尤其是对安陆云梦泽的描述更是让他羡慕。而同时他对司马相如也很欣赏,以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司马相如的粉丝,来到偶像的地盘,难免多了几分味道。但是初来乍到的李白听当地的店家说安路县中有一户人家,名声威望无人匹敌。那户人家里的不管任何人,都可以随随便便吟诗作对,很是厉害。李白听说后就马上登门拜访,毕竟他对有才学的人都是有很大的期待的。李白来到许家,麻烦管家进去通报主人家,同意后便进入了许家。这许家是门阀,主人家从许国公那里听说了李白的诗名,对李白很是钦佩,对他热情款待。

当然了,出名了就免不了被别人推崇,于是就邀请李白来作一首诗。李白推辞不过,又不能扫了主人家的兴,便创作了一首《峨眉山月歌》。众人听完这首诗都震惊了,都在夸李白的这首诗写的妙极了,连许家的女儿都情不自禁的从屏风后面出来见他,甚至说李白真的是才华无人能及,对他是爱慕不已。后来李白和这位许姑娘两个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后,都被彼此的才华倾倒,于是在许家长辈们的见证下结婚了。

婚后的生活真的是甜如蜜啊,真是让人羡慕。之后李夫人就为李白生下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但是李白这人有个爱好我们都知道,那就是喝酒,经常交一些朋友然后一起喝酒聊天,不管白天晚上。李白也不是一直在安陆待着,也经常会和朋友们出去游玩。时间长的时候可能会过年的时候回家,时间短的时候也得有个把月,就这样时间如流水一般过去了。李白作为丈夫这样做确实不合适,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爱喝酒容易耽误事,而且也冷落了自己妻子和一双儿女,后来还写了一首诗来嘲讽自己。在他二十八岁的时候离开了家前往京都谋官。

因为有自己岳父的举荐,李白就是登门拜访了自己岳父的两位老朋友,但却因为李白的出身而被好言拒绝了。然而并不是没有机会,就是李白岳父老朋友推荐的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是唐玄宗的亲妹妹,而且兄妹两人关系非常好,玉真公主也是个崇信道教的人,巧的是李白的道家学问也是非常厉害,两个人经过交流以后都互相佩服。就在这时,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朝中的词臣张垍在李白的背后,不仅向玉真公主说李白的是非,还向唐玄宗说李白的不是。这下好了,李白的仕途彻底没戏了,只能回老家了。然而回去了没多久就被唐玄宗召回了,原来是玉真公主和贺知章一起举荐李白,而唐玄宗也对李白的诗词赞赏有加。

从此之后李白就进入了朝堂,但是并没有得到重用,只是做了一个翰林学士。有一次唐玄宗因为突厥人的使臣来唐,在大殿上没有人能看得懂突厥可汗的字,而那时李白又喝醉了,更巧的是就在这个时候李白被唐玄宗叫到了大殿,由于李白喝醉了并且当着众人夸下海口说没有他看不懂的字,于是就把突厥可汗的信拿来这么一看就知道了其中的意思。原来啊突厥人说唐朝经常骚扰突厥的边境,突厥可汗已经下了决定要对唐朝开战。唐朝的大臣们都强烈建议征讨突厥,但是李白觉得还是和平共处为好,还是不要打仗了,毕竟遭殃的还是老百姓。唐玄宗也很赞同李白的意见,但是如果突厥人认为唐朝怂了来攻打唐朝怎么办呢?

李白又做了担保说绝对不会的,突厥也是因为唐朝的边关那里治安不好比较混乱才会这样做的。突厥不会攻打唐朝,只要安抚一下他们就完事了,后来突厥人真的就没有来攻打唐朝。

再后来就是李白被唐玄宗身边的宠臣栽赃陷害,也被撤职贬出了京城。李白感叹,岁月如此蹉跎,那就不管了,去寻找真正的自己吧。李白在两次入京后,终于又跳出了这充满着黑暗与争斗的官场。但是他一点都不开心,因为李白的夫人在他第一次进京被赶回老家的时候就已经过世了,而无家可归,穷困潦倒就成了李白晚年的真实写照了。


李白的才华横溢是体现在诗赋上,并没有政治家的头脑。唐玄宗招李白进宫时,李白听闻当即作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用戴建业教授的话说,这个德行显然不是当官的材料。最后被唐玄宗贬出京城。


李白才华横溢,这主要表现在他的文学造诣方面,但是他的政治才能就只能“呵呵”了,再加上他性格,行事作风狂放不羁,虽然有政治抱负,但却没有政治能力。而唐明皇李隆基那时虽然已经开始步入昏庸,但毕竟是个有政治才能的人,识人用人的本事还是有的。他看出了李白的优缺点,所以很客气地把李白“赐金还乡”,仅此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李隆基还算是一代明主了。

以前我上课时是这么讲这一段的。

李隆基召唤李白觐见,亲切地问:“爱卿,离开家乡这么久了,想家吗。”

李白:回禀陛下,微臣不想。

李隆基:哦,你想了。

李白:陛下听错了,臣不想家。

李隆基:你想了。

李白:臣不想。

李隆基:你想了。

李白:臣真的不想。

李隆基:看看,看看,想的都说胡话了,来人,把李爱卿带下去,赐黄金一车,送他还乡。

李白被拖下去,挣扎。

李白:“陛下,臣不想家,不想家啊。”

李隆基:嗯,朕知道了,朕也会想你的,不过有事没事你都不要回来了。再见……见……见……

李白郁闷,于是在长安最豪华的酒楼上写下了千古绝唱《将进酒》


太正直了,不会趋炎附势。


(1)有才,未必就是好官。做官不是做文章,也不是做好人,而是要办成事。(2)古代的官僚体系中,好官也未必是清官。还是那句话,要能办成事。(3)古代的好官,叫做“循吏”,只有能干事能成事并且把精力全部用在这方面的,才是好官。从各个角度看,都没法证明李白一定能做个好官。


李白自命不凡放荡不羁的性格,碰上唐玄宗是个文学票友,勉强能保住一命,就算不错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的人,唐玄宗就算高看他一眼,给他加官进爵,他能承担起国家治理的责任吗?他目空一切,能处理好同僚和上下级关系吗?估计是一塌糊涂


喝酒很疯!


性格使然,藐视皇权,志大才疏,视权贵如粪土。


有才华和做官两回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可谓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斗酒百篇,挥毫间便成千古奇作,无愧于“诗仙”之称。如此才华横溢之人,却总是与仕途擦肩而过,终其一生,白首而亡,可悲可叹,性格使然矣!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李白姓名由来

第一种说法:那是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亲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

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第二种说法: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说:“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写道:“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李)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取所象”。

从以上文献中我们不难看出,李白的姓名是其父回到蜀中给自己恢复了李姓后,为后来出世的李白取的名字,李母梦到太白金星后于是有了身孕,在阵痛难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据这一梦境得来的。

唐朝长安元年,李白出生于武则天执政后期的公元701年。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内容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他很早就相信喜欢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李白才华横溢,为什么最终没有被朝廷封官进爵?

大唐开元十二年,24岁的李白带着梦想辞亲远游,开始了追逐梦想的生活,这也是李白一生怀才不遇故事的开始。

开元二十二年,李白为唐玄宗献上《明堂赋》,一年以后,李白在玄宗狩猎之时,献上《大猎赋》,这两篇为唐玄宗歌功颂德的赋,并没有引起唐玄宗的注意,李白的求官之路开端受阻。

天宝元年,李白受人推荐,引起了玄宗的注意,被召入宫中,成为天子的私人秘书。李白的才气让唐玄宗很是赞赏,但李白却对玄宗天子给自己的事情十分不满足。

李白饱读诗书,满怀希望,来到长安,所为的不是简简朴单的写诗作赋,而是要施展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出于这种心理的落差,李白对唐玄宗愈加不满。

当天宝二年,宫中牡丹花盛开之时,唐玄宗让李白应景作诗之时,李白终于难掩自己心中怨愤,做出了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荒唐之举,李白自此再无升迁之可能,脱离京城,再次开始了如游侠一般的生活。

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越来越乱,李白投靠于永王李璘麾下,李璘是太子李亨皇位的有力竞争者,在随后的斗争中,李璘被太子李亨击败,李白也因此开罪,流放夜郎。至此,李白已再无当官的可能。

两年后,天下大赦,李白终于不再是戴罪之身,获得自由,此时的他贫困潦倒,只得投靠于自己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委曲得以生存。

一年后,李白病逝,终年62岁。

李白的仕途为何如此的不容易

这就是李白的一生,可以说充满着运气的悲剧性,为何如此才气横溢之人却在仕途上如此的不顺利呢?

从外部条件看,李白没有遇上当官的好时候,开元后期,唐玄宗李隆基已经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之想,贪图享乐,痛爱杨贵妃,信任李林甫,大唐的朝局出现一片乱象,在这种情况之中,玄宗已经没有心思去重用身负惊天才气的李白了,倒是更看重李白写诗作赋的才气,因为这样能够让自己开心。

到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发作,李白又站错了队,成为了李璘幕府中的成员,在流放夜郎之后,李白已经再无做官的可能了,他的人生理想只能化为泡影了。

从李白的自身原因看,李白自己的性格也决议他很难在政界上如意,李白有文采,可是这并不即是李白的政治才气很高,从李白处置惩罚自己与高力士、杨贵妃的关系上来看,李白性格狂放,完全没有一个从事政治的人的性格上的圆滑。

想要做官,才气很重要,但情商也一定要高。由于李白从来没有担任过实质性的官职,我们无法评判他的政治才气如何,但我们从李白的事迹中,却能断定李白的情商简直不高,没有政界之人的那种圆滑。

也正是由于他的这份不够圆滑,导致他在后宫与前朝树敌甚广,唐玄宗不是没有想过委任李白官职,可是前朝,大臣有意见,到了后宫,杨贵妃又进诽语,久而久之,唐玄宗对于李白开始厌烦,直到最终摒弃。

从另一个角度看李白,有他才有大唐盛世

但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李白,在政界上的失意或许也是李白的幸运,短短在长安的两年,李白看清了权力的黑暗,他对政界的厌恶之情已经反映在了他的诗里。

李白侠义风骨,或许在江湖上游荡才是他一生最好的归宿,如果让李白留在了名利场,才是真正玷污了他的才气。

时代的悲伤让李白的才气获得了最大的施展,看到他的诗,我们才算是看到了真正的盛唐,看到他的诗,我们才算是真正看到了风骨,看到了他的诗,我们才算是真的读懂了人生,这就是李白。

总结:李白之所以愿意去写“醉剑诗”,主要是因为是皇上,如果他高兴,他可能会给自己一个正式的职位,但最终他没有实现这样的理想,所以最后他不得不选择离开长安,开始放荡的生活,他一生都在山水间旅行,对山水上瘾,写过了很多比较愤怒的作品,来表达他内心的不满。


李白才华横溢,不是没官做,而是做不长。他所处时代,是大唐昌盛时期,实际缺的是务实、治天下、守天下的人才。而这种人才往往都是谨言慎行的,是为了达成目标要联络众臣、甚至委曲求全的。李白太狂傲,不屑与此,是其不能实现政治报复负的原因之一。

其二、李白的傲骨并不纯粹。李白的是商人出身。在古代重仕轻商的环境下,他想突破出身有所作为就只有走仕途的路。不论他散尽千金结交朋友,还是游历山水写词赋诗,好像都是为了实现做官这一理想价值。

常言道“无欲则刚”,李白为了做官这一目标,其实做了许多谀媚之词,实在是毁了他诗词中的傲骨。让他的诗词显得华丽有余,而风骨稍欠。奇思妙想有余,务实适用不足。

其三,写诗作文与政治不同。就是当今社会这也是两种不同的工作,需要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写诗传志,传的是理想中的国、理想中的“志”,政治治国需要的是实际操作上的“治”和达成操作目标所需要的“智”。

但在古代,中国选拔人才只有通过科考,而科考只考文章。包括李白之所以得到贺知章的推荐,也只是因为李白的文章。只是贺知章不知道李白文章中的“志”,真的不是朝廷需要的“治”和“智”而已。

可李隆基不同,政治中成长起来的政治家,纵然晚年纵情声色,不理朝政,但天生的政治天赋也让他看出李白的性情本质。所以才给了李白翰林府中的闲职。说到底,李隆基还是没有认为李白具有治国之才,他于王室而言,不过是个“金丝鸟”一样的存在。

李白不自知时,各种博眼球求关注。知道真相后,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其实反映的是李白不懂政治、误入政治、又被政治抛弃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看出李白其实是诗界之仙,政界之小白啊。与李白境遇相似的还有南唐后主李煜,这个问题在我后面文章详细阐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你好,我是长安少侠,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

1、政治原因:李白所在的唐朝起初由唐高祖李渊起兵造反建立,后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权成功开创盛世。而李世民在当秦王时已经笼络一大批人才,这些人才个个是武力值较高的人才,这就奠定了整个唐朝更加重视武将,它不像北宋那样重视文人,由此导致了很多文人在唐朝始终仕途坎坷,李白作为一个非常有才华的文人,自然也不例外,虽有历史记载,李白也舞剑,但与大唐将领相比,应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李白的舞剑应该说只是配合吟诗而舞。

2、李白自身的性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就反应出李白是一个耿直,不善于阿谀奉承的才子,在古代官场,尤其是唐玄宗后期,唐玄宗已经没有早期那么勤政,朝廷中依仗杨贵妃飞黄腾达的不在少数,尤其是杨国忠,李林甫等,李白自身放荡不羁,看不惯官场那种巴结权贵的现象的性格,即使到了当时的官场,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


才华横溢,李白可以称得上,但是为人处世,政事处理,李白应该不行。


李白是个千古少有的大诗人,才学盖世,诗文无双,有“诗仙”之誉,连当朝皇帝唐玄宗都对他宠爱有加,特意将其召到身边,日日赋诗作歌,可谓红极一时。对如此才子,人们多会以为他必定飞黄腾达,前途无量。可事实却完全与人们的想象相悖,他不仅始终未被重用,末了还给皇上“赐金放还”,成了“布衣”一个。为此,李白曾悲愤长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无数后人也曾为之鸣不平:皇帝老儿昏庸、朝廷上下腐败,活活屈煞了一个旷世奇才。可窃以为,皇帝昏庸、朝廷腐败固然是李白官场失意的重要原因,但他个人素质上的种种缺陷、言行举止上的样样毛病,也不能不说是重要的因素。


李白:一个诗词天才,政治白痴

李白是一个有着伟大理想和远大抱负的人,他一心想在政坛上有所作为,年轻的时候来到国都长安寻找机会。因为家庭出身,李白不能应常举和制举以入仕途,只能走献赋之路。

因为李白的才气,在京城结识了许多有才有权的人物,比如贺知章、玉真公主、吴筠等,在他们的推荐下李白数次向唐玄宗献上自己的作品,深的唐玄宗的赏识,并接见过李白,李白在接到唐玄宗的诏书时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

直到天宝元年,已经四十二岁的李白第二次去到长安,唐玄宗热情的接待了李白,甚至说唐玄宗下车步行接待李白。随后,李白就被任命为了翰林院侍诏,也就是文学侍从,平时就是奉旨写写文章诏书,没有什么实际权力。

但是李白心怀壮志,想要的是安邦定国而不是没事写写诗词歌赋,再加上李白生性豪放不羁,很是看不惯唐朝官场的尔虞我诈、阿谀奉承。于是李白开始有意无意的放浪形骸,爱上了喝酒,经常烂醉如泥,也因此得了一个新的绰号“酒仙”。这期间传说还发生了“贵妃磨墨,力士脱靴”的故事。可是在朝廷里李白大小也是个官,却整天酩酊大醉,这成何体统。于是唐玄宗渐渐地疏远了这位有才华却嗜酒如命的人,官场上的同时们也不喜欢这个自命清高、多愁善感的李白。李白自知在长安壮志难酬主动向唐玄宗请辞,唐玄宗也没有挽留,就这样李白离开了长安开始四处飘荡。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祸庐山。这时永王李璘企图趁乱与唐肃宗李亨争夺一番天下,这时李璘邀请李白出任了自己的账下幕僚,可李白单纯的以为李璘是想要去援救唐玄宗平定安史之乱,还做着“欲济苍生未应晚”的政治美梦,直到永王李璘兵败,李白才知道自己原来当了反贼。单纯的李白本来是论罪当斩的,所幸郭子仪求情,才把死罪改成了流放夜郎。在流放途中恰逢大赦,李白才得以返程,可此时李白已经年近花甲。

李白虽然才气冲天,可是他骨子里的豪放不羁是他在官场的尔虞我诈中丝毫没有优势,不肯屈服权贵,让他难以生存。再加上李白的政治眼光并不高明。使得李白的仕途一直不顺。


李白诗才盖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斗酒百篇,挥毫间便成千古奇作,无愧于“诗仙”之称。那为什么没有封官进爵呢?

1.性情使然。

李白本是有名的孤傲之士,自言“天生我才必有用”、梦想“一鸣惊人,一飞冲天”,骨子里对芸芸众生趋之若鹜的求仕之路,基本看不惯甚至嗤之以鼻,所以他偏偏不去“赶考”,也怕费事,不想经过层层科举考试墨守成规地入仕,只想走一条“快捷方式”。

在唐代,一团体要高人一等,通常有两条途径:假如出身于王公贵族的家庭,可以享用朝廷的特殊照顾委以官职;假如出身豪门又想上进,就只能经过正轨渠道参与科举考试了。

在封建社会,一个读书人不参与科举是不可想象的,而李白就是一个终身未参与科举的诗人。

出川后的李白遍拜公侯之门,以求进身之阶,完成“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的人生理想,但却“十谒朱门九不开”,屡遭受阻。开元十八年李白第一次入长安,托门拜府,无功而返。进身无路,报国无门,诗名、文名满天下的李白心头泣血,悲愤难平,长叹“小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有人说,之所以李白不参与科举,是由于他的身世,一是罪人之后,二是商人之子,无法参与。篇幅无限,再次暂且不管。

2.蔑视皇权。

天宝元年,朝廷召李白入长安,千载难逢的机遇终于来了。

李白欣喜若狂,以为从此进身有路,报国有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入长安后遭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冷遇,侍诏翰林院。但李白不久就绝望了,在他看来,皇上欣赏的仅仅只是他的文采而已,只不过是“倡优蓄之”,侍宴、侍游、侍浴,树碑立传,装点太平。换作普通有志之士,间隔天子如此之近,虽然暂时没有委以重担,尽可潜龙在渊,以待冲天之势。

那么,李白如何做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活画出他的神采:“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敢叫当明天子久等,敢叫当朝贵妃磨墨,敢叫宠臣高力士脱靴,真是不是狂人本性。

试想,你如今就职某个企业或政府单位,你敢对指导如此态度吗?即使是你才气横溢,劳而无功,为老板赚钱的主力军,你敢吗?即使喝醉了,想必大少数人也不敢,但李白敢。

李白太傲了,也太狂了,不仅敢让贵妃宠臣磨墨脱靴,还看不起那些个宦官皇亲,且不管人际关系如何,甚至就连唐玄宗都不怎样被放在眼里,这在现代封建王朝是大忌,就算真有惊天动地的才干皇帝也不会用你,毕竟封建统治者要的是一群主子,而不是一个狂人。

3.志大才疏。

自古以来,文人从政成功者不乏其人,如诸葛亮、王安石、苏东坡等,但文人从政失败者更是数不胜数。李白更不同于其它循规蹈矩的文人,究李白终身,时而论剑说侠,时而沉醉名胜,时而求仙访道,时而退隐山林,纵然有“三顾频繁天下计”的志向,离不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初衷,但其身份却一直是个形骸放纵的行吟诗人。

在这里所说的志大才疏,并非指的诗才,而是他的政治才干。

从李白的诗文中不好看出,他志向远大,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试想他在唐玄宗宫中担任翰林学士两年,难道都没无机会展示本人的政治才干吗?常常伴君左右,甚至敢让贵妃磨墨,敢叫宠臣脱靴,难道不敢吐露下本人的杰出政治才气吗?

从他进京之后的种种表现,的确和他所说的自比诸葛相差甚远。

所以,他终身郁郁不失意,究竟是由于君子的忠言陷害,还本人的政治才干无限,很值得疑心。除非唐玄宗有眼无珠,诸葛再世,相伴两年却不识,失之交臂。


太傲气了


才华横溢是做诗请问作者宋徽宗有没有才华横溢


洒没了


才华跟当官是两码事,正如文化和政治


原始地址:/jingpin/55322.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