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是现实情况超出自身心里承受能力而选择的一种极端自我解脱行为。跟个人学历并无直接因果关系,甚至社会地位学历更高的人更容易有自杀行为和自杀动机,因为这些人的心里预期更高,遇到挫折的概率更频繁,在承受不了失败的后果时就会选择自杀。
首先感谢邀请回答!
首先这是最近新闻上的热门,大家都在质疑:为什么好好的一个才子博士会选择自杀这条道路。看了相关的报导。本人觉得是该博士心理过于脆弱,当然也是有缘由的,大家都清楚,在我们国家,从一出生到读完大学,到博士,该博士才28岁,基本上在学校呆了二十多年,对于我们大部分人过早经历社会的人来说,能承担的心理压力是远远比不上的,只要一天没进过社会,就永远体会不了社会上的酸甜苦辣。更何况杨博士家庭也只是一个普通家庭,家里为他付出了够多了,做为一个男人,辛苦努力上进读博,最终却导致学术无成、科研无果,被导师“压榨”,以及对女友的一些承诺等,都无法实现,进而心里最后一根稻草也被压垮,走上不归路。
这也时刻提醒了我们,现在我们子女都是3岁开始就送学校,报学习班,每个父母都想让自己子女取得好成绩,却往往忽视了子女的心理状态,各位扪心自问一下,如果是各位自己,这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够接受这些压力。
最后建议各位为人父母者,除了要培养子女学习的时候,更需加强对子女的关心关爱和沟通,关注子女的思想动态,提前做好危机防范,莫使悲剧重演!
许多人对博士自杀除了扼腕叹息外,还有困惑,博士头衔意味着他们是受教育最多的群体,从教育入手,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许多个案分析说明他们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父母过分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当今教育选拔人才办法就是考试,于是父母们为了能让孩子在考试中脱颖而出,有一个好的前程,便迫使孩子把所有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学习,再学习,考试再考试成了孩子生命的全部内容,从而忽视了孩子其它能力的培养及心理素质的提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只有成绩好能得到肯定,孩子就会习惯用好成绩去获取赞扬和成就感。形成一好百好的认知。学生就觉得唯一精神支柱就是成绩好。带着这个信念走向社会。发现现实并不是这样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必然导致心理危机。
其次,父母给孩子造成了不可承受的压力。
博士们都是成绩好听话的好孩子。对他们寄予厚望,无形中造成了巨大压力,这样极容易得心理疾病。
再就是父母忽视孩子挫折教育,导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
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包办代替,孩子缺乏独立性,当面临挫折的时候,容易走向极端。
父母忽视对孩子责任心和感恩心培养。
感谢邀请。
博士生通常都是从小很听话的孩子,就是所谓的乖孩子。也属于喜欢钻研知识,在学习上很执着的人。从对大多数学习好的学生研究发现,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学习比较专心,相对于关注外部世界的所谓没心没肺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而且更努力。一般来说性格外向的孩子由于人际关系较好,比较讨人喜欢,所以自我感觉良好,自卑感较弱。相比之下,内向性格的孩子,人际关系不是很好,所以不太招人待见,所以自卑感较强。自卑感往往是一个人上进的动力,更是学习的动力,所以一个没有自卑感的人很难有很大的成就,当然应该还有抗挫能力。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博士生群体应该是偏内向性格的人较多。当然内向性格不见得就是坏事,成功人士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偏内向的更多。正因为这样博士生更多在感情上细腻、敏感、感受性更强,学习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但是有一点很重要,正因为学习成绩优异,所以从小都是在赞美声中长大,很少接受批评。很少被他人否定。加上我们中国人的教育观念是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可以不要求,所以在成长中缺乏挫折甚至劳动方面的教育,结果是遇到困难时承受力很差,在高压下容易患抑郁症。
博士生自杀的原因大都是长期压力和现实困境造成的抑郁症。所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应该从小做起。
累的吧,学习本身是个辛苦的事。能读到博士也付出了常人没有的努力,牺牲了无数一般人休息和玩的时间。
辛苦学习到博士,只是并不能达成所有的理想,和现实有太大落差时,接受不了现实中的挫折,不顺。
一般能这样读书的人,也是对自我有高要求的人。不允许自己平平淡淡地过人生,可成功对博士来说,依然很艰难。
而是读了很多年书,求职也不顺,发现也就一个学位证,除外一无所有,这个思想下会严重心理失衡,觉得无法接受失败,很容易对人生发生怀疑。
学位只是一个领域里边儿专业化文凭,并不代表着全能啊,不代表着社交能力强,也不代表具体现实工作当中的高功能。
走向社会真的是从零开始,哪怕基本的社交能力也都需要适应半天。
进入体制内更需要适应,如果思维不灵活,心态不好,心理素质不过硬,在历练的过程当中,真的很容易出事。
学位还要加上心理健康,再经过社会的锻打,才能够找到人生定位。或许以后才能获得成功吧。
做为成为博士还要选择自杀这种行为是很不负责任的,国家和家庭为他的成才付出了很多代价,而他却选择一走了之,对家庭造成很大痛苦,对国家造成极大损失。而对于像我一样具有独立感情的人l来说,是不是也有一些个人困惑问题得不到及时疏解而走上了不归路呢?
为什么成为博士还要选择自杀?
因为一个人选择自杀,更多的是心理层面出了问题,财富、学识、学历、官职,甚至年龄性别等都只是外在的表象。
从媒体报道上看,选择自杀的既有博士、研究生,但也有高中初中生甚至小学生。所以自杀跟学历无关!
选择自杀的人,既有当官的也有老百姓,既有大公司的富翁也有打工的穷人,既有老人也有孩子,既有男人也有女人。所以自杀跟职位、财富、年龄和性别无关!
有句很负哲理的话:“一个人既然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还有一句老话叫做:“好死不如赖活着。”
可世上就有一些死要面子不要命的人怎么办呢?前些年,武大博士杨志高疑因博士论文无法通过压力大,在家中自杀。杨志高生前在武大重点实验室工作,读博5年仍未毕业,“面子”要了命!
江青都是自杀的,博士生算老几?张春桥就不会自杀!项羽也是自杀的,可刘邦眼看父亲被杀也不冒死相救,算得上脸厚心硬了。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山人的生活感悟》探讨人生,感悟生活,共话养生,闲聊文学,共同学习进步。
自杀与是不是博士没有必然的联系,就像抑郁症不会因为你是性格开朗就不会找上你一样。
抛开职业、学历等等,要分析他自杀的深层次原因,那就是受挫力不强。我们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选拔教育,从小到大都忽视了孩子的挫折教育,只要学习好,父母就包办了一切,久而久之,只能适应单纯生活,对挫折、困难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和处理能力。面对生活中一些不顺,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也就不足为怪了。
希望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加强在挫折教育方面的培养,让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发生。
自杀在新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自杀的人群也是各色都有,明星过着外人看起来光鲜的生活,可是他们也是自杀的高发人群,在我们不了解的生活圈子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压力。所以成为博士,也不是不能自杀,相反的,对于有的人来说成为博士,可能是更艰难生活的开始。
从几起博士自杀的新闻中来看,他们都有这些共同的特点:
1更大的压力,博士本身学业带来更多的任务,如果选题不好或者自己的研究课题不够创新,本身就会让博士焦虑,博士只是一个学位,可是和同层次的人比较,身为博士的人都想做出属于自己的研究成就来。这是属于学习范围的压力,除此外,还有来自生活的其他压力。比如导师,导师也是人,会有情绪,有想法,遇到不靠谱的导师,干涉博士的私生活,利用博士,甚至侵犯博士的行为都是存在的,导师带给博士的不只是科研的压力,往往还伴随着生活中的压力。
2不会拒绝,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乐于助人和尊敬师长,如果是师长提出的要求,学生一般都会尽力满足,对导师的心态正是如此,博士和导师某种程度上是利益相关体,导师手握着决定博士能否顺利毕业的权力,博士对于导师的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盲目满足的话,对自己来说就是巨大的负担,产生压力。而压力是许多自杀的源头。
很多人群,并非想象中前途一片大好。
以上内容均为开火车的老湿机·顾老湿原创,转载请私信
欢迎关注开火车的老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