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和四十年前的孩子,哪个更幸福?

幸福的标准不一样。记得小时候吃上白面馒头都感觉幸福,初中毕业吃了顿肉馅的包子,高兴好几天,三好学生奖了个无盖的茶缸都高兴得不得了。


当然是现在的孩子幸福。


饿的哇哇叫


那时的孩子也有幸福,比如偶尔吃一把花生,过年时到人家拜年,可以收一些小零食,收一毛压岁钱。


当然是现在的孩子更幸福了,过去的孩子平时能吃上几块糖果,就不错了,由其是农村的孩子,缺吃少穿,我今年60多岁了,小时候经常吃的,毛草根,榆树钱,青的玉米桔当甘蔗吃,野地梨,野酸菜叶,高粮稔头,就是高粮上边长的黑色菌包,这都是过去农村的孩子们经常吃的零食再有小孩子们实在没有零食吃,有时就去生产队的地里偷点胡萝卜,水萝卜,苤蓝,黄瓜,茄子西红柿当零食吃,当然那时候的孩子们最爱吃就是爆米花了,每次村里来爆米花的,都会排上长长的队伍,排队的时候都是各家用手提篮装上玉米,排上长队,有时要一两个小时,才能挨上个,


有些事情可以比较,现在的孩子与四十年前的孩子哪个更幸福,说真的不好比较。看起来说的是一类事,年代与年代不同,说话的立足点不同,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因观念性太强,难以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如果从生活条件上来说,四十年前的孩子的生活条件,肯定比现在的孩子差得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简直没法比。认为生活条件好就是幸福,那现在的孩子远比四十年前的孩子幸福得多。四十年前的孩子正处于物质匮乏年代,有可能吃不饱穿不暖,没有玩具,甚至没有课外读的书,没有电视网络,甚至看一场露天电影还要跑很远的路。如果认为能接近大自然,没有沉重的学习负担,更有利于孩子的天性发展是幸福的话,那现在的孩子算是苦得没法说。从妈妈的胎教,托儿所、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到小学教育,直至童年的结束,现在的孩子哪一天是轻松自在的?从小被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全面培养,重点发展,细小的身体背着沉重的书包,鼻梁上早已架上了近视眼镜,从学校到家里,除了吃饭睡觉,学、学、学,学海无边呀。四十年前与现在,孩子们有他们自己认为的快乐与幸福,但也必须面对不同年代带给他们的一切。


每个年代幸福与否都要看家庭情况。

四十年前我的父母都十几岁,也能算半个孩子,但是他们的童年生活差别可是很大的。

我姥姥姥爷双职工,人也勤快,下班回来还在院子里种菜养鸡,我妈从小没吃过粗粮,看到别人家吃高粱米还眼馋,天天带着弟弟妹妹们玩,我姥爷是开大车的,因为最宠我妈,一到假期就带着她一起跑车,全国各地的玩,还能带回来很多当地没有的吃的玩的。读书也没压力,读的好了就继续读,读的不好就念个中专等毕业了进厂上班。这么看来,当然是四十年前的孩子幸福。

在看我爷爷奶奶家,农民出身,我爷爷父母早亡,也没有兄弟姐妹帮衬,我奶奶一天病歪歪的啥都不干,家里就靠我爷爷一个人,我爸从小缺衣少食,冬天只有一条棉裤一件棉袄,夏天一条短裤。你说这种情况跟现在的孩子有可比性吗?

我是90后,我的童年和我妈类似,让我来比较,我更喜欢90年代的生活。


展现00

无记名挂失

刚刚

没可比性。我出生于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其间,我觉得小时候很幸福。为什么?因为我与我父辈祖辈去比,就像我爷爷奶奶说的,我是生在糖罐子里。就如同我与我父母去比一样。我父母从解放到七十年代末,在山区农村老家,由住茅草房到做土坯房,再到做砖瓦房。而我现在则是在县城住上了楼房。我并不觉得我比我父母伟大。我父母几乎是在一贫如洗的基础上逐步做到的。他们最开始公路不通,电不通,水不通。而我完完全全是在父母打下一个良好基础上,才有了今天的一切。当然,我觉得,我父母的成就、我童年的幸福以及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最大的功劳不是父母,更不是我自己,是共产党,是毛主席。

编辑

搜索

形容有孩子幸福的句子

如何给孩子解释幸福

孩子的幸福是什么

对考试前的孩子的寄语

高考前如何给孩子减压

孩子的幸福在哪里


幸福,是一种自我感受。和物质的多少有一定关系,但不是主要的。《红楼梦》里,贾宝玉,不缺吃,不缺穿,不缺美人儿,但他感觉根本就不幸福;刘姥姥缺吃少穿的,倒是乐乐呵呵的。抗战时期,好多大城市里的大家闺秀都跑到延安吃小米去了,这是事实吧。所以,现在的孩子,不一定感觉幸福。大家看,现在自杀的中小学生比40年前好像多了不少。



我的孩子是一九八一年出生,五十六天产假休完带孩子上班。带孩子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在旁边多个挎斗。每天来回这么挎着。再大点就是自行车前面加个小座托着。直到上学。可想而知几年里刮风下雨寒冷的冻天炎热的夏天,就跟着妈妈这么跑,并且那时还休一天礼拜。现在孩子哪家把五十六天送去托儿所的。


幸福是人内心的感受,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幸福,不可同比。


不要说那个更幸福应该说那个更懂事,孩子幸福是一样的,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关键是现在培养的孩子和四十年前的孩子那个更懂事?从信仰理想担当爱国主义方面看看?


现在的孩子是在四十年前的孩子们养活之中,四十年前的孩子们也是在幸福中,现在的孩子们是在福中之福。

侮辱诋毁四十年前的人就是脑子有问题也许有水


现在胜在吃穿住行,输在健康自由和快乐。现在的孩子強在物质,却被各类繁忙的课程挤没了自由空间,失去了本该拥有属于这个年龄无负担压力的欢乐时光,至止步入工作岗位又要在繁忙中渡过一生。过去的孩子们虽吃穿住行不如当今,但他们除去白天的几个小时课程外都是自己玩耍的空间,身心放松无拘无束的童年,身体运动多自然身心健康,我更倾向于过击。


要论物质条件过去没法比,论别的嘛现在没法比


天地之差不可同曰而语。


现在的孩子物质上富有但是精神压力山大!!!四十年前的孩子虽然物质匮乏但是压力小,傻快乐!


这个问題不好回答。四十年前的六十年代我正在读书,盼的就是能吃上一頓饱饭,面对农村的苦难生活就想怎样努力让自己由农村户口变成城市户口,过上粮食能有定量供应的日子。后来考上大学,愿望实現了。現在孩子们过的生活是我们儿时无法想象的,但他们也有苦脑,没有我们儿童时代有很多玩耍的时间,看到读小学的孙儿的书包都有几十斤重,也为他们难过!小时读书家长基本不管,上小学都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步行三、四里路往返学校。現在是上学放学家长拥挤在校门口,交警值勤。一个小学生,几代人参与,还有所建的微信群、Q群等等,当然我也比较不出谁更幸福。


看到这个问题栏里的话,我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世风日下,人心变了!变得那么势利,那么庸俗!其实,从有些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根本不懂什么叫幸福,不知道孩子需求的是什么,只是把物质的满足当作幸福。

就以我幼时的感觉来说吧,我出生在五十年代初,从小生活在农村,饿肚子是常有的事,但我从未感觉到痛苦,而是天天过的开心。和小伙伴们一道上学,一道到河里摸鱼虾,一道捉迷藏,天天玩得不亦乐乎。小学二年级到了城里,天天和小伙伴一道走很远的路上学,放学后,和同学一道到处游玩做游戏,冬天下雪打雪仗,夏天结伴到河里游泳,也没大人教,大家互相帮助,很快就学会了狗爬式。秋天,院子里的孩子互相比谁爬的树高,看谁插的红旗最高。晚上,大家聚在一起,不是打篮球,就是躲猫猫,再就是钻到一个空房里,放映自已用捡来的旧电池经过加工和自已用玻璃画出的字画作成的幻灯片,几十个小伙伴围在一起,看着自已粗制的幻灯片,大家特别开心快乐。要说儿时最快乐的日子就是“六一”儿童节,早上就早早地起床,妈妈拿出最好的白布衬衣,穿上后戴上红领巾,然后唱着六一儿童节的歌,蹦蹦跳跳的和同学一道上学,这天学举行升旗仪式,每次都有新队员加入进来,乐鼓队奏着音乐,喇叭里响着庆祝儿童节的歌声。下午放假,我和小伙伴们又可以到处玩了。晚上不是看电影就是看当地花鼓剧团演出的花鼓戏,直到很晚才回家睡觉。

我的儿时,没有现在的电视,没有手机,也没有现在的各种培训,有的就是穷,有的就是快乐!我无法分辩现在的孩子和那时的孩子谁幸福,但我知道,优厚的物质生活,并不能代表人就一定幸福快乐!当年延安苦不苦?为什么全国各地有许多大城市人的人往那里跑?为什么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他们富裕吗?


原始地址:/kepu/34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