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爱好,就像乒乓球中国这么厉害,巴西足球这么厉害。国民有较大的爱好,日本本土对动漫的审美普遍较高,而我国动画还停留在小孩子看看的,这么个概念。导致动画创作基于的点不同。这回在画风上很有影响。
首先霓虹的动画产业发展就在世界首位,更别说发展了,虽然岛国资源低,走传统黑白漫,但画风精细的不行
对比国内画风精细又好剧情的漫画(国内比较火和热门都是那些个总裁无脑漫,这里不特指某看平台)国内的这些优秀漫画真的感觉被总裁无脑漫湮没了
发展慢,不走心的作品多(当然也有精良的漫画)一些发展比较好的作品总会遇到利益问题,当年夏天岛的事大家也看在眼里,这里偏向个人观点,觉得夏达在利益上太咄咄逼人,国漫业界干过ID授权的都知道,明眼人一眼看出,偏偏大众⋯⋯
二次元的红利期,人人都想啃啃这块大饼,有利有弊,看之后大家的心之所向吧,不要被一些东西冲昏头脑。
文化这东西本身就是积累,你看看老美在欧洲面前提不提古典音乐,提不提美术,老美的积淀,根本谈不上艺术。文化本身就是需要大量的时间的积淀,画风跟不上是积淀不够,但!这都不是根本性的问题,画风并不是限制的点,技术甚至都不是限制中国动画的点,钱更不是限制中国动画的点,限制的点在于环境。没有日本那样完整的动漫产业,没有人愿意成为动漫人才,说再难听点,没有人觉得做动画可以赚钱成名,那么做出来的东西总还是缺乏说服力的。
说直白点,人才可以引进,可以培养,可以出钱开动画学校,请一流的动画画师来教,甚至可以直接请画师来画中国的动画,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画出来的东西卖给谁看,在中国制作出的动画有这么大的市场?有完整的产业链来支撑和消化这些做出来的动画?并没有。
举个不确切的例子,只谈动画版权的引进,爱奇艺也好,B站也好,可以一个季度买来所有的动画版权,但是最终能获得多少流量?能产生多少效益?一个季度的新番,全部加起来可能没有一部热播电视剧流量高,那为啥要投入钱在动漫?说到头,在国内,动画没有这么大的市场,而且就算引进了这些动画,国内也不会诞生这些动画的周边市场,大家买的正品周边,也是给日本的企业赚钱,那你要说国漫的动画能卖出多少周边?没有整个盈利模式,动画就不赚钱,在不赚钱的市场里,有多少人愿意加入这个环境?
回答是,没有。因为没有这么大的市场,所以没有这么多人员、财力的投入,所以也没有这么多的人才诞生,所以也缺乏技术,所以也缺乏画功好的人,这就是原因。这就是小众文化,在日本可能偏向大众,毕竟在日本它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它有一套完整的消化链,画漫画出名的动画化,动画化出名了商品化,游戏化、总会有人愿意出钱买,国内有这样的链条嘛?没有,所以这就是问题的根本。没有这么多受众,自然没有这么多人会在其中投入精力。
这亚洲圈,主要是日本,中国,韩国,甚至朝鲜,主要是日本的日式2D动画风格为主,也就是尖下巴,大眼睛,五颜六色的头发,而在欧美圈,以迪士尼为首的,主要是卡通动画,以前是2D做的,现在是3D。而中国动画的画风,实际上,是仿日本动画风格的,然后那些3D卡通,比如《熊出没》电影,仅仅是电影,又是仿迪士尼的,原因很简单,有现成的案例在哪,比起累死累活的创新还有风险,不如做风险比较小的,而中国风格的动画,也不是没有,像经典的《宝莲灯》还有《大鱼海棠》但“大鱼”是纯粹是吹的形式风格,剧情我是实在不敢苟同。
一方面是看多了日式动画的风格,有时候便接受不来,像《RWBY》我一开始看,并不能接受那种风格,但是接受了,就发现会是神作;另外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现在中国二次元主流的动画是网络动画为主的,而网络动画,又是中国仿的日式风格动画,甚至外包给日本做的,但有个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太赶,常规的日式动画的制作流程,最低也需要俩年的时间,而国产,动画制作只要一年,甚至半年多一点,为了叠量,说明白点,现在国产大部分的动画,都是仿日式动画的,而且还是劣质版的,在硬加点接地气的玩意,搞的就跟四不像一样。
国产动画,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风格,几年前最有国产风格的《大鱼海棠》现在想想,美术风格还是延续《宝莲灯》那个时代的,话句话讲,国产动画的风格,从十几年前就没发展过,而日本动画的风格,从一开始的卡通到写实在到现在的风格,发展了足足有五十年,时间的经验,是不可弥补的差距。创作在剧情上是一种溯源,但是在制作与风格上,则需要不断的创新,为什么即使是老梗依然有这么多人喜欢,因为表达的方式不一样,看法不一样,同时画面也不一样。
最后雷锋的故事镇楼
部分中国动画?不好意思啊,我并没有刻意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