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让人叹息,那么深爱的两个人,居然就那样被生生拆散了,最后都郁郁而终,留下千古遗恨!
其实,这场爱情悲剧里,陆游要负最主要的责任。
婆媳关系自古以来都是最难相处的。但如果有一个高情商的丈夫在中间调和的话,事情就不会变得那么难。
陆游作为丈夫作为儿子,有责任有义务让自己心爱的妻子好好与自己的母亲相处。
在古代社会,明知道母亲对儿媳有处置权,陆游却只顾跟唐婉卿卿我我,花前月下,没有想到这会触怒自己的母亲。
这是陆游最大的失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如果陆游稍微分点心在母亲身上,好好陪伴母亲,事情也不至于要到不能挽回的地步。
一个好丈夫,一个好儿子,是有能力调和婆媳矛盾的。这个道理放到现代社会也是有实际意义。
现代社会来,如果处理不好婆媳关系,自然也会影响到夫妻感情,甚至因此而导致婚姻破裂。
我有一个好朋友,她跟婆婆就是合不来,而她的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根本没有办法调和二人的关系。
最后两个人因此而分手。但十多年过去了,他们两个都牵挂着彼此,没有再婚。
去年冬天与朋友见面,看见不到五十的她已经满头白发。唉!情深磨人啊!
02
其实,丈夫夹在媳妇与婆婆中间,很难做,这个能理解。但是不管有多难,调和婆媳关系,这个工作必须得做,否则会动摇家庭的根基。
陆游在这个工作上显然是没有做到位。
高情商的丈夫会在媳妇面前多说母亲对媳妇的好,有的是自己想到的也要安到母亲的身上。
会来事的儿子会在母亲面前多说媳妇对她的好。有时候夫妻外出提点媳妇给婆婆买点礼物。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人心都是肉长的,这样相互牵挂相互示好多了,婆媳感情就真好了。
我一个闺蜜的丈夫就做得非常好。他出差买回来的礼物给母亲,说是自己媳妇想着让他买的。母亲给的好吃的,跟媳妇又说是母亲专门留给媳妇的。
两边都哄得喜笑颜开。久而久之,婆媳两个人真的就彼此牵挂了。
好的婆媳关系,丈夫的调和作用非常重要。
03
在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里,陆游作为一个男子汉,应该有所担当,在母亲面前而不是一味地退让,最后直接将唐婉休了。
两个相爱的人,如果遇到阻挠,两人就要共同面对,就要有勇气一起克服,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属于两个人的幸福。
如果陆游在母亲面前坚定表明自己的态度,甚至以死相逼,我想,陆母也不至于冷酷到非要驱逐自己的亲侄女、亲媳妇。
现代很多相爱的人,遇见困难时,敢于抗争,最后大多真的就“有情人终成眷属”。
另外,陆游与唐婉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肯定会影响学业。在学优而仕的封建社会,想出人头地只能考取功名。陆母“望子成龙”的心,这是古今中外无数母亲的心。
如果陆游能兼顾爱情和学业,用行动让母亲放心,自然,陆母应该也不会绝情于斯。
有个朋友的儿子,高三上学期突然谈恋爱了,把她急得不行。又是打电话给女孩的家长,想终止这段恋情。朋友特别害怕影响儿子的高考。
但无论怎么阻挠,朋友的儿子铁了心要继续,而且跟她表明,恋爱不会影响他的学业。朋友只能将担心放进肚子里。
上次模考,朋友的儿子提高了100分,这下,把朋友高兴坏了。再不阻拦儿子恋爱,甚至有时候还跟儿子讨论。
爱情婚姻中,不管遇见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只要心如磐石,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历史上岳飞的母亲,孟子的母亲都是教育孩子的典范,而诗人陆游的母亲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棒打鸳鸯的封建家长,留给儿子一世的悲伤。
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句中有着爱宋的铮铮誓言,“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一生主张驱逐金人,收复失地。
他同样有着万般柔情的一面,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后世演绎了一段凄婉动人、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
他和表妹唐婉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情,当时陆游的父母是赞成他们的,并以一只精美别致的家传凤钗作信物的,陆游20岁,唐婉17岁,父母为他们完婚,有情人终成眷属。
可是,新婚燕尔的陆游沉醉于温柔乡里,陶醉于和妻子的小世界了,把功课学习都抛掷于九霄云外,母亲对他要求严格,是要他求取功名,光宗耀祖的,她认为这一切都是儿媳唐婉影响的,是她让儿子沉沦,再这样下去,儿子就毁了,于是硬生生地逼着陆游写休书,就这样,相爱的他们被活生生分开了。
这其中陆游也有责任的,他应该向母亲保证好不荒废学业,把对唐婉的感情隐藏一些,而不是引起母亲对自己妻子的不满的。他太年轻了,还不知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鮫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这首是陆游的作品,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钗头凤·世情薄》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这首是唐婉的作品,唐婉再次游沈园的时候,看到了陆游的这首词,挥笔写下的,词作中的“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说明她没有忘记陆游。
如果当年陆游坚强一点,成熟一点,或许就不会痛苦那么多年,还能为后世人留下美好的爱情故事。
那个时候,长幼尊卑等级森严,陆游也不能忤逆父母,所以深深地断送了与表妹的爱情,古时有儿女婚姻,父母作主的封建思想,有情人未成眷属,令人唏嘘,遗憾
从古至今,有哪个婆子见得儿子儿媳好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阅读一下陆游和唐婉的这两首《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读完这两首词让人不禁生出一丝凄凉,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令人唏嘘,而其中的关键人物便是陆游的母亲,在古代以百善孝为先,陆游在对待这件事情上确有一丝怯懦,但更多的是对母亲的孝道,这是封建礼教下对人性的束缚,在古代婆媳关系确实对每一个男人来说都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话题,作为此时的陆游应该可以适当的跟母亲交流,但另一方面,不可过激。而对于唐婉,陆游一定不能辜负他,要告诉她事情的所有原委,合理处理二者的关系。在封建古代,这确实是一个让人非常为难的问题,如果这个事件放在现代,人们的观念就会随之改变,这样的爱情悲剧也一定不会再次发生。身为一个男人,我们有责任去维护家庭关系和谐的同时,同时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
据小时候学校里发的《传统文化》说,陆游和唐婉是表兄妹,属于三代以内旁系血亲,那根据我国现行婚姻法,这种婚姻自始无效……
哈哈开玩笑。婆媳关系这个问题的妥善解决,丈夫有很大的责任。毕竟妻子初来乍到,母亲如果又很严厉的话,丈夫会承担很大的压力。作为一个还没有女朋友的人,我认为正确处理婆媳关系,首先是先让婆媳互相了解,彼此熟悉,这样以后如果有些问题或者矛盾的话,双方都有换位思考的余地,不至于没有退路;其次如果真的发生矛盾,丈夫必须有自己鲜明的立场,明白谁对谁错。在平时的生活中,家庭成员很难出现大的分歧,毕竟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心里还是有彼此的。对于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可不必担心,丈夫负责协调就好了;要是遇到大事,丈夫必须有自己的看法,一切为家庭利益着想,不能有所偏私;对于说服工作,丈夫也要考虑周到,对妻子可以是商量的态度,对母亲可以是劝说的态度。最后,婆媳双方如果真的爱自己的丈夫或者儿子的话,就少找点矛盾,多多接触,多多沟通,一家人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别做妈宝男
南宋词人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令世人唏嘘不已。两人因爱结婚,郎才女貌,本应该是幸福的一对。谁知世事难料,陆母看不惯小夫妻你侬我侬,恩恩爱爱,整日缠绵悱恻的样子。
陆家家世显赫,其父是临安知府,母亲是北宋名臣唐介的孙女,儿子考取功名是陆母最大的心愿。然而,新婚燕尔的小夫妻俩太过恩爱了,陆母认为陆游念及儿女情长,无心读书考取功名。一心为儿子前途担忧的陆母上山问佛,一位叫妙因的尼姑说陆游与唐婉八字不合,陆游“先是被其误导,久则性命难保”,只有休了唐婉,陆游才能有前途。本来就不喜欢唐婉的陆母对此深信不疑,她对陆游以死相逼,要他休了唐婉。
在古代,儿女最难违的是父母之命,“孝”字大过儿女情长。孝顺的陆游迫于无奈听从了母亲的吩咐,休了心爱的妻子,从此两人天各一方,各自安好。
后来,陆游和已经嫁作他人妇的唐婉重遇,过去的美好如电影般重现在脑海里,爱而不得的遗憾,伤心难过之下于是写下这首闻名于世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归根到底,是陆游太过软弱了,没有去为爱争取,最后才落得个终身遗憾。陆游太自私了,在爱情和仕途面前,选择了仕途,而伤害了一个女人的心。其实,仕途和爱情也可以两全的,自己再努力一点读书,和母亲再三保证会考取功名,条件是只要不和唐婉分开,那么,两人结局会不会就会不一样呢。可惜的是,爱情没放弃他,他先放弃了爱情。
此问题很好,关注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马少伯,愿就此问题分享一下浅见。
陆游和唐婉分开后再次在沈园相遇的情形,尤其是他们所写的那两阕《钗头凤》,实在是让人感伤。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明明是很相爱的一对,却被棒打鸳鸯更令人难过的事情吗?
鄙人愚见:陆游的母亲狠心拆散两人婚姻的原因可能有如下两个:
丧志:可能陆游在婚后与唐婉新婚燕尔,志趣相投,活在了温柔乡里,丧失了仕途之志。陆母觉得男人除了爱情、婚姻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科举为官才能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无子:孟子有言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能由于陆游与唐婉在婚后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再加上那个时候男尊女卑,以致陆母对唐婉很是不满。
鄙人以为,陆游在对待婆媳关系上有点儿愚孝了。再怎么着,也不应该与唐婉分开吧。如果是担心丧志的话,那陆游可以答应其母努力用功就是了;如果是无子的话,大不了再纳一房妾,何必非要离散呢?也许陆母太强势了,而且陆游也没有尽力周旋、沟通,虽有万般无奈,也还是选择了母命难违,不想背上忤逆之名吧。
总之,陆游在与其母沟通的时候有点儿软弱了。而且唐婉由于深爱,不想让陆游为难吧。最后的结果就是以强欺弱了。加上最后唐婉郁郁而终,对任何一个深情的男人来讲,都是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的痛。
问题就回答到这里,感谢阅读。
我是马少伯,关注我,一起讨论更多历史问题。
不请自来,首先这两个人得爱情故事确实令人惋惜,但要是不惋惜得话估计就没有后面的千古绝唱了。
结合时代背景,当时的陆游是一个处处听母亲话的孝子,所以当母亲让他休了唐婉封时候,他照做了。
我们都知道,古代孝为先,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孝字刻在了陆游的骨子里,更何况,他还是个文化人,所以在面临两难的时候,她选择了孝,而非爱情。
如果这种人放在现在,估计会让人喷气,十足的妈宝男。
感谢提问!
在我看来,陆游在处理他和唐婉的关系上,完全体现了什么叫做愚孝。
既然愚孝造成了他们凄美的爱情悲剧,那陆游该怎么处理婆媳矛盾呢?
历史上关于陆游休妻有几种说法。最有名的一种是南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记载说:“陆母恐其惰于学也,速遣之”。也就是说,陆母望子成龙,怕陆游沉迷于唐婉的温柔乡,无法自拔,耽误学业,所以让陆游把她给休了。
如果确实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觉得陆游就该对症下药:刻苦读书,考取功名,再享受美好的爱情。
所谓,来日方长,这么有学问的大诗人,怎么就琢磨不透呢?
南宋诗人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后来的无数人。陆游和青梅竹马的表妹唐婉结婚后,夫妻相亲相爱,感情深厚。但是,陆游的母亲却看不上这个儿媳妇。陆游迫于封建礼教,违心一纸休书,二人被迫分开。
十年后二人在沈园相遇,陆游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词《钗头凤》,成了千古传颂的名篇。此后,陆游多次游沈园,对唐婉念念不忘。“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死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生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写的纪念唐婉的诗。陆游八十五岁时又一次来到沈园,写下了最后一首纪念唐婉的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那么,陆游能不能在母亲和老婆之间调和母亲和老婆的关系呢?陆母和儿媳的矛盾恐怕不是一日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陆游要调和二人的关系恐怕比登天都难。虽是天意,然人力也不是一点不可为,不妨在这两点下功夫。
一是,陆母长年守寡,看到儿子和媳妇你恩我爱,难免心情失落,自觉不自觉地认为那个叫唐婉的女人从她的手中的夺走了儿子。对症的方法是,多陪母亲说说话。夫妻之间也要经常“吵吵架”。当然这都是做样子给陆母看滴。雷声大,雨点小。
哪个当妈的不想让儿子儿媳好好过日子,这样一来,在再母亲面前秀恩爱,她不但不反感,反而更高兴了。
二是,陆母为啥反感自己的儿媳?因为陆家家道殷实,儿子有才学,唐婉陪不上她的儿子。陆游可学坏一点,整天花钱买醉,夜不归宿,谁劝都劝不动,只有唐婉一劝就听,而且立竿见影见影,立马改过。这样一来,或许陆母认为儿子虽有才学,但臭毛病一大堆,还真得有像唐婉这样的儿媳管着,他才能走正道。如此一来,陆母还让陆游休妻吗。
采用以上两点,或许能人定胜天,也未必可知?这当然是一种假设,操作起来,也未必可行,因为婆媳关系自古以来都是最难处的一种关系。
北宋爱国诗人陆游与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历来为世人感叹和唏嘘,至今仍然被人津津乐道。
陆游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唐婉温柔美丽,秀外慧中,二人卿卿我我,恩爱非常,称得上是一对神仙眷侣。可是如此的好姻缘,却生生被陆游的母亲棒打鸳鸯,劳燕分飞,天各一方。
那么,陆母为何要拆散他们呢?何况陆母不仅是唐婉的婆婆,还是亲姑姑,可以说是亲上加亲的关系。若是以常人的思维看,把自己的亲侄女扫地出门,实在是绝情寡义,阴毒至极。也许你要问了,唐婉究意有什么过错,以致陆母能够做出罔顾血脉亲情的不义之举呢?对此,历史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儿。
一是陆母本是世家千金,十分贪慕虚荣,嫁到官宦之家的陆家后,不料,丈夫陆全贵仕途不顺,屡遭排挤,家道中落,争强好胜的陆母自然是内心失落,万般不甘。
为重振家业,陆母将希望自己的儿子陆游身上。陆游自小天资聪明,学业上进,周围人都认为前途无量。可是陆游和唐婉成亲后,二人情深意笃,谈诗论画,形影不离,这让陆母很是担忧。她害怕陆游过于沉溺于女色,耽误了功名,因为才痛下决心,以“放纵丈夫堕于学”为由,狠心赶走了唐婉。
另一个原因是唐婉婚后没有生育,犯了“七休“之大罪,引起陆母不满,这才逼迫陆游休了唐婉。这种说法来自陆游诗作《恶姑》:
“所冀妾生男,庶几姑弄孙。此志竟蹉跎,薄命来谗言。”这里的姑姑就是指唐婉的姑姑陆母。古时候,没有子嗣罪莫大焉,仅次于不孝父母者,是当时社会不能相容的。而陆游本人,面对母亲对自己婚姻的横加干涉,并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反抗,也许他自小就习惯了母亲的强势作风,骨子里缺乏独立自我的斗争意识。
再加上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即使心里是多么地不情愿,也只好唯母命是从,愧对心爱的妻子了。
陆游当时无奈痛苦的心境,我们在其后来所作的《钗头凤·红酥手》一词中可以真切的体会到:“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和唐婉这对恩爱夫妻分开后,虽然各自都重新组建了家庭,但两人对彼此的牵挂与思念却是难于割舍,尤其是唐婉再嫁赵士程后,虽说生活还算过得去,可是内心的忧愁却一直无法排解。
当她看到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后,抑郁悲戚之情,不禁和词一首表达哀怨心境。“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轩,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令人惋惜的是,不久之后,唐婉在忧郁哀愁的情绪中走到自己人生的尽头,与心爱的人自此阴阳两隔。
世事沧桑,物是人非。北上抗金,辗转各地的陆游晚年时看到唐婉的和词,不禁悲从中来,难以自己,写下了“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以此来哀悼唐婉。从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上分析,我认为陆游是多情的,也是深爱着唐婉的,可是他的这种爱却是软弱无力的,不能给予唐婉足够的安全感。
因此,陆游爱的愈深,便是伤的唐婉愈痛,这也是造成唐婉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可见,陆游是有负于唐婉的,这也是陆游终生无法释怀的痛结。
陆游和唐婉的故事让人扼腕叹息,本是非常和睦的一对璧人,就因为陆游母亲的反对,最终落得劳燕分飞的结局。
陆游和唐婉分手之后,唐婉又重新嫁了人,在当时的年代,另外嫁人是很正常的事,不会被人看不起。嫁人后的唐婉和陆游在沈园意外相见,两人都很难过。陆游写了一首词表达伤怀之意。唐婉也应了一首。
两人相见后不久,唐婉就因为心情抑郁而终。陆游母亲生生拆散两人,造成这样的悲剧。
据说陆游母亲之所以要拆散两人,是因为两人的感情太好,结婚后一直腻歪在一起。陆游母亲担心这会影响陆游的学习,所以才逼迫两人离婚。
可见两人之所以悲剧收场,主要原因不是婆媳关系,纯粹是做婆婆的对夫妻两人都不满。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别的办法,婚姻中陆游可以适当减少在一起的时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陆游不懂得这个道理。
任何事都不能过度,过犹不及,哪怕夫妻感情再好,也应该适当克制。或许有人会说,应该合理劝解自己的母亲,但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父母之命大过天,轻易是不会接受劝解的。
题主你好,我是葵花子籽籽,陆游和唐婉的故事,我略知一二,在此作答,陆游唐婉的近亲婚姻本就是个问题
南宋末年,陆游和唐婉本是一对表兄妹,也就是是唐婉的婆婆,陆游的母亲,本就是唐婉的亲姑姑,血亲关系浓厚。两人从小便相识,算是青梅竹马的缘分。
《左传》曾记载: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不蕃”的意思就是不茂盛的意思,但是限于古代的科技条件,人们只意识到同姓结婚的害处,认为只要是不同姓的近亲结婚就没有问题,尤其是姑表亲、姨表亲,也就是古代人对于子女婚事比较注重与母族通婚,认为这样能达到亲上加亲的效果。
但是,以我们现在的认知来看,近亲结婚除了会导致下一代畸形,家庭关系混乱之外,更加会导致婆媳关系的复杂化。
导致陆游休妻的缘由
我们来看看陆游休妻的缘由。南宋刘克庄的《后村诗话》里面记载:
二亲恐其惰于学也,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那么为什么陆游的二亲担心陆游荒废了学业呢?
唐婉才貌双全,本就被封建礼教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不容,唐婉与陆游二人婚后出双入对,甜蜜幸福,却让陆游的父母认为陆游被唐婉魅惑,整日沉浸在温柔乡里,这样如何能以学业以前途为重呢?又加上唐婉婚后未生育子嗣,陆游家里就更加不满。
古书记载自然是这么说,然而真的是唐婉的公婆嫌她耽误了陆游的学业吗?也不尽然。
其实这更像是母亲对儿媳的嫉妒,陆游和唐婉整天腻在一起,把她这个妈早都忘到九霄云外了。
这种夫妻恩爱,“娶了媳妇忘了娘”的儿子,应该数不胜数吧,否则中国社会里怎么那么多的婆媳矛盾呢。
作为儿子,作为丈夫,如何处理婆媳矛盾
唐婉的婆媳矛盾,也是现代很多家庭的通病。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问题能够解决的关键就在于陆游了。
陆游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母亲对于他和唐婉的恩爱作何感受,他是一味沉浸在温柔乡里,并不是忘记了学业,而是忘记了双亲。
男人结婚后,疼爱妻子,和妻子亲密自然是所有亲人喜闻乐见的,但前提是对于父母,以前是如何关心,如何敬爱,结婚以后也要尽量做到跟结婚以前差不多的程度,让父母不要产生落差感,觉得儿子被儿媳抢走了,成了孤家寡人。
这种做法也要想办法传达给妻子,在父母不在场的时候,加倍恩爱,父母在场的时候,平等地对待他们,有什么事率先想到父母,但也不能亏待妻子。如果为了两方和谐两头撒谎那更是万万不能,要有方法,还要做到问心无愧。
婆媳关系的关键其实就在这中间的男人,如果做不好,就会两头受气,甚至可能毁了本来美好的因缘。
如果陆游懂得这其中缘由,好好去应对处理,而不是愚孝地休妻,或许这世上就不会再有那两首令人闻之落泪的《钗头凤》了。
唐婉和陆游离婚后,嫁给了爱她赵士程,虽然赵士程对她万般柔情,她仍对陆游念念不忘,以致6年后,两人相遇沈园,先后在沈园留下了两首传送至今的《钗头凤》。
《钗头凤·红酥手》陆游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世情薄》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在历史上发生了无数次,至今在有的家庭还在上演。
那么症结在哪儿呢?我认为问题就是陆游不会处理婆媳矛盾。做为人子不可愚孝,做为人夫必须护妻。无论什么年代,什么情况,做人都要有是非观念,母亲有错要规劝,妻子有错要约束。古人云,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是根本,否则就没有资格走向社会治理更大的组织。我的观点您同意吗?
陆游二十岁时,在父母的安排下,迎娶表妹唐婉为妻。两人的婚姻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老式婚姻,可是却超乎寻常的幸福。陆游的父亲陆宰曾任转运副使,舅父唐仲俊现任光州通判,两家可谓门当户对,亲上加亲。而在陆游唐婉成婚之前,因为科举考试,陆游曾经在十六岁和十九岁时两度在临安舅父家中读书,两人一起度过了无数快乐的时光。
作为陆游的第一任妻了的同时,唐婉还是陆游是表妹,其实他们就是南宋版的林黛玉与贾宝玉,从小就在一起长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但与林贾所不同的是,陆母是唐婉的亲姑姑,唐婉的父亲是陆母的亲哥哥,从这层关系上讲,他们的关系就更像贾宝玉与薛宝钗陆唐两家的结合,门当户对,亲上加亲。陆游的母亲唐氏本是这场婚姻的主导者,可是,在唐婉过门之后不到三年,唐氏就对自己的侄女唐婉厌恶不己,强逼着儿子把唐婉赶走。
一、作为妻子不能规劝陆游一心求学
陆游在结婚之前两度参加科举都铩羽而归。最近的一次,正在结婚之前的那一年。正因为科举落第,父母以为陆游年岁不小,不如先成家,成家之后,陆游自然应该安心读书。可是,婚后不久,母亲唐氏就发现,陆游不但没有收敛心志,专心读书,反而比婚前更加贪玩,整天在房中和唐婉吟诗作画,把科举完全抛在脑后。陆游的祖上本是世代务农,到高祖一代以科举发家,之后的祖父、父亲一辈,许多长辈都考中科举。陆游作为陆家的传人,有责任有义务参加科举并考中进士。并且,陆游的父亲此时己然赋闲在家,虽然还挂了一个提举洞霄宫的名头,仅仅领取一份微薄的俸禄,完全没有权力。振兴陆家的希望,就完全寄托在陆游的身上。
陆游如此沉湎女色,不务正业,让父母焦虑不安。母亲疼爱儿子,不忍心责备陆游,就多番找到唐婉训话。唐婉本也是官家千金,从小也任性娇纵,对姑妈(婆婆)的警告未免有些不放在心上。一来二去,唐氏就对自己这个侄女兼儿媳妇渐渐不满,最后变成水火不相容。
二、唐婉不孕,不能传宗接代,有辱门风
古人多希望“早生贵子”,像陆游续娶王氏,次年就生了一个男丁,继承宗室。可唐婉婚后两年多,竟然没有一儿半女,在古代可是“七出”之首的严重罪过,尤其是在陆家这种文人正统世家,更是一种不孝。在唐婉和陆游离婚之后,唐婉再嫁,可婚后多年,依然无子,印证了唐婉可能无生育能力。
三、唐婉的才华过于出众
看过那首唐婉那首《钗头风》的人都应该知道,唐婉的文学才华,不逊于陆游,两人的结合原本是天作之合,绝对的知心爱人一知己加上心爱的人。在陆母看来,一个女人的本份是相夫教子,绣花织布,而不是每天和老公吟诗作对、搞夫妻围棋对抗赛。唐婉的一言一行早就超出了陆母心中一个媳妇的行为准则。我们可以想象,作为自己的亲侄女,陆母一开始还是把这些问题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对唐婉肯定是作过不少的教育工作,希望她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但唐婉认为陆母的建议伤害了她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知识份子的尊严,此时的唐婉没有把自己的定位为应该三从四德的封建家庭的妻子。
于是,唐婉就有了三大罪名:让陆游倦于科举,影响仕途;婚后三年不孕,不能传宗接代;才华外露,不能相夫教子。
最终,陆母下令,将唐婉驱逐出陆家家门。
在这场对抗中,陆游是最无辜的受害者。手掌手心都是肉,他不知道如何站队,可是这场战争他是无法永远选择中立。他始终要作出选择。十年前看陆唐的故事,觉得陆游很软弱,一个一心想抗金,成为盖世英雄的豪放诗人,却在母亲的权威下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十年后再看陆唐的故事,才会感受了陆游那份身不由己的痛苦。这于痛苦其实超越了封建礼德,忠孝思想。婚姻仅仅只是一张合法的性交契约,而合法性则取决于每个不同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
当爱情开始与主流意识形态所相对抗的时候,爱情没有唐婉想象的那么具有竞争力,那个时代,男人应该重视科举,重视及第,而不是儿女情长。陆游可以和母亲抗争,但却无法与当时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抗争,他很快选择了妥协。
这场战争没有贏家,陆游与唐婉换来的是一生的痛。而陆母则与娘家断绝关系,老死不相往来。陆游很快再娶,唐婉也很快再嫁,重新找了一个家境和人品都不错的丈夫一一皇族士子赵士程。
1155年,陆唐分手的第十个年头,陆游会试失利,心情郁闷的他到沈园游玩,与唐婉和其老公赵士程不期而遇。场面何其尴尬。当时酒席上应该有很多人,而当唐婉很礼节性的举起酒杯向陆游敬酒的时候,陆放翁的心碎了。那天陆游喝得酊酊大醉,应该很失态。醒来后己经曲终人散,伤心的陆放翁于是在题上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钗头凤》后黯然离去: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泡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1156年,唐婉只身一人来到了沈园,在去年同样的那个包间,她看到了陆流的题词。唐婉泪流满面。陆游的词像刀子一样插进了她的心窝,她挥笔而合,成就了史上最催人泪下的情歌对唱: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作完此曲的唐婉心力憔悴,不久就郁郁而终。
此后,陆游则开始他不平坦的仕途生涯。去追逐他那永远无法完成的王师北顾中原之梦。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他六十三岁,凄然有感,又写了两首情词哀怨的诗: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又写诗感怀:
枫叶初丹桷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后陆游七十五岁,住在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绝句两首,即《沈园》诗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在陆游八十二岁的那个春天,也是他临终前的最后一个春天,人老发白的陆游再次重游沈园,看到了六十年前唐婉的合词。往事己经如墙上的墨迹一样斑驳。历经沧桑的陆放翁己无泪,只是淡然挥笔那首《春游》: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陆游和唐婉的悲剧,既是陆游唐婉性格的悲剧,又是那一个时代的悲剧。唐婉是一个才貌双全,人格独立的女人,在古代是绝对的稀有品,但终究不符合当时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陆游本人当以孝悌、科举事业为上,无奈中听顺父母之言。
上面的图就是闻名遐迩的诗墙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故事,说来话长。
我去过故事发生地,绍兴的沈园。上面的图就是闻名遐迩的诗墙
沈园是围绕陆游“钗头凤”的一个主题园林。幽怨凄婉,那天细雨,似乎老天也在为他们的爱情洒着眼泪。上面就是那首流传千古的“钗头凤”诗墙。
陆游七八十岁时候回到沈园所做
陆游和唐琬这次相逢后,唐琬悲伤过度不久离世,红颜薄命,不足30岁。陆游执着于这段爱情,一生牵挂。上图是他七八十岁时候回到沈园所做,下图为85岁陆游最后一次回到沈园所作。
84岁的陆游最后一次游沈园所做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唐琬也死而无憾了。
沈园一石上所刻“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我为他们的爱情感动。
对他们的离婚能够理解。唐婉的婆婆不喜欢他,逼迫儿子与她离婚,在宋朝那样的时代,抗拒母命不孝是大罪。依陆游的家世和他的性格,不可能作出这样带有革命精神的举动。他反抗无效后只得服从。
对他的娶妻生子也表示理解。
娶妻生子,也是自然的事情,那时信奉三纲五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同样,作为一名封建时代的士大夫,他也不可能让他家无后。
所以,我认为,评判一位历史人物,应该用历史的角度去分析。
试想,若陆游不抗母命,带着唐婉离家出走,会是什么结局呢?欢迎讨论。
我是宁老师,一生做教育,现在与两个外孙朝夕相处,教育经验丰富,教育对象跨度大。欢迎您关注我
陆游虽然满腹才华,却也避免不了婆媳之间的矛盾,他的母亲棒打鸳鸯之后,陆游因失去爱人而心里时常不快,唐婉最终也因思念成疾去世。两个人都是那场婆媳不和的“牺牲品。”
一、传宗接代问题因唐婉不能生育
先从陆游的家室来看,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其祖辈都是通晓诗文、达官贵人,因陆游很小就聪明过人,他的父母又都希望他将来能有一番作为,在其悉心培养下,陆游十二岁时即能为诗作文。
陆游与唐婉算是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二人都会作诗,唐婉才华横溢、文静灵秀,是陆游难得的心灵知己。结婚两年后,唐婉都没有生育,虽然陆游的哥哥已经有了孩子,但毕竟在古代,作为一个名门望族的子弟来说,没有后代也是一件不太有面子的事。
陆游和唐婉在婚后两年多都没有子女,或许唐婉还因为不育的问题看过中医也说不准,(个人猜测)如果看了中医还是怀不上,那说明唐婉十有八九,是不能生育的了,因古代医学不发达,不像今天可以做试管婴儿。
陆游饱读诗书,父母又对他期望很高,若是将来做了一官半职,连个子女都没有,让老人家脸上也挂不住。人们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尤其在古代,人们把传宗接代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陆游对母亲又十分孝顺,因此在母亲的指使下,无奈把唐婉送回了娘家。
二、因两人成天腻在一起其母怕影响陆游前途
唐婉很有才,因此,她和陆游算是有共同语言的。婚后,他们经常一起作诗,一起吟唱,二人太过亲密,简直过着如神仙般的日子。为此,陆游的母亲就起疑虑了,她担心儿子常陷在甜蜜的温柔乡里,怕他不思进取,耽误了前途。多虑的她便去庙上求了仙,问了卜,给出的结果是,唐婉与陆游八字不合,如果两人继续在一起,将使陆游误入歧途,更严重的还会丧命。
本来就多虑的陆游母亲,在经过这一番掐算后,更感到疑虑了。因此,为了陆游的前途和性命,她只好让陆游休了唐婉。
两人后来在沈园相见,陆游因多年的情感压抑,写了《钗头凤》一词。后来,唐婉再次来到沈园,因看到陆游的题词,心怀感伤,随后在陆游的词后,也作了一首阙词。
事实上,陆游可以说服母亲,让她不必相信问卜之事。如果陆游的母亲又以死相逼,相信陆游也无可奈何,孝顺的他不可能为爱妻逼死老母。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是千古难题,无数家庭的纷争与破裂,大都是因为婆媳关系恶劣引发的,比如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
在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里面,一直是陆游的母亲从中作梗,棒打鸳鸯,导致小夫妻分离,最后使得唐婉郁郁而终。因为古代人要求忠孝节义,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父叫子亡,子不能不亡,在那个社会里,陆游不能不听从母亲的安排,否则会落个不孝的名声,被世人唾骂。
陆游的遭遇与《孔雀东南飞》里面的焦仲卿、刘兰芝的故事是一样的性质,都是因为婆媳不喜欢媳妇引起的,最终导致夫妻分离的悲惨结局。事实上,除了当时的封建社会制度以外,也有陆游本身就没有处理好婆媳关系,与母亲缺乏沟通与交流的原因。我认为他首先应该跟母亲表明自己的立场,摆事实,讲道理。尽全力挽救自己的婚姻。要向母亲阐述自己对妻子的爱是不会改变的,表明离开妻子自己绝不会再娶的决心。陆母就这么一个儿子,她绝对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发生的。其次,陆游可以在母亲身上多下功夫,母亲之所以强烈反对陆游与唐婉在一起,主要原因是母亲看到儿子结婚以后,心思大都放在妻子身上,这让陆母感到失落,会觉得儿媳妇抢了自己养了好多年的儿子,抢走了自己多年以来疼爱有加的宝贝,而陆游在娶了唐婉之后,夫妻恩爱,琴瑟和鸣,不可避免的会把感情的重心放在妻子身上,这就是母亲往往心里上排斥儿媳妇的原因。这种心理平常人是感受不到的,只有等到自己的儿子娶了老婆,才会有亲身的体验。这时候的母亲更加需要陆游的陪伴。这是陆游的失职。也是悲剧的根源。所以我认为陆游应该在平时多尽孝道,辛苦一点,多陪陪母亲就是了。再劝说妻子和自己一块买些东西给老人,在母亲面前多说妻子的好话,把自己当做联系母亲与妻子的纽带。在母亲面前不要与妻子卿卿我我,那样更容易引起母亲的反感。特别是当着家人、亲戚的面,母亲要永远放在第一位。一定要让母亲感觉到在家人面前自己的威信与尊严是不容质疑的,哪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的虚荣心,只要充分满足了母亲的要求,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多做思想工作,说不定可以挽救自己的家庭。再次,可以借用外部的力量来劝诫母亲改变想法。唐婉是陆母的亲侄女,那么完全可以找母亲的娘家人来帮忙劝说。多渠道沟通就会多一份希望。
总而言之,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是个悲剧,究其原因,是当时的社会制度与陆游本人的性格所造成的,现在的我们应该以此为戒,在平时的生活中,妥善处理好家庭关系,最主要的是调节好婆媳关系,生活才能幸福美满!其实在生活中,男人要学会两边说好话,要找机会尽力劝母亲与妻子多看对方的好处,尤其是劝自己的老婆,不要过多跟老人计较,老人一辈子的生活习惯,不是说想改就能改掉的。奉劝妻子多忍让一点,多委屈一点,多迁就一点,都是一些日常小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还有就是男人平时要辛苦一点,多陪陪老人就是了。记住老人的生日,多买一些礼物,就说是妻子买的,不过事先要跟妻子沟通好,然后在母亲面前也多为妻子说好话。其实哪位老人不希望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过得幸福呢?看着儿女们过得好,她也就不会去计较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