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填报高考志愿”的经验可以分享吗?

我没有填写报考志愿的经验,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只会耕田除草,日务劳做,没有较高的文化。这也是我一生的遗憾。如我有此方面的经验,会第一时间与您分享。


我女儿2015年参加高考,2015年6月24日下午六点左右,她收到了同学发来的成绩,虽然正式途经要25日零点才可开始查分,但实际上有小道消息已经知道分数了。我女儿文科进入了河南省前一千名,市前十五名,我们当时都高兴坏了。

出分后就要考虑报志愿了,6月25一6月27日三天时间是提前批报考时间。我一开始没打算报提前批,因为提前批大多为艺术、公安、军事及一些特殊类别的院校,虽也有一类本科,但我一心想让女儿报985和211类院校。

直到6月27日上午,我一个朋友来家里问,我女儿报提前批了没,我说没有,他很奇怪,就问为什么不报呀,提前批里也有好学校呀。那年复旦的部分专业,北师大的招生都放到了提前批,还有外交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都很不错呀。

关键是,提前批并不影响第一批志愿的报考,即提前批志愿报完后,继续填报第一批志愿。如果没被录取,对第一批志愿没有任何影响,如果录取了,就不再往下进行了,相当于多了一次被录取的机会。

我一听,就赶紧了解这些学校的招生情况,复旦够不上,北师大有希望,外交学院数据太少,每年收文科2人,有很高分报的,无明显规律,但前一千名还是很有希望。

提前批是非平行志愿,第一志愿很重要,如果不能录取,第二志愿基本上就没什么希望了。我们主要在纠结是选北师大还是外交学院,最后在多方了解下选择了外交学院。并在离提前批报考结束前两小时进行了提交。

紧接着,就开始了第一批次志愿报考,这个过程很是痛苦。除非孩子能够得着清北的分数,否则都是遗憾,我女儿的同学是当年的市文科状元,但只够上复旦。所以我女儿虽然看似成绩不错,但是文科学校少,专业少,还想要更好些的学校,挑选取舍起来,非常的难!

我每天都看到晚上一两点,从电脑上找学校信息,看招生计划,看历史招生情况,根据一分一段表查位次,反推三年的位次排名,再看学校三年的录取情况,基本上能推定孩子能报考学校的区间。

第一批次是平行志愿录取,所以一般选择两个学校冲,两个学校稳,两个学校保底。

冲也不能随便报的太高,你若报清北复交就纯属浪费机会。冲要报着冲得上去选,我给女儿报了中央财经和中国政法,这两个学校在三年中有一年是能上线的,如果服从调剂很可能冲得上。稳的学校选择了华中科技和川大,这两个学校三年都可上线,保底学校选了苏州大学和重庆大学,这两个学校按我女儿的成绩几乎可以进前三了。

还有就是注意要服从专业调剂,因为对好学校来说专业不是问题,就如我女儿上述报考情况,前四个学校只要能进入学什么专业都没问题,保底的学校因为成绩遥遥领先,服不服从调剂都跑不掉,但万一有料想不到的意外,高分掉到第二批次,就太亏了。所以保底的学校要能接受,保底要托得住。

最后,我女儿被提前批外交学院录取了。后面的程序就不再进行,我还是关注了一下后续第一批次的录取情况,如果提前批没能录取的话,很可能是华中科技。出意外的是川大,当时我们在川大和山大之间徘徊,山大是有两年的上线率,川大是三年,而那年偏偏是到了山大的提档线,川大的却没到。

所以报考这个事,还是有意外的,孩子辛辛苦苦考出来的分数,一定要分尽其用,不要浪费才好,今年高考分数马上要出来了,有考生的家长,好好研究一下吧


高考对自己来说过去那么久了,但现在大多数“噩梦”中的场景还是因为学习不够而担心考试不过…

高考报什么志愿,是用未来四年的时间对自己投资。我记得自己当时还是满纠结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时间全用来复习考试了,到要报志愿前几天才想起来还有个选学校和专业的事儿…

一般来说,这个时候的大多数毕业生很难对自己未来有个清晰明确的规划,为了能够更好决策,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仅代表个人观点):

1.到学习和教育资源发达的地方去。大环境很重要!首先,教育资源发达的地区能够让自己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有效补充大学专业知识面;其次,有很多人毕业以后干了几年发现,自己的专业和工作关联度并不大或不对口,再学习再教育能力通常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弯道超车;最后,教育资源发达的地区往往就业机会和上升空间也更大。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这里说的感兴趣不是想当然,而是要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哪些领域或专业和自己的性格或特质相吻合。好处有两点,一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脱离了高中那种有人逼你学习的环境后,目标和兴趣是一个人最大的学习动力;二是因为同样的专业里,学生之间的本质差别就是做这个专业的禀赋,一个人的特质和这个学科或专业吻合,是最大竞争力,也更容易成为专家。

最后想说的就是,完全不用把高考志愿看做一次赌注,赌对了就一劳永逸,赌错了就满盘皆输,其实不然。最重要的还是保持一颗时刻追求进步的心,只要目标坚定,坚持努力,在任何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收获。


高考报志愿有两类人不用着急,一是考得特别好,名校争着要;二是考得特别烂,要么复课,要么随便报个可以走的学校就行。最难的是中间那波,成绩不上不下,冲击名校没希望,稳妥的普通学校不甘心,于是在有希望的好学校之间犹豫、徘徊、拿不定主意。


一流学生选学校(能上985的,共39所),二流学生送专业(211),三流学生选城市。


高考填报志愿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俗话说的好“七分考,三分报”,高考成绩很重要,如果不懂的报考,就是在糟蹋分数。但是报考又是一个非常繁琐和复杂的事情,在这里不能一一给你说明,拣重点的给你说一下。

一:到底是该选择学校还是选择专业?

这个想必是困扰很多学生和家长的一个问题,自然也不可一概而论,但大的方向基本就是:成绩较好优先选择学校,成绩不好优先选择专业,成绩中等的就要再进行综合考虑了。当然这也只是个一般原则,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喽。

二:具体学校专业该如何选择呢?

这个可以利用决策金字塔的两层去选择专业,决策金字塔是高考选择专业经常用到的一个工具,底层为基础,基础就是了解自我。这一点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会忽略,了解自我这个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在这里我给大家一个方法,人常常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却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把自己不喜欢做的都罗列出来,那么对应的不喜欢的专业也就排除了。中层为决策层,它分为四个环节“分析,综合,评估,执行”。“分析”,就是要了解自己意愿的学校,了解自己意愿的专业,专业从大的门类去划分的话为:理,工,农,医,经,管,法,教,文,哲,史,再加上艺术类共12大门类,具体再细分的自己查资料就可以了。学校的具体情况可以上该校的官网或者贴吧去查看,贴吧有时会更加真实一些。“综合”就要结合基层的喜好以及就业情况去综合的考量自己所选择的学校和专业了,不能光考虑兴趣,忽视了就业。“评估”就是综合检验完之后将学校与专业再次进行分析的一个过程,即检验的一个过程。最后一步那便是“执行”了。

三:红,黄,绿牌专业大致情况

根据《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将大学的专业分为了红,黄,绿牌专业,红牌专业就是就业率相当低的专业,黄牌居中,绿牌专业自然是就业率相当高的一些专业,根据近几年来的数据分析红牌专业有以下一些:如,法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应用物理,工商管理,临床医学等。绿牌专业有以下一些:如,软件工程,广告学,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安全,车辆工程,物联网工程,审计学,地质工程建筑学,能源动力等。通过这些红绿牌专业就可以看出不要光看专业的名字是否高大上,一定要结合就业率去考虑。每年大学都会新增和剔除一些专业,留意学校的招生简章即可。

如果大家觉得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也欢迎评论区提问

点击头像关注我,查看更多专业教育回答,总有

跟你情况相近的

你的转发,我的10w+

我是莫言,一个让学习变得更简单更快乐的老师


这几天,各省市高考成绩和省控分数线陆续公布,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我觉得填报高考志愿可以运用“1234”选择法:

“1”,就是坚持“一个原则”。在填报志愿时,坚持以尊重孩子意愿为原则,家长可以在全面了解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当好孩子的“参谋”,但是不要过多干涉,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自己“做主”,因为孩子上他们喜欢的学校,学他们能接受的专业是他们最快乐的事情。

“2”,就是把握“两个关键”。填报高考志愿时,关键要看孩子的高考分数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如果孩子高考分数比较高,那么选择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专业、什么样的城市可以同时一起考虑;如果孩子高考分数是中等或者较低,那就要有所取舍啦!如果孩子将来是以从商做贸易为发展目标,可以选择北上广深;如果孩子将来是以治病救人为发展目标,那么随便选择哪个学校的医学专业都是比选择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更适合的选择。

“3”就是考虑“三个因素”。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什么学校、什么专业、什么城市,是三个必须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一要考虑学校因素。有优势的学校能让学生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身处里面的学生会从中受到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容易沾染上学校的独特气质。有优势的学校能带给学生更多的自信、更优质的社会资源。有优势的学校更有竞争力,现在不少大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首先考虑的是是不是985、211大学的毕业生。但是,如果为了上名校,而分数不占优势的话,就只能选择该校的冷门专业了,如果这个冷门专业又不是你喜欢的专业,那读起来会很痛苦,而且冷门专业在就业时,也会更加困难。二要考虑专业因素。选择一个好专业,有利于将来自己就业,毕竟有很多的岗位是看重专业的,特别是一些技术岗位,一定要有相关的专业要求。如果选择的专业是自己喜欢的,那么在学习时就会更加主动和投入,在专业上也更容易取得成绩。但是,也有些同学因为坚持选择专业,而放弃了名校,结果进了学校后才发现,无论是学校的环境,还是硬件设施,还是学习氛围,都没有名校好。另外,大学学某个专业,毕业后改行的情况大有人在,我们身边很多人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与他们当初所学的专业并没有直接关系。三要考虑城市因素。中国目前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的差距还是比较大,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物质环境等硬件,还体现在人们的意识、眼界、文化等软件。到发达城市读书,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会受到这个城市风格的影响,今后在这个城市发展机会也会更多。当然,上大学不一定非得去北上广深,成都、武汉、西安等地也是名校云集之地,选择高考志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

“4”,就是用好“四个渠道”。获取填报高考志愿的信息,主要有四个渠道:一是问学校的老师,二是问身边有这方面经验的亲朋好友,三是到网络上搜索,四是找专业咨询机构。


原始地址:/redian/45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