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对于某些省份或地区来说,高考考生如果经过志愿填报被高校录取却不去报到,这种情况是会被“记小本本”的(计入高校诚信档案)。为何如此?原因在于,对于高校及其他考生而言,这种行为等同于占用一个高校招生名额却不使用,这使得高校实际到校人数与计划不符、其他考生也没能得到这个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那么,被“记小本本”会有什么影响?其实这个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只有在来年该考生继续参与高考填报志愿时,与另一名考生高考总分、语数英三科各科目分数相同并报考相同院校相同专业之时,这个影响才会起作用,这个时候会优先录取无失信行为的考生。
但是,现在情况在改变。今年,河南省招办发布了新的惩戒措施。如果考生失信,则不仅仅是在上述情况中会有影响,而是会在来年志愿填报终会有直观影响——高考志愿最多只能填报2个,并将计入其个人诚信档案。其他省份暂无新规定,但未来是否会有相关新规,有待试验观察。
此外,高考某一批次录取后不去,还会有其他影响。对于当年志愿填报,不会再被其它院校或其它批次录取。据教育部的规定,在录取后,高校和考生不得以任何理由退档,因此想在当年的志愿填报中被其它高校(补录)录取或填报下一批次,是无可能的。但是,被录取后不去高校报到,并不会影响来年像应届生一样参加高考,这一点考生不用担忧。
据了解,很多高校的录取工作已经陆续展开,许多学生因为自己的高考成绩不理想,所以随便填了一些学校,后来接到了这些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是他们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对这个学校的专业不喜欢,或者是报考的时候没注意学校的收费,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一看好几万的学费,傻眼了,就不想去读或者想重新复读。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和考生就会问:不去报到会不会影响考生的诚信,档案有没有被学校提走等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高考被录取后不去上会有什么影响呢?
一、失去当年上大学的机会
据教育部有关规定,考生被录取之后,考生和学校不能以任何的理由退档,如果大学开学后不去报到,就相当于自动退学。而且今年不能再填报其他的志愿,所以就这样与大学失之交臂了。但是这个不影响你第二次复读和上大学。所以这个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二、被记入诚信档案
考生的高考志愿表一经上交,它代表了考生的意愿,这就形成了一个协议,如果考生被志愿中的学校录取了又不去报到,从协议的角度来说,是一种“毁约”行为。考生被录取而不报到,将造成招生学校的招生数缺额,以至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又使成绩排在他之后的另一位考生失去了进入该校学习的机会。所以个别省份要求规定:考生录取之后不报道,对高校招生名额造成了浪费,就会把考生相关的信息记入诚信档案。但是这种影响也是比较小的,如果明年你还继续报考这所学校的,将会优先录取成绩跟你一样的学生。如果报考其他学校将会不存在这种影响。
三、出现双学籍情况
很多人想着被录取了不去上没什么影响,但是没有注意自己的学籍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慎重对待,如果有的录取高校没有将考生的档案及时退回其所在的街道,特别是被外地院校录取后而不去报到的那种,没被退回的学籍将会被学校注册,第二年你上大学的时候就会出现双学籍情况,这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所以如果自己不去报到,最好在开学之前给录取你的高校招生办打个电话,告诉他们你不去报到的意向,确保你的大学学籍不会被注册。
江西考生不要复读!!!!2020年初步统计江西考生高达49万人,而本科招生人数只有9万。因为江西省经济落后,人口又多,外省对江西招生人数逐年减少,而江西省内各大院校却每年扩大对其他省份招生人数,这就是造成江西每年高考录取分数线越来越高的原因。其次是江西教育部门的不作为,没有向其他省份争取更多的招生名额。有些大学到江西招生名额只1名,恶心不恶心?你还敢复读吗?赶快移民到其他省去考吧
这是什么诚信?这是选择问题
应该双向选择。任何录取结果学生都要接受吗?
教育部一直这样提倡,但没有具体实施
由行者回答,暂且旁听!
高考志愿被录取,不去报到与考生“诚信”挂钩,还真有这么回事。
一直以来,在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心里,高考没考好,先填填志愿试试,如果能被录取一个相对满意的高校就去读,如果录得不满足,或者有的考生在高校读一段时间不想读了,就回家复习,这是一件常见的事,对考生自身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实事上,在过去这几乎也是没什么影响,到现在大部分地方也仍然没什么影响。
但从去年开始,就听到被高校录取不去就读,会将这种失信行为记入考生诚信档案,并在考生第二年高考志愿填报时进行限制的说法。
查找了一些省份的高校招生的有关规定,还真让我发现了有省份这样做。在2018年河南省《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有下面一段文字:
2018年,对于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不履行志愿约定的失信考生,当批次录取电子档案停止运转;录取后不入学,浪费招生计划资源,损害广大考生的利益,对录取后不入学实际就读等造成招生计划浪费的,2019年再次报名参加高考将限制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量,在实行平行志愿的各批次,允许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不超过2个。考生失信事实将记入其个人诚信档案,在普通高招录取中向高校提供,高校可以作为对考生品德衡量的依据,拒绝录取失信考生。在今年的相同文件中,这一段话没有了,但仍然有“继续实行对违背志愿约定考生填报志愿数量进行适度限制的措施。”这一句话。个人理解是将继续执行2018年的规定。
这一规定给被高校录取但不想就读选择复读的考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河南省是如何具体执行的这一规定个人还不清楚,有河南的了解这一规定执行的朋友希望能告知。
对于大部分省份而言,都没有这一规定(个人没有所有省份一一查阅,考生自行确认),因为在国家的高校招生政策中没有作出这样的规定。
国家规定中:对未经高校同意逾期不报到的考生,视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高校应将自行放弃入学资格的考生名单(含考生号)按生源所在省(区、市)分别汇总,于本校规定的正常报到截止日期后20日之内传报有关生源所在省级招办。严禁高校为未报到考生注册学籍。个人理解这段话一是算学生自行放弃资格,二是高校将信息发回原省,包括考生号,这一点很重要,考生号是唯一的,退回就是不影响考生今后的选择。而且不允许学生没报到高校不得给考生注册学籍。
但国家规定在报名条件中也明确规定: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或已被高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不得进行高考报名。
因此到目前,大部分省份被某高校录取后不去,选择复读是可以的。但考生要做一件事,如果被录取而未报到,那咨询录取高校有没有建立自己的学籍,如果已经报到了是要退学回家复读那高校肯定有学籍。只要是高校有学籍,那考生想复读,一定要先在高校办理退学手续,不然下一年高考无法报名。
当然个人也并不鼓励考生们这样做,不仅让高校为此招不满计划,因为有规定各省级招办对所有高校的本科层次招生,一律不得在常规录取工作结束后再行组织补录或换录。这也就直接影响到占用了其他同学的机会。
如果真的对自己考试成绩不满意,可以在志愿填报时全部采用冲的原则,冲到了自己能接受的高校就上,否则就复读。要么直接放弃填报志愿而选择复读。
可以肯定的是,今后对被高校录取而不读选择复读的考生有限制的省份会越来越多。甚至个人认为今年网上传出四川高分段考生大部分是复读生(官方已辟谣,但四川复读生肯定多)这件事会加快这一规定的执行。
更多高考志愿填报技巧,教育观点、教学经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敬请关注“轻风教育”。
对于该高考考取后不去报道的情况,其实是很常见的,特别是一些三本院校和专科学校。当然,一本、二本也有,只是相对较少,为什么会出现高考被录取而不去?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对学校不满意
这是目前放弃被录取的主要原因。这里面既有考取一本、二本不愿意去,也有大部分是是考取专科不愿意去。每个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些人来讲,能考取本科就是非常好,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讲必须是本科。甚至有些人必须是985才行,每年都有考的很好的人不去的。还有大部分则是专科和民办高校,目前民办高校在录取的时候由于与二本合并,因此都成为二本,为此,一些原本想上二本的考生,当难道以前的三本学校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就可能选择放弃;
第二,学费压力
虽然目前国家制定了很详细的资助政策,但是还是有一些考生或者因为不知道这写政策,或者其他经济问题。选择放弃录取,这种情况每年都有。
第三,个人身体原因
除了以上原因,还有就是因为个人身体或者家庭原因放弃录取的。对于身体原因,一般学校会给予休学处理,但是,有些考生可能不知道有这种政策,从而选择放弃。
对于放弃是否会有诚信问题。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现在有部分省份提出了学生放弃录取存在着诚信问题,比如说河南就将其纳入诚信记录。因为,如果考生放弃录取吗,就意味着学校少录了一个学生,就浪费了一个资源。应该说,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即意味着签署了一定的合同。特别是对于民办高校来讲,放弃一个学生就意味着放弃一份学费收入。
但是,对于大部分省份来讲,目前还没有将其纳入诚信记录。因为这个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讲,学生有权选择自己是否就读。因为国外现在的高考就是学生填报很多高校志愿,也可能同时拿到很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最终决定到哪所高校就读,是学生的权利,他可以选择就读,也可以选择放弃,并没有所谓的合同的限制。我觉得这也是有道理的,之所以能投填很多志愿,就是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学生应该有充分的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