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阶段宝宝是最具有“破坏”行为的,一来是他的好奇心,这不能称之为破坏,他其实是想看到“变化”,那种变化对宝宝来说具有非常强烈的吸引力。这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要气急败坏的,可以适当满足孩子,也可以转移到不易坏的物品上,或者是一些相关的玩具来满足宝宝。
另一种情况是宝宝通过破坏东西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力,即使是挨批评也觉得是父母终于和我对话了,这种情况需要家长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及对宝宝的关注陪伴。如果是的话,除了表达出宝宝的真实需求,就是和宝宝一起约定去做一些体验,满足他的依赖和陪伴。
总之需要清楚宝宝破坏东西背后的真实需求是什么,然后给予相应的调整满足,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1)理解宝宝的破坏行为
当发现宝宝的破坏行为时,不要轻易地责备甚至惩罚宝宝。如果有条件,最好给宝宝提供一些廉价、安全的玩具,供宝宝拆卸玩耍,满足他好奇的天性。积木和拼插玩具是满足宝宝好奇天性的极好道具,用拼插玩具组装成各种模型,给宝宝拆卸的机会,然后再鼓励他将拆卸的模型重新拼装起来。一些可以用来敲敲打打的玩具,如小鼓、捶打玩具等,也可以化解宝宝喜欢敲敲打打的“破坏”天性。
2)提供机会让宝宝释放破坏欲望
当父母修理电器、家具或其他物品时,让宝宝一旁观察,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给他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满足他想要了解新事物的好奇心。如父母没机会拆卸这些让宝宝好奇的物品,带宝宝去生产物品的厂家或修理部参观,让宝宝通过参观了解有关这些物品的结构、功能及如何运转的一些知识。
3)为宝宝提供获取知识的途径
给宝宝买一些介绍这些知识的光碟、图书以及仿真模型,或者带宝宝去科技馆等地方参观,让他通过这些媒介获得相关的知识,满足他的好奇心。
4)给宝宝机会“解剖”自然
带宝宝走进大自然,和宝宝一道解剖植物的花、茎、果实,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脉络纹理等,用那些更加安全、有趣的事物来吸引宝宝的好奇心,让宝宝的破坏行为偃旗息鼓,并转化为更加科学的探索行为。
5)防止宝宝不必要的破坏行为
父母做家务或者其他事情的时候,可以让宝宝跟着一起做,这样既可以满足他的好奇心,也可以防止他搞破坏。比如,宝宝对妈妈炒菜十分好奇,那么炒菜的时候,妈妈可以给宝宝搭一条凳子,让宝宝站在妈妈旁边,再扶着他的小手翻炒。为了防止热油伤到宝宝,妈妈可以给宝宝的小手戴上手套,给宝宝的小脑袋套上小头盔。如果宝宝对家里的盆栽植物发生兴趣,妈妈也可以让宝宝帮着浇水、松土等等。
《时尚育儿》杂志,为孕、0~3岁家庭提供权威育儿、生活消费指南,点击右上角关注。
孩子只是觉得有趣,喜欢玩而已,体验其中的乐趣,你可以拿些东西让他来破坏啊,带孩子玩些积木或者是拼图之类的游戏,拼好了以后,拆开,然后在拼上,可以和妈妈进行比赛,搭好的积木推到了,在重新搭建,借用翁老师的一句话,天赋是玩出来的。
小孩子好奇心比较重,都那样的,我女儿也是,喜欢拆开一些玩具,喜欢撕纸,喜欢扔东西,小孩子好奇心重没有什么不好的,可以帮助宝宝开发大脑哦,我觉得可以弄一些不怕扔的东西让宝宝扔着玩
在孩子眼里,并没有“破坏”这个词。一个拨浪鼓,不论是一整个,还是碎成七八块,都只是玩具的不同状态而已。
你的宝贝喜欢“破坏”东西,这是探索欲望强烈,想了解某个玩具更加具体,想看看玩具内部到底有什么。
所以,孩子只是想“打开看看”,只是还不会“正确的打开方式”而已。说孩子破坏什么,真是冤枉孩子了!
宝宝实在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父母可以提供一些,能拆能装的玩具,比如拼图、积木之类的给孩子玩。
孩子可以选择把手中的玩具敲开打碎,但是提供哪些玩具给孩子,这是父母可以控制的。
首先,不应该采取的方式是该打就打,该骂就骂,这样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
其次,在家庭成员中对孩子教育的方法一定要达成共识,教育原则一致,如果孩子犯错误其他人不偏袒也不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