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解析一首诗从哪几个方面?

品诗如诊诗,同样内外都要兼顾。不要急着扒别人的解析,先试着自己去判断,最后用别人的解析来给自己查漏补缺,能更好帮助自己记忆和理解。

◎我们看到一首诗,首先会对这首诗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也是一个表面的判断,包括这首诗的类别,是山水,田园,戍边,咏物,写景,爱国,抒怀,节日…等等。

这里面细分你就会注意,哪些是写日常生活的,哪些是直抒胸臆的(表达主观情绪),哪些是和政治有关的,哪些是游记日记,哪些是以景入情的等等,根据类别去看它的开篇布局,起承转合和结尾。

◎了解这首诗后再去品味诗里的意境,作者想表达出一种什么的画面和情感,是用什么语言和手法变现出来的?你认为哪句话突出了主题?哪句话中哪个字哪个词用的特别好?他为什么要这么写?他的用意在哪里?是衬托?是比喻?是夸张?是通感?是拟人……这一步你会因为具体的诗句而有不同的疑问和思考。

◎之后我会再深挖作者的生平背景,生活年代,社会状况,风俗习惯,生活环境,家庭状况,个人性格,写作风格等等,为全诗的高度再增加一个纬度的理解。原先的疑问也几乎在这个阶段彻底解决了。


解析一首诗第一要从了解作者本人开始,第二要结合作者创作本诗所处的历史背景,第三要结合诗人的情感、遭遇,第四要揣摩诗的立意高度,第五要理解诗人表达的中心思想


情当时的遭遇心情

境当时的社会环境

对象诗的内容


字词意


静动情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用词,写作技巧手法等…!


这话题有点大了,解析一首诗不只是从那几个方面说明白,也不只是人云亦云所解释清楚的,重要的是看你站在什么角度上解读。如我前些年解读原国家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的诗集《青春中国》,从几个侧面易阐述的话题上层层递进,结合李部长的外事活动,加叙加议,紧扣外交这个话题,一气写成。首发《清远日报》副刊,跟随其后《温州日报》,《揭阳日报》《惠州日报》等多家媒体刊发,夏风杂志发在稿费就寄一千二,我一下子发财了。便有媒体朋友把这评论发在他们杂志上,让我把样刊寄给李肇星,谁料,不到半月时间收到了李部长给我的回信,还附寄有一本大著,上面题写,请杨青云先生雅正。这便是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广东卫视报道杨青云的大新闻。广东省工会机关报《南方工报》以一个整版报道杨青云。广东《打工族》杂志连续反馈四期《杨青云现象》的大讨论,都是对杨青云有争议的文章。中央新华社以一句话新闻播发了《农民工杨青云与外交部长结诗缘》的报道。


看诗所处的时代,作者所处的人生阶段,所经历的不同于同层级同年龄的遭遇所表现出的不同于常人的感悟,最后看诗意是如何超越作者所处的时代,对我们现代有什么影响和借鉴。


要解析一首诗,我的观点是从三个方面入手:题目,作者和创作背景。

1.题目,都说题目是一首诗的总结,题目里面就包含了整首诗所要表达的内容,解析一首诗,要先从题目开始

2.作者,诗人写出一首诗,无非是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是对社会现实的讽刺,有的是郁郁不得志的无奈,有的是豪迈奔放的抒发,但是不管是哪种观点,都是作者的情感的流露,就好像我们现代的人发朋友圈,发抖音一样,总得记录点什么

3.创作背景,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引起他的信号,诗歌也不例外,比如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就创作在被流放夜郎的路上赦免之时

以上就是我对解析诗歌的看法,也是常用的方法,比较有效果,最后要做的就是熟读诗歌哦!


个人认为,首先应从格局来看作者的意图,然后是意境或情怀,其次看文采,,古诗词的话还要看格律。


1,从诗所讲述的事情。2.从写诗的年代历史背景。3.从诗人写诗时的心情和状态去了解。


下面我的回答只针对古诗词部分。现当代的自由诗也可以参考,但两者不一样。

一、先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作者的生活经历很重要,不同阶段,他有不同的遭遇和心境。另一方面,大的历史背景也非常关键。一个作者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出了一首诗都是有原因的。背后可能会涉及到:官职调动,战乱,重大事件,甚至是风俗习惯等等,都应该了解并介绍一下。只有联系写作背景,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来理解一首诗,才不会牵强附会。

比如杜甫的诗,咱们读杜甫诗歌的时候,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就是必要的。因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写的诗歌都是有感而发的,不是无中生有。大的历史背景把握住了,就能更好地理解一首诗有什么主旨,包含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二、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写作技巧包含非常多的内容。总结一下大概有下面这些:

从表现手法来说:有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直抒胸臆、借古讽今、欲扬先抑等等;

从修辞来说,就有比喻、借代、对偶、夸张、对比、双关、设问、通感、互文、用典、等等;

从题材来说,有田园诗、边塞诗、咏史诗、送别诗、讽刺诗、哲理诗、咏怀诗等等。

三、语言艺术

古诗词的语言和咱们现在用的很不一样,它是诗歌的载体。只有准备理解诗歌语言,才可能进行下一步的鉴赏和评价。

语言的风格大概有:清新的、平淡质朴的、绚丽奇幻的、简洁明快的、含蓄委婉的等等。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同一个诗人,在不同的生活时期,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语言风格。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分析。

四、古诗词鉴赏的基础

还是需要多阅读,多积累。平时的基础知识扎实了,各个时代、不同诗人、不同风格的作品读得多了,很快就会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了。大家一起加油吧。

我是小阿蛮,感谢您的阅读。


解析一首诗要从创作背景入手,作者所处年代、当时心境。如杜甫《春望》,春天的眺望。杜甫生活的晚期,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政治判乱,史称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两个月,他一直心系战局,想给唐朝军队写信,出谋划策,可这根本就是自己的“愁坐正书空”,做着无用功。因而,他终究是坐不住,所以就在长安城里到处走走,看看。这一走出来,发现春天来了,长安城竟如此衰败,于是写下了《春望》这首诗,体现了杜甫当时心境,战乱带来的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的忧国忧民思想。这样对掌握理解这首诗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杜甫另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与上面那首《春望》相比,完全是不同的心情。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要掌握作者的诗内容,运用的手法,比兴、反问、暗喻等,以及诗眼是什么?一般一首诗都有它的表意和实意,传达一种什么心情思想或境遇。

这样才能更好地读懂一首诗。


诗言志。情动于中而言于外,言之不足而歌咏之,歌之不足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大凡发之心扉之声,都有感人之处。而诗之最大特点是以形象说话(以意象达意),用最简洁生动且具音乐美感的语言表达情感。

针对以上诗歌特点,欣赏诗歌,首先应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理解意象的特质。比如,欣赏《诗经.关雎》,对睢鸠,荇菜,琴瑟,钟鼓,这些意象能准确理解,那么就能把握这首诗的情感了,也就能理解之所以称之为"思无邪"的道理了。瞧鸠,对伴侣忠贞;荇菜,可荐庙堂之洁物;琴瑟钟鼓,合于礼制之雅器。——由此便能感受,这首诗是对纯洁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歌颂。

其次,是对艺术表现手段的分析。诗歌用意象表达情感。没者意象的诗绝不是好诗,用形象说话,一定要有画面感。分析作者选取的意象与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意象是否典型。是否能构成完美的意境。

再次,是分析诗歌的音乐特质。诗即是歌,是必须具有音韵美的特质。对古体,律绝,则是分析平仄,对仗,韵脚;现代诗则需对节凑,用韵有一定要求。

最后,分析用语是否简洁生动形象。

总之,一首好的诗,必定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在网上我们经常看到为了一首古诗的解析,吵得不可开交。其实,在宋代之后诗词评论家们,对不同诗作,早就有不同的褒贬。这說明对诗的“奇议相与析”是没有什么特定的方面的。当然,所谓解析大多是分析诗句的含义,和诗的质量。我个人觉得,好的诗尤如一曲交响乐,它的意境由读者自己去体会最好,犯不着去争。因为每个人的文化程度和心境不同,有共识最好,理解不同,也很正常。

其次关于诗的质量好坏,我觉得要看诗是否有主题,整篇诗是否紧紧围着这个主题展开,诗家是否有自己的特色语言,是否有独到的含义和构思的境界。我们现在网上看到许多关于春秋四季,风花雪月,酒醉茶后,眷恋相思的诗。其中雷同较多,叠词架句,缺乏新意,因而感人不深。最后,我觉得诗的结句极为重要。诗和文章一样,要有好的起,承,转,合。一首诗的结尾软弱无力,拖拖沓沓,那就完了。结句好,能收到“余音嘹亮尚飘空”的效果。所以有人称之为诗眼。“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都是画龙点睛的句子,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余想。


解析一首诗是要从多方面入手的,如诗的平仄格式、所用的是什么韵部的平水韵;诗中每一联的形式,上下联的连接关系;值得要注意的是诗中引用的历史典故;还有就是作者的历史背景、生活状况,情感走向等等。从而一一了解作者写诗的目的,表达怎样的一种情感。现在我们拿李商隐的一首七言律诗无题来解析一下:

无题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我们先来看这首诗的平仄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韵脚平水韵部用“通”“红”“风”是一东上平韵;诗的第一颔联的“重”“缝”是借用邻韵二冬韵部;这种情况在律诗中首联借韵是比较常见的。接下来我们先了解每一联的意思,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凤尾香罗:以凤凰尾羽织成细纹之凤文罗。

碧文圆顶:一种碧青色波纹圆顶百折罗帐。

解析:本想送凤纹香罗给你,又怕你嫌薄,于是在深夜赶织缝青色圆顶罗帐。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解析:就算将扇剪裁成月亮圆圆的形状,也难以遮掩脸上的娇羞。看着你急促地驱车经过,可惜因为娇羞而没能与你说上一句话。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解析:因为思念都不曾记得有多少次在寂寞的夜里看着灯烛的燃尽,怎么也听不到你的消息,转眼又是一年石榴花开的季节了。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斑骓,引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徘徊射堂头,望门不欲归。”

西南风,引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解析:心上人的座骑就系在杨柳的岸边,只是他不知道离他不远处有个想念他的人儿。何时才能化作西南风,缱绻投入你的怀抱。

我们将每一联都串连起来,就得到了整体诗的意思了。但是只是诗的表面意思,我们还要懂得其中深含的喻意。李商隐受牛党之争所累,官场上屈屈不得志。他经常写诗给旧东家之子令孤绹,希望令孤绹能令旧情,能提携一下他。这诗就在这样的情境下所作,李商隐把自己暗喻成一个痴心的女子,日夜盼望能得到令孤绹的好消息。就这样,一首诗就完整解析清楚了。


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十大置疑角度下面结合相关试题,浅谈几点古典诗歌鉴赏题的置疑角度,以期为考生提供帮助。

一、从重点词语处置疑。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只有充分地理解古典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才能较为准确地鉴赏诗歌。因而,理解重点词语便成为古典诗歌鉴赏题的置疑角度。

例如: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的试题。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问题: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分析】:古典诗歌往往寓情于景,每句诗都有它的意境,且意境与意境之间均有紧密联系,只有充分地理解词句,才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境。根据诗意可知,这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故用“铺”更准确、形象。运用“铺”字,更能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二、从关键语句处置疑。所谓的关键语句,多指诗词中的“诗眼”句,即能揭示诗的主旨、艺术内涵的语句。这些句子多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等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准确地把握这些关键语句,深入地剖析,才能找到切入全诗的关键点,进而深入地把握全诗内涵。

例如: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更漏子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夜夜,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我认为解析一首诗首先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直接关系到诗的内容和格调。李白善饮酒,一生“好入名山游”,写得诗瑰丽浪漫。杜甫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亲眼目睹百姓疾苦,写出了《三吏》,《三别》这样反应现实的诗篇。如果我们不了解李清照前后时期生活环境的变化,就不能深刻理解她写的“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这样的词句包含的深刻内容。

其次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只有了解了写作背景,才能更好地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和内容。了解《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年轻时初次离开故乡时的作品,才能更好地体会诗中表现出来的驰骋自由的心情。了解年老的杜甫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生活,才能更好理解《旅夜书怀》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无奈。所以解析一首诗时,诗的写作背景是必须要了解的内容。

第三、解析诗歌的语言特点。有些诗歌语言浅显通俗却流传甚广,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有些诗语言雄奇瑰丽,读后令人叹为观止。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些诗词善于用典,有些诗词工于炼字。诗词能流传千年不衰,一定有它的独特之处,这正是我们解析的重点。

最后,解析诗词中的名句。很多诗词之所以流传千古,就是因为其中的名句。这些名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要么难以超越,要么道理深刻,让人越读越有味道,久久难以忘怀。王勃的那句“山山黄叶飞”,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还有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等。诗词中的名句,就是我们解析的重点,弄明白了这些名句的含义,我们也就基本上读懂了诗词。

以上纯粹是自己平时解析诗词的方法,写出来大家共赏,欢迎批评指正。


原始地址:/tuijian/16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