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呢,对于我这种还没结婚的人来说,回答或许不是适合,不过呢,我也提出我的一些观点吧
第一点,我认为如果合不来是可以选择不和父母住的。毕竟两代人观念不同,加上你是嫁进来的媳妇,和公婆没有感情基础,只是因为和你老公结婚,才跟他们有了交集,这适应起来必定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也不同,住在一起会有许许多多的磕磕碰碰,处理不好,确实闹心,影响家庭和睦。如果有条件,买一套离父母不远的房子住,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过多的矛盾,一方面可以照顾到父母,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点,如果你家里没有条件,只能住一起,那么就应该注意一下双方的相处问题了。我前面也说到,毕竟来自不同的环境,肯定会有磕磕碰碰和矛盾。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其实互相尊重是与人相处最重要的一点,无论我们在哪做什么事,尊重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他们看不惯你自己的一些行为,你应该思考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做的不对,然后加以改正,如果不是,那也可以尽量。像是公婆这一方面,有时候实在有一些忍不了,也不应该说太多,应该好好商量。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更何况是自己的亲人呢?多对对方好一点,人都是会记住的。
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能帮助到你呢!如论如何,家庭和睦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祝你生活愉快,家庭幸福!
其实这个你得跟你老公商量。而且同时要有自己能扛起来的能力。甚至经济基础。
我月收入8000在我们这算是差不多的吧。媳妇也是不愿意跟婆婆住。我们那时候没孩子还好。每个星期都会出去一日游。吃喝基本上吃家里的。不怎么花钱。后来搬出去,一个月的房租1200,吃喝啥的,我俩也很少做饭。水电煤气加上吃喝,基本上就剩下1000来块钱,因为媳妇也有工作。一个月2000左右吧。他的钱自己买点化妆品,衣服啥的就没了。这一千也能保证我俩半个月出去玩一次。
可是有了孩子以后。。。。孩子月消费2000左右,刚出生的。现在4岁了,月消费5000左右。接送孩子是婆婆接送。幸亏买的房子近。房子是儿子两岁的时候贷款买的。剩下的自己想吧。
很婆婆住很不舒服,这个在正常不过了。可是你要做好承担这些的准备。不然你老公两头都不是人了。
说一个因婆母强行为儿媳作主引发的悲剧吧。
越南北部的很多地方都供奉有马夫人庙。这个传统的来源是于一个凄美的民间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个貌美但堕落的女人。,因不屑称呼其姓名,故用其家乡河西指代她。
河西自幼与亲戚同住。众亲戚都有沾花惹草的恶习。河西则非常在意自己的名节。出阁前对此很看不惯,也绝不与他们同流合污。所以经常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做女工。
出嫁后,公公早逝,河西尽心侍奉婆母。终日谨言慎行,从不说人是非。与夫君也是举案齐眉、恩爱有加。
无奈树欲静而风不止。那些品行不端的亲戚很讨厌河西独善其身。于是聚在一起商议怎么拉她下水,怎么毁坏其名节。
一日,一伙人赶着马车到河西夫家登门造访,邀请她出去一起游玩。亲戚们对河西满口夸赞:“自从咱家出了你这么个节妇,我们都终日提心吊胆,唯恐出个小差错被你知道,给你抹黑。今天都想向你学习如何守礼,希望参照你的仪容举止来反省自己的不足。”
河西一口回绝。婆母闻听大怒:“你个新媳妇还傲起来了。人家亲戚今天好言好语来请你教礼仪,你怎么还敢回绝?”
河西说:“人家都说所谓妇道,就是要妇人安心待在家里,娴静温顺。乘着香车宝马、戴着珠宝首饰出门炫耀,吵吵闹闹地到处吃喝玩乐,是不合妇道的。”婆母听不进去,命令河西必须跟亲戚出去。
河西没办法,只好陪亲戚们逛街。有人提议:“城南有座寺庙,有位国宝级的吴老先生正在庙东南墙上作画,非常有意思。可以先派仆人前去清场,然后咱们再进去参观。”众人纷纷赞成。
参观完毕,众人来到客座,已经有人摆了一桌饭菜。忽然听到里间有男子咳嗽声,河西吓得来不及穿鞋,光着脚就跑出去,喊上仆人赶着马车慌忙回家了。
到家后,河西大哭数日,随后愈加大门紧闭,不与众亲戚往来。亲戚前来道歉:“之前吓到你,是我们不对。不过你错怪我们了,咳嗽的那个人只是个做饭的伙夫。”河西反问:“我跑走时,你们在我身后放声大笑。以为我没听到吗?”亲戚哑口无言,讪讪地离开了,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再来叨扰。
一年后,不死心的亲戚再次向婆母请求,要河西与他们同行出游。河西拗不过婆母,只好跟她们去了。众人来到一间寺庙,敲击栏杆引里面的鱼鳖出来喂食。河西见状有趣,灿然一笑。众人也都欢呼雀跃,总算解开了心结。
随后有人带着河西来到一家食肆休息。河西看房间颇为宽敞、也没有可以藏人的帷幔,才放心走进去。
河西不知,这时她的那群不怀好意的亲戚正躲在窗户外面准备看好戏。
过了一会儿,亲戚找来一个英俊帅气且阳JU甚伟的男子前来勾引河西。男子上前一把搂住河西。河西吓得又哭又喊。婢女却帮忙按住河西,有的劝她享受当下、有的笑她胆小怕事。河西偷眼一瞧,发现搂着自己的男子非常英俊帅气。河西呼吸到对方炽热急促的鼻息,不禁意乱情迷,身子也不由得软了下来。男子趁机将她抱进放进房间,做了好事。河西渐渐地不哭了,开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舒适。
第二天早上,饭好了,亲戚喊她起来吃饭。河西回答说不吃了。傍晚,亲戚们驾车要回家,河西说不想回家,只想与那个人战个不死不休,弄得亲戚们反而不适应了。没办法,只能再留宿一晚。
就这样日复一日,一直住到她夫君骑马来接,河西还不想见。众亲戚左劝右劝,河西才勉强答应第二天跟夫君回去。然后抱着奸夫大哭不止,在他胳膊上咬了一口作为印记,并发了山盟海誓,才肯登车。
河西回到家后,看夫君怎么都不顺眼,索性闭起眼睛称病。夫君给他拿来山珍海味,她也不吃。夫君命人端来的良药,她挥手打翻。夫君来了,她破口大骂,整日眼都不睁,对夫君的嫌弃与日俱增。夫君非常烦恼,也非常担忧。过了几天她对夫君说:“我快病死了,医药已经治不了我的病了。你若真对我好,就为我作法招鬼治病吧。记住必须是在晚上才行。”
虽然河西生病以来,经常胡言乱语,但夫君为了讨她开心,还是对她百依百顺、无所不从。明知当时皇帝非常忌讳有人夜间行巫祝之术,夫君为了河西还是不管不顾地照做了。
随后河西派人到官府控告其夫行招鬼诅咒之事,官府查明之后,将其夫杖毙。临死时夫君还喃喃念道:“我辜负了夫人,不能跟你白头偕老了。”
河西闻讯大喜,也不为其夫服丧,关上门与奸夫终日荒淫。
过了一年,奸夫精力衰竭。遭河西厌弃,被赶了出去。
河西又托人找来京城的流氓混混作为新欢,日夜交合。还嫌不够,她又在城西南开了家酒肆,自己住在楼上,开了个小孔观察,并用侍女引诱看上的酒客。在酒客中,凡是鼻子硕大者、年少强壮者、英俊帅气者、善玩酒令者,都引诱上来与之交合。一边交合还不忘一边再透过小孔观察,唯恐错过一个符合标准的男人。就这样还整天嚷嚷着不满足。
久而久之,她附近的大量男人沦为她的裙下臣,有很多人甚至因此气血两亏,无心无力再读书劳动,这引起了当地女人极大的敌意。她们就联合起来把她告到了官府。官员闻听之后,对此种伤风败俗、败坏伦常之事极为震怒。于是就命人用竹子扎了一匹马,把河西放进去。然后牵来了一匹公马。如下图所示,河西再YIN荡可她终究是个人,怎么经得住公马如此折腾。几天后河西不堪折磨,一命呜呼。
死后,由于生前太过风流,阎王不敢收,怕带坏了地府风气。经奏明玉帝,就让她在民间做了一位散仙。享受人间香火,同时为人们消灾解难,积累阴德,偿还生前的孽债。人们去马夫人庙里祷告时,会把菠萝刻成阳物状作为祭品,而她对人们的各种请求也总是有求必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婆婆千万不要强迫媳妇做她不愿意做的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观点具有普遍性
年轻人都向往自由,从小跟随父母受到的约束较多,渴望自己有独立的空间。结婚以后更是如此,过自己的小日子。
但是亲情无法切断,自己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过的好,就是到了60岁父母健在的话,看你依旧是个长不大的孩子,还是会唠叨。
无法和婆婆住在一起,其实还是把自己当成了外人或者根本就没有融入对方的家庭,自己有孩子,你不会舍得往外推的。
换个角度想想以后,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要和你分开住,你想和孩子亲近,但孩子却因为这样那样原因疏远,自己的心理会怎么想。
沟通一下,看看双方症结在哪里!把对方的父母真正当成自己的父母,多包容,其实还是很好相处的
我娘家人口多,从小吃饭就热闹。我公婆也来我家住过近2个月,的确很不适应我们的生活,后来不愉快就回老家去了。其实一家人,磕磕碰碰这个是难免的,只要心里是好的,总会找个合适的相处方式,毕竟是一家人,我思想还是老旧些,人多吃饭香。
其实,说句心里话,应该没有一个人从内心真的愿意和婆婆住一起,虽然爱屋及乌也应该和婆婆好好相处,可是毕竟生活习惯不一样,吃的喝的包括休息时间各方面都不一样,我觉着如果婆婆身体还健康的话,可以选择比较近的地方居住,有时间勤走动是一样的,这样更利于家庭和睦的,如果婆婆身体状况不允许,那也没办法,之后住一起,毕竟这样方便照顾,利于尽孝,做人,都有老的那一天。
婚姻是两个人组建一个全新的家庭,而且现在年轻人结婚也基本上都不和父母住一起的。
如果婚后和父母住在一起,那不是组建一个全新的家庭,而是让一个陌生人融入到一个陌生的家庭里,这对双方都是不公平的。
不过,从现实来讲,和公婆住一起有好处有坏处。
好处就是洗衣做饭不用自己管了,家里的日常开展也基本上都是公婆负责,这是事实。而且将来有了孩子,生孩子养孩子也是一次非常大的费用,有公婆在,生养孩子压力会小很多。
坏处也很明显,就是不方便。你要和你老公亲热了,砰砰砰你婆婆来敲门了,洗了水果问你俩吃不吃。夏天了,在家里想穿的清凉一些,你敢穿着吊带短裤的在你公公年前晃来晃去吗?
总之和公婆住一起,有利有弊,自己衡量。
我个人的建议就是,如果有能力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和公婆住一起,毕竟婚姻是你们俩人组建一个全新的家庭,你们要携手一生。
祝你幸福!
分开住,常回家看看,所谓远香近臭不是没有道理
看到这个问题想起个小剧场,分享给大家,有人问我:“你找男朋友什么要求”
“有自己的家,我不想和父母住在一起”
“都是农村孩子,你咋这么不孝顺哩”
我……
我觉得结婚不和父母住在一起才是种幸福(除了父母身体需要照顾),一般情况下,两代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观念不一样,生活在一起反而容易产生摩擦,矛盾积累,大家都不快乐!另外年轻人单独住更有利于感情的经营!
例如,年轻人习惯晚睡晚起,不起可以不去吃早餐,喜欢手机不离手,音响开到最大,而父母更多是习惯早睡早起,按时吃饭,手机只是工具,那么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父母也许会觉的我们晚睡晚起不利于健康!手机不离手不好,那么你能改正吗?可以迁就,但永远迁就的很少,人都是有种排外的心里,看不惯就会去责怪别人,这个时候因为这些小事就会产生矛盾,一个人的习惯之所以称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远香近臭,所以还不如不住在一起,经常回家看看老人,记住的会是彼此的优点,没有那么多的抱怨,更会和谐相处!
努力挣钱,给婆婆买一套房子。实在不行,自己两口子去租房住。敲黑板,画重点,婚后分开住可以减少80%的矛盾,这要作为一项人生理想去实现。婆婆再好也要保持距离,距离产生美!产生和谐!
2010年冬天结婚,结婚以后我们就跟婆婆一起住,当然因为年轻人和老人因为年代不同,有些生活习惯,甚至生活理念是完全不同的。跟亲妈妈在一起的时候都会闹别扭,更何况是婆婆。因为我没有怀孕的时候,我们都上班没有时间在家里,基本碰不到就晚上回来吃个饭之后就睡觉了,没有太多接触就还好状况,所有的状况是从我生孩子以后开始凸显出来的。
确切来说是我坐月子开始,每天都会被挑毛病,每天都会各种问题。我有小姑有婆婆你们可以想象吧,所处的状态。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母乳么,吃的多,婆婆一天可能要弄5次饭,其中晚饭那次,小姑就非常不愿意,说她妈妈累了,那么大声的喊婆婆,你快吃啊,你都累了,赶紧你先吃呗,管那么多。而且给我放菜饭的时候摔摔答答的,可想而知我的那顿饭是怎么吃的下的,为了孩子有奶吃我没有办法,只能含泪忍着。
我是28岁生的儿子,大家都知道产后抑郁症吧,我做完手术以后其实就有症状,焦虑不安,莫名奇妙的哭,再加上各种问题,弄得我更严重。我的明显表现就是不说话,不交流,关在屋子里,并不知道是抑郁症的表现。这时候老公回来之后,婆婆就会告诉他,我不跟她说话,不给她好脸色,怎么怎么样,回来老公就会跟我说怎么样怎么样。我那个时候真是绝境了,孩子需要我照顾,我要晚上起床4次,不能睡觉,还要忍受抛妇产道口没有完全愈合的伤口痛,还要忍受婆婆,小姑的这种为难,已经到崩溃边缘。一气奶水之下奶水没有了,孩子没有奶吃使劲哭,老公会问怎么会没有奶了?是不是生气了?我真是想踹他,我说你们如果对我不满意我可以走,孩子留给你们,如果说你们全家伺候我月子委屈那我不用了,我自己能照顾好自己,孩子生完了你们可以照顾,至于我让你们伺候,我实在担待不起你们,我也忍受不了了。
这会老公也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就还是为我着想了,跟她妹妹还有他妈妈狠谈了一次,他明确的说了,如果你们是挑毛病的那你们全部都走,我们不需要你们来帮忙,生孩子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可以自己照顾好。如果说让你们照顾你们非要墨迹或者弄出点矛盾,那就没有必要了。说我婆婆小姑比较狠一点,别总想着挑拨离间,别总想着不满意,女人生孩子刨腹伤口都没有好,还想怎么样?通过他的一次狠谈之后,婆婆再也没有月子里为难我,小姑也让他支开了,让她去别人家住了。
我们还是在跟婆婆一起住,其实都是将心比心,都是一家人,非要分你我,非要分彼此那怎么能亲近呢!最大的问题在于能不能互相包容,能不能互相理解,都相互的。人不说婆婆也是妈,媳妇儿也是人么,关键节点在于老公的平衡,我们都一样希望家庭幸福美满,这都需要们全家的付出,咋们一直有一句古话叫,家和万事兴!!!我相信大家也都能平衡好这种关系!!!
从古至今婆媳关系都是永远唠不完的话题。
很多婆媳矛盾都是因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弄得越来越僵的。
既然已经分开住了,那就先这样维持。孩子出生了,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年轻的父母就知道培养教育孩子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孩子的一切变化都牵动着做父母每一根神经,他的成长、快乐、生病、意外,都会让年轻的你们懂得:父母为了当初年幼的自己能健康的成长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为了孩子的健康做父母们宁愿惜牺牲自己来保全孩子。不生儿哪知做父母的辛苦啊!
相信经过生活的继续,年轻的父母就会体谅父母的一切,慢慢接受父母很多无奈或善意之举的。人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普通百姓人家更应互谅互让。儿媳妇不是皇后,更不是皇太后,不能太任性。有些时候也要学会适应,进什么山唱什么歌。谁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偶尔的吃一次面条又有什么呢!实在不爱吃就想办法或去外面找点你喜欢吃的,又何必让婆婆那么难堪呢!
公公婆婆和你的父母一样,他们都希望你们小夫妻幸福美满,就算暂时彼此弄得不愉快,分开一段时间后,这些不愉快会被淡忘,一切都会释怀的。
哪个父母会真的跟自己的孩子计较那么多呢。年轻人要知道感恩尊重父母,真心地挂念、关心父母的生活、健康;平时多给父母打个电话嘘寒问暖的,有事没事买些父母喜欢又啥不得买的礼品去看看父母,给他们真正的关怀、帮助,你们与父母在不在一起生活又有什么妨碍呢?
也许不在一个屋檐下,产生摩擦机会少了,保持适当生活距离,说不定会令你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更融洽呢!
这个问题我感觉碰到了好多,一个朋友整天给我吐槽,真心是没办法处理婆媳之间的问题!大体情况是这样的,朋友的媳妇是南方人,结婚后就一直在西安呆着,不久就怀孕了,整个孕期基本都是在西安度过的,从来不单独在她老公老家待,回去也是和她老公一起回去,只要她一回去,家里全天都是米饭,说实话,北方人真心受不了,两天后,朋友的妈做了一顿面条,结果当天中午她就一口没吃,下午直接就给她老公说回西安,背地里和她老公说,她老公的父母不喜欢她,明知道她不吃面条,做面条就是赶她回去呢!我朋友也是很无语,但是碍着媳妇怀孕了,就不想多说啥,给他父母说公司临时加班,就匆匆回了西安!就这样三个月西安,两三天老家这样轮流着来,终于到了分娩的时间,孩子算好,顺利出生,没有太大的问题,三天后就出院了!坐月子肯定要很多人伺候,一个她老公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回到了老家坐月子。我们一帮朋友就计划着去看看孩子和她,问朋友啥时候合适去,朋友说他俩已经另租房子住了,我们问什么原因呢,朋友说,月子里他媳妇和他妈吵了一架,他媳妇说他妈就不懂伺候月婆和孩子,不洗手就抱孩子,孩子喝奶奶粉也不按比例冲,整天让别人进孩子的房子,弄得孩子整天睡不好,所以就搬出来了,还说以后不要让他父母来看娃了,现在就他一个人伺候他媳妇和孩子。我们都惊讶了还有这种操作,再有矛盾也不至于现在就搬出去,唉,真的很无语了!就我感觉而言,本来就是特殊时期,不要为了一些小事斤斤计较,老人也有老人的好处,细致地活干不了,简单的总可以,老人都是为了孩子操劳一辈子,不懂得知识可以慢慢学习,老人也乐意去学,婆媳之间,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也见过一些特别不明事理的父母,就是蛮不讲理,但是很多儿媳妇都是只能说多尊敬一下老人,尽量采取商量的态度,不要动不动就发火,每个人都不是铁石心肠,用心劝导,肯定可以处理好婆媳关系的,现在的老人都已经很开明了!所以说,尽量和老人共处,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其实老人对你的帮助真的很大,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不是说说而已!
我觉得如果结婚后婆媳之间的三观不合,还有各种习惯也忍受不了了,可以分开住,毕竟年轻夫妻的生活与父母的爱情观又不一样。所以我就觉得如果实在磨合不了可以各自过各自的生活。
不过作为子女的也要定期去看望老人,这样老人就不会觉得养了个白眼狼,内心就稍微平衡些,毕竟父母年纪都大了有时间的话就抽空多陪陪他们吧些也是一种孝道吧,百善孝为先,这可能就是儒家文化的特性吧。
可以定期带父母去旅行,多做做父母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多理解理解年轻人的生活,这样就可以减少很多矛盾了,也会更加和谐些。这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有效的沟通很重要。
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后大都不愿意跟公婆住在一起,这已经是一种社会现象!
在农村,儿子设有考上学,在家种地,结婚后,公婆把攒一辈子的钱盖啲新房,让给儿子儿媳,自己或找房子住,或买两间旧房搬去住,或在自家责任田里偷偷盖上一两间小屋去住。总之为避免牙与腮咬一口,双方都愿意分开住!
儿子考上学,来到城里,在城里买了楼房,结了婚,有了孩子,顾保姆吧一个是刚参加工作,钱不充足,还要还房贷,顾不起,再一个不放心,于是就把乡下的父母搬来,帮他们照看小孩!于是烦心事也就来了!
年轻人看老年人那里都不顺眼,穿着上,太土,吃饭上不合年轻人的口味,说句话,是地方的老土话,难听死了,打扫个卫生吧,三遍两遍擦不干净,还不如不打扫,在一起过日子,急不死也得气死!我们村有一对老两口,去城里给儿子家看孩子,据说抱孩子之前,儿媳得先让他们用消毒液洗手,老头三大好一一抽烟喝酒喝茶全成掉,还是不行,儿媳妇总看他们不顺眼,最后又给老两口租了一间房,儿子媳妇下班后,老两口交下孩子就回自己那间房,自作饭自吃,落的双方都清净!
其实,不愿同公婆住在一起,这是一个心理问题,假如是自己的亲爸妈跟着自己住,心里会不会烦呢?即然题主提出了这个问题,我想最好的办法是给公婆租间房子让他们另外住,这样眠不见心不烦!如果公婆是乡下人,你在城里,就让他们回乡下去住,以后有了孩子,化钱顾个保姆看孩子,也别让他们跟你住在一起!那一定是你公婆的福气!
不想和婆婆住,主要是从心理上还没转变过来,认为婆婆是外人。从心里来说,也能理解。虽说和老公是通过一定时间认识和了解结合到一起的,但婆婆毕竟接触时间短,几乎和陌生人一样,要是生活在一起,毕竟会觉得别扭。
假如生活条件允许,可以暂时不住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有了小孩,需要婆婆照顾,自己从心里上回接受和婆婆住在一起,时间长了,有感情了,就好相处了。俗话说的好,家有一老,好似一宝,你就会体会到和老人在一起的好处了。
挺好。住在一起有很多不方便,但人年纪大了总想有个依靠,而且对年轻人不放心,要理解他们,跟她们谈心,说出自己想法,得到理解,这样才会和睦。老人们也愉快,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