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关闭国门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原因吧,如果咱们中国都关闭了出口进口,那么有些东西制造下来谁消费,今年一二月份已经损失很多了,国外严重国外自然有国外政府想办法,国内咱们管好自己就行,很多决策会考虑到的。咱们还需要恢复正常生活,不要想得太糟糕会过去的。
加强监督,在能力可以的情况下接受中国人回国,在灾难面前中国是他们最后的港湾!同时区别对待,不能全免医疗费用,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在世界上的蔓延趋势出现了严重的不确定性。而在中国,由于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收效。虽然风险尚未解除,但疫情受到遏制的趋势已经十分明确。目前,防控的重点已经开始从防止国内原发地向各地的传播,转向重点防止境外输入。
其实我们关注疫情在国际上的演化趋势,应该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防止由于境外输入导致疫情的再度传播;二是采取什么样的国际合作,帮助疫情受灾国度过难关,同时强化未来的合作机会。在这个时候,帮助他国也等于帮助中国自己。在这个时候,不应该渲染其他国家的防疫措施的制度问题,忽视了利用这次机会,可能为中国继续推动全球化进程,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发挥重要作用大好机会。
疫情形势逆转,需要新的判断
疫情初始阶段,很多人悲观地认为,可能中国要再次面临一些国家的封堵,经济的风险将会从国内的停工停产转化为国际的封锁,一些产业链可能会被迫向外转移。根据当时一些国家的表现和学者的分析,似乎是存在着这种可能。
但事到如今,很多人没有预料到的是,事情发生了逆转。曾经提出对中国关闭国门的许多国家,也开始被迫关闭自己的国门,而且持续的时间估计要远比中国经历的要长。因为中国虽然大规模疫情发生的比较早,但是在尽短的时间内解决了问题。而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无法采取果断措施,甚至有可能会使疫情的蔓延无限放大。
在这种情况下,再次判断全球的产业链在空间会引起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如何利用后疫情时期如何发挥“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讲,从因疫情对华暂时关闭大门,到现在因防范其他国家疫情中国有可能还要关闭国门,实际上对全球产业链和国际贸易影响巨大。中国能否在不关闭国门的情况下,继续维持现有的国际贸易格局,可能是需要认真做出判断和决策的。我认为,对于来自境外人口和货物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关闭政策,而是应该强化检验措施,虽然会付出一定人力和资金成本,但是对贸易双方维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以及现有的经济利益是十分重要的。
从投资的角度看,虽然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上升,导致一部分产业向亚洲其他地区转移。但是通过这次疫情治理效果看,中国的制度优势就是可以经历任何重大的灾难和突发性危机,而不会导致国家治理的失控。对于投资者信心的建立尤为重要。很多人认为,长期以来对中国的投资主要是取决于成本优势,其实制度的稳定优势和全产业链的形成以及国民素质等,同样是投资者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在如今疫情蔓延全球的危机时刻,考验中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采取何种姿态,利用有利时机,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这也是当前非常重要的政策着力点。例如宣布对外商投资的各项新的优惠政策,特别是结合疫情当下的新特点等,决定对于外来投资人员的防疫措施和隔离措施提供什么样的保障等。关键时刻见真情,也许利用好了,可以一扫近些年一些国家和投资者观望的阴霾,创造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新局面。
利用中国经验,助力全球抗疫
从产能分布的格局来看,我们虽然看到了油价下跌等因素,给中国提高石油天然气储备,降低企业成本带来了利好。但是原本应对与突发性疫情的大量应急性医疗物资的生产本来还存在着各种后疫情时代过剩的可能。如果中国利用这次疫情大爆发,把过剩的医疗物资产能及时地通过合作机制,支援给“一带一路”合作的友好国家,既解决了产能过剩问题,同时又是对这些国家的雪中送炭。当然也埋下了国家间、企业间和民众间相互信任的伏笔。
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看,中国治理疫情的经验有很多科学和智慧的因素,脱胎于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各种城市智慧技术市场化的广泛运用。在推进“一带一路”防疫合作机制的同时,还可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城市中运用方式加以推广,包括对于城市和社区居民在封闭以及自我隔离期间的心理支持和生活保障支持,以及在复工中利用互联网优势,采取视频会议和互联网办公模式的运用等,特别是推广各种后台软技术和前台硬技术。
总之,可以把这些在中国抗疫过程中行之有效的中国优势,通过防疫体系的建设,作为支援“一带一路”国家的重点内容,这需要在建立专家支援团队的时候,就充分考虑这方面成员以及技术人员的组合。
之所以提出通过“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建立全球化的防疫体系,原因在于,一是通过已有机制可以迅速得到相应;二是参与这个机制的各国与中国基本都是友好国家;三是还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扩大“一带一路”的影响;四是在这个特殊时期,人们对于传统机制的依赖,可以通过防疫而增加机制的互信;五是还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的金融合作机制,帮助受灾国家解决资金压力问题。
对于反对“一带一路”甚至一些拆台的国家,我们仍然可以采取先民间、后国家的方式,让他们知道享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的好处。中国的目标是争取扩大相关国家的合作范畴,化解矛盾和对立,同时区分友好国家和竞争国家,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尽最大可能实现化敌为友。当然也要坚持国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对于继续持顽固立场的国家,区分国家和人民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
近几年,全球化的格局遭遇了单边主义的严峻挑战。但是从发展的趋势看,单边主义并不得人心。而这次疫情的全球爆发,同时对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治理能力和应急措施的采取,都是一次严峻挑战。中国虽然在国内的疫情治理上取得了成功,但是应对全球的防疫格局,注定无法独善其身。因此如何利用好危机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实现全球格局贸易的重塑和突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具体建议如下:
建立“一带一路”国家疫情防控合作机制。在不方便人员往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视频交流达成共识,并通过机制采取合作。
建立“一带一路”国家防范新冠疫情援助基金,可从各相关银行以及财政部等方面,筹集资金,也可邀请“一带一路”国家参与这项基金的投资。
加强“一带一路”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强化中国有关部门和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在这方面的职能。对相关国家的防疫援助和支持应通过体系建设来完成。
在“一带一路”合作机制下,交流防疫治理经验,包括医疗和城市治理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成果和经验。可以通过人力和技术支持的方式进行援助。
谢谢邀约!为什么还不关闭国门,一方面,有助于世界各国了解中国应对病毒,所采取的措施,方式,方针,政策。另一方面有助于经贸物资交流,使生产经营不因疫情而大封闭,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一旦全封闭将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损失将无法估量!因此采用两手抓,边防疫,边生产!
本来中国疫情已经控制,由于华人或者在国外的中国人,或外籍人士,中国没有关国门,就是犹豫太仁慈了!因为中国认为病毒是我们人类的敌人,人类应该挑战。
从情理和法理上来说关闭国门,很不适合。毕竟回来的许多是中国人民的孩子。中国防疫战基本取得胜利,国内情况现在一片良好,一没必要,二现在关闭国门,更容易遭以美国为代表的外国黑子黑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