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的儿子说想死,不想活了,怎么办?

改变环境,让他们去更差的地方呆上一个月,当然现在也找不到了,农村现在比城市好。

所以找点夏令营之类的,让孩子多受苦他们就知道了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如果是最近疫情的话,受到影响情绪有波动是有可能。

我儿子和你家差不多大,最近也有点敏感,不愿意出门,说外面有传染病。

昨天还和我说人为什么长大了就不能变小了呢?问着问着就哭了。就是不愿意长大。

我和他说:妈妈知道你不想长大对不对?没有关系,妈妈会一直陪着你的,陪着你长大,等你一点点变得更厉害,更强!就什么都不害怕啦!还有十几二十年呢,不用担心!说不定,到时候,你会发明一个无所不能的机器人呢!啥都会!啥都不怕!

而且,不管你多大,都一直是妈妈的宝贝呀!

孩子心情就好一些了。

我们要理解的是,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一、六岁是孩子内心矛盾最为突出的一年。

其实这是由于孩子六岁左右的一个认知决定的。

六岁是孩子内心矛盾最为突出的一年,可能也是和父母关系纠葛比较多的一年。

因为五岁前,还感觉自己是个小宝宝,妈妈就是他的整个世界的中心,到了六岁,自我意识萌芽到一定阶段,他世界的中心变成了他自己。

孩子也在寻找这种平衡和中心,随着他越来越成熟和独立,他就越想打破旧的平衡。建立属于他自己的独立王国。

加上马上要上小学了,什么都会自己做了,他也长大了,越来越成熟和独立了,父母也觉得他长大了就会乐意把事情都交给他做。

但他内心又是习分挣扎的。一方面离不开妈妈,另一方面又渴望独立。

二、疫情的影响,孩子的情绪变得越来越敏感。

因为疫情呆在家里的时间太长了,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敏感。大人严肃的态度,外面行人人人戴口罩的状况,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变得越来越不规律。导致孩子的情绪也变得不稳定。

这个时候可能也会从大人口中听到关于死亡。但是实际上他并不懂得死亡的真正意义。只是觉得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样的生活现状,想要逃避。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

可能大人的争吵,孩子听到了也会受到影响。

而且爸爸妈妈是他最爱的人,他可能会无法理解为什么最爱的人会起争执。家里的气氛变得很压抑。他无法自我调解。

四,可能看的动画片过多的原因。

因为动画片里面不真实的世界受到了影响。从很高的地方跳下来不会死,以为死了又随便能复活,或者是想尝试一下死是什么感觉。

所以,我建议是:

1、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引发他这个念头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是别人无意中的一句话,也可能是动画片的镜头。

2、你可以去了解一下他最近都看了哪些动画片,你看一篇,看有没相关的信息。

3、告诉孩子,你们很爱他,现在你还小,很多事情做不到是正常的,但是你会变得越来越强,越来越优秀的。爸爸妈妈会一直陪着你的。

4、多陪他玩游戏,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可以让他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

5、陪孩子阅读一些讲生命和死亡的绘本。让他了解生命的重要性和意义。(我前几天才发过)

6、平时生活中,多培养他乐观积极的心态。遇到问题多往好的方面想。

比如:没关系。不要紧。你做得很好啊。小事情……

7、多陪他做他喜欢做的事,想买的玩具。满足他的愿望。

8、多带他出去走走,去旅行。看看忙忙碌碌的人们,看看这个鲜活的世界,看看其它的快乐的孩子们的生活。

9、多带他和同年龄的小朋友一起玩。交几个好朋友。

你好,我是琉璃巧育儿,国际IP绘本作者,绘本阅读指导师,家庭教育讲师,早期教育研究会会员。分享国际前沿育儿理念。欢迎关注。




你不要害怕。你先饿他三天看看。以后的在说。




当孩子表达出想死或不想活的想法时,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需要家长和其他成人及时处理。首先,家长应该非常重视孩子的言语,不要忽视或轻视孩子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因为这可能是孩子正在经历精神困扰或心理疾病的表现。

作为家长,可以先冷静下来,和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问题所在,让孩子感到自己被关注和理解。家长可以询问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倾听孩子的内心感受,尽量不要批评或指责孩子,而是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指导他们积极处理问题。

如果孩子的情绪持续不稳定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可以带孩子去儿童心理医生处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诊孩子的问题,并获得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家长也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自信和积极心态,提供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健康成长。




不是什么大事,可能他在抵抗什么事,你回忆一下,别着急,你说的一切好玩的,他也玩腻了,下班和休息时间带孩子出去玩玩,给他讲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那两门课外班如果他实在不想上,就取消,对孩子也没多大帮助,六岁就搞不定了,大了还怎么办?




每个人都是会有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所以必须要学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好起来,不然的话,你总是会觉得很难过




6岁多的孩子说自己不想活了,其实并不少见。不光是你的孩子,其他孩子也是这样。

还有这么大的孩子动不动就说,让别人去死的呢。

因为他们这么大不太懂“死”的意思,也没有像我们大人一样忌讳这些东西。

孩子可能觉得,说出这样的话,能引起大人的注意,说到底就是想得到关心。

你说没给孩子压力,那是你觉得他每天的学习量不算是压力。是不是压力应该问一下孩子,算不算压力。

能说出“不想活了”这种话,大概在他心里受过的委屈,肯定也不是一星半点。

但是也不用忧愁到,都想不想工作了。

具体的缓和方法有:

抽空多陪陪孩子,跟他多进行一些互动。特别是男孩子,到了这个年纪,应该跟父亲走得更近一些。多带他去做一些运动型的活动,踢球,游泳,跑步,骑车等。

除了运动外,这个阶段的男孩子应该还需要榜样的力量。可以让他读一些名人传记,让他找到自己的榜样。这样他心里就会有力量往前冲了。或者孩子不爱读书,你可以读了,跟孩子聊天的时候,当故事说给他听。

在孩子心情放松的时候,问孩子是否理解“死”的含义。然后慢慢解开他的心结。有很多时候,他可能只是不会表达罢了。比如说,他明明只是这近一段时间,因为其他事情很郁闷,但是他不懂什么是郁闷,所以就用了“死”“不想活了”这样的字眼。读懂孩子的内心,教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去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抑郁症




孩子说这样的话是渴望被爱、被看见、被了解、被认可的。抵御一切,唯有用爱包裹。爱本身就可以给孩子带去希望和抚慰。当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家长需要冷静且智慧地引导孩子,不是简单针对言行,而是对孩子说出这种话背后真实感受的回应。这样才能应对他发出的危险信号,从而避免悲剧发生。

中国家长最令人惋惜的一句话就是:小孩子能有什么烦恼?实际上成年人的崩溃歇斯底里,孩子的倒塌悄无声息……

如果孩子说出这样的话一定要做到:

1.倾听他,而非教育他

2.尝试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3.和孩子探讨这件事,宜疏导忌回堵

事实上纵观过去和现在教育的观念,就可以理解为何现在的小孩拥有脆弱的性格。过去对孩子的教育比较粗放,都是在风雨中锻炼成长的,会拥有坚韧顽强的性格;现在教育却特别精致,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逐渐培养出畏难脆弱的性格。家长也应该从自身的教育方式寻找原因,避免发生类似的情况。




前几天,大班的儿子突然说没有乐趣了,乐趣都不见了。想了下可能是给他玩具买多了,一旦没了玩具,就觉得没意思,而玩具又是典型的一次性刺激。

所以考虑给他来个长远的慢性刺激,兴趣班加几个,可能慢慢乐趣就回来了吧。




才6岁的孩子就跟父母说“想死、不想活了”的话,我认为这是不正常的,可能题主在对孩子的日常教育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放任孩子接触了太多“负面”“血腥”的东西

我朋友家5岁的女儿也曾有过动不动将“死”挂在嘴边的时刻,但我朋友十分警醒,仔细观察了一段时间孩子后,及时将孩子会接触到的平板和手机都设置了“儿童模式”,并且会时不时翻一翻历史记录,看看孩子有没有接触不好的东西。

同样,题主家孩子才6岁,按理说对“死”是毫无概念的,不可能无缘无故这样说。最大的可能就是,孩子在某些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触到了某些很负面的信息。比如可以一直往下滑的小视频,比如各种视频平台的自制动画。建议题主先从这个方面入手检查下。

如果真的发现了问题,一定要毫不客气地杜绝。另外,也要注意观察下孩子身边的社交情况。有时候,孩子之间极容易产生模仿行为,如若他身边出现了这样的小伙伴,父母也要及时干预,帮他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

二、太过溺爱孩子,凡事都顺其心意

题主在描述里说到,给孩子买了很多玩具,孩子状态不好,自己连班都不想上了。显而易见,题主对孩子的溺爱非同一般。可以想象,孩子在家里肯定是占上风的,他怎么说,家长就怎么做。所以,当他发现自己说出“不想活了”这种话而父母很紧张时,他就会变本加厉,以此谋取自己的利益。

别觉得我说得夸张,小孩子最精明,最会察言观色,父母的反应直接会决定他下一次的行动。所以,我大胆揣测,在孩子第一次提到“死”时,题主的反应肯定给了孩子不好的误导。倘若是我,当我的孩子跟我说这种话时,我当时就会惩罚他,一次性杜绝他之后的“做作”。

当然,事后我也会好好引导,不过那都是后话了。孩子在第一次出现不当行为时,父母一定要及时制止,否则,孩子只会变本加厉。要知道,约束孩子的行为,最关键的就是他第一次犯错时。

三、父母教育理念不一致,孩子“看人下菜碟子”

在描述中我发现,题主除了为孩子揪心,还在为因为这件事和爱人产生矛盾而发愁。很明显,题主和爱人的教育理念是有差异的,所以两人才会因此产生不愉快。

我表哥家的女儿是亲戚们眼中著名的两面派,妈妈带着和爸爸带着时完全是两幅面孔。妈妈带着时,女孩乖巧听话。爸爸带着时,女孩跋扈无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表哥老不在家,总觉得亏欠女儿,所以一回家就可着劲地宠她,真是要月亮都恨不得给摘下来。可我表嫂不是,她对女儿很严厉,要求十分严格。

在老人看来,严母慈父,再好不过啊,哪有什么问题?其实不是,父母的养育方法不一致,孩子极容易被养成两面派,对着人说人话,对着鬼说鬼话。

所以,我建议题主可以和爱人好好沟通下,两个人保持步调一致,对孩子“一视同仁”。当孩子发现爸爸妈妈的态度是一样的,他没法从其中一方那里找到空子时,自然就乖了。

最后,建议题主不要把这件事想得太严重,也不要过度反应。6岁的孩子,心智还不成熟,99%的概率是无意识地玩闹或者恶意地玩笑,正常引导,逐步淡化,慢慢就好啦。

以上,希望可以帮到你。

我是@贝叶育儿,80后职场妈妈,在育儿路上摸爬滚打多年,希望和诸位一起成长~




说明儿子有压力,做父母的不理解儿子内心世界,用自己的活法要求孩子!换换法呗,给儿子一个快乐的生活环境!




原始地址:/wenti/69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