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歌的起源是什么?有哪些经典曲目?

孝歌是我国孝道文化的一种,在我国南部地区普遍流行。当长辈去世以后,在将要下葬的前一夜他的后代要为逝去的长者守夜,就是围着他的棺材拿着香不停的转,谓之转香。这种习俗体现了一种传统的孝道理念。


谢谢您邀答。抱歉了!不了解孝歌是什么!也许是一种习俗文化吧。


孝歌是我国孝道文化的一种,在我国南部地区普遍流行。当长辈去世以后,在将要下葬的前一夜他的后代要为逝去的长者守夜,就是围着他的棺材拿着香不停的转,谓之转香。这种习俗体现了一种传统的孝道理念。经典曲目有:《父母恩情难得报》,《穷人记》,《不信谣》等等!


孝歌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这里我说一下关于孝歌起源于唐朝的一个故事:

唐王李世民的母亲死后,其灵柩停在金殿大堂,深怀孝心的唐王请来了先生、道士和念经和尚,为母亲做了七七四十九天道场,并看好日子为母亲送葬。奇怪的是,到发丧的时辰,几十个人都抬不动棺木,无论和尚怎么念经,道士怎样作法,棺木依然纹丝不动,就象钉在大堂上一样,唐王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这时,一个会算会量的木工发了一卦,说山东有个鬼哭庙,不妨去问一问庙中的鬼哭先生。唐王急忙飞骑前往,跪拜求方。鬼哭先生见唐王心诚,便告诉他所有法事都做得好,只是没有在丧堂中唱歌,只要唱了,亡者自然就会上路,成为仙人。鬼哭先生要唐王用五色纸写成榜文,张榜招纳唱歌之人。没过多久,田珍、田宝兄弟俩上前揭榜,并到定州邀约一个名叫东矮子的人,专门为唱歌打鼓,三人来到皇宫,唐王盛情款待。当晚唱完孝歌后,唐王母亲的灵柩突然起动,飘向天庭。唐王大喜,要用金银财宝相谢,三人婉言谢绝,说金银财宝不要,只要皇上加封,唐王遂将三人封之为“歌神”。

经典曲目有《陕西孝歌》《纣王降香》《杨家将》


我刚好陕南的,孝歌是陕南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人百年准备下葬前的头几天晚上围着灵柩转丧时唱的歌曲,语言类型是方言,无伴奏乐,唱一句后会有锣和鼓短伴奏,循环往复。起源不详,据说是口头传唱的,没有固定歌词,歌曲内容是包罗万象,历史人物,人物传记,人生哲理,阴曹地府,小妖小怪,新民风民俗等等。代表曲目不详,有历史传承的,有与时俱进的,有现场创作的,一般要不停地唱一通宵,要使灵堂气氛热烈隆重,那么久的时间内容必须多,语句必须押韵,这些人是要付出报酬的,大概每人一晚三百至五百一晚。


孝歌是我国孝道文化的一种,具体内容就是当长辈去世以后,在将要下葬的前一夜他的后代要为逝去的长者守

孝歌属于我国对孝道文化的一种尊重,当长辈往生之后,在即将要下葬的前一晚,子孙后代,为逝去的长者守夜,也是对长者的一种尊敬,这种习俗体现了一种传统的孝道理念。

陕南孝歌,是陕南民间丧礼中的一种演唱形式,俗称“丧歌”,古称“挽歌”。

它主要是

,随地域不同其风格、内容也各异。

孝歌起源于何时,民间有多种说法。

庄子文集《庄子·至乐》载:“庄子妻死,惠王吊

”《西乡县志·歌谣》载:“丧家伴灵时宾朋之歌也,词调稍

康熙二十六年(1687)《石泉县志·风俗》称:“石泉土著寥寥,四方商族

,有随土著而变者,亦有沿客习而效尤者各相揶揄。”

所以孝歌以唱为主,大多反映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褒奖孝行、弃恶扬善之类。

也有群

:《父母恩情难得报》等是劝善行孝的;《壹拾贰古人》

《三十六朝纲鉴》《曹安杀子》等是叙述历史故事的;《五更单身》《五

《丈夫一命归西天》等曲目是叙述单身女男独处之苦的故事。较长的《朱氏割

,群英聚首,各显其能,见人唱人,见事唱事,凡生活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现了《穷人记》《贵姐贤》《不信谣》等新孝歌。

唱孝歌时,用打击乐器一鼓一锣,也叫“打丧鼓”。孝歌的音乐内涵丰富、节奏千变

,调性色彩对比强烈。


庄子文集《庄子·至乐》载:“庄子妻死,惠王吊之。庄子则箕踞鼓盆而歌。”《西乡县志·歌谣》载:“丧家伴灵时宾朋之歌也。词调稍雅、凄婉动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石泉县志·风俗》称:“石泉土著寥寥,四方商族聚而成俗。其间冠婚丧祭之仪,有随土著而变者,亦有沿客习而效尤者各相揶揄。”所以孝歌是泛指地区民间说唱艺术形式的混合体。

作品有:《父母恩情难得报》《壹拾贰古人》《三十六古人》《三十六朝纲鉴》《曹安杀子》《五更单身》《五更哭》《丈夫一命归西天》


原始地址:/xinwen/30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