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宝宝变得爱发脾气是怎么回事?

3岁宝宝已经会说话会走路了,这时候应该给宝宝讲一些故事,教宝宝认识一些基础的数字和认识更多的物体,平时有空应该多陪宝宝沟通和玩耍,这样子年轻妈妈才会更加地了解宝宝,而3岁的宝宝没有耐心喜欢发脾气这怎么办呢?

3岁宝宝没耐心爱发脾气怎么办

平时的话可以多买点益智玩具,像拼图这些的,让他慢慢的去学,要告诉他要怎么做,建议年轻妈妈站在他的角度多想想,了解他的需求,对他的需求及时做出回应,不管他如何发脾气,都要温和平静的面对他,并适度给他一些安抚。

为什么3岁宝宝容易发脾气

由于年轻妈妈的溺爱,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闹,年轻妈妈决不要让步和造就,不然会助长孩子的脾气。最简单的办法是把他单独放在房间里,作短暂的隔离,冷落他一会儿,让他有时间冷静下来重新考虑下一步怎么办。即使在外面也一样。如此反复几次,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发脾气、哭闹都毫无意义,得不到年轻妈妈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慢慢地就不再乱发脾气了。

每次发作平息后,年轻妈妈要记住为孩子讲道理,及时进行下面教育。要告诉孩子刚才的行为是不好的,采取发脾气的办法要挟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是达不到目的的。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还是爱自己的,只是不爱自己的撒泼行为。这样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后不再乱闹,也可以避免孩子疏远父母的亲情。

3岁宝宝发脾气是比较正常的现象,那是因为年轻妈妈会表达自己的不满,而小孩子还不是很会表达自己的不满,所以就会通过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意,而年轻妈妈的溺爱也会导致宝宝容易发脾气,有时候应该把宝宝隔绝在一个房间里面,让他知道发脾气是没有用的。

另外三岁之后是宝宝比较重要的时期,是孩子身体的快速成长期,同时也是宝宝开始培养识字的最佳阶段。当然学习这种东西不能强迫宝宝,容易让他对学习产生反感抵触,导致以后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兴趣。一是尊重孩子兴趣想法,多陪伴他,通过玩的方式让他喜欢上学习。搜索【猫小帅学汉字】应用有惊喜哦,比如:我家闺女喜欢抢手机,我就根据她的喜欢,效果非常赞。里面很多冒险故事,教宝宝识字,还有游戏巩固。




当妈妈发现,一直以来,乖乖的宝宝开始爱发脾气,妈妈就会很头疼。宝宝脾气为什么这么大?妈妈该怎么办呢?

其实,宝宝发脾气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只是有的小孩脾气大一些,有的小孩比较温和,与先天遗传或者环境教育有关。这个时候的小孩,性格没有完全定性,不能单纯的以为是宝宝脾气暴躁,性格不好。

两三岁的宝宝,是发脾气,不听话的高峰期,这个时候的宝宝,自我意识初步形成,她们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又不能准确的表达,或者他们的想法很危险,是错误的,不被认可。那么达不到宝宝的目的,他们就会发脾气。

首先,宝宝发脾气的时候,大人千万不能以暴制暴,或许这是压住宝宝脾气最快的方式,但是,宝宝很会模仿,或许,她模仿你,潜意识认为发脾气是对的,以后脾气越来越暴躁。大人对宝宝以暴制暴,用大吼大叫的方式让宝宝安静,停止乱发脾气,有可能导致宝宝以后胆小怕事。从而产生一些不良的负面性格。

当宝宝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们要弄清楚原因,了解宝宝为什么发脾气,再尝试着与宝宝沟通,宝宝如果想法是对的,可以表示赞同,宝宝错误的想法要告诉宝宝,给予纠正,三岁左右的宝宝,已经可以听懂大人的话了,所以要多沟通多交流,正面引导。




三岁的小朋友开始有自己的意识和想法了,她有了自己的行为,但在大人眼里又觉得她们是小孩子,不会去按她们意愿去,她也没办法完整和大人交流,就只能通过发脾气来表示她的不满。可以尝试在安全情况下陪着她去按她意愿去试试,小朋友也一样,更多的是陪着她玩,而不是这不可能那不行,推荐套绘本,《大卫不可以》




首先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和说明孩子爱发脾气的原因。

第一点就是要从孩子的自身方面来探究。一个三岁大的孩子,从心理和生理的角度来看,他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情感已经开始萌芽了。面对一些东西和事物,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或者是身边的长辈让他们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们就会与之相对抗。而孩子还小,在语言系统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他会借助自己的肢体动作和本能的动作,哭和闹来对抗,表示自己内心的想法。一旦小孩子出现了这样的动作,大人就要开始慢慢的进行引导他们了。可以多给他们看以前调节情绪的书籍。还可以慢慢的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此外,另一个方面还有可能是因为宝宝生病造成的。有可能是因为最近这些天天气变化的比较快,一会冷一会热,宝宝受了风寒,鼻子和喉咙非常的不舒服。再加上季节的因素,宝宝的消化系统的也不会很好。一旦他们的肚子有一些不舒服,这个时候她们也是非常容易哭闹的。

第二点是要从外界因素来进行探究。一个三岁的宝宝,他是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而且宝宝天生就会比大人敏感很多。如果,你们家来了亲戚或者是宝宝不认得的人,这个时候也会引起宝宝哭闹。如果,你和自己的爱人,在家里总是吵架的话,声音和嗓门一大,也会惊吓到宝宝。另外,如果家里面有人吸烟的话,对宝宝也是不好的,刺鼻子的烟草味会让宝宝的鼻子和喉咙异常的难受,会引起他们大声的哭闹。

最后一点要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面来看。有的父母喜欢溺爱孩子,一旦他们想要某件东西不给他们的话,宝宝就会大哭大闹。因为他们的心得不到满足,自然而然地希望通过哭闹来获得自己内心的满足。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好的,容易让他们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

总之,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容易哭闹的话,大家一定要找到根源,然后从根源来解决问题,这样就比较有用。还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如果发现孩子哭闹千万要有耐心,不能够太烦躁了,要不然也会影响孩子的心情。




孩子还小,要找到孩子的需求。要给孩子培养好的习惯。要给孩子很好的环境,要给孩子很好的教育。从小要鼓励孩子。有赞美孩子,长大了才能发觉。他自己身上的才华。我建议你还是看看书,这本书叫做《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建议,有小孩的。都要看。当妈妈的都要看。他培养出来的小孩非常好。这位妈妈上过电视,我在电视上。看过它,要好好的给这位妈妈学习学习。




看到这个问题,就想来说一下。因为前段时间也发现我女儿变得越来越爱发脾气了,年龄也是马上三岁了。

女儿从小到大都是一手带大,行为规范我都比较在意,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坏习惯,也很乖巧听话。可是前段时间不管你让她干什么,都是说我不要。连以前每天都顺顺利利,养成习惯的睡前洗漱都执行不了,一说洗脸刷牙就各种撒泼耍赖不去。别的很多事情也都是如此,宝爸不明所以,觉得孩子跟变了一个人似的。直到有一天晚上睡到半夜孩子突然哭着惊醒,嘴里还说着:妈妈你别走。我才突然惊觉,原来孩子的改变,我占了很大的原因。

那一夜,把孩子哄睡以后,我进行了一下自我的反思,发现最近我的脾气也变得有点暴躁了。因为好不容易熬到了把娃送幼儿园的年龄,想着终于出去可以找工作改变现状了。结果事与愿违,找工作因为各种原因屡屡受挫,心情烦躁。还有孩子上幼儿一个多月,感冒了两次,在家呆了半个多月更是让我心焦难受。

所以,当孩子做错事或者有些无理取闹时,我就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好几次冲孩子发火。虽说事后很后悔,给孩子道了歉,但是肯定会孩子心里产生影响。而且面对孩子不服从指令,劝导无效且开始哭闹的时候,我也缺乏耐心跟她沟通,采用了任由她哭闹我走开不理会的方式处理,也给孩子造成了伤害。

第二,孩子刚送去幼儿园不久,还没能完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过了一开始的新鲜感以后,后来也开始闹情绪了,每天早上都哭着不想去。对孩子来说,分离焦虑也让她变得焦躁,爱发脾气,每次早晨把她交到幼儿园老师的手里的时候,她都是哭喊着妈妈不要走。

在孩子刚上幼儿园还处于分离焦虑的阶段,原本我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耐心。可是恰恰相反,我却因为自身的原因,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让她在入园分离焦虑的同时,回到家又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才变得敏感暴躁,恐慌,爱发脾气。

以前女儿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妈妈我喜欢你。可是最近她有时候会说:妈妈,我不喜欢你了。我才感受到孩子最近心理受了多大的委屈。最近我也做了自我改变,珍惜孩子在家的每时每刻,做高质量的陪伴,给孩子足够的温暖和关心,让她知道妈妈依然爱她。这两天孩子明显也有了改变,发脾气次数变少很多。

所以,孩子的改变,有可能是因为孩子自我意识变得强烈了,有自己的思维与主见了,也有可能是因为她对家人的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让她变得恐慌害怕了。只有真正弄清楚孩子改变的原因,才能及时化解,帮助孩子走出阴霾,变得越来越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家长您好,由于您的问题中并未有详细信息,因此在这里我先为您笼统的解答一下。

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正是自我意识飞速发展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孩子会倾向自己做事、不愿意听家长的要求,比如自己吃饭,自己走路等等,家长如果来帮忙,会因为不愿意而表现出一些肢体抗拒,如果您家孩子是这种情况,那么建议您在保证孩子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放开双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并且同时鼓励孩子,表扬他,这样可以很好的锻炼孩子自理能力。

如果不是上述情况,而是遇到一些原则性的事情,孩子不愿意听话,表现出抗拒,您需要耐心的教导,让孩子了解界限在哪里。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您先不要跟他讲道理,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比如“妈妈知道你现在很不开心对不对?”之类的回应,让孩子知道您看了他的情绪,等孩子逐渐平静后问清楚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再耐心的教导他。

了解更多更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请关注“积木育儿”号。




孩子在2~3时岁是进入发脾气的高峰期。这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但是由于表达能力有限,自制力也比较差。因此当他们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表达不出来,父母又不理解,他们就只能通过发脾气来表现。

从心理学上来讲,孩子爱发脾气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发脾气是孩子们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阶段,所以说并不是孩子变“坏”了。

那么宝宝发脾气都有哪些原因呢?

1.家长过度溺爱。

很多家庭里五六人大人围着一个宝宝转,对于孩子的爱那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碎了。因此对于孩子的各种要求都是有求必应,就怕委屈了孩子。每当孩子的要求家长不同意时,就通过发脾气、哭闹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家长总是抱着等孩子长大一点就好了的心理,不断地向孩子妥协。

长期如此,只会让孩子产生错觉,认为只有发脾气就能解决问题,孩子也因此容易形成脾气暴躁的性格。

2.不被理解,求关注。

一般孩子三岁后慢慢地就有自己的思维,对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由于他们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完善,当他想做的事,因为表达不清,父母又不理解他的意图时,就会急得跺脚、生气,对父母发脾气。

3.遇到挫折。

孩子遇到挫折时,也会产生挫败感。孩子从2岁起就开始快速的成长“自我”,他们强烈的想自立、想掌控事情的愿望。若是中途因能力有限或是父母的阻碍而无法掌控事情,那么他们就会很沮丧、很气愤,因此通过发脾气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4.模仿大人。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会让孩子有样学样。因此,如果父母遇到不顺时,总是以发脾气的方式来发泄,那么孩子就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喜欢用发脾气来解决事情。可见,孩子的行为或多或少都会折射出父母的影子。

5.宝宝身体疲倦。

有些三岁的宝宝不需要午睡了,但是体力可能不能支撑他们长时间玩耍,所以当身体劳累时,宝宝就容易出现易动怒的现象。

了解了宝宝发脾气的原因后,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对于孩子的无理取闹,给予适当的小惩罚。

孩子在大发脾气的时候,这时候给孩子大讲道理根本起不了作用。最好的做法是不理他,让他自己冷静冷静。等孩子不良情绪发泄完后,再跟他讲讲道理,跟他讲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比如可以给孩子指定的地方进行罚站等。

2.多与孩子相处,多关注孩子。

由于2~3岁的孩子词汇量有限,有时想表达的想法表达不出来或是被大人误解,会让他们很抓狂。像这种情况的话,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可以与孩子建立个约定,用几个关键字的手语来表达。

父母可以用下这种方法,更能理解孩子的需求。当然,在孩子用手语指某个事物时,父母可以跟他说这个东西叫什么,可以让孩子学着说,慢慢地孩子也就懂得表达了。

对于比较需要被关注的孩子,在孩子提出要求时,父母不要敷衍了事,而是要停下手下的事情,好好的听下孩子想要表达什么。这样会让他们更开心、快乐,发脾气的情况也就逐渐变少了。

3.多多鼓励孩子,引导孩子说出发脾气的原因。

当孩子做某件事情时,由于自身能力不够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特别是重复多次后,会让他们情绪很崩溃,很容易就发起脾气来。这时父母可以参与其中,教孩子如何做,鼓励孩子再做一次。这样一来,即使孩子看完父母做完后,孩子还是不会,也不会那么难受,因为有父母的参与,会让他们觉得不是自己一个孤军奋战。

4.父母要以身作则。

记得在《少年说》里看到一期孩子吐槽爸爸,他说我爸总是自己手夹着烟,嘴里吞云吐雾,然后对着我说,儿子,这烟害人不浅呀!你可千万不要学啊!相信生活中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这样的能劝说根本没有说服力。孩子肯定会想,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我做到呢?

对于孩子发脾气亦是如此,父母想要培养孩子能够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着先父母就应该以身作则。在遇到不顺的事情时,要冷静思考,积极地解决问题,相信孩子也会从父母身上学到这种处事态度。

5.吃点东西或是建议孩子休息一下。

对于孩子因为疲倦或是饥饿而发脾气时,父母可以给孩子喂点食物、喝点水或是吃点水果,然后让孩子休息一下。试想一下,我们大人在睡眠不足或是血糖降到最低点时,是不是也很容易脾气暴躁呢。

对于孩子发脾气,以暴制暴最不可取;对于孩子身体里藏着的情绪能量,我们要学会接纳他,帮助他,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的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联删!




感谢诚邀。

几乎每个2—3周岁幼儿都会不时耍一些脾气。在孩子身体不舒服时表现的更多见,但对于身体健康的幼儿来说,也一样会发脾气。很多年轻父母有时非常不解,孩子为什么这么爱发脾气呢?

●发脾气的原因

进入两周岁以后的幼儿发脾气有很多原因,比如挫败感、疲劳、饥饿、愤怒,或者恐惧,都有可能诱发幼儿发脾气。还有来自于父母的原因,比如父母脾气的暴躁,有些年轻父母脾气非常不好,经常在孩子面前不会收敛自己糟糕的脾气,甚至有时夫妻双方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比如有的孩子本没有做错,但是由于父母缺乏耐心,或者自己有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这很容易让孩子学会模仿父母的这种脾气。我以前曾经写过幼儿第一反抗期的文章:s/blog_493b8e710100eb54.html,希望年轻父母重新读一下,只有弄懂了反抗期的真正含义,你才能有意识做好引导幼儿情绪的工作。

●解决幼儿发脾气,或者说“不”的方法

当幼儿发脾气时,做为父母你最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被幼儿的负面情绪所影响。这时你要做的事,就是认真观察幼儿,想想刚才他没有发脾气之前在做什么事?或者你说了什么话?或者别的什么原因诱发幼儿心里的强烈不满,才导致幼儿发起了脾气。

现象一:是个人要求得不到满,比如幼儿吃某种食物时,吃完了,还要。要求买新玩具,不给就发脾气。

解决办法:可以采取延迟满足法,温和地告诉孩子:“你已经得到你要的东西了,这次只能给你这么多。”“如果你能做一个好孩子,你表现的非常好,妈妈会下一次满足你的要求。”或者“过几天,给你买”。如果孩子仍坚持要,你就不要再理了。再理,他就得理不饶人了。同时可以采取注意力转移的方法,比如要去别处,你一走,孩子马上就要跟上,就顾不上再想刚才的事了。

现象二:是幼儿正在专注地玩耍或做什么事,大人不问原由就打断了幼儿,引起幼儿情绪上的不满而发脾气。

解决方法:年轻父母一定要保护好孩子注意专注的保持,当孩子正专心地玩耍或者做某事时,你不要轻易去打扰,如果确实有需要,可以来到孩子身边,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孩子。当孩子感觉身边有人,抬头看你时,这时注意力就从玩儿中转移出来。你可以给孩子一个提示,比如说:“宝贝,再玩儿一会儿,我们就要去别处了(我们去吃饭)”,这种提示会给孩子一个心理准备,同时根据幼儿注意力专注的时间,你只需要耐心等待一会儿,孩子很快就会从一件玩具的专注上转移(暂时玩儿够了)。这时你要及时抓住时机,引导孩子跟着你去做其他的事。

现象三:是幼儿与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时,别的小朋友动了他的玩具,幼儿出于“护”玩具而争抢,争不过时就会发脾气。

解决方法:对于护玩具现象,年轻父母尽可能不需要参与调解,幼儿适当有一点受挫感并不是坏事。对于来家里玩耍的小朋友,可以让孩子从自己的玩具中选择一两样,然后告诉他:“你的好朋友玩儿完后,并不会带走,只在我们家玩儿。”这样说孩子就放心了,如果看到别的小朋友玩儿的很开心时,你的孩子可能会参与过来抢玩具,这时你可以带另人一个小朋友换一个地方,再给他找玩具玩耍,以防止你的孩子抢玩具,让另一个孩子哭闹不止。

现象四:是大人不小心破坏了孩子正在做的积木玩具,孩子看到自己的“成果”受到破坏,会非常愤怒而发脾气。

解决方法:年轻父母可能会经常欣赏孩子搭建起来的积木玩具,但一定要养成小心谨慎的习惯。因为你即便把不小心碰倒的积木造型恢复原状,孩子认为那也不是先前自己的“成果”,反而会哭闹不止,这时你道歉也没有用。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比如说要去别的地方,并做出要穿衣服,穿鞋子的样子,幼儿这时就会想着跟你走,而不再哭闹了。

现象五:是幼儿在电脑和电视前正看动画片,由于父母担心时间过长会影响孩子的眼睛,要求他离开电脑、电视前时,孩子没有尽兴,而大发脾气。

解决办法:在允许孩子用电脑或者电视看动画片之前,一定要和他约定动画片的个数,不要约定时间,幼儿不懂时间长短。选择动画片时家长要心中有数,像央视少儿频道一集动画片只有十几分钟。可以告诉幼儿看完一个动画片就结束了,要么你来关电视,要么妈妈来关电视,你选择一下。当孩子有了选择之后,就会自己去做了。

现象六:是幼儿不愿意爸爸和妈妈离开自己,由于分离焦虑而发脾气。

解决方法:上面已经说过了,做为年轻父母一定要提前一段时间,告诉孩子以后爸爸妈妈要出去工作,你在家里有谁在陪伴你,到时你和爸爸妈妈说再见就行,你就最棒的宝贝。注意,一定要把和孩子说再见的动作明确地做出来,让孩子逐渐适应。爸爸和妈妈下班回来后,要和他有一个拥抱一个动作,并且要自信而从容地和孩子说:“我爱你,宝贝!”“听奶奶(阿姨)说,你今天表现特别棒,来亲一下宝贝!”这些话都可以进一步坚定孩子认为爸爸和妈妈非常爱自己的信心。

现象七:是幼儿由于生病,身体不舒服,服药时因为药不合自己的口味而发脾气,拒绝服药。

解决方法:幼儿生病时,情绪会更得特别敏感而脆弱,并且有多疑现象。这时做为父母给孩子的安慰绝不可以过多,否则会养成孩子娇惯的心理。要做到合理的安慰,鼓励他做一个勇敢的人。有些年轻父母在孩子生病时,总是不离左右,或者抱着,或者背着,或者不停地问候孩子感觉怎么样?当你问候过多时,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我病的很厉害,我需要特别的照顾。”“我生病时,爸爸或者妈妈就必须要陪伴我在身边,并且寸步不离。”“我生病时,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等,面对幼儿这种从心理上因为生病而过度依赖现象,年轻父母必须要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要保持镇静和从容,不要表现过过于惊慌甚至是无助的情绪表现。现在孩子已经两周岁多了,按理说你已经掌握了幼儿生病时需要照顾他的一切细节和步骤。

对于幼儿觉得药的品味不对不愿意吃药时,绝不要糊弄孩子。可以引导孩子自己把放在桌上的药打开包装,把药放在杯子里,然后帮助孩子把凉(温)白开冲入药中,这样做,是让孩子亲眼所见并自己动手的同时,确信不是妈妈把药的味道给弄的怪怪的。对于需要输液的情况,一定要提前给幼儿做心里安慰和引导,告诉孩子输液可以好的很快,虽然扎针时稍有点点痛,但和打疫苗时没有什么两样,因为你是一个勇敢的好孩子,你肯定会做的非常出色。通过鼓励让幼儿战胜胆怯心理。

现象八:是幼儿被送到一个陌生环境,比如送去保姆家,幼儿不愿意在陌生环境下待着,也会发脾气。

解决方法:对幼儿初次接触的陌生环境,年轻父母一定不要放下孩子就走,而是可以选择在一个周末或者假日的时间里,陪伴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做适应。有几天下来,幼儿就在有爸爸或者妈妈陪伴的情况下,熟悉和接纳了陌生环境。然后再根据情况离开孩子,离开前要说“再见。”“妈妈下班后会及时赶回来接幼儿。”让孩子做到有心理准备,而不会误认为“爸爸和妈妈不爱我了”“妈妈,不要我了,他走了”“他们离开我了,我想见到他们”“我非常想他们,如果他们不要我怎么办?”等等。




谢邀!

家有“暴脾气”的宝宝,估计会是大多数家长们最想说的话题了,特别是接近三岁的宝宝,自我表达的能力和欲望都更加强烈,在情感的表达上也变得更加突出了。

说个我身边的例子吧,闺蜜有个困扰一直想不明白,自己和先生都是温顺和善的良人,怎么就交配出了属地雷的孩子,一点就炸?每次她谈到此处总是一脸想要把娃塞回去重生一遍的不甘心,除了安慰她孩子是来增加家庭人口类型多样性的,我还本着专业精神跟她列举了孩子发脾气的无数种可能:表达能力不足、秩序敏感期、渴望关注、感到挫败、缺乏规则、情绪周期等等,她一一对照后她表示理解,但是依然无法接受这个暴走娃娃的暴脾气。

✎无论你不哭泣还是发脾气,我都爱你。

尽管很多家长已经尝试分析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并开始用共情等正面管教的方式应对孩子的脾气,但是在大部分家长的眼里,发脾气仍然意味着任性、胡闹、不懂事、被惯坏了……总之对家长来说它是负面的、是令人沮丧的、是亟待解决的,这或许就是处理孩子情绪问题最大的障碍。我们一定要明确,接纳不仅是处理孩子情绪问题的技巧,更重要是疏导我们的困惑,换个角度看情绪,它确实没有那么糟糕。

发脾气是健康的阶段表现

人类的大脑有三个管家——理智脑,情绪脑和自主神经脑,对于外界刺激,情绪脑往往比理智脑反应迅速。而对于3岁前的宝贝来说,情绪脑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10岁以前情绪脑仍然更为强势,一般要到20~25岁以后理智脑中控制情绪调节的前额皮质才会完全发育成熟。对于情绪脑主导的孩子来说,发脾气是健康的情感宣泄手段,大脑发育正常的孩子都是有情绪的,从不表露情绪的“乖孩子”往往是在憋着自己的情绪,这对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反而是危险的信号。

世界心理卫生组织曾指出:80%以上的人会以攻击自己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自己的情绪,我国古代中医智慧也提到“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应该适当“纵容”孩子的一点小脾气。

发脾气是一种信任

有一次,小区楼下的妈妈们聚在一起吐槽孩子的坏脾气,其中有个妈妈说的话让大家都沉默了,她说“真羡慕你们的孩子会冲你们发脾气,一年前我把孩子打‘乖’了,这一年他一次脾气都没有冲我发过,也很少交流,你们可能觉得我疯了,但我真的太希望他再发发脾气。”我们沉默是因为,当孩子不再对我们表露情绪,这很可能意味着,他也不再爱我们了。

很多妈妈跟我抱怨,孩子在公开场合老老实实,在家里就是典型的“窝里横”,如果孩子的“横”不是特别严重,我倒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一个连自己的窝都不敢有一点点“横”的孩子一定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他对父母是不抱信任的,对自己是否被爱是怀疑的,他觉得只有乖才值得被爱,这恐怕就是父母最大的悲哀。

发脾气从来没有无理取闹

同事家的儿子一直是个还蛮乖巧的孩子,最近也开始一言不合就闹脾气,前几天逛商场的时候,孩子手里的冰激凌掉到了地上,瞬间就炸毛大哭,妈妈用共情安抚“我知道冰激凌掉了你很不高兴,你还想吃对吗?妈妈再给你买一个好吗?”赶紧给他又买了一个,塞到孩子手里,结果被一把甩到地上,妈妈极力克制自己想要暴走的冲动,继续通过转移注意力安抚他“你看那边的小火车多好玩啊,想不想试一下”,还是不灵!孩子越沟通越凶,甚至滚到地上撒泼,家长完全搞不清孩子到底想怎么样!结果就把孩子一顿胖揍。

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但孩子还真不是无理取闹,冰激凌掉了或许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的炸弹其实早就已经埋下,就像前段时间深夜逆行被交警拦下崩溃大哭的男子,让他崩溃的不是被交警罚,而是积压在身上的压力突然爆发了,孩子也是一样,让他发脾气的不是冰激凌而可能是最近家长缺失的陪伴、无理的冤枉或者草率的敷衍,他们只是借着冰激凌在抗诉不满,打了孩子,孩子此刻可能因为害怕而止住了脾气,但是它不会消失,或许下一次糖果掉地上的时候它就会再次爆炸。

❶压抑和指责

“你再哭闹,我就不要你了”

“真正的男子汉是不会哭鼻子的,好孩子是不会发脾气的“

家长用威胁孩子或者用标签绑架孩子,让他们觉得被抢了玩具感到委屈是不对的,输掉了比赛感到沮丧是不对的,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感到生气是不对的,因为恐惧和讨好的心理让他们有情绪也不敢表达出来,这种压抑就是在不断地否定孩子的感受,让孩子也逐渐否定自己,压抑真我,维护自己的完美形象,一味去讨好父母。

但是不把生活的阴暗情绪慢慢缓释出来,终有一天会长成一只反噬孩子的怪兽。学霸吴某某,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完美孩子“,报送北大,GRE成绩全球排名前5%,拿到波士顿offer,同学中没有一个人能说出他任何缺点,然而就是这个“完美”的孩子精心策划,手段极其残忍地弑杀了自己感情很好的母亲,在逃期间,他诈骗、嫖娼极近堕落。压抑到底的人生就像弹簧一样触底反弹,他用最极端的方式撕掉了自己的完美面具。

❷忽视情绪,回避问题

小岑抢了别人的玩具,对方家长又把玩具抢了回去,孩子因此哭闹不止,妈妈看到了觉得是自己的孩子不对,就任由孩子哭闹而和其他家长继续闲聊,她说“让他自己哭一哭就好了,长长记性”。

孩子发脾气其实是向父母发出寻求帮助的信号,他们不知道要怎么办,所以哭闹,妈妈此刻却无视孩子的需要,回避孩子面临的困境,孩子不知道怎么错了,不知道要怎么做,能长什么记性呢?他记住的只是“妈妈不爱我了”。

❸理性训导,大讲道理

“宝贝,你这样做不对的,妈妈告诉你…”

“比赛总有输赢,这次输了没关系,但发脾气就是你不对了...”

这些话乍一看其实都没错,但是说错了场合就变成了低情商的表现。卢梭也说“世界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和刻意感动”,用成人的思维和语言方式和学龄前的孩子讲道理,几乎等于对牛弹琴。此外,在气头上,任何人都听不进大道理,试图通过讲道理缓解暴脾气通常是姿态很好效果很差,沟通的质量70%由情绪决定,30%需要有道理,但是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他需要家长看到他的感受,接纳他的情绪,而不是通过讲道理把他先推到了对立面。

❶无条件地接纳情绪

这里的无条件接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承认情绪是无法消灭的。

贝尔·格里尔斯在《荒野求生》中说:

有时候,负面情绪会突然排山倒海地汹涌而至,似乎要把你湮没,试图阻挡这些情绪反而会让你备受煎熬,正确的做法是,坦然接受这些情绪所携带的能量,利用它来强化求生的决心。

情绪这条大黑狗是杀不死的,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和它相处,活在它之上。

第二,允许孩子发泄情绪。

给孩子一点空间和时间去适当地哭泣胡闹,我们不用去阻止,而是静静地陪伴或者拥抱他们,给他们哭闹的自由和思考的空间,等他们发泄完,自然会平静下来,并慢慢意识到哭闹不能解决问题。这个“允许”是很重要的,可以让孩子感觉到在父母面前表达情绪是安全的,让他们知道“我有情绪,但我依然足够好,我值得被爱”。

❷引导合理地表达情绪

允许孩子发脾气,不意味着他们可以任性妄为,甚至肆意破坏。孩子的情绪比语言发展要快,他们的情绪困在小小的身体里,不会说话或者词不达意,只能诉诸于最直接的发脾气,我们理解这种原始的方式,但是孩子们需要引导进化,学会用合理的方式纾解情绪。

心理学上有个词“觉知”,当孩子觉知到自己的情绪,情绪就被纾解了一大半。当孩子突然爆发脾气的时候,尤其在公众场合,最好先把孩子带到一个安静又安全的环境,让他先脱离旁人围观的尴尬环境,降低他的羞耻感和愤怒感有助于他恢复平静,让他更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等他稍加平复,我们再引导或者帮助他把情绪说出来——“失败了,你现在感到很沮丧对吗?”,“可以和妈妈说分享你现在的感受吗?”

我们还要给孩子介绍更多元的排解情绪的方式,和孩子一起跑步追逐、互打拳击,或者来一场枕头大战,各种运动或者健康的娱乐方式都是发泄情绪的手段。

❸预防和减少发脾气的几率

情绪就像一个一边注水一边防水的泳池,除了释放也要减少注入,平时多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时多给予孩子足够的眼神关注、拥抱轻吻以及陪玩,把容易引诱孩子的危险物品都收起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提供一些选择,让他们的自尊得以发展,培养他们的能力感,让他们体验成功和挫折,丰富他们的生活,孩子发脾气的概率就会随着他们的认知发展和经验积累得到改善。

孩子发脾气,很多时候是因为大人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我们的情绪决定我们对他的态度,影响我们对他做出的行为,进而激发他的情绪。对待孩子的脾气,有一个办法是通用的,那就是保持耐心,很多时候不是耐心没用,而是我们的耐心还远远不够。

欢迎关注公众号“旺宝家”,这里有海量的早教资源免费下载,还可以跟旺宝爹妈一起聊聊育儿那些事儿哦~




原始地址:/xinwen/56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