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八旗子弟大多数提笼溜鸟,齐长庆培育中国的天花病毒株和狂犬病毒株。而他本身资深兽医培养中国一系列实验动物。挺优秀一个兽医。也希望有一部他的片子。
鲁迅先生曾经为爱和猪决斗过,还喜欢拿弹弓弹随地大小便的人那里……
最近电视剧《觉醒年代》火了,历史上许多人物形象都在我们心中鲜活了起来,比如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个“骨头是最硬的,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的作家,还是一个有着“有趣灵魂”的人。
鲁迅先生在厦门时,很思念夫人许广平女士。正巧那里到处生长着相思树,他可以看着树以慰相思之情。有一天,鲁迅看到一头猪在啃相思树的叶子,气上心头:相思树的叶子怎么可以被愚蠢的猪啃?于是便和猪决斗起来。
这时有位同事走了过来,哈哈大笑:“你怎么和猪决斗起来?”鲁迅回答:“老兄,这话不方便告诉你……”
鲁迅先生还喜欢给人起外号,他在北大讲课时,有个青年教授川岛留了学生头,他便叫人家“一撮毛”,见面就喊“一撮毛哥哥”。
他写完《中国小说史略》后,特地寄给了川岛教授,还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小诗:
请你
从“情人的拥抱里”,
暂时匯出一只手来,
接收这干燥无味的
中国小说史略。
我所敬爱的
一撮毛哥哥呀!
鲁迅先生还是一个著名的吃货,在北平居住时,吃过了不下百家餐馆,有名气的,如广和居、杏花村、致美楼、四川饭店、德国饭店等就有65家,有时一个月下了30多次馆子。
他尤其喜欢吃甜食,有一次买了几个大甜梨,吃了一个不满足,半夜里爬起来连吃三个,最后在厕所一泻千里。
还有一次,朋友给他带来一些河南的柿霜糖,鲁迅一吃就停不下来,连吃一大半,半夜里忍不住把剩下的都吃光了。许广平劝他小心蛀牙,鲁迅先生扬言:“嘴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多,还不如趁着新鲜赶紧吃”。
鲁迅先生家里常备着零食点心,但怕客人吃光,“有时委实厉害,往往吃的很彻底,一个不留”,心疼得他不得了。他便把点心换成了花生,洋洋得意,“自去年夏天发明了花生政策以后,至今还在厉行”。
鲁迅先生是个丁克一族,和友人坦言孩子是“累赘之事”,还说丁克是“以绝后顾之忧为目的”,但某次“偶失注意,遂有婴儿”。
等生了周海婴后,他立刻化身为“宠子狂魔”,经常在给友人的信里“晒”儿子,聊起周海婴成长的点点滴滴。
他经常吐槽周海婴越来越淘气,“越来越淘气了,真烦,写不下去了,就这样吧”,可栋子却读出了宠爱。
鲁迅先生被友人称为“小白象”,有了儿子后,他就给周海婴取小名“小红象”,还专门给儿子编了首儿歌:
小红,小象,小红象。
小象,小红,小象红。
小象,小红,小红象。
小红,小象,小红红。
对了,在吃的方面,尤其是吃零食甜品,鲁迅先生可不会让着儿子周海婴。
有一次,鲁迅家里就剩了一块沙琪玛,儿子想吃,他也想吃,看着儿子可怜巴巴的眼神,鲁迅先生煞有其事:“照理你是可以吃的,但就剩这一块,还是不要吃的好”。
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当文科教授时,不太习惯那里的气候,而且学校教师宿舍环境实在是太差了。
这样下来,鲁迅也不讲究了,晚上在夜壶里小便,到了白天顺手把夜壶往窗外一倒,尿液被泼到楼下。
但是对于随地大小便的人,他一点儿都不客气。
某次沈尹默去拜访鲁迅,正巧路边有人在墙边小便,他竟然在那聚精会神地用弹弓打那人的生殖器官。
也是在这时候,鲁迅正和周作人住在绍兴会馆,晚上有发情的猫叫春,吵得二人夜不能寐,两兄弟索性搬来梯子,拿起竹竿,“棒打鸳鸯”。
说一下胡适的老婆江冬秀。
她算是民国时为数不多的过的很好的“原配”了。
她过的好,不是因为胡适是好男人,而是因为自己厉害。
关于她有个最彪悍的传言。
胡适和表妹曹诚英相恋,并承诺娶她。之后胡适回到北京,对江冬秀说明情况,希望与她离婚。
江冬秀直接拿起菜刀,拉着三个孩子对胡适说,离婚可以,我先砍死孩子,再砍你。
还有说法是拎着菜刀,追着胡适,逼着胡适从窗户翻了出去。
这行为简直就是“老娘这里只有丧偶,没有离异”的民国版本。
我们都知道爱新觉罗.溥仪是末代皇帝,他在1922年民国时期才举办大婚,他曾经有个陆军大臣叫做荫昌,本来是正白旗的人,后来满清灭亡了之后就投奔了袁世凯,担任总统府的高级顾问,侍从武官长。
溥仪在1922年结婚时,北洋政府就让荫昌作为中华民国代表,去参加溥仪的婚礼表示祝贺,荫昌来到婚礼现场,先以外事官员的身份相溥仪鞠躬表示祝贺,然后又像溥仪跪下叩首,然后说到:”鞠躬那是代表中华民国向您表达祝贺,现在奴才是以满人身份像皇上贺喜!“
民国初军阀混战,其中有一位叫做杨森的将军,是活跃在四川的军阀,先后参加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来逃到了台湾,民国时期一些新思想涌入中国,比如反对封建,解放妇女这样的思想,杨森也是支持这些思想的人。
当然只是在喊口号上,在私下他却是妻妾成群,但是有名分的就有12人之多,有了这些妻妾他还不满足,平日仍然寻花问柳,但是他怕自己的这些夫人们红杏出墙,居然对自己的妻妾们实行军事化管理,严格控制着她们的自由。
抗战时期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校纷纷内迁,最为著名的便是迁入云南的西南联大,一群著名的大学者也一路内迁,大教授刘文典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研究历史的著名学者,但是他却非常的鄙视
讲一个吴奇伟用鸡腿指挥作战的故事。
吴奇伟是粤系军阀张发奎手下大将,中原大战期间,张发奎投靠李宗仁、白崇禧,与他们一起北上进攻湖南,结果被打得大败而回。
云南军阀龙云和广东军阀陈济棠趁机入侵广西,直捣广西首府南宁。为了解南柠之围,李宗仁、白崇禧、张发奎率军与南宁城下的滇军展开激战。
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双方士兵战斗意志都很强。有一天,吴奇伟带着几个警卫员,正在边啃一只鸡腿边视察战况,这时一个连的滇军突然从小路上杀上来,一直杀到他们面前。
这时情况非常危险,白崇禧、张发奎等人的总指挥部就在后面,而且毫无防备。说时迟那时快,吴奇伟举起鸡腿,指向警卫员们,大吼一声:“散开射击!”装备精良的警卫员们立即投入战斗,暂时死挡住了滇军。
打了好一会,一个团的友军赶来支援,协助警卫员们击退了这伙滇军。事后白崇禧对吴奇伟夸奖到:“滇军用鸦片枪指挥战斗,吴将军用鸡腿指挥战斗,将来一定值得在战史书上大书特书。”
民国奇女子二则:
一、“大总统门生”沈佩贞
袁世凯搞复辟帝制时,沈佩贞印了一张名片,中间写了一行大字“大总统门生”。原来沈佩贞年少时曾经在北洋学堂就读,而袁世凯是该校的创办人,称自己为袁世凯门生也无可厚非。据说袁世凯收到这张名片时,点头默认了,还曾任命她为总统府顾问。
有一天,沈佩贞在醒春居宴客,以嗅女子脚为酒令,嗅女子小脚是古代文人最爱做的事,女子用长长的裹脚布来裹小脚,长久裹脚会有脚味,近代就有个文人辜鸿铭喜好写作时问女子小脚味道,这样比较有灵感。
上海神州日报尽情的刊载,连刊了三天,描写当时的丑态。沈佩贞大发雌威,率领一班娘子军去神州日报主事人汪寿臣的家,当时汪寿臣在北京选举众议院议员刚好不在家,另一个待选议员郭同借助在汪寿臣家,沈佩贞等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郭同给殴打了一顿。
这事在当时成为一时趣事,濮伯欣在小时报上,写有打油诗:
“最是顽皮汪寿臣,醒春嗅脚说来真。何人敢打神州报,总统门生沈佩贞。”
二、针神沈寿与张謇的三角恋绯闻
沈寿,是中国一位著名的刺绣家,曾绣了一位意大利皇后像,驰誉中外,被誉为“针神”。
沈寿三十多岁时,丈夫余觉纳了两个妾,一个十七八,一个二十左右,青春活泼。沈寿年纪轻轻为什么让他的丈夫纳妾呢?
原来沈寿有隐疾,是性冷感症(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性冷淡),因此沈寿无所出,让丈夫纳妾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后来,余觉的那个十七八岁的小妾,被送到日本学刺绣,没想到这个小妾在日本和一个革命党好上了。
这个小妾和革命党在武汉被捕,余觉此后还为此四处奔波,后听闻那个革命党成为伪满国立法院院长,其小妾便不知其踪了。
沈寿还曾与著名实业家张謇传出绯闻。当初张謇在南通经营,邀请沈寿到南通,沈寿丈夫余觉跟随。
张謇在南通为沈寿开了福寿绣品公司,公司经营不善,有所亏损,此外还有其他经济上的纠缠,因此张謇与沈寿夫妇有些龃龉。
后来,余觉离开南通,张謇对沈寿颇有些买椟还珠之意,亲沈寿远余觉,甚至于,张謇“忽自作多情”,给沈寿写了很多缠绵悱恻的鸳鸯蝴蝶派诗词,贻人口实,这三角恋在当时成为谈资。
沈寿病死在南通,张謇把她葬在狼山景区,墓碑上不写其夫姓,又不署余觉之名,余觉大为不满,想要把沈寿棺椁迁出狼山,还与张謇打起了官司,没想到正打着官司,张謇却去世了,此事遂不了了之。
参考: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
ps:回忆录真的好看啊啊,为了认证,请帮个忙呐
说一桩风流韵事,一代枭雄杜月笙与京剧名伶孟小冬开始在一起的时候,杜月笙是主动的一方,爱听戏的他爱屋及乌,对于唱戏的女人也是偏爱有加,在他的留个夫人中间,四夫人姚玉兰就是唱戏的。(欢迎关注我的号:历史三日谈)
等于到了孟小冬,杜月笙可谓是一见倾心,不论从长相还是唱功上,孟小冬都属于极品,因此当孟小冬离婚赴沪,杜月笙就让自己的四夫人姚玉兰赶紧把孟小冬安置好,当然此时还远未达到金屋藏娇的程度。杜月笙虽然上窜下跳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但是孟小冬刚刚离婚,还沉浸在梅兰芳在姻上带给他的伤痛上面,因此,对于男人、感情和婚姻,孟小冬是十分敏感的,她完全不想着自己还能在男人面前东山再起。
当年的孟小冬还是很傻很天真的,对于梅兰芳她几乎掏心掏肺风险了一切,虽然说女追男隔层纱,但这种被溺爱出来的感情,显然没有引起梅兰芳的珍惜,而且孟小冬主动到梅兰芳可以不付出任何东西就得到她,自然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梅兰芳也不可能替孟小冬担当什么。好在杜月笙在上海滩不但是一个狠角,而且是一个十分有担当的人,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在为人处世方面最能让人舒服,对于孟小冬这种感情世界并不复杂的女人,杜月笙自然可以摸到孟小冬的心坎,为了显示担当,按照杜月笙的规划,他是要以君子之道与孟小冬接触的。
但是孟小冬有情伤在身,因此并不主动,这就需要杜月笙把那层窗户纸捅破,杜月笙应该是在这些方面还是比较有经验的,再说了有四老婆姚玉兰做内应,姚玉兰经常在孟小冬那里过夜,这就是机会,一天夜里杜月笙给孟小冬来了个偷梁换柱,睡觉的时候还是姚玉兰,等醒来却是杜月笙那个死鬼,从此两人也就开始了同居生活!
听说民国时期的文人多薄幸,比如鲁迅、徐志摩、郭沫若。特别是郭沫若,他的故事如下:郭沫若的第一任妻子名为张琼华,是父母包办的婚姻,新婚五天郭沫若就离家出走,从此她为了郭守了六十八年的活寡。第二任,佐藤富子,郭为其取名安娜。她为了和他同居义无反顾与父母断绝关系,抗战开始后也被抛弃,于是她也来中国定居,后来都没能回家看望百岁母亲,那时一别竟是永别。第三任妻子于立群,郭先是接触到她的长姐于佩琛,并一见钟情,在两人两情未果的情况下于佩琛就因抑郁自缢了,后来见到于立群又一见如故,移情别恋,于是两人结为夫妻,但郭沫若仍然对她不太好,后来她自缢身亡。
1民国名士刘成禹、张伯驹所著的《洪宪纪事诗》中,有这样的诗句:“群言举世已滔滔,假印刊章孰捉刀?”说的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大的丑剧------伪版《顺天时报》,发行量只有一份,只供刚登上“中华帝国”皇帝宝座的袁世凯“御览”。
原来,利令智昏的袁克定为促使老子下决心复辟,竟伪造了一份天天刊载拥护赞成复辟帝制的报纸。袁世凯看到后,自然十分高兴,真以为舆论对自己称帝有利。
2民国初年,四川军阀刘存厚,先归附蔡锷,后依张勋,又随段祺瑞,反复无常,人称“刘厚脸”。同时,孙中山派到成都从事革命活动的樊孔周被刺,疑为刘存厚所害。有人拟成一副对联:“樊孔周周身是孔;刘存厚厚脸犹存。”嵌入二者之名,实为不可多得的妙联。
3当年,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问名士幕僚赵承绶:“啥叫政治?”赵引经据典,滔滔不绝。阎笑:“没那么复杂!所谓政治,就是让对手下来,咱们上去!”阎又问赵:“啥叫宣传?”赵又洋洋洒洒,说古论今。阎更加不屑:“听着,所谓宣传,就是让大家都认为咱们好,别人不好!”
4章太炎青年时代写出《春秋左氏读》后,曾很自负地宣称,如果刘逢禄看了这本书,只能是爬着逃走,刘逢禄是比章太炎的老师俞樾还长一辈的清代经学大师,曾著有《左氏春秋考证》。
5国民党主席林森病危时,曾想由吴稚晖继任。吴稚晖婉拒,理由是“看见外国使节穿燕尾礼服呈递国书时,尾巴一翘一翘的模样,就忍不住要笑。”
6黄侃的狂妄与尖刻是出了名的。黄侃年轻时曾拜访大学者王闿运,王对黄侃的诗文激赏有加,不禁夸赞道:“你年方弱冠就已文采斐然,我儿子与你年纪相当,却还一窍不通,真是钝犬啊。”黄侃听罢美言,狂性立刻发作,竟道:“你老先生尚且不通,更何况你的儿子。”好在王闿运通脱,并未计较。
7徐志摩收到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电报,说只有他的来电,才能让自己感到安慰。大诗人欣喜若狂冲到邮局,要把自己情意绵绵的文字,发到遥远的林美人手中。经办人看了内容,面露惊愕:“今天在你之前,已经有四个人给这位密斯林发去电报了。”诗人抢过名单,全是熟人,遂一个一个对质,还真是。
林语堂:在爱情中守候,在婚姻里白头
林语堂也算是民国时期不折不扣的文学大师了,翻译了许多国外作品,还著有《苏东坡传》、《京华烟云》、《啼笑皆非》等等,文风幽默风趣。他的婚姻,可以算得上是民国数位才子中比较幸福美满的,与妻子举案齐眉,白头偕老。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林语堂的一生最爱,并不是与其共度一生的廖翠凤,而是另有其人。
他与妻子廖翠凤两个人是“先结婚、后恋爱”,在结婚典礼上,他出人意料地将结婚证书烧掉了,说道:“结婚证书只有离婚的时候才有用,我们一定用不到”。此后的漫漫数十年里,他们一直恩爱有加,携手度过了一生的幸福岁月。
可是林语堂心中一直有一个无法忘却的人,那就是当时厦门首富陈天恩的千金——陈锦端。与电视剧中的那些狗血爱情一样,他们在大学读书时一见倾心,却惨遭女方家庭棒打鸳鸯。从此,陈锦端就成为了林语堂心口的那颗朱砂痣,终其一生,念念不忘。
林语堂爱作画,他画中的女人,连挽的发髻都无一例外是陈锦端的模样。在他老年生病之后,从嫂子口中偶然得知陈锦端来了当地,还坐在轮椅上的他,想要立马奔出门去,兴奋地喊叫:“我要去看她,我要去看她”。
廖翠凤心知自己的丈夫爱着别人,却并不计较。她多次邀请那时单身的陈锦端来家做客,还并不避讳地跟孩子们解释:“这就是你父亲曾经喜欢的锦端阿姨”。
林语堂对待爱情坦荡而真挚,廖翠凤对丈夫的情事也开明而豁达。唯有这样互补的两个人,才能专注于当下,在爱情中互相滋养,携手前行。
林语堂的文风一向诙谐幽默,对待爱情也看得通透。正如其所说,“婚姻就像穿鞋,穿的日子久了,自然就合脚了。”他一如既往地念着陈锦端,却并不固执纠结,在心中为旧爱保留一处位置,却更懂得惜取眼前之人。与自己的妻子好好生活,对婚姻妥善经营,终换来一生岁月静好,美满幸福。
林语堂曾经这样评价现代人的爱情观,“我们现代人的毛病是把爱情当饭吃,把婚姻当点心吃,用爱情方式过婚姻,没有不失败的。”
他告诫我们,“要把婚姻当饭吃,把爱情当点心吃。婚姻犹如一艘雕刻的船,看你怎样去欣赏它,又怎样去驾驭它。倘若你智慧,即使婚前你和爱人不相识,婚后你也是能和爱人琴瑟和鸣、相敬如宾的。”
其实,爱也罢,恨也罢,相守也罢,相离也罢,不外乎是两个人的命运纠葛;或热烈、或诚挚、或悲戚、或荒诞,都不需要我们去随便置评,因为这其间种种,都是真实而不加修饰的爱情。
中国近代史,各地都有盘踞一方的大小军阀将领,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今日和,明日战,他们身边又发生过什么样的趣事呢?
陆荣廷(1958-1928),广西军阀,在护国战争中,决意反袁,召集部下来开会。会场上摆着观音菩萨像,陆荣廷发表讲话,表示反袁立场。要求在场将领都必须在观音面前赌咒宣誓。焚香叩拜完,带领众人向观音菩萨宣誓,结果正在宣誓时候,儿媳进到会场里来找东西,陆荣廷一看脸色大变,说:“这次不算。重来。”认为女性在场不吉利。
段祺瑞(1965-1936),喜欢下围棋,但是水平臭,俗话说的臭棋篓子,但是见不得对手赢,因为身份,地位的原因,对局的人为照顾他的面子,总是要让他三分,想法设法的让他赢,赫赫有名的近代围棋大师顾水如,也是他的坐上客,总是很“艰难”的让他赢棋。而有名的昭和棋圣吴清源年幼时也在段府,刚到段府时,和他下棋,因为年幼,才11岁,就赢了他一把,段祺瑞就黑着脸,生了一天闷气。段的儿子段宏业也特别喜欢下围棋。有一次段祺瑞心血来潮说要试一下儿子的棋艺,结果两个人就“厮杀”开来,但是他儿子毫不手软,输给了儿子。段祺瑞完全不顾体面,一气之下将棋盘掀翻,指着儿子破口大骂:“你这个不肖子,什么都不会,就会胡下棋…..”那场面令人啼笑皆非!
阎锡山(1983-1960),主政山西,出了名的吝啬,在中原大战期间,阎锡山有次开军事会议,与部将商议对策。会议结束了,天也黑了。就请各位部下吃饭。一坛山西老酒,两个菜,最后诸将走人的时候盘子菜还没吃完。
福建军阀卢兴邦(1980-1945),他当时围剿红军,四处通缉苏维埃,那时候的闽赣苏维埃主席是杨道明,在反围剿失败后,就隐姓埋名入了空门,出家的地方是闇亭寺,就是后来的磬扬法师。巧的是闇亭寺恰好就是卢兴邦最信奉的卢公祖师坐化地,卢兴邦非常照顾闇亭寺,1939年的时候卢兴邦还专门去勒石纪念,磬扬法师也跟着队伍去欢迎卢兴邦。卢兴邦死的时候,闇亭寺的和尚去为他超度亡灵,磬扬也去了。真是冤家聚首
马步芳(1903-1975),字子香,西北地区军阀,蒋介石有次见马步芳,满脸笑容的说:子香,近来好哇?马步芳连忙点头哈腰说:托总裁的福,好......还没等马步芳话说完。蒋介石接着又说:“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下,”并指着身边的儿子说,“这是犬子经国。”蒋介石这么一介绍,把马步芳为难住了。因为,跟在他身后的儿子马继援怎么向“总统”介绍呢?“总裁”说他的儿子是犬子,也就是狗的儿子。那么,我的儿子马继援不能在说成是狗的了,应该低于狗的档次,咱要比“总统”要低一些。于是,马步芳指着身后的儿子,说了一句西北地区的一句俗话:“这是驴日的马继援”!据说蒋介石听了后,先是一愣,而后笑了起来。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单独召见彭德怀,适以笼络,问家中有什么困难,需要关照,彭元帅回答:“承委座垂询,职家早蒙何键主席关照过,连三代祖坟都挖了,家弟二人至今流落他乡。”场面一度十分尴尬。何键,民国湖南省政府主席。
王宠惠是民国著名法学家。早年王宠惠日本东京留学时,与好友秦力山租屋同住,王宠惠住在楼上,秦力山以及另有几个留学生住在楼下,他们雇了一个日本女子照顾生活起居,此女子容貌艳丽,举止妖娆。
当时王宠惠只有二十来岁,年少英俊,颇得日本女子的倾心,常常向王宠惠献殷勤,并且还用语言调戏王宠惠。面对日本女子的大胆行为,心无杂念的王宠惠根本不为所动。为了免被骚扰,王宠惠便让秦力山劝告日本女子,以后不要再来打扰自己。然而这位花痴女子根本不听劝告,依然对王宠惠死缠烂打。
有一天早上四点多,天还没有亮。那位春意荡漾的日本女子,竟然赤身裸体的到了王宠惠的房间,打算以身相许。王宠惠被眼前这一幕吓得大惊失色,大叫:“不可,不可!”赶忙穿上衣服跑到了屋外。
住在楼下的秦力山及其他几位留学生,听到王宠惠在楼上大叫,都从梦中惊醒过来,他们跑到楼上,询问发生了什么事?王宠惠是满脸通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后来秦力山他们知道事情的详情后,不禁对王宠惠见色不淫的定力十分佩服。自此之后,王宠惠拒色的美名便在留学生中传播了开来。
王宠惠不仅在法学上造诣颇深,还热衷于投身政治,在民国政府中多次出任要职,还担任过国务总理。按理说,身为政府官员,纵算不上阔绰,衣食倒也是无忧的,可王宠惠在平常生活中却颇为吝啬,属于铁公鸡一毛不拔。为此几个跟他极熟的好朋友为他取了个绰号,叫做“办法”。王宠惠在北京为官时,为了节省开销家中不用厨子,不开饭。早饭随便吃一点稀饭,午饭特别是晚饭则必定会到熟人家去吃。
他每到一个朋友家去,必定是坐到晚上六七点不走,主人留他吃饭,他总还要客气一次,说:“还早呢,还是回去吃罢。”主人再留他,他不仅不再去推辞,还会说:“有啤酒吗?有酒我就在这里吃罢。”这是第一个“办法”。如果主人不开口让其留下吃饭,王宠惠也有妙招,他会说:“有什么‘办法’没有?我们出去吃馆子好不好?我来请你。”主人一听这话自然脸上挂不住肯定会留他吃饭了。这是第二个“办法”。有时候好朋友们当真一起出去下馆子吃饭,吃完之后,大家都会抢着付钱,而王宠惠总是落后的,仅仅是装装付钱的样子而已,这是第三个“办法”。有时他的朋友们不同他客气了,吃完饭后先走,让他去付账,那时王宠惠还有第四个“办法”:他一拍衣袋,就喊道,“喂,你们走不成,今天我忘记带钱了。”
久而久之,朋友们对王宠惠形成了两怕:一害怕其串门,二害怕和其一块出去吃饭,因为都知道这位是蹭饭专业户,一旦沾上就躲不掉了。
1.张大千
①张大千不懂洋文,在国外经常迷路,于是托人用洋文写了一张帖子带在身上。
文曰:“愚,张大千,中国画家也。现住某城某街某号。因不识洋文,以致迷途难返。尚盼过往仕女君子,援我一臂,送我回寓,不胜感纫。”
他身着长袍,足蹬布履,长髯飘洒,仪表雄奇,故这一招在国外居然屡试不爽。
②1916年,张大师在重庆求精中学读书时,放暑假回内江老家,不成想途中竟然遭遇了土匪绑票。土匪要张大师给家里写信索要赎金。结果,张大师一不留神就把求救信写成了书法作品,更要命的是,绑他的土匪还很欣赏他的字......
就这样,张大千成了土匪师爷。
2.张宗昌
张宗昌性格豪放,挥金如土。他有一次坐黄包车,计价不过数角而已,他甩手就是一张10元钞票。车夫以为要找零,身上却无现钱,惶急不已。
张看到车夫犹疑,却以为对方嫌少,冷笑道:“穷人心狠!”一探手又掏出8张10元钞票给他。车夫始知其意,喜出望外。
不料张的跟班落在后面,竟向车夫索回那8张。张极为警觉,在前面大喝一声:“这是他的,你想干吗?”令他还给车夫。
3.章太炎
章太炎于人情世故毫不知悉,出门即不能自归,他在东吴大学的同事黄人也是一个痴人。某次这两个痴人一次在茶馆小坐,结账时才发现都没带钱,遂决定将章留下作人质,黄回去取钱。
不料黄人回家后,正巧收到朋友寄来的书,于是一看成痴,将章抛诸脑后。
4.辜鸿铭
辜大师绝对是民国的冷幽默大师,有时候,其言论不是噎死你,就是笑死你。在男人该有几个女人这个问题上,辜大师主张男人应多娶小老婆。对此,美国妇女运动人士特意跑到上海来跟辜大师辩论。
辜大师问女人:“亲爱的女士,请问你家马车几个轮子?”
女人说:“四个。”
辜大师又问:“用一个打气筒灌气,还是用四个打气筒灌气?”
女人说:“当然是用一个。”
辜大师怼道:“娶小老婆就是这个道理。”(小污车,滴滴滴)
5.梁启超
梁启超是麻将的超级爱好者,并有一言:“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1919年,梁启超从欧洲回国,有一次几个知识界的朋友约他某天去讲演,他说:“你们订的时间我恰好有四人功课。”来客不解,听他解释后方知,原来就是约了麻局。
6.林语堂
林语堂也是幽默风趣的,他主编的《论语》、《人间世》杂志即是他这种风格的体现。有一次某大学举行毕业典礼,邀请林语堂出席并发表讲话。典礼上,一些头面人物在台上长篇大论,夸夸其谈,没完没了。轮到林语堂上台时,大作家一句话就把前面的虐了个遍——“讲演要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
-END-
下载“博库图书馆”APP,免费借阅林语堂经典图书《闲情偶寄》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博库图书馆(ID:bookuuread)
民国是一个“文武双全”的时代,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民国出了很多武人(军阀)和文人(大师级的),这些文武之才演绎了很多历史上的大戏,同时也有很多逸闻趣事,下面以“对”为线索说几则:
段祺瑞与围棋大师吴清源对弈,气歪了鼻子
民国总理、临时执政府执政、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喜欢下围棋,但是棋艺并不甚好。据说他当国务总理的时候,围棋天才吴清源通过别人介绍来到他这里陪他下棋,那时候围棋大师才十几岁,但已经有了天才相,段祺瑞当然不是对手,每次输棋,段祺瑞就生闷气,他还有个特别的生理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气歪了鼻子”,段祺瑞输棋鼻子就会歪到一边。输了几次后段祺瑞再也不和吴清源下棋了。不过,虽然他不和吴清源下棋了,但是该给的“工资”一文不少,是不是也很可爱呢!
刘文典与委员长蒋介石对骂,被打耳光
刘文典是国学大师,但是也有点恃才傲物,说话有点损,据说他很看不起沈从文,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南迁昆明,刘文典和沈从文都是老师。那时日军飞机时常来轰炸昆明,一有警报联大师生们都赶紧往防空洞跑,一次刘文典看到沈从文在他前面跑,大怒对沈说:学生们跑是为了保存国家未来,我跑是为了保留国粹,你算什么也跟着跑!他最有名的事儿还是1928年任安徽大学校长的时候,学校闹学潮,恰巧刚刚北伐成功掌握国名党大权的蒋介石视察安徽,来到安徽大学,指责刘文典平息学潮不力,不想刘文典不买账,不接受其指责,蒋介石大骂其学阀,刘文典反唇相讥蒋是军阀,蒋介石大怒,据说打文明棍打了刘文典,也有说打耳光的,然后把刘投入大牢,后来经蔡元培等的营救才放出来。有个性吧!
张宗昌与“刘邦”对诗,别有韵味啊
张宗昌字效坤,是山东掖县人,长工出身的一代枭雄,后来投靠奉系,成为直鲁联军总司令和山东省统治者。他本是一个粗人,可是偏爱舞文弄墨,请了一个前清的老秀才当老师,自己学起作诗来了,而且数量不少,流传至今,出了一本书《效坤诗钞》。他的诗虽然粗俗,但是也粗通文理,有自己的特色,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汉高祖刘邦写过一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张宗昌模仿刘邦写过一篇《俺也写个大风歌》,诗曰: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应该说写的极有气势,除了第一句有点粗以外,甚至可算是好诗,当然第三句自吹自擂了,不过张宗昌也算的上一个乱世枭雄。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转黑,逃亡海外,尊孔保皇,买岛纳妾,乃至最后变身“康金刚”。这个知识应该鲜为人知吧。
很多人说,康有为的高光时刻在清朝,应该是清朝人,他算不算民国人呢?
当然算了,康有为虽然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清朝,但他人生中的最后15年都生活在民国,而且争议点都在这一时期。在民国的名人中,他也算上号的。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没有像戊戌六君子一样舍身成仁,而是出逃海外。对此,他有自己的解释,“奉诏出外求救”。
这个诏,就是衣带诏。康有为说,自己“屡奉温室之言,密受衣带之诏”。当然,这是康有为自说自洽的台词。
真实情况是,光绪会见杨锐时曾经写了衣带诏,内容是“尔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及诸同志妥速筹商”。
显而易见,衣带诏中没有康有为的名字。这一点,在杨锐被杀后,他的儿子杨庆昶趁扶柩回四川时得到了求证。
带着所谓的“衣带诏”,康有为先是到了日本,后来又到了加拿大、美国。每到一处,他都希望各地华侨“齐心发愤,救我皇上”“专以救皇上,以变法救中国黄种为主”。
这样做到目的就是要“劝导侨胞,广筹经费”。为此,康有为后来成立保皇会,也就是中国维新会。
保皇会看似是个政治组织,但其实更像一个商业组织。毕竟,保皇会的全称就是“保救大清皇帝公司”。
公司有170余埠,遍及世界五大洲,在世界范围内有开展商业投资活动,一时间便筹集了大量资金。
一定程度上讲,保皇会就是一家超级跨国企业集团。康有为从中获利不少,据说他周游世界的钱就是从中支取的。
当然,周游世界还是其一。
光绪三十年(1904年),康有为到了瑞典,在斯德哥尔摩沙丘巴登地区买下了一座小岛,在岛上修建了中国式的园林,取名“北海草堂”。康有为买岛花费和保皇会的会费就有扯不清的关系。
康有为在周游世界过程中,不仅腰包鼓了起来,思想也发现了巨大变化。
比如,康有为的政治思想由原来的改良维新倒退到反对民权、膜拜君权的立场,维新代表人物已经退化为顽固守旧的代表,成了社会前进的绊脚石。
又比如,他认为,美洲的印第安人是古代殷商时期的中国人东渡过去的,美洲文明起源借鉴了很多殷商的思想。
再比如,康有为崇拜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也崇拜西方的肤色和人种,认为白种人是“高等人”,只要把全世界的人都改造为白种人,那么便不会再有战争,世界就会变成理想社会。
除了思想转变外,康有为有时候也有言行不一的表现。
比如,他提倡一夫一妻,自己却妻妾成群。康有为一生共娶了6个老婆,甚至晚年还娶了一个年仅18岁女子,这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
康有为去世的那一年。一则传闻流传出来,康有为做志愿者,参加德国医生希米脱的医学实验,给自己换上了一对儿“猩猩睾”,后来产生排异反应,最终七窍流血而死。
可能是人红是非多,对于这则近似野史的传闻,大家真假自酌吧。
时间是最好的炼金石。那个动荡的时代会涤荡一切人物和是非,也包括思想的尘埃。
关注“史趣”,我们一起畅聊更多有趣、有料的历史故事。
说说鲁迅和胡适俩位大文豪的趣事。
先说胡适。胡适有次演讲引用了孔子、孟子、孙中山的话,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最后他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时写了胡说。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胡铁花,古龙小说里楚留香的最佳拍挡,和胡适有关系吗?有。胡适的父亲名字就叫胡铁花!
再说鲁迅。鲁迅我们从小就学他的文章,给人感觉很严肃的老头儿。其实他也有好玩的另一面。鲁迅年少读书时,有次老师出上联独角兽让学生们对。鲁迅偷偷告诉同桌让他对四眼狗,同桌不知是计,如实对了四眼狗,老师大怒,赏了同桌一寄耳光,原来老师戴一副眼镜!最佳损友非鲁迅莫属。鲁迅上海居住时,喜欢在二楼开窗户写作,常有不文明之人在楼下墙角处小便,鲁迅就拿出小弹弓再用纸团发射,对着那人的屁股啪的一下,然后赶紧回身正坐伪装无辜的样子,被打之人往往摸着屁股而去,但不知是谁捉弄!
鲁迅逝世后,从未与鲁迅有交集的著名的民国外交家叶公超通宵达旦读了鲁迅的文章,非常喜欢鲁迅的小说和散文,并专门写了两篇文章极力褒扬鲁迅,认为鲁迅超越胡适和徐志摩远矣。这事引起胡适的不满,(胡适与叶公超交往甚好),胡适对叶公超说:鲁迅生前吐痰都不会吐到你头上,你为什么写那么长的文章捧他?叶公超板着面孔告诉胡适:人归人,文章归文章,不能因人而否定其文学成就。
鲁迅和胡适二位大文豪的趣事挺多,你喜欢谁?
那些数学不好,甚至零分的民国文人。
1917年的时候,他参加北大的入学考试,胡适改卷子的时候非常兴奋的说,“我看了一篇作文,给了满分,希望学校能够录取这个有才华的学生。”可是大家一看这个学生的成绩单,数学成绩是零分,其他科目也不怎么样。关键时候校长蔡元培力排众议,破格录取了他,11年后,31岁的他成了清华大学的校长。他就是罗家伦。
后来,罗家伦负责招生,一名考生国文和英文很好,但是数学据说只有15分。罗家伦估计是想起自己,因此找这个学生进行了深入长谈,后来就把他招进来了。毕竟当初自己数学只有0分,还不是进了北大,最后还成了清华的校长。至少这个考生还比自己多15分,他就是钱钟书。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运气都这么好。1930年他报考北大,国文和英文得了满分,数学得了零分,北大没有录取他。后来他不甘心,所以又考了清华,结果考试结果还是和考北大的时候一样,数学还是零分。清华破格录取了他,后来他成了中国有名的历史学家,他就是吴晗。、
据说季羡林高考的时候数学成绩也是不好,当他的学生钱文忠问他的时候,他只是说“很低的”,其他并不多言。不过他学生有点坏,跑去查清华大学的档案,发现季羡林当时数学只考了4分,并且他当时报考的第一志愿就是数学系。估计是季羡林知道自己数学不好,所以才想上数学系补补数学。
还是谈谈沈从文吧。
沈从文早年在上海的时候,日子过得很潦倒,惨兮兮的。
上海日子太苦闷,沈从文就想着老家的好,写文章的时候,描写了一个世外桃园般的湘西。
湘西本来就有几分神秘,大上海的少爷千金对它很是好奇,加上沈从文文笔了得,把湘西塑造成了一个纯朴自然,不食人间铜臭的乡村,湘西和沈从文就都火了。
后来,沈从文再回湘西,发现,也没自己写的那么好嘛,也是当时在上海太郁闷,才放大了故乡的各种优点。
不管怎样,湘西这个闭塞的小地方,就成了知名的景点,文人写起软文来真是了得。
1930年,徐志摩介绍沈从文到胡适任校长的中国公学任教。
沈从文初登讲台,看见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居然吓得不敢说话了。伫立片刻,沈从文才哆哆嗦嗦发言,原先准备讲一小时的内容,十多分钟全说完。最后,他只好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我怕。”下课后学生们议论纷纷,有人说:“沈从文这样的人也来中公上课,半个小时讲不出一句话来!”议论传到校长胡适的耳朵里,胡适笑笑说:“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成功。”
沈从文追张兆和的恋爱故事,我已经在其他回答了写过了。
这里讲的是32年沈从文请求张兆和的二姐向张家提亲。人家张武龄是教育家,陆英是昆曲研究家,对此事十分开明,也早就知道沈从文和女儿的故事。因此他们立即表示同意。
张允和坐车去给沈从文打电报。
电报上是这样写的:允
第一,爸妈允了;第二,发报人,。
一个字当两个字用。
省钱。
张兆和不满意——人家看不懂咋办!
立即偷偷跑到电报局,自己又写了一份电报:
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允”这个字还是要谨慎的,接到了三妹的电报,沈从文就跳起来了。家长是同意的。家长同意的!!!
“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这也是民国时期中国第一封白话电报,作者是张兆和,收件人是沈从文。因而也成为民国的一件趣事。
19.05.09晚间随笔
解放战争的时候,毛泽东策划了三大战役,并且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全面的反击。这时候蒋介石意识到自己大势已去,这时候他想和谈了。
他是这么想的,自己先下野,然后让李宗仁上任,当代理大总统。
蒋介石让位李宗仁,就是想让他去和共产党谈判,要求划江而治。蒋介石在下野前,把所有的重要职务,都安排给了自己的人。
李宗仁当然知道自己被蒋介石架空了,因为没有实权,所以他不想干。
蒋介石告诉李宗仁,这个时候,你必须顶上,因为我给共产党去谈判,他们肯定不会答应的,但是,你上肯定可以的。
李宗仁说,我看未必,这时候我们已经失去民心了。
蒋介石非要让李宗仁试试,李宗仁不情愿的答应了。
蒋介石要下野了,这是一件大事,这件事情蒋介石当然是要召开一个记者发布会。告知全国人民他的想法了。
所以,他们就把召开大会的时间,定在了第二天。
李宗仁问蒋介石,我们明天发布记者会的时候,要穿什么衣服呢?
蒋介石不假思索地说,我们是军人,当然要穿军装了。
李宗仁就相信了蒋介石。
结果到了第二天,李宗仁穿了一身绿色的军装来了。但是,当他看到蒋介石的时候,他就傻眼了。
蒋介石并没有穿军装,而是穿了一个灰色的长袍,头上戴着一个礼帽。
蒋介石在主持台上讲话的时候,李宗仁就站在他的身边,这样看上去,就要任职总统的李宗仁,就像是蒋介石的一个佣人一样。
李宗仁对狡猾的蒋介石,当然不满了。
不过吃了这种哑巴亏,他还没地方去诉苦。只好把这口恶气给忍下去了。
不过大家也知道,后来蒋介石的和谈是假的,他之所以让李宗仁去和共产党谈,是为给自己争取时间,其实他早就开始向台湾运送东西了。
后来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说两个关于鲁迅、胡适两位文学泰斗婚姻上的事吧。
01包办婚姻
1906年7月26日,鲁迅成亲了,当天晚上,大家都守在洞房外准备看小夫妻的热闹,谁知鲁迅拿起铺盖,睡到母亲房里去了。
他娶的新婚妻子名叫朱安,比他大三岁,正符合当时人认为“女大三,抱金砖”的标准。
早在六年前,他和朱安的婚事就由双方父母定下了,虽然已经西化的鲁迅,骨子里看不起包办婚姻,但他还是默默接受了。
他只给未婚妻提了两个标准:放足、读书。
朱安
结婚当天,新娘子要从花轿里下来,因为轿门太高,朱安还没落地,鞋子先掉了。
原来,为了“满足”丈夫的要求,朱安故意穿了一双大鞋,但鞋里塞满了棉花,鞋子掉了之后,一双三寸金莲露了出来。
正在迎亲的鲁迅又气又恼,他气妻子的自作聪明,也恼妻子的思想顽固。
他按捺住心中的不悦,在亲朋的导引下,完成了成亲的仪式。
回到新房,鲁迅掀开盖头,和朱安简单聊了几句,聊完鲁迅更失望了,他娶的这个妻子竟是如此无知!
可想而知,朱安对鲁迅的两条要求,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她只顾欣喜未来的夫婿学识渊博、文质彬彬,却没想过,自己要怎样和他匹配呢?
没有想象中婚后的琴瑟和谐,朱安的悲剧从嫁入鲁迅家就开始了。
新婚当晚,鲁迅就搬进了母亲屋里,再没碰朱安一下,以后的日子里,俩人连话也很少说了。
仅仅在家呆了三天,鲁迅又留下孤独的朱安和惆怅的母亲,出发去了日本。
鲁迅
17年后,鲁迅遇到了比他小17岁的许广平,他炙热的恋爱了,并很快与许广平同居,后来,他们有了一个儿子海婴。
而朱安呢,常年与她为伴的只有逐渐老去的婆婆,在照顾婆婆去世后,她只能整天一个人面对着空空的院子发呆。
就像鲁迅年轻时自己所说:朱安是母亲给自己娶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
在这场婚姻里,看似鲁迅是无情的,朱安是可悲的,许广平是无辜的,可这些又能怪谁呢?
02以死相逼
同样是包办婚姻,胡适也遇到了和鲁迅一样的难题。
13岁的胡适,由母亲做主,与故交之女江冬秀订婚。后来的十几年间,胡适到上海、美国求学,两人从未见过面。
作为旧式大家庭的女儿,江冬秀也从小裹脚、大字不识一个。
在得知自己未来的夫婿是留洋学生时,江冬秀开始主动要求学习,她学的很慢,但好在有进步。
有一次,听说胡适在外生病了,江冬秀心急如焚,就自己给他写了一封信。胡适拿到信后,高兴的不能自己:病中得他书,不满八行纸;全无要紧话,颇使我欢喜。
在这一刻,胡适对这位旧式妻子,说不上有多喜爱,但起码心底升起一丝敬佩了。
与朱安对待鲁迅出轨许广平的态度不同,江冬秀则泼辣许多。
胡适与江冬秀
胡适有一个昔日女友韦莲司,两人经常通信,女方还为了他终身不嫁,有一次胡适向江冬秀表达了想离婚的想法,没想到这位小脚女人到厨房拿起一把菜刀,就驾到了自己脖子上,扬言:胡适敢再有此想法,就当场死给他看!
吓得胡适赶紧赔礼道歉,从此打消了离婚的念头。
可纵观整部历史,女子自强如江冬秀者,不多,能在妻子的“虎威”下屈服的男人,亦不多。
更多的是像朱安这样逆来顺受、任劳任怨的女人,也有更多的像鲁迅这样失望透顶、另寻寄托的男人。
明代诗人曹学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由于民国的几位著名文人,如沈从文、徐志摩、李叔同等,都有抛弃发妻、另寻新欢的行为,更加深了人们“自古文人多薄情”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