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心理实验对被试者的心理是否会有影响?

参加心理实验,对于被试者是有一定的心理影响的。

这种影响是正面的,也是积极的一面这对被试者有一定的帮助和改变自己心理方面的一些负面情绪有所改变,心理上的一种交锋,对心里的一种矫正。


先说结论:要看你参加什么样的实验,以及实验者是否严格遵守人文关怀原则、保障被试随时退出等原则,使被试身心不受伤害。

下面先说两个实验:1津巴多的监狱实验(该实验被改编成电影斯坦福监狱实验)

津巴多以600多元一天的报酬征募来通过了专门测试的受试者——24名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在真实模拟的监狱环境中一组扮作狱警,一组扮作犯人。

实验开始时,扮演狱警的学生前往扮演犯人的家里抓捕了他们,然后将他们带到了建造监狱里。这些扮演学生的犯人一开始很欣然的接受抓捕,并在监狱里穿上了不符合性别的裙子,还带上了丝袜帽子。第一天犯人之间说说笑笑,而狱警们也只是按章办事,告知犯人们要遵守规矩,并且裙子上的衣服代表他们的名字。

但是随着实验的进行,所有人的情绪都开始变的不受控制,模仿狱警的被试越来越像狱警,对犯人一言不合就严加拷打。而模仿囚犯的被试越来越符合囚犯的行为方式,经常蜷缩在房间的角落。

最终为期两周的实验,在津巴多妻子阻止下才得以终止,在回看本次实验的录像时,津巴多才发现这次实验也改变了自己,一个温文尔雅的教授在经历了实验后,竟然出现了双手交叉后背的手势(这是一种典型的权威手势)。

2小艾伯特实验

小艾尔伯特的实验者华生是行为主义流派的创始人。他曾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我可以把他们塑造成任何人。

小艾伯特,是个9岁大的婴儿。华生给小艾伯特呈现了一只可爱的小白鼠。小艾尔伯特好奇的打量着小白鼠,他甚至主动伸出手,想摸摸那只小白鼠。当快接近小白鼠时沃森教授(华生助教)悄悄躲到小艾伯特背后,用力敲响了事先悬挂在房中的钢棒。一记响亮的“咚”声吓到了小艾伯特,他“剧烈地抽搐”,但沃森没有停止,他又敲响钢棒,小家伙开始“紧闭嘴唇,身体颤抖”,这还没完,沃森冷静地第三次敲击钢棒,小艾伯特终于趴倒在坐垫上,哇哇大叫。

之后小艾尔伯特对一切毛茸茸白色的小动物都感到恐惧,华生及其助手想要矫正他的问题,不过最后没有成功。小艾伯特于1925年去世,年仅5岁。


一般的心理实验是不会对被试的心理产生影响的。

专业的心理实验,如果对被试的心理可能会产生影响。首先会提前告知,其次在实验后,会对被试进行心理辅导,直至被试的心理恢复到原有水平。

这是心理学的实验伦理。专业的心理学人都会遵守。


其实心理实验对被试者的影响取决于,这个实验要探索的问题,如果他要探索的只是一种心理现象,及人们的基本反应,那么就不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如果它要实现的是,如何改变人的心理,那么可能这个实验就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1.不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的心理实验

例如,有一试验团队研究,人们的相似衣着是否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程度如何?

那么实验的人就去了一些大学,当他们穿着大学生们相类似的衣服的时候,去向他们借钱打一个电话的时候,这种成功的概率是2/3。

当和他们穿着不同类型的衣服去向他们借钱时,这种成功的概率会小于1/2。

像这种心理实验只是验证了人们在相似群体中的反应和喜欢程度,并不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直接的影响。

2.会对人们心理产生直接影响的实验

例如,心理学家研究从众心理的影响。他们先找了一些性格孤僻的孩子,让他们观看与这些实验对象同龄的人的孩子从孤僻走向,热爱与他人交往的25分钟短视频电影。

结果他们发现,这些视频电影确实能够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看了这类视频的孩子明显比,没看这类视频的孩子更愿意与他人交往了。

这就是心理实验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的例子。

所以心理实验是否会影响人的心理,完全取决于这个实验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结论,以及实验是否有效。

所以,我们要严格把关那些对人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的心理实验,否则这个后果不堪设想。


会。

影响主要分为二个方面:

第一种,被实验组者群体的相对心理影响。人与人之间一旦产生交集就会出现相互影响的现象,尤其是在特定环境下,这种影响就会更为显著。示例:我们将楼主命名为“心理实验对象A”,那么“实验对象A”影响可以来自一同的实验者“心理实验对象B”...心理实验对象B+,实验对象之间会互相形成对量关系,产生相互影响的行为关系。

第二种,实验组对被实验组产生的直接心理影响。这层次的影响主要来自己与实验者像被实验者提供的实验条件和环境变量。通常在特殊的环境和既定的变量环境下,我们的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变化方向需要追踪到下一个层次以及具体的实验内容。

延伸的影响主要是对自己心态的影响,通常参加心理实验的被实验者是为了给实验者提供参考数据的,但对于被实验者本身,或多或少一定会产生心理影响,你也可能会因为参加了心理实验开发了内心的新想法和新需求。同样,也可能增加你的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学实验遵守着严格的伦理规范,所以一般来说,参加心理学实验是不会对被试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的。而且,在实验途中,被试如果感觉到不舒服,可以自由地中断实验。有一些情绪类的实验,可能会对被试的心理产生一个短暂的影响,可是这是在正常范围内,且很快就会消散。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心理学实验找被试非常不容易,欢迎大家参加呀


心理跟身体一样,会有几种状态:强壮、健康、亚健康、生病。心理亚健康,就是说心理出了问题,但是不是心理疾病。心理实验,就跟我们做身体素质测试一样,你本人不给自己暗示,是没有任何影响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负责,身体和心理是我们人的一体两面,要对自己身心负责。现代人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往往忽视了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在这里呼吁大家,要善待自己,善待自己的心情,多接触积极正能量的人和事,远离负能量!心情焦虑、抑郁都是正常人的反应,做心理实验和测试都对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是有益的!


心理学专门规定了,心理学实验无论是以人还是动物做被试,都要在不伤害被试为前提的基础下进行。被试的隐私也是受保护的,不在被试同意的前提下,被试数据不会被公开引用的。

一部分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的,比如睡眠剥夺、电磁刺激之类的实验,一定是通过主试本人的多次测试,设置在了合理范围内,通常正常休息几天就好了。

另一部分可能对心里产生影响的实验,比如涉及伦理、恐惧、焦虑等刺激材料的,一定会在实验之前充分说明实验的内容,然后进行包含少量刺激的预实验,此时如果被试感觉不适或主试认为被试不舒服都可以退出实验。


如果是在行为主义时代,那个时候心理学发展的并不是很完善,相对应的伦理道德也不是很完整,做的一些行为实验确实对人造成了很大的创伤。而且有些实验在进行的时候,确实造成了对个体的伤害而中止。

但是随着心理学以及伦理道德的发展,目前心理学的很多实验都会充分考虑被试的安全以及接受性才会选择被试去做实验,一般不会构成对被试有坏的影响。而且有的实验,明显会对被试更加有利,因为在做一些实验之前,会对被试进行一下筛查,那么筛查的报告都可以成为被试的健康报告。

除此之外,目前高校的心理学实验大都是脑电或者眼动,一般都是研究生为了做论文研究所用,几乎不存在对被试有不好的影响,而且有些科研经费比较充足的项目,还会给被试少量费用,以表示对被试的感谢。


心理实验有伦理道德的,一般不会完成负面影响。比如反应时实验,各种问卷调查,基本无害。

在双盲实验中(就是不清楚实验意图的心理实验)事后,会有工作人员解释心理实验,一般不会有负面影响。


心理学实验是有一套严格的伦理规范的,这套伦理规范需要心理学的学生掌握并在实验中遵守。一般来说,会在实验开始前就告诉被试(大部分实验没什么影响)。如果不方便告诉被试,并且实际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了什么心理上的影响的话(比如情绪实验),会在实验结束后帮被试消除。如果实在无法消除,会给被试金钱上的补偿(比如睡眠实验类的被试费都很高)


这个有我真实的感受。也就在去年,因身体肠胃问题,去区人民医院住院,医生问我是不是工作压力大?我说,当然,因自己当时自己还是单位主持全面工作的人,工作压力当然大。当时,他们医院正在做一个压力对肠胃病的影响的科研课题。然后,我就成为他们实验的对象了。他们就专门请了心理医生,问了一些问题,填了一些表格。我虽然之前当过教师,也是心理方面的学者了,也上过如何进行心理调适。但是,当自己真的面临时,又是另一番感受。总的来说:一是心理医生确实能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他们提出的问题,非常的技巧,让你放心地回答,从而观察你心态的变化。二是他们采用一定的催眠术,对人的精神进行干预。他们的声音,确实听着听着就失去了抵抗的心理。三是对今后的影响。经过心理实验,他们给我定性为焦虑症。自从那以后,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认为自己是焦虑症患者。


原始地址:/yanjie/50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