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不就是一句大白话吗?如果非要译成现代汉语,那就是“不想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怎样去对待别人。”
用《大学》中的话说就是“所恶于上,勿以使下。所恶于下,勿以事上。所恶于后,勿以从前……此之谓絜矩之道”
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真难,正所谓“知易行难”。就连孔子的高足子贡,有一天说:“我不愿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孔子都回他:“赐也,非尔所及也。”
记得家父在世时,给人调解争端总爱说:“事怕颠,理怕翻。做事的时候,你想想,别人对你这样做怎么样?”
能够颠过这个道理的人都是好样的,比如说自己不愿吃对人有害的添加剂,做食品时能做到不给人添加吗?自己买东西多付了钱,心里不舒服,自己卖东西时,别人多给了,能主动退回吗?上司发火了,自己很窝憋,回头能够不把火转嫁到下属身上吗?自个不愿吃膨大剂转基因,能做到不卖、不用、不种吗?……
道理就这么简单,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把事颠翻一下,就是修行。所以说“道始足下,非在书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的“施于”和常时所说的“施”略有不同,这里的“施于”又称为“施予”,用在这句话中加重了语气,再加上“施于”前面的“勿”字,就有了“千万不要强加”的意思。因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强调了自己不喜欢、自己不想要的,千万不要强加给别人。因而,我们可以把“己所不欲”称之为“憎”。与“憎”相对的情感是“喜”,即“己之所欲”。它和“己所不欲”即“憎”一样都是人心中的“欲望”。“己之所欲亦勿施于人”和“己所不予勿施于人”一样,都是强调了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千万不要强加于人,唯一不同的是,一个是“喜”,一个是“憎”。
世上人心有千万,人心中的好恶也有万千。有人喜欢“文”、有人欢喜“武”。有人喜好热闹、有人追求宁静。就连一饮一啄,衣食住行,这些人人都有的最基本的要求也都是各个不同!…就拿人心对花草的喜好来说,有人喜欢牡丹,因为富贵。有人爱护海棠,因为娇艳。有人喜欢兰香,因为其清雅。而有人却独爱梅花,因为其坚韧。…同样是花,因其姿态不同,人心却赋予花以“人”的情感,又因人之情感的不同,就产生了人心的好恶。…“己之所欲”也好,“己之不欲”也罢,都是个人之喜憎。放在心里则已,要是非要施予人,那就是把“我”(自己)放在最主要的位置,而把别人,也就是“人之所欲”放在了次要位置,这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强烈体现,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指的“自私”。…
其实,自己不喜欢或者自己不想要的,不见得别人也不喜欢或者不愿意要。而自己喜欢或者想要的,他人也不见得就喜欢或者就一定就想要。因而,当“己之所欲”和“己之不欲”时,人们一定要想到他人也有“所欲”和“不欲”,切莫将己之所欲或己之不欲强加于人,这既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
这句话出自《论语》,告诉我们学会换位思考。
原文是: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句话所告诉我们的是一个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这也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恕”道其实就是推己及人,替自己想也替别人想。正如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我不想别人强加之于我,我也不愿强加之于别人。人应当首先拿自己的感受作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而不应只考虑自己而不顾他人感受,自己不想做的却强加于别人。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是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在关注自身存在以外,还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人。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一封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回信,并附上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让出了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让出三尺宅基地,结果形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美谈。从张英写家书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将心比心善于为他人着想,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当你学会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别人,了解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别人也一定会回报与你最真诚的笑容。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只要我们时时刻刻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的,友善的与人相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做人的一个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这一信条,一切以个人为中心,只顾自己利益,而不管他人感受。在生活中,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在任何时候,如果双方都不能为对方多考虑一些,那么问题不但不能被解决,反而会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相反,如果我们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大家都愿意后退一步,那么问题也许很快就能解决。当你付出一棵小草,你可能就会得到一片青翠碧绿的草原;当你付出一滴水珠,你可能就会得到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让我们做一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智者,生活也一定会因此而鸟语花香、春色满园。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是自己不要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吗?
比如我有一斤苹果,我不要吃,我送朋友。孔子怎么会反对?
绝对不是!不然,前面孔子就不用讲恕了!
恕是什么?饶恕别人,宽以待人。对不对?
学生问孔子:有什么话可以一生都奉行可以一直恪守的吗?
孔子说:有啊,宽恕别人啊!我们对自己要求严格,使自己没那么多欲望。但不能以这个标准去强加在别人身上,要求别人也像自己一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确解释,就是这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一般人对贵宾十分客气,对普通人就不是这样。这种差别待遇,很容易引起反感,造成困扰。如果凡事将心比心,对人都十分恭谦,便可以减少大家的怨恨。
也有一些人己之所欲,必施于人。自己喜欢的事物或学问,执着于加在别人身上。这样一来,固然比较积极,却相当危险。比如说自己喜欢喝咖啡,便认为别人一定也会喜欢,结果勉强对方喝下,弄得他整夜睡不着觉,岂止是反遭怨恨呢?
己之所欲,可以尝试着先施于人,但是必须尊重对方,不能带有丝毫勉强。通常我们一请、再请,对方若是不肯接受,便应该适可而止,以免引起不悦。当然,只请一次便不再请,显然是不及,和再三勉强,同样不合理。
这句话很奥秘,论语谈熟了的颜值,知道颜渊的奥秘,中说要使给人信他预言。人不信,听不看,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各还各的,井水不混河水一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管子》小问五十一:“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管子》的“人”是指所有人,孔子的“人”只指“执政者”。孔子意在谄媚坑骗执政者压榨百姓谋取私利。
简言、自己不愿从事的工作或不愿干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或强求别人去干。
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
主要讲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处理原则,自己国不喜欢的不要要求别的国家!
要还原孔子讲此话的背景中去理解,若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相处不太恰当!
如怕死的人不敢见义勇为,阻止别人见义勇为就不对;
如喜欢偷机摸狗坑蒙拐骗,拉身边的人一起干就不对!
……
欢迎点赞留言表达你的观点。
那你别用啊,哈哈哈
上我一一的
?像^_^人?^-^……
感觉意思应该是: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不要逼着别人做。
比如,前几天通过一个地方,只能司机先行。一起的一个人说我傻,撒个小慌就能通过了。我说我不想撒谎,要不下次我开车,这样我就能先行了。你会撒谎你撒吧。那个人说我也不想撒谎。就这样的,自己不想撒谎却让别人撒谎。应该就算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意思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自已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去让别人去做!
论语里有一句非常类似的话是子贡说的,我不欲加之于人也,亦不欲人之加诸我,孔子说:赐也,非尔所及也。用现代说法这应该是同理心的一种,但说起容易做起来确实很难。子贡作为孔子最出色的弟子之一,其聪敏资质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孔子依然认为这一点不是他能做到的,为什么?打个比方,我的母亲用智能手机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忙于自己的事情常会不耐烦的说,这个都教你多少次了还不会啊。这是我的亲人,如果没有血缘关系而是类似的问题说不好还会恶语相向。如果是相当聪敏的你也可能某一天碰上某人和你说,你怎么这么弱,打球半小时体力就不行,是不是虚啊。被挤兑的人总归不会非常高兴的。每个人因为智力水平,体力水平,所处职位不同,对事物理解也会不同,对于不如自己或是见解不同的情况难以容忍,这是人之常情,人都会以“我”为中心,以“我”为参考的。孔子要求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是一个极高的思想境界,论语中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用曾子的话讲,夫子思想一以贯之,忠恕而已,恕字就是很重要的一点了。
站在现代角度来说,或许有所偏颇,大部分情况下对错是非应当辨明,孔子或许也并非完全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做不到的事,请勿强加给别人去做到。
有没有人说:端自己的碗,吃自己的饭?!连碗都没有,就是去乞讨,人家给了也没处装,是不是?!所以,有没有饭是一个问题,有没有碗则是另一个问题……管子曰:仓禀实而知礼仪!可见“礼仪”虽重要,但是首先得吃饱肚子吧!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在为人处事中,这一条很重要,再结合换位思考,就能很好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会赢得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己所不欲,人若所需,应施于人。
.
己所极欲,人若无需,也勿施人。
.
你以为给了别人一根救命绳,或许别人当它是一个套颈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