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男人可以接受二胎随母亲姓?

应该都能接受吧。



可以接受当然有很多人不接受但女方可以找一个和自己同姓的嫁


做人多点同理心吧,孩子随父姓或母姓,第一考虑点应放在孩子的福祉!古时封建“礼法”制度,人成家,家成族,族成社会成国,所以要有非常严谨的宗法承继制度,今天新时代,社会结构改变,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国家内的独立个体,姓名只不过是个代号。但现实上残存的封建男尊女卑思想在社会上依然泛滥,孩子随母姓在生活上会带来不必要的歧视与难处,以这个为出发点的话,随父姓吧。


应该有很大比例的男人是会接受,起码我接受。DNA才是血脉流传的印记,姓名不过是对外标示的代号。不要说随母性了,随便翻字典乱点一个字都可以,都不用去考虑有没有这个姓,我只关心DNA。


这个问题在当今社会应该会超过50%,如果头胎是男孩,二胎谁母姓几率会更高。


这个问题要回答,就必须了解祖先对家族姓氏的要求。中国社会从母系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经历了6万多年,父系社会只有4千多年。旧石器时代晚期,产生了母系氏族,原始人的原始性基本消失,这些人就是新人。考古学发现的河套人,柳江人,山顶洞人和随峙峪人等等。母系氏族实行原始共产制和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早期母系氏族就有自己的语言,名称。同一氏族有共同的血缘,崇拜共同的先祖。生前共同生活,死后埋葬在共同的墓地。那个时候,是无父无夫,男人不是本家族成员。孩子们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但母亲就是一个。这个现象好似现在纳西族走婚,男人晚上到女家住宿,白天回到自己家里生产生活,生了孩子由祖母姨妈舅舅抚养,那么,孩子就姓母亲的姓。随着原始农业发展,家庭饲养产生,发明人女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受到了人尊敬,取得了主导权和经济地位。原始社会人的婚姻实行外婚制度,本家族内部不许通婚。祖母把财产遗传给母亲,母亲遗传给女儿。如果一个家族没有女儿,就必须过继一个女儿顶门。一个家族朝拜一个图腾,以后发展成为姓氏。因为妇女在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就是说百分之八十的劳动让妇女完成了。所以,姓字从女,就是很容易理解的。如简狄吞玄鸟之卵生契(商的祖先),商人以子为姓,现在人还把鸡蛋叫鸡子。

大约到4千多年前,婚姻制度从群婚发展到一夫一妻制,男人在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就出现了以父亲为主的父系社会。子女跟父亲姓,财产继承以男子为主。男权社会形成以后,就出现了国家,出现了阶级,出现了斗争。

现代社会讲人人平等,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家庭出现了女人当家的局面。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百分之八十的家庭都是女人说了算,女人掌握了家庭经济大权。这个时候,生儿育女之后跟谁姓已经不重要了,男到女家或者女到男家只是一个外在形式,关键问题是赡养老人,如果跟了女人姓,不愿意赡养老人也是白搭。如果让我来选择,娃娃跟女人姓完全可以。


随着时代的发展,二胎政策的开放。有的年龄偏大很想再生一孩子。二胎随母姓通常发生在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可以理解。我国的传统就是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统观念在上一辈是根深地固。一个男人要换位思考,不要因为这些事情产生隔阂。夫妻感情最重要,是相伴一生的。


孩子随父还是随母姓,其实这个归根到底还是文化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有中国人的传统,又接受西方人的思想,两种文化互相碰撞,加上国情产生生育控制的问题,独生女、入赘家庭想要孩子随自己的姓,得到大家的认可与理解。再加上现代女性实力的上升,家庭以及社会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孩子随母姓。尤其是二胎政策的放开,为了公平与和谐,也为了显示男人的大度,很多普通家庭二孩也随母姓。


随女方姓都是独生子女导致的产物,如果没有独生子女政策,每个家庭都有一群孩子,要求生的孩子跟女方姓的机率就会低很多了。一个女人只要结婚了,就是“嫁出门的姑娘,泼出门的水”,收也收不回来了,就成为男方家的一个重要成员了。不但所有孩子都跟男方姓,就连嫁过去女人的姓都要跟男方姓,(如希拉里.克林顿,林郑月娥等),全世界有许多国家的家庭都是这样做的,这是自然规律,也是必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家庭。那种一个家庭有几个姓,这个家庭就会一盘散沙的。即使生的孩子跟女方姓,这些孩子的遗传基因也不属于女方家庭的,因为女方家庭已经缺失了Y染色体,再也无法恢复女方家拥有家族遗传色彩的Y染色体了,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那种孩子跟女方姓只是一个安慰剂而已,没有任何作用。


这个问题提出的很好。说出了很多人内心的疑问,触及到一个深刻的社会和根深蒂固的文化理念问题。

我看把这个问题归类为情感问题,一直没有回答,担心领域和所谓垂直度,怕超出文化领域的范围。

但是,这个问题却是很有魅力,吸引着我,欲罢不能。

其实从深层次上说,这是问题还是一个文化问题。是一个文化理念和文化传统的问题。

“男尊女卑”一直是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念,还有从“世袭制”发展而来的传承体系,“三从四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旧观念,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孩子随父亲的姓氏,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新中国成立一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家庭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孩子的姓名就是一个代号,随母亲姓氏的人,逐渐多起来了。

所以,除了6070年代以前的老人,“80”后“90”后以后,对孩子姓氏这个问题,封建传统思想是逐渐淡化的。

这种淡化现象,越是在文化发达先进地区和人群越明显;学历越高的家庭,淡化现象越明显。越来越少的人,不会纠结这个问题。

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在接受孩子随母亲的姓氏,何况二胎就更容易接受随母亲姓氏了。


在婚的与未婚的男人,接受二胎随母姓,这是一种新的婚姻文化现象与认同。

“姓,人所生也”,表明人由谁所生,是一种血统的标记。

人类文明的发展最初是从母系氏族社会开始的,而母系氏族社会实行群婚制,群婚制的特征是族外婚,男方婚于女方,也就是说一个女子可以同时与其他氏族的许多男子保持婚姻关系,所以“太古之民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为区别氏族于婚姻,“姓”便应运而生。

在群婚制里,孩子的血统当然就只能根据母亲来确定,因而必须随母姓。上古之时,“姓”也是宗族图腾的符号。

现代社会新的生活风尚为婚姻文化注入了和谐的元素,子女随母姓,体现了男性对女性的尊重意识,当然这与当代女性的社会和家庭地位有关,与一种婚姻文化潮流有关。在将来,社会也不会有类似什么歧视的问题发生。

在当今社会养好两个孩子是不容易的,一个先随父,一个后随母,也体现了父母一种担当和责任的情怀。至于子随父姓的传统思想,也没有什么不妥,维系婚姻家庭和谐幸福的文化认同,才是最重要的。


原始地址:/kepu/53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