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是你去了安徽才知道的事情?

安徽高速的微笑服务倒是称得上全球第一,其他没啥可夸耀的


我就是安徽南方池州的,可我初中一毕业就出来打工了,我们那里九十年代还很重男轻女的,家里有儿子的都让他们读书,除非他本人不想读,或者家里实在没钱上了,女儿跟我们同龄人很多都没上过学校,我的父母还算是开明一点了,那时候我们那里还没有工厂,我们那里很大部分人都去福建去磁砖厂做工,又脏又累,我从小体质弱,干了一年就受不了,去了一家针织厂,那里安徽人还不多,五湖四海的人,他们对我这个安徽人还很好。从那时出了安徽直到去年女儿高考才真正又回到了池州,平时只有过年才回来呆几天,那时十几岁在家也没有去过别的地方,去年回来才真正看到了安徽池州的景色是那么迷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真的是心宽神怡。我们这里的平天湖水天一色,旁边的湿地公园这时荷花一望无际,美得让人陶醉,东至的升金湖,石台牯牛降水上漂流,还有大王洞,还有长寿村,青阳的九华山.还有九华天池……真是我以前都不知道的这么多景点,我们这里的空气质量是全国的二十倍呢!原来我的家乡池州是这么美丽的地方


我就是个安徽人,出生在安庆,现居住在合肥,以前在淮北也呆过六年。了解到安徽的南北差异是很大的,比如就吃饭来说吧,我们老家是一天三顿都是大米饭,农村的大锅台煮饭,锅巴用来烧锅巴汤可香了,来客人了都要烧一大桌子菜,不管吃的完吃不完,因为如果光盘了会难为情,怕客人吃不饱。

而北方吃的是面食,一天不是馒头就稀饭,就是面条面疙瘩汤,人家也不用多少菜,炒一两个菜一大份。不过那边的有些特色小吃还挺好吃的,我就挺喜欢那边的烫面和面皮。

还有结婚办喜事这块,我们老家新娘子是中午吃过饭才去男方的,以前都是天黑才出门,现在有些人嫁的远吃过中午饭就走了。而皖北那边都是上午去男方家,赶在12点之前必须到。我们老家这边结婚没有吹喇叭的,只有老人走了才会有,而北方结婚就会有吹的,风俗大相径庭。

我们老家的老人出世都是请道士念经,家里人伤心就哭不伤心就不哭,而皖北老人走了还会请唱歌的,社会歌舞团,表演得还比较艳俗。不明白的还以为是庆祝老人出世呢[呲牙]

至于合肥这边因为是省会,又是安徽的经济中心,南北方都有,风俗什么的都比较中和吧!


1、安徽的酒好喝,不贵还不上头;

2、安徽的人爱吃鸡,鸡汤面竟然连锁而且是早餐首选;

3、臭鳜鱼,毛豆腐,苦瓜蘸蜂蜜,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还挺好吃;

4、合肥美女真多,穿着素朴但讲究;

5、安徽人说话嘴巴基本都不张开,发音似乎不需要张嘴;

6、临泉县是不是能代表安徽?很多商场都挂“中国”名头,显得大气!


所有事事情都要体验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比如安徽人是啥样的?徽菜什么味道?安徽风景怎么样?安徽跨长江淮河,南北差异很大,语言饮食完全不一样,只去一个地方不能准确了解安徽。淮河以北和北方习惯接近,尤其和山东河南很相似,面食很多,说普通话。长江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徽文化发源地,是江南人的风格,我这个合肥人听他们说话很费劲,他们如果不特意跟我说地方普通话,我一多半都听不懂。江淮之间主要是合肥六安滁州,各方面介于南北特点之间,地方特征不明显,城市包容性比较强,历史原因,合肥建国后一直处于省会城市靠后位置,最近十几年高速度发展,城市建设搞的很快,发展空间正在打开。。。欢迎来安徽。。。哈哈


安徽简称“皖”,而地处皖西北的地区,就形同一只碗的碗底,每到洪水季节河南流域的水便会倾泻而下,而淮河在皖北历史上带来的多为水患,这种两头高中间低的地理走势,就使得洪水积蓄,屡遭水灾也就成为了必然。

皖北,指的是安徽北部的阜阳、蚌埠、宿州、亳州、淮南、淮北6个地区市,宿州、阜阳、亳州是农业主产区、粮食调出地,誉为“中原粮仓”,而淮南、淮北是属于“两淮煤田”,支撑着整个华东区的能源供应,亳州目前是全国公认的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京沪铁路、淮河航运等交通大动脉的枢纽则有蚌埠承担,在以前曾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基地。

这些地区的人口语言和江南的口音有着明显的区别,好像是一江之隔不仅仅是隔断了联系,还隔断了乡情,皖北望着江南鱼米之乡的老乡,眼看着嘴皮子动弹就是不知所云,在合肥这座城市,就居住着江南江北这些小区的业主,合肥承载的历史命运源于清末的机缘巧合,不但把安庆、芜湖排挤了出去,而且这座无险可守的小城,且被现在的城市群发展寄予厚望,成为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巨大引擎,这座和而不肥的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或许真的就名副其实。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高粱酿制的白酒,始终是皖北人民的最爱,民风淳朴、崇尚侠义,当年刘福通和小明王、陈胜和吴广、黄巾军领袖张角,都是皖北人民不堪压迫奋起抗争的农民代表,历史的厚重和沧桑感,沉淀了淮河文化和精神文明。儒家思想围绕着颍州西湖传播开来,欧阳修、苏东坡等文学巨匠挥毫泼墨给颍州府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3八十年代在合肥当兵,有一次外出,碰到一位十四五岁的小姑娘领着一个小孩,小孩管那个小姑娘叫姥姥,我们感到很诧异,怎么这么小年纪就当姥姥了,这不符合常理呀!一问才知道,他们那里管姑姑叫姥姥,管姥姥(外祖母)叫外婆![捂脸][捂脸][呲牙][呲牙]


曾经专门去合肥独自走了一个五日游,去之前总有人问我“合肥有什么好玩儿的,有什么好去的?又没啥特别有名的景点。”但我还是坚持去了,即使独行,因为我对走遍中国和征服陌生有强烈的兴趣。

五天里,我住淮河路,游玩了古逍遥津、李府、包公祠、徽园、博物院、中科大、合肥工大、女人街、香街、中隐于世等。

只要怀着一颗去感谢遇见的心情,愿意去体验各地文化,总能找到非常喜欢的景致。比如徽园的文房四宝文化、博物院的潘玉良作品展、中科大的学术沉淀,都是合肥的独特之处。

好吧,去了之后才知道安徽的徽派文化与合肥无关。


到了安徽,你会发现你很快就会跟不上认知。南方吃稻米,北方吃面食。也很奇怪,怀宁人吃大米为什么在全国各个地方开包子铺。

到了安徽,你会发现,安徽人的口味较重。主要是爱吃咸的。

到了安徽你会发现,说话那真的是南腔北调。南方的软语,江淮之间的赣语系,淮河以北的中原官话,让你一时想不起来是在河南还是在安徽。

到了安徽你才发现,黄山和你家附近的山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到了安徽你才看到笔墨纸砚在江南到处都是。

到了安徽你会发现,原来青铜器工艺品也能做的惟妙惟肖。不懂行的人,上周的都可以说成东周的。

到了安徽你会发现有种钱叫哥子。

到了安徽你会发现,安庆人说话跟唱黄梅戏一样。好听。


安徽人的称呼也特别奇特,找老家皖江称呼父亲为大大,所有的叔叔伯父都按排序叫爷爷,比如大爷,二爷,三爷……最小的叔叔不象四川人称之为幺叔,而称老爷(二声长调),父亲的父亲不叫爷爷,皖中皖南叫爹爹,够奇怪的吧?北方人初听,肯定是一头雾水,什么乱七八糟的?


到了安徽,你会发现老婆叫“烧锅的”,丈夫叫“老板”,爷爷叫“爹爹”,姑姑叫“姥姥”,叔叔叫“耶”,大叔叫“大耶”,小叔叫“小耶”。

大年初一不出门,大年初二拜新灵(祭拜前一年死去的人),初三拜母舅,初四拜丈人,初五,初六拜亲戚,过年后出门切记,七不出,八不归。

安徽老百姓喜欢皖烟,冬天不开空调,家里比外面冷,好多人家有烘桶,插电的。

安徽桐城人说话跟九江的彭泽县一样的。

凤阳的花鼓,亳州的酒,安庆黄梅戏,桐城的文人遍地走,霍山的石斛,六安的瓜片,合肥的四大名点随身带,肥西的母鸡全国跑,长丰的草莓,怀远的石榴,蚌埠分南北,看风景在黄山,求佛在九华山,看地质到天柱山。

来安徽,主人杀鸡买鱼配酒,请你喝一口


1、淮河(还有秦岭)是中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在淮河边面北朝南真正体验了一下,啊祖国我的南方和北方。

2、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故事,味道真的不同啊。

3、皖南皖北不一样,皖南是南方,皖北是北方。皖南真比皖北美多了,皖南青山妩媚碧水长流白墙黑瓦徽派建筑如诗如画目不暇接。

4、安徽有美丽的黄山九华山齐云山天柱山琅琊山大别山霍山皖山。有大江大河如长江淮河,新新安江山水画廊,徽杭古道,有美丽的巢湖。

5、这里有大美徽州,屯溪老街黎阳老街,有歙县黟县老城,有宏村西递唐模呈坎鱼梁深度等古村落,有许国牌坊棠樾牌坊,逍遥津八公山采石矶敬亭山谢眺楼醉翁亭六尺巷桃花潭虞姬墓青山李白墓大泽乡绩溪龙川上庄。

6、这里名人荟萃,朱元章曹操包拯华陀李鸿章陈独秀胡适王稼祥张治中李克农张恨水严凤英。

7、难忘痛彻心扉的皖南事变,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茂林皖南事变旧址。振奋人心的陈毅的“赣南游击词”和“梅岭三章”。

8、要吃米找万里大包干小岗村。

9、黄梅戏天仙配严凤英。

10、淮南牛肉亳州的酒符离集烧鸡砀山梨。


当某位来到安徽,首先抵达的是合肥,为何叫“合肥”?因合肥市属下有肥东、肥西两个附属县吧!也可能是合肥最早的始建点起步在南淝河和北淝河的交汇处吧!现巢湖市的庐江县划归合肥市了,能否将“合肥”改称“庐州”也很亲切,因为合肥在三国时代就叫庐州了,现在合肥市辖下有庐阳区,合肥市有“庐剧团”,且庐剧的唱腔念白都是合肥的官话叙白。

安徽面积14万平方公里,地域呈“目”字形,省域面积被淮河、长江一分为三,过去省气象台播报天气预报:淮河以北的称“淮北地区”,中间的称“江淮之间”,长江以南的惯称“皖南山区”或叫“江南”。

在这个不大的省域面积上,淮河是中国的南北方分界线,淮河以北叫“北方地区”,淮河以南叫“南方地区”,虽只一河之隔,却是两重天,江南地区的年降水量是淮北地区的两倍还多;这一河之隔,两岸的饮食文化大有差异,北边的人喜面食,南边的人喜米食。

查安徽地理才知道,这“淮河”没有出海口,这淮河流经安徽,福泽江苏,还帮上游河南人排污。

过去来到安徽的人肯定知道,这个不大的省域原来有17个地级市(现在是16个),走不上几步,就是手机通话漫游。

来到了安徽才知道,与安徽人打交道,淮北地区(通指)的人直爽、豪放,在外面抱团,喜欢打群架,由此损坏了安徽人的信誉度;江淮之间的人勤劳、自私、虚伪、好面子;皖南人淳朴、诚信、好客。(以上所指这些不是绝对的)

初来安徽会把许多地名混淆,有青阳、枞阳、凤阳、涡阳;有人分不开青阳县与枞阳县;有人分不开凤阳县与凤台县;有人分不开凤台县与石台县;有人分不开绩溪县与郎溪县;有人分不开旌德县与广德县,有人分不开太湖县与太和县;有人分不开太和县与五河县;有人分不开怀远县与怀宁县;有人分不开怀远县与定远县;有人分不开怀宁县与休宁县;有人分不开霍邱县与霍山县;有人分不开蒙城县与舒城县;有人分不开宿松县与宿州市;

还有泗县、萧县、和县、寿县、泾县、歙县、黟县;要说黄山市辖下的“歙县、“黟县”许多平常百姓都不认识这两个生僻字,把歙(音涉)县称“合县(谐音)”、把黟(音衣)县叫“黑多县”多的是,大众场合闹出了不少笑话。

来到安徽才知道,安徽有在全国最大的人口县“临泉县”,全县全口230万人;有在华东地区最少的人口县是“黟县”,全县人口才10万人。

来安徽游玩的人才知道,安庆的黄梅戏,真正的“黄梅县”在湖北省;到桐城六尺巷游玩,原来这条巷子的长度,是东头打个喷嚏西头都能听到这么长;到了太湖县,原来此太湖非江苏的彼“太湖”;到了黟县才知道,认为这里有许多旅游景点好挣钱,可这里人还要外出打工;到黄山游玩,才知道这里的物价比上海高;到凤阳县会觉得没有想象的那么富;到枞阳县会觉得没有想象的那么穷;到江淮各县走走,会发现农村稠密的房屋建筑,许多都是关门闭户的闲置。

过去外地人与安徽内地通信,把“安徽”写成“安微”的多的是;把“东至县”写成“冬至县”;把“祁门县”写成“邪门县”;把“萧县”写成“肃县”的,安徽有的地名太难懂了。

外省男孩娶安徽女孩才知道,合肥以南嫁女儿基本上是不要彩礼的,就是要也是象征性的一两万,象安庆市与江西省毗邻,江西彩礼高如山,而安庆这边岿然不动,零彩礼嫁女儿多的是。象沿江两岸的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等市县嫁姑娘都不要彩礼,就这一点,安徽人值得外省人敬佩。

到安徽沿岸走走,鱼米之乡的哺育,湿润气候的滋润,这里走出来的少女,个个身段妙曼,面貌水灵多姿,会让游客驻足不舍。

就回答到这里,不妥之处,欢迎大家点评!

【有些图片选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多谢】


我就是安徽安庆人,皖中和皖南交接的地方。

这个省真的超级尴尬的。

无论是它的地理位置还是它的饮食文化。

中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分出南方和北方,淮河以南就是南方,淮河以北就是北方,南方种水稻吃大米,北方种小麦吃面食。

我记得我去北京上大学,花了一个学期的时间适应了北方的面食,吃两口我就饱了,胀的那叫一个难受。但是我其他安徽阜阳的同学就不会,非常习惯。

安徽省处于中国中部,经济圈现在属于华东地区,它在地理位置上是非常接近江浙沪的,但是它远远没有这三位大佬有排面,人也不带着玩,其实以前都是一家,后来分了,现在又在一起了[捂脸]

淮河和长江都贯穿安徽,一分为三。淮河以北,皖北,靠近河南;淮河和长江中间那块,皖中;长江以南,就是皖南了,古徽州指的就是那一块,安徽排得上名得景点都在那里。

我觉得大家分的都还挺开的,不是太团结,省会合肥,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举全省之力在发展,结果除了房价暴涨,并没有其他拿得出手的,心累啊……底下的是谁都不服谁。所以,没有发展也就留不住人。去江浙沪的人居多,不是开玩笑说南京都快成了安徽的省会嘛,还有上海,估计也不少。

我家虽是安徽,但是很靠近湖北,所以饮食上,我们跟湖北很像,大家看我在家拍的短视频,有粉丝留言说饮食习惯很湖北很像,确实是这样的。小时候看天气预报,我妈妈看武汉或者江西南昌九江,从来不看合肥,这个地理位置也是没谁了。

在北京跟别人介绍家乡,挺尴尬的,说了根本不知道。幸亏还有几个名人典故风景名胜拿得出手,一说什么黄梅戏,天柱山,九华山什么的,都大概心里有个数了。在上海就不一样了,一说,人家就知道了。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家乡发展好,这样大家就不用出来打工了,外面的世界再好再繁华也不及家乡的粗茶淡饭,毕竟对于中国人而言,从我们出生开始,家的概念就如三体描述的思想钢印,深深的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哎,好想回家呀!


原始地址:/qinggan/20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