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父母尬聊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有一种尴尬叫做

跟爸妈尬聊

神一般的回复

也是没谁了

1、我觉得楼下那喷泉就不错

2、我当初也是这么想的

3、要钱免谈

4、你为啥下午睡觉

5.傻孩子,你还可以去死呀

6.每个嘘寒问暖都是铺垫

7.爸妈发红包可能“有诈”

8.你已经这样了,本就应该放过你自己了

9.你是不是在外面有孩子了

……

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惜有时在爸爸妈妈眼里不是,说起来,他们也真是为我们操碎了心。然而,时不时来雷你一下,毁一下你的三观,也是他们的必修课。

我也很无奈呀

有一天,你的学业开始变得繁重,工作开始变得繁忙,终于不再怎么回复他们的微信。好像变成了“大家相安无事,世界太平”。但是,在远方的深夜里,一双疲惫的眼睛还在不时刷着朋友圈,找着关于你的一丝信息。

我竟无言以对

有时候在跟爸妈聊天时

你会发现

原来我们生活在

两个完全不同的次元里

有时候想尽快结束

这冷到极点的聊天

却发现也是如此艰难

......

这就是传说中的尬聊

有时候也会跟爸爸开启斗图模式

有时候爸妈比我们更会玩

时间在流逝

我们在成长

而父母却在不断变老

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我们都自动将父母划分在一个老化的群体,觉得他们与这个时代的发展是相悖的,比起爸爸妈妈,网络在我们的心理占据着更重要的位置。

当有一天父母突然告诉你,孩砸,我也申请了个QQ还有微信,咱们加个好友吧。

或许此时你会想,以前就管我这管我那,长大了还想用这种方法来管我,于是就对他们是敷衍了事。

当父母询问我们工作生活时,我们常用的一句话就是,反正我给你说了你也不会懂,也许父母此时的沉默是心头在默默流泪。

可能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基本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的爸爸妈妈,为了不让自己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开,下苦功夫接触网络,研究我们所谓的潮流与时尚,只为了在孩子面前刷一个存在感。

所以呀,多跟我们可爱的父母聊聊天吧


跟我爸玩丢骰子,一局100我爸丢了几个都撤回了然后就被我套路了


在我33岁高龄之际考过会计证,给老爸发微信报喜。“爸,我考过了。”“嗯,不错。”“爸,人家表妹考过,她妈给她买了个iPhone6plus”“嗯,不错。”“……”后来当面问老爹,这考过了也没啥表示?老爹说:你想咋滴?请我们吃顿饭吧!


说到和父母尬聊有时候是尴尬溢满屏幕有时候是噎到笑……搜集了一些图片给大家看看。

1.朋友和我斗表情包,我妈和我斗的是朋友圈谣言

2.我把你当亲妈,你却只想要儿媳妇???

3.爸妈可能不太懂什么是年轻人用的表情包

4.成绩不够傻逼???_(:_」∠)_

5.父母建议的祝福平平淡淡而又真诚哈哈哈

6.我妈去家长会看到我挂桌边的零食我以为她要说我上课吃零食结果……

7.父母比孩子还贫

7.每次就像学生会主席一样,硬要我说收到

8.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感冒了,我妈叫我用盐水漱口喉咙就不会痛了,而我就是不听


说一下我自己的体验。

和我妈聊天实还好,因为毕竟都是女人吧,能聊的事情还是比较多的,也不怕尴尬。

可是和我爸聊天就真的是尴尬,最真实的感受就是:每次和我爸电话聊天在说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会不停地说这件事,可是明明之前已经说过了,估计是因为实在没话聊了,于是来来回回总是围绕着一个话题。

还有最明显的就是,其实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父亲普遍不太懂得表达对自己孩子的关心,像我爸就是这样,平时不说什么关心话的人,可是在电话里却总是问我饭吃了没,刚开始我以为是因为我在外地读书爸爸担心我才问,不过后来才发现他每次都会问这个问题,而且我可以感受到他是实在没话可说了,况且他问我的时候已经快接近中午了......

所以我每次也都是草草了事地就说了再见......


10岁小学,我妈:你太瘦了,怎么吃都不胖,别人以为我不给你吃。

我:吃了,给我吃得好呢,没虐待我,我证明。

13岁初中,我妈:胖了,太胖了,看起来蠢。

我:吃出效果来了呗。

16岁高中,我妈:不要早恋,胖下去。

我:太胖,早恋不起来

19岁大学,我妈:不要谈恋爱,学校谈得靠不住

我:好嘞(你是老妈你做主)

24岁工作稳定了,我妈:下班回来这么早?周末怎么不出门?

我:穷,没钱买东西。

我妈:跟朋友同学聚聚。

我:穷,没朋友。

我妈:那你怎么找对象?

我:等他来找我吧。

我妈:我要气死了……

我:……

我妈:下班去见个人

我:谁

我妈:相个亲

我:24岁,我就要相亲了?

见面……巨胖,巨傲慢……老妈?!!!

我妈:我也没见过,别人介绍的,[震惊]这人怎么胖的一点都不可爱呢,不是胖的都忠厚吗?

[震惊][震惊][震惊][震惊]我的亲妈哎,我对你只有一个字,服!


尴尬


一般的家庭都是跟老妈毕竟有话地讲,跟老爸没得讲,当然也有例外的,看是儿子还是女儿。

所以我跟我妈基本上不会尬聊,跟我爸为了避免尬聊,聊到点的时候就问我妈呢?

我跟我爸就没得讲,从来没有聊过日常,也没有聊过生活,更没有聊过我谈恋爱什么的事情,读书的时候真的像网上说的一样,回到家老爸在就打个招呼,“爸我回来了”有时候就问一句爸,妈去哪里了,不过老爸通常是不在家的,因为我们在老家住读书,我爸在深圳工作。

等到自己工作的时候,就在外面住了,也少跟父母呆着。

那时候工作打电话回家跟我爸基本上聊不超过1分钟,喂:爸,吃饭了吗?

吃了,工作怎么样?要跟同事搞好关系,不要太懒,勤快点做事,下班没什么事不要出去瞎玩,出去玩的话不要熬太晚回来,要注意安全。

基本上每次电话都是这些了,以前有过几次问完了之后我跟我爸都沉默半分钟,之后为了避免尴尬我基本上就会问爸,妈在吗?然后就跟老妈噼里啪啦的诉苦,各种八卦,各种说,最后就是说的个把小时。可能女人之间都比较八卦吧。


说到和父母尬聊有时候是尴尬溢满屏幕有时候是噎到笑。

在我的印象中,父母都特别严肃,他们从不和我开玩笑,总是一副我是大人,你必须听话的样子。

有时候不小心,手甩到了他们的身上上,他们都会用生气的眼神看着我,甚至责备我,害得我内心紧张又害怕。

长大以后,心与心的距离自然也就越来越远了。现在和父母独处一个空间,都会觉得有点不自在,觉得没有什么可以交谈的。

爱你在心口难开;

“每每兴冲冲推开门,说声‘爸、妈,我回来了’,寒暄完彼此近况后,就忽然不知道该聊些什么了。”

过年回老家,“看着爸妈忙来忙去,想搭把手却不会,想和他们聊聊却不知道从何说起,最后只能回自己房间默默玩手机。”

有时和父母的交谈往往会陷入“不欢而散”。“和父母一聊起工作,他们就劝我回来老家工作,觉得在北京漂着不稳定,企业里没有安全感。”

记得高中即将毕业,准备到社会上闯荡,那段时间兴奋、迷茫、焦虑。然后我妈跟小姨吐槽:“把家里当宾馆,回来了就是找他同学朋友玩,就回来吃个饭、睡个觉。”“自己玩电脑、看手机,让和我出去上街也不愿意。”

后来工作了,只能在电话里问候了,每次聊天都是那么急促而短暂。

父母的关心我能理解,但我不愿他们为我工作生活担忧、操心,有时候聊着聊着就感觉不能再说下去了。觉得目前在外打拼有诸多不顺,始终秉承“报喜不报忧”的理念所以不怎么和父母交流。

言多必失,聊多了,可能会漏嘴,怕父母担心。

我现在觉得过年回家大家聚在一起就胜过千言万语。


有一种尬聊叫做父母理财观。妈妈给我10万元让我理财,1年后涨幅10%,到时候他就可以得到11万。我是否该拒绝还是接受呢?

妈妈:我听你舅舅说,存银行,听说都挺好的利息,至少可以挣得不错。我这边有一些私房钱给你,你帮帮我理财,存个10万元,一年后看看能不能利润是1万元的。

我:行,我去了解一下(老妈好面子,我要是拒绝了,老妈会生气的)。

于是乎,我跟我舅舅了解一下,他是存了什么基金,原来是大额存款,10万元存3年才得到1万的利息钱。那我妈妈怎么就听成一年了呢。

我:我去了解一下银行这块的理财方式,如果是银行的话,要定期存3年才有1万的利息,那如果是基金,就会有涨幅,就不一定是1万,有可能更多,也有可能赔了,到时候得到都有可能连本金都亏了。

妈妈:怎么可能,连本金都没了,是不是你不会,都读到大学毕业了,连个理财都不会,还挣什么钱,钱都花光了,也不懂得理财。以后你怎么养家,怎么成家立业。口袋里面没点钱,以后出点急事,你可怎么办呀?

我:.......欲哭无泪!实在是无法聊下去了,这让我情何以堪。我也就解答下客观事实,怎么就扯到我身上去了呢?

妈妈:算了,反正你也不懂,我找你舅舅去!

哎,留下了尴尬的我。

通过此次的尬聊,让我看到了父母对我的看法,简直是不堪一击。值得让我反省我自己的消费观。

可能也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中有太多的月光族了,初中毕业的,高中学历的,在职场上拿着几千元的工资,每月都花个精光,有些还靠信用卡透支,靠父母救济。甚至还有高收入的大学生白领们,月光后啃父母的大有人。这不完全是我们的工资收入低,而是因为我们花钱无节制。从我每个月收入1万,一个月过去了,回头一看都不知道钱花在了哪些地方?稀里糊涂的金钱从指缝里溜走了,确实发现这几年下来也没存什么钱难怪父母对我这个态度。

通过这次的尬聊,我发誓要养成自己的好习惯,争取一年存6万,5年下来就可以存30万了,哈哈。每个月定期的模式,一个月存5千,这样5年下来,肯定可以30万。我这样的理财方式大家觉得如何。

我在这里慎重地奉劝那些月光族们,一定要学会记账,把每月花掉的钱都记录下来,看哪些钱是该花的,哪些钱是可花可不花的。先记上一两个月,统计出每月的刚性开支是多少?然后做个预算,预算出正常的开销有多大,等下月工资到手时,立即把当月要预算用的那笔钱放在一个口袋里,剩下的钱就强制的存进银行,不能乱动。这叫强制性存款。如果通过记账,每月可以节省100元,虽然钱数不多,但聚少成多,一年下来也有1200元。然后,再努力工作赚钱。这既省了钱,又能养成居家过日子的节省好习惯,何乐而不为呢?

我认为尬聊的背后其实是父母时时刻刻的关心,作为子女晚辈,面对父母的种种看似“过分”的“唠叨”,即便并不认同、甚至心存抵触,也应尽量耐心倾听,听懂读懂背后的爱意关切。

我认为对于父母长辈来说,面对子女的不同想法观念,同样也应充分尊重,其实子女“回家过年”的行为本身就是对自己的孝敬和关爱,这是比具体“聊了些什么”,更重要也更值得珍惜的东西。


“你们知不知道我是谁?”老人进店,像个领导视察一样,气势十足地问我们!我们面面相觑,大家知道他是谁,但对于这种已经70多岁,还到处炫耀人家知不知道他是谁的人,只一个词:反感!

店里的人干自己的事情,没反应,老人觉得没趣,扭头走了。

老人原来是当地一个小厂的领导,那年月权利很大,风光无限好。你说比上,人家不需要。只要往下看,一个小镇能够参加工作的有多少?可人老了,居然周围人对他都冷淡下来。老人进店,不是购物,而是找存在感来了。

哎!我这才明白,有种尬聊叫做我当年如何如何厉害,而你们,竟然不知道我是谁!

朋友买菜去了,进来一个50多岁的男人,一进门就四周查看,每个角落都检查得十分认真。那架势,我以为是上级检查,哪里不合格,需要整改。

他坐了十几分钟,一开口,气势拿捏得稳稳的,问:你们一天有多少客人啊?能赚多少钱啊?怎么我坐了半天,不见一个人影?是什么问题!

我不知道他的来历,唬得我不敢说话!

朋友回来之后,我给他说了这个奇怪的人,他说是他老爸。我愕然,震惊!

他要开店,父母极其反对。朋友干劲十足,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干起来再说。

父母反对无效,店开起来,跑到店里来看情况。情况不妙,便有了说教的资本。

跟父母,有种尬聊,叫做你的世界我不懂。让我像你们一样安稳种那几亩庄稼,我不想走你们的老路。

去朋友家,他跟父母说了女朋友的事。父母马上问他,女朋友是哪里的?她父母是干什么的?然后,父母暗中商量,那个村子里有哪个亲戚熟悉情况,先去找那个人了解女孩家庭情况。

一般打听的顺序是:女孩家庭如何?父母干什么的?家里其他人干什么的?家庭有负担没有?女孩是干什么的,人怎么样?

最最最重要的人物,女孩,往往是被男生父母排在最后面的。女孩家庭的经济情况,稳妥排第一!

然后,才知道,跟父母有种尬聊,明明是我喜欢那个女孩,我希望你们能接受她。而到了父母这里,他们思考的已经不是女孩本人,而是先做一个综合考量,从利益角度出发。

两代人生活的环境不同,思维的不同,尬聊,这很常见。很多孩子因为跟父母尬聊,而选择闭嘴不聊。


原始地址:/qinggan/27318.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