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从图画阅读到文本阅读,是孩子正常的认知过程。如何实现这种过度呢?首先是家长引导,比如原来家里有很多图画书,孩子也只是被图画中的内容所吸引,家长可以做的是,找一些文字相对较多的,但是每一页都有配图的,这样的书籍去给孩子看。如果孩子看到图片不能理解内容,家长可以引导说图片下面有文字说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这样,慢慢就会过度到文本阅读中来。其次,要给孩子独立接受文本阅读的空间,如找一些短小的故事,把字体放大,最好是文字字体有些特点的,可以吸引孩子,让孩子自己去阅读,对文本阅读产生兴趣。
教孩子识字
学龄阶段的儿童,需要从读图跨越到读文字了。
识字是文本阅读的第一关。
目前最好的识字教材就是《小学语文识字助手》,这部教材是张仲华教授35年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据说在不少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师资缺乏的小学里使用,效果很好。
第二步,就是建立语音意识
孩子如果缺乏相应的练习,语音意识不足,会极大影响他们的阅读流畅度。因此,要按照常用生字出现频率的高低、难易、数量进行分级的阅读材料。
对于有阅读困难的儿童,如果出现漏字、跳字、串行等现象,在进行朗读练习时需要用手或者辅助工具指读。待到阅读能力渐渐提升,自然而然就可以不需要辅助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O^*
感谢邀请,阅读是很个性化的行为,因人而异,所以过渡年龄也要根据孩子之前的阅读基础,是否进行了大量的阅读积累。家长注意观察孩子的阅读状态,当孩子不满足于普通的绘本,一遍又一遍的让家长读文字多的绘本时就说明他的阅读量增大,要经常给孩子阅读孩子看的书,这些书都有图画,文字较少,生动有趣,读时要指着图画。给孩子读的遍数多了,孩子自然会讲这些内容,当孩子讲时你要鼓励他。等孩子认字后,可以让孩子讲故事,父母要聆听,并表扬和鼓励他。所以,父母不能急,过度是个很自然的环节,保持孩子的兴趣很重要。
我的孩子也比较喜欢图画类书籍阅读,主要原因在于孩子识字量不够,还是依赖文字少图画多的书籍。
但是我们学习大语文课程,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会根据大纲给孩子传授一些相关文史知识,同时会带领孩子们接触一些文学作品内容。当孩子感兴趣书中的内容,但是由于都是文字,读起来困难的时候,我就会带着孩子我念一页孩子念一页共同阅读,渐渐地孩子就能够自己独立阅读纯文字的书籍了。
总之,我的经验就是首先兴趣是第一位的,然后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共同阅读,渐渐地孩子就可以自主阅读了。
顺其自然
孩子从图画阅读跨入文本阅读的前提条件是孩子理解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想象力能满足文本阅读的需要。这样孩子才能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正确理解文本的意思,脑海中浮现文本描绘的画面。
相应的,要帮助孩子完成这个跨越,就要帮助孩子增强理解能力,丰富想象力。
小孩子的大脑发育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的,所以幼儿都是对图形更感兴趣,喜欢看以图片为主的绘本。在这个阶段主要帮助孩子进行图形、颜色、物体等直观感知的识别。
从两岁多到三岁左右开始,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给孩子讲绘本里面的故事,帮助孩子进行画面的理解和联系。
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就可以陪孩子读一些文本了,读的时候最好能声情并茂,促进孩子理解力的提升,同时通过问问题来引导孩子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想象。
只要孩子在文本阅读的时候能够理解文本的意思,能进行思考和想象,孩子就能对阅读产生兴趣,也就能完成从图画阅读到文本阅读的跨越了。
我们家老大现在小学五年级,从绘本阅读顺利过渡到文本阅读,根据我们家老大的经历回答一下你这个问题。
作为过来人,我们回头想一想,其实是没有必要担心这个问题的。孩子最初是绘本阅读,刚开始的时候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后面逐渐会过渡到文字为主,图画为辅;再后面自然就会过渡到文本阅读。
这期间是怎么转变的,怎么过渡的?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孩子做不好。孩子到达一定的年龄,他的阅历和经验会告诉他,那些图画太多的书已经不适合他了,他会自动的选择去读文字较多的书。就像人小的时候需要大人抱着,等孩子大了,你要抱他的时候他反而会不好意思了,自然就不需要抱了。
如果有些孩子确实自己做的不好,大人可以做引导,毕竟选择绘本的人是大人,我们在帮助孩子选择绘本的时候,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加要逐渐的选择一些文字较多的书,当然这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就是不喜欢文字较多的书,家长不要强硬的去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
孩子在幼儿园到小学毕业前都是可以看绘本的,具体什么时候转到看文本的书,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家长不要着急,只需等着瓜熟蒂落即可,只要孩子一直坚持阅读,只要内容健康,大人大可不必太关注孩子读的内容。
孩子成长是有规律的,不焦虑的家长才能培养出从容的孩子,希望我们的所有家长都能做一个不焦虑,从容的家长。
首先要识字吧。
然后再去兴趣引导。
比如有的小孩喜欢恐龙,那就多买点带插入的恐龙书,自然而然的就喜欢看了。
首先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其次让孩子觉得这是件好玩的事情最后家长以身作则,自己要有阅读习惯,感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