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救死扶伤,为何古代将医者归入三教九流,宫廷太医地位也很低?

感谢邀请。在古代并没有把医生列入三教九流,我们管医生叫大夫,可见对医生的尊重和地位都非常高,大家知道有刑不上大夫,国家有天子君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官员,北宋宋徽宗重新制定官阶,增加医官编制,医官最高级别为大夫,相当于卫生部长,大夫以下就是郎中,就是副部级,从此以后人们把正规医生叫大夫,把非正式医生叫郎中,清朝正一品到正五品的文官,才有资格叫大夫。人们对医生还是非常尊重的。


医生是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所以大家都会非常尊重医生这个行业。但是在古代,医生们的地位似乎都不是很高,而且风险还很大,特别是皇室里的太医。就不说给皇帝看病了,就是给任何一位皇室贵族看病都可能伴随着被降罪的风险。关键是古代的医疗条件和技术都不怎么样,而得病致死率又是最高的,所以太医有时候想要保命可能还得看天。而且太医的收入也不是很高,如果治不好病把他们在皇帝的眼里就是一无是处。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这些通常是对后妃和伺候皇帝的宫女太监讲的,但其实还有一个官职与皇帝的生活息息相关,那就是太医。太医虽说不用常常与皇帝和后妃们见面,但这一见面就必定是提心吊胆的。古代的贵族们是很难伺候的,身体稍有不适就要唤太医前来诊治。

太医要是能说出病因开了病方还好,要是说不出个一二来恐怕是要脑袋搬家了。所以太医是十分难做的,还要提防着卷入后妃们的勾心斗角中。要是现在的医生穿越回古代就是打字也不会做太医的,薪水高不高不提生命怕是都无法保障。

现在医生的待遇可是很高啊,所以医生现在是人们最理想的职业之一,那么在古代是否也如此呢?早在周代时期就有了专门服侍皇上的医生,它分为上士和下士两个等级。秦朝时期,设置太医令。太医令是专门管理皇家医疗的机构,而汉代以及三国时期沿袭秦制。在隋唐时期改太医令为太医署,太医署的长官被称为太医署令。宋代时的称号接近于现代,为医官院。而金朝时期正式改为太医院,其中掌管太医院的官员称为提点。此后这个太医名称就大致没有变过。

在古代,想出人头地不止只有在前朝做官一条路。想作为太医首先也是要有文化的,在古代有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所以有些人辛苦读书不只是为了考取功名也是为了悬壶济世。但宫中的差事并不是他们所想像的那样轻松,稍有不慎就会丢失性命。

而太医中也是分着等级的,虽然都是给皇帝和后妃们看病但也有着位份高低之分。在古代,真正为皇族看病的医生都被称为御医,而那些给亲王以及大臣看病的医生叫做太医。太医的身份是要低于御医的,从医术上来看也是不去御医精湛的。

关于薪水这个问题,清代时的医生薪水待遇是很低的。虽然同为太医但是也有着等级之分。清朝时期太医院的院长相当于朝庭中的五品官员,而清朝时期五品官员一年的俸禄是2400两,换算成如今的人民币大概为46万。这个数目拿到现代也不低了,真是数目不小啊。但大多数人是不能达到这个职位的。除去正五品的太医院院长,其他等级高一点的御医每月只有二两二钱白银,而普通一点的医士是只有一两五钱,当然宫中的医生假如医术精湛会得到主子们的打赏,但要是靠这个生活想必也是十分困难的。在清代时期一个普通的宦官每月的薪水是二两。

作为有着一技之长的御医薪水差不多与宦官等同想必生活也是十分艰苦的。而且还要提着脑袋办事,稍有不慎则会丢失性命,古代的医生这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位呀。

在清朝乾隆年间之前,宫中的一切药品全部经过太医院之手,这其中也是有着很大的油水的。但清朝法律对于药品的规定和控制一向严格,所以太医们也不指着这个生活。乾隆继位后宫中药品调配一切由太监做主。太医只是给宫中的人看病,逐渐太医院就日渐松散。光绪年间新学医馆成立,存在了几千年的太医馆才被正式废除。不过想想以前的太医们也真的是活的憋屈,工资不如一个太监不说,还要时刻担心丢了性命。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答案也很简单,因为太医属于伎术官。所谓伎术官,指乐官、医官、占卜算命官、天文官等等,这些官需要专门伎艺,所以才叫伎术官。隋唐以来的伎术官,出任者绝大部分都不是士人,他们并不需要像士人一样去考取进士、明经等。他们即使去参加科举考试,所考者也无非是伎术性质的专门术科,如唐代的明算、明法、明道等类。

也就是说,这些伎术官,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官并不是一类人。至少学历不一样。古代士人如果不是没有专业本事,无法胜任这种伎术官,就是不屑为之。因为士人总是自以为是,觉得高高在上,去做伎术官,他们认为有损士人身份。这种情况,就像如今的大学生,他们有几个人愿意去当工人?

至于说太医容易被杀头,所以地位低,这很搞笑。宰相不是高危职业?有几个士人不想当?

最后,多说一句,不要看有些伎术官品级高(有三品的),他们照样是被鄙视那一类。要不信,可以去历史上找找,看有几个伎术官是由士人担任的。


根据你的描述,医生归入三教九流是对医生职业的一种贬低,实际上这是你对三教九流的一种误解。

一,先说说三教九流

“三教”是指儒、释、道中国三大宗教。

“九流”分上九流丶中九流丶下九流”三个等级。

上九流,即: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即: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即:师爷、衙差、秤手、媒婆、走卒、巫婆、盗、窃、娼。

从以上三教九流内容可以看出,“三教”是对中国主要宗教的概括。九流”是对社会上的各行各业进行了不同等级的划分。从最高统治者帝王到最让人看不起的小偷无一不在九流”之中,因此认为列入九流”之中就带有贬意是不正确的。只有从九流”各行各业等级排序中才能看出某一行业的贵贱”。

二,医生排在中九流的第二位,因此说医生职业在古代是尊贵的,而不是下贱的。再说太医更是医生中的皎皎者,他们都是通过考核被录取到皇室,为那些皇室贵族治病的医生,并且有官爵,最高封为五品,相当于现在的高干了,当然俸禄也是很高的。


原始地址:/qinggan/4568.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