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学老师上课有点高高在上的样子?

不知道你上的是哪一所大学,至少在我们学校里,我了解到的一部分老师还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一部分老师十分超脱淡然。至于那种高高在上的情况还真是不多。

不过,有一种倾向确实也越来越明显,那就是师生之间的情感在逐渐变淡,师生彼此都封闭在各自的空间。有时候甚至老师上杆子要帮助学生,学生反而觉得不需要。

校园里的确是少了一点人与人的热情与温情。可能既怨不得学生,也怨不得老师,社会氛围使然。


为人不能师表,处事忘了初心。


作为高校老师说两句。大学老师的任务有两大块,科研和教学。对大部分老师来说,科研占比比教学多很多。大学生是通过高考的,只要上课听讲,自己好好学没有什么大问题。大学老师在科研的投入才是主要的,每天十小时科研时间得保证。自己独立做科研同时还得指导硕士和博士。因此,大学老师真正手把手教的只是每年选择进他的课题组做研究的两三个学生。这几个学生通常是成绩不错同时有科研理想的。


大学老师本身学历都很高,现在很多中学要求老师的学历至少是研究生,而大学老师,起码是博士。

另外在大学,主要还是靠自己,老师一般教不了多少,而且也不像中小学老师那样对学习情况需要非常负责任。

其实不管老师怎么样,自己要好好学习,大学还是靠自己去学习。


我也是普通一本,并没有觉得老师高高在上,反而觉得老师学识渊博,是我想要达到却暂时达不到的高度,可能与我专业有关,我是汉语言文学,但是我还是觉得大学老师还是挺好的,有时候我们会吐槽他们,但是我个人还是挺喜欢的


你见过的不代表都是。你们看本科为主的院校的老师,多么负责,友好学生也还是一样。


你应该举几个例子,加点数据,比如你调查了1000个大学老师,发现700个高高在上,100个自命清高,100个跟普通人一样,100个不如普通人……,这样才有说服力,不然,如果你只接触了10个,结果恰好都是这样的,那没有代表性,还会带偏大众,激化对立。我是一个普通的一本老师,我从来没像你说的那样。

另外,希望大家在评论教师的时候尽量中肯,同一个标准,把老师看成一个有点特殊的行业的从业者就行,别在老师想争点正常利益或需要老师奉献的时候大谈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其它时候把老师贬低得太狠。


二本包括二本以上的大学老师都要求博士学历,硕士学历的话可以在学校里做行政工作,做辅导员什么的,可以申请教选修课,但是不能成为讲师。学历达到之后参加学校的考试,过了就可以开始任教啦。

三本(虽然现在没有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学校的三本学院还是这样叫,那就姑且这样叫吧)和专科,只要本科学历就可以了,参加学校的招聘考试(好像还有面试,记不太清了),过了就可以任教。

你知道研究生博士多值钱吗?


这话有点绝对了,大学里当然不乏清高的老师,但更多的老师都是有亲和力的,行政人员除外!

造成这种假象的关键原因在于,大学老师每周的课程很少,平时师生接触机会少,课外沟通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这就造成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以及教师不够亲和的错觉!

我觉得,只要你愿意去主动的接触他们,你会发现其实他们并非像你想的那样!


两方面看问题。学生方面,上了大学,突然发现大学管理方式完全不同于中小学,首先是没有班主任,只有辅导员,而辅导员大多只是留校的学长,大多比自己大不了多少。对原来习惯于中小学近乎全面管理的学校环境的变化尚未完全适应。从回家有家长,学校有老师(班主任)到基本谁都不管,从课堂到生活都感到受冷落,没人关注了。因此感到有点失落与茫然,属于心理断乳期。

从老师方面,不同于中小学的基础课程,大学上的是专业提高课程,显得有点高深。加上老师上课时间少,多数老师上完课就离开,也不会像中小学老师那样敦敦教诲、反复叮咛什么的。因为老师认为大学生是成人,这些都是多余的。

因此,除了导师,其他师生之间的接触也相对较少。加上生活方面,大学里的食堂之前也是师生分开的,老师学生不在一起用餐。师生宿舍也离得较远。如此更增加了师生之间的隔离感。

以上两个方面大慨就是你所感觉的大学老师高高在上的原因所在吧。有些可能以偏概全,不如你现在身在其中总结得更准确。


大学老师大部分是一直在学校里读到博士,然后当老师的,学校里那一套等级观念深入人心,自然也就形成习惯了。他们没有经历过社会上行行色色人物的历练,大多不知道处事圆滑的那一套,只习惯于传统老师的处理方式和作风。

再就是想和学生打成一片,是需要很多处世机巧和广博的知识的,如果只是书本知识丰富,兴趣不广,那很难和学生聊起来。聊不起来,那就干脆不聊了,大部分老师我想也不想高高在上,只是他们太专了,对有些事情太坚持了,也大多开不了玩笑。我想,以后会好一点,现在都强调素质教育。


我就是大学老师,可我一点儿都不高高在上啊。哈哈。跟很多学生都能聊得来。有时为了跟学生能有共同话题,还专门去了解下年轻学生们流行的喜好。

你所说的高高在上的老师可能跟个人性格有关吧。


现在的大学教育应该加以改革了,很多辛苦努力考上大学的孩子,却很快在大学颓废了,很可惜!

第一,中国大学生现状。

中国的大学教育现在主体依旧是窄进宽出,高考由原来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到现在的千军万马挤进好学校,上一所好大学的难度越来越大。然而很多人进去以后,就忽然没有了压力,也没有了中学老师的每天督促,更是脱离老师的监管,因此很多人迅速颓废,逃课、上网、打游戏、谈恋爱等等。

第二,大学对老师的评价机制。

大学更看重的是老师的学术成果,评教授职称等等,也不是看中大学老师的授课水平,而是论文数量等等。因此很多大学老师的主业是搞研究,另外就是研究副业,当然就是为了提高收入。大学对教师的管理也很宽松,因此很多老师上课就是走个过场,没有人专门去管理或者说测评学生掌握情况。中学是要看教师所教班级的成绩的,但是大学老师自己教课,自己出题,自己判卷,因此没有学生真正掌握情况的测评,尺度都在老师手里。这就造成了大学教师的讲课,让很多学生不适应,老师和学生也基本上没有交流,达不到中学的那种师生关系。

第三,改进的建议。

大学应该将教师分类,一部分专门进行学术研究,不必天天上课,可以每个学年组织几场专门的学术报告之类的活动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另一类,专门的授课教师。职称评定分两条路来进行。学术研究由科研经费,授课教师有专门的课时补贴。这样就可以避免大学的课程走过场,大学老师不能专心上课的问题。另外大学的考试应该由第三方出题,由此来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也可以测评老师的授课水平。


大学老师高高在上,这才正常。他们是知识宝塔尖上的人物,理应有一览众山小的俯视感!保持优越,保持一番清高,享受人们的敬意,这样最好!如果教授们惶惶如丧家之犬,这个社会将没什么希望!


你的看法我是不赞同的。大学老师不是高高在上,自感清高。而是因大学老师工作太忙,与学生交流甚少,造成的错觉。

你可不知道,大学老师,除了上几个班的课外,更重要的是科研工作。

大学老师大多是博士毕业,要想在大学里要脱颖而出,成为优秀人才,评上高一级职称,竞争是非常剧烈的。

不光是看你教学生怎样?而更重要是,要看你的科研成果。

搞科研,大家知道,不坐几年的冷板凳,是很难在科研工作上取得突出的成绩的。

要想科研上获得显著研究成果,必须得花很多精力与时间投入到科研中去。

所以,你看到的大学老师,就是上课前1一2分钟,年轻教师提一个电脑包,中、老年教师夹一个公文包。

一上台,就板起一张严肃的脸,就象打机关枪样,叭叭叭地讲了起来。

有的放几张App幻灯片,板书很少,与学生也很少互动。下课铃一响,提起电脑或公文包就走了,不与学生交流。

因此,你看到的大学老师,不象中学老师那样,下课给你聊聊天,吹吹牛,班主任老师,在你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苦口婆心地给你谈心。

所以,你把大学的老师与中学老师相比,大学老师显得清高,高高在上。

其实不然,很多大学老师,其实也是平易近人的,只不过你没主动与老师交流而己。

综上,我的观点。网友们,你们对大学老师的看法,请你们发表评论留言。关注。


原始地址:/qinggan/53344.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