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开门有讲究,刚才看了一下,觉得很有道理,开门讨个吉利,我决定6到6点半,下好面条,放上年糕,吃完开门,
只要卡里存款多,随便插进自动取款机,就能遇见财神爷,最好是早晨8点后才安全无虞啊!
半夜零点,因为零点开始就是新年。
晚上12点后开门都好。我们那里过12点晚上都有人放便炮一直到天亮。
大年初一“开财门”,几点钟开始放鞭炮最好?附财神方位!
过年是我国非常传统的节日,也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节日,每年这个时候数以亿万的外出打工人口都会回到老家和村里的家人团圆,过一个幸幸福福的大年。历史上过年的来源,是因为当时有一头叫年的怪兽,经常会过来为祸人间,当时有人知道了怪兽怕红色、爆竹的声响,所以人们在过年的时候就会用这些方式来驱赶年这个怪物,时间久了,这些老的传统就一直保留下来了。
大年初一“开财门”
“开财门”也是一直流传下来的老习俗了,每年吃完团圆饭以后,家里放了炮,就会把门关住,这叫“关财门”,意思是说把家里的去年的钱财保留下来,财不外流。等到大年初一早上,由家里的年岁最高的长辈,燃香放爆竹,开门迎财,人们也就在爆竹声里开始了除旧迎新的一天。这“开门炮”也是有讲究的,一般都是先放一小串炮,这叫“百子炮”,寓意多子多福,再放三下大爆竹,这三下声音越大越好,寓意是趋吉避凶。
几点放鞭炮开财门最好
“开门炮”其目的是为了迎接一年的福气,让家里人一年都少病少灾,所以自然是越早越好,门开的越早,富贵到的越早。当然了,在除夕当晚也要记得关门,不然“财门”没有关,自然就不存在开财门了。至于说准确的几点钟放鞭炮,这个还真有点讲究,很多人都会在晚上十二点正的时候开门放鞭炮迎接新年。有些地方会在这个时候摆上香案和蔬果素菜迎接财神,迎接财神的到来,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不过也有些地方要看看黄历,黄历上标注为吉时的时间才可以开财门迎财神,像今年(2019己亥年)年初一接财神宜用子丑辰巳时,财神在正南方,喜神东南巽方,贵神正东卯方和东南巳方,向这几个方位祭祀迎接新年都是大吉的。其实这也无非就是企望有个好的盼头,来年做事也会更顺心一些。无论怎样,这本身就是一个习俗,看自己如何理解了。
过年除了“开财门”、“关财门”,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很多好吃的美食,很多有趣的事情,如果有兴趣的话,都可以考虑了解一些。这些老的风俗传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在知道的人也已经越来越少了,应该努力的继承这些老传统。但是需要记住的是,燃放鞭炮会影响空气,还是要结合当地的一些规定来做的,不要污染了环境。
大年初一是辞旧迎新的好日子,也是新的一年第一天,所以这一天一般所有村子里的店铺都会关门歇业,家里不让动菜刀、剪刀等。大年初一早上开财门后,放鞭炮,大拜年。所以大年初一的早上通常有很多讲究,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图个吉利,图个喜气洋洋。
首先,必须知道所谓的开财门必须有得开,所以我们家每年在全家人一起吃过团圆饭之后,就要将家里大门关上,打开大门口的红灯笼,我妈说过这叫做“关财门”,把过去一年的财气关到自家门里。年夜饭伴随着春晚开始,一家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高兴了还会喝两杯,热热闹闹的吃到很晚。
然后等待新年的钟声响起,村子里有的人家心急,总想要赶在别人前面打开财门,迎接财气好运,所以在零点钟声响过之后,就会打开大门,也就是所谓的开财门,开财门之前要放“开门炮”,所以每年大年三十晚上的零点钟声一响,就会听到村子里到处都是响亮的“开门炮”响起。
不过在我们家开财门通常会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年三十的辞旧迎新钟声响起之后,我们会休息一下,等到早上五六点钟的时候,由爸爸起床放“开门炮”,然后打开大门,也就是开财门,开门炮的响声寓意着辞旧迎新的开始。
而且在“开财门”之后,家里就陆续有亲朋过来拜年了,我们小辈则成群结队的去村子里的长辈家磕头拜年。所以我们这里少部分人会在大年初一的零点开财门,觉得财门开得早,财气进来早。不过大多数人都会在早上五六点放“开门炮”,开财门,因为早上这个时候要去村里的长辈家拜大年。
但开财门什么时候开最好,说实话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毕竟开财门在现在其实就是一种传统年俗,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大家借着“开门炮”、“开财门”等这样的年俗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景。
每个地方风俗不一样,我娘家就是不论早上老爸什么时间醒来就什么时候开财门。大年初一第一桶水不能倒掉,聚财!
婆家那边就是除夕那晚大家一起聊天快凌晨十二点就各回各家,十二点开财门放鞭炮。接着拜财神!
大年初一卯时(5点18分)开门。卯属东方,太阳升起的方位,5点18分,谐音:我要发。
看到题主所问的这个问题就会让我想到我们当地的一种风俗,那么这个风俗就是关于问题中“大年初一开财门”的,其实这个开财门在我们当地老一辈人讲叫“开门炮”也就是说这个炮仗是在大年初一的这一天早上点燃的,为的就是迎接新年的福气和财气,但是至于说什么时候开比较好,我首先说一下我们北方农村一般都是越早越好,不过一般都在早上的5点开门,因为在农村大家都是以种地为生,因为五点开门寓意着“五谷丰登”。
那么在开门的时候也是非常有讲究的,这里除了放开门炮以外,还有就是大年初一这天早上开门的人,一般在我们当地这一天开门的人必须是一家之主,因为一家之主开门寓意着新的美好生活的开始,然后再开门之后就要开始煮饺子准备鞭炮,待饺子快要煮熟以后会喊自己的孩子和妻子起床,那么这个时候会给长子一根烧火棍点燃准备好的炮竹,就可以盛饺子吃了。
还有一点就是在一家之主开门之后的讲究,也就是说其会提前准备好一根比大门长的木棒,然后在门开的时候随手就会把木棒横放在门口,要知道这样做也是有美好寓意的,因此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木就是柴火,那么这里的“柴”字就是寓意着“把财”。
总而言之在不同的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不过这种风俗和刚才咱们讲到的一些讲究,也是一种传统的春节过年的文化,这种文化石老一辈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所以我们后人在看到这些风俗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正确的认知。
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个月叫元月。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说了这么多关于大年初一的来源,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大年初一的一些有趣的民俗传统。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开门炮仗
【年俗文化】大年初一万事吉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大拜年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忱。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我国地大物博,各民族,各地区,各地方风土人情不一样,风俗也有所不同。我介绍一种人们普遍常用的习惯:大年初一,开财门时间都是在,除夕夜里十二点开门,放鞭炮。因为这是新的一年开始,新的一天开始,人们图个吉利。
开财门是有讲究的:1,找准方向,按下表查行。
以门为坐标,查到方位后,再在那个方位放鞭炮。
2,开财门放鞭炮,应该是家里辈分长的男性点火。他是家里长辈,必须尊重。
3,放鞭炮时,如果遇到哑炮,没有关系,只要说一声,闷声发大财就可以。
中国各个区域有所不同。在安徽北部,开财门,放鞭炮有一定的讲究的,刚过12点的时候会迎来一个短时间内的放鞭炮的高峰期,将近会持续半个小时左右,但是之后也会有人陆陆续续的放鞭炮,但是鞭炮的数量会稍微的减少一些,而这将近能够持续到凌晨的四五点钟。
再具体的时间,现在就没有固定了!
还有不到2个月就是春节了,那么在农村有很多俗语都是关于过年的,上面题主说的大年初一开财门,什么时候开最好?有什么讲究?
这句俗语应该每个地方的说法不一样,风俗自然也就不一样了,在我们江西那边按照老人的说法,大年初一开财门应该是在早上的4一5点钟开最好,因为这个时间点天刚蒙蒙亮,代表着一天的开始所以在这个点放鞭炮,开财门,迎接着新的一年开始,也是迎接新的一年的福气的财气。
以前过年,我们这些小孩子都会在大年三十下午早早就把凉冲好,换上新衣服,等到晚上吃完年饭,就等着爸爸妈妈给压岁钱,以前的压岁钱比较少,一般都是一块到两块,有的几角钱都有,因为以前农村穷,很少有几块钱的红包,除非是那些有钱人家的小孩,就会有5块或者是10块,说实在的,以前虽然穷,但是以前过年真的很有过年的气氛,特别的开心,特别是我们这些小孩子,就盼着过年,因为一到过年就知道有新衣服穿,又有好吃的,还有压岁钱,所以一到过年大家都非常的开心。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失,慢慢的大家都长大了,好像越来越找不到以前过年的气氛,特别是最近这几年,虽然大家都有回去过年,但是总感觉缺少过年的味道,就连最传统的拜年走亲戚都只是像征是的,拿点东西去走一下,有些亲戚来拜年连饭都不吃,放下东西就走,话也说不上几句,再也找不到以前那种亲情感了。记得以前大家都在家种田的时候,那个时候没人出来打工,亲戚朋友之间很是亲热,见面也有说不完的话,可是现在就连走亲戚拜年也没什么话说,见面也只是简单的打打招呼,问候一下,所以说现在过年不光是没年味,就连亲情味都淡的很。
虽然这些年大家都在外面打工赚了些钱,生活条件也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毕竟不是每个人运气都那么好在外面都赚到钱。有的人在外面十几年并没有赚到什么钱,所以导致很多人心里面不平衡,有些赚到钱的在亲戚朋友面前当然很风光,可能对于一些在外面几十年没赚到什么钱的人来说就显的很自卑,很没面子,才会导致亲戚朋友越来越疏远。所以在这里要对所有的人说一句,有钱固然是好,没钱也不灰心,可以慢慢的再赚,但是亲情是钱买不到的,所以大家在外赚钱的同时也要顾及亲情,大家多走动,多沟通,这样过年大家回家才更有亲情年味更浓。
年俗文化,大年初一开财门,什么时候开最好;有什么讲究。
如是说没有记错的话,好象是打小老师一直没有教。
最好与否,讲究什么;见仁见智,不做强求。
倒是有一点就是:
长辈按通书(黄历);晚辈爱倒数(零时)。
我是文子心语,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过年接财神的种种认知,都是从姥姥的话语中了解的。
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姥姥,讲起过年的习俗,总是一套一套的。至今记忆犹新。
记得小时,听姥姥说过一句俗语:“除夕夜里关财门,大年初一迎财神”。
对于姥姥的指示,爸妈执行的特别认真。因为在他们眼里,想要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财源滚滚,就必然要做到这些。否则,新的一年,家里的吃饭穿衣不会出现好的改观。
小时的除夕夜,趁天没有黑,把院子院外打扫干净,垃圾全送出去倒掉,把小院四角旮旯检查一遍,然后紧闭院门。“关财门”的任务就完成了。
小时候电视机还没出现,自然没有新年晚会可看。姥姥会带着大家守夜:一家人围着火炉坐着,吃着自家炸的油果子,嗑着只有春节才舍得购买的糖果瓜子,说着这一年的酸甜苦辣,享受着属于一家人的幸福时光。
早晨迎财比较隆重,家长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做各种准备。据姥姥的讲究,一大早要放鞭炮,抱柴进门。“柴”和“财”同音,抱柴就是抱“财”,寓意着财源滚滚。放鞭炮容易,抱柴有点难,城里烧的都是自家制的煤砖、捡来的煤渣,柴没处买,更没处捡。
不过,这难不倒家里的几个男孩子。新年一大早,哥哥就溜出去了,而且准保会抱进一捆柴,其实就是他提前捡的木棍,树枝什么的。因为此任务“坚艰又神圣”,哥几个总是一脸的自豪,年年都乐此不彼。
又锁了“财”,又抱来了“财”,新的一年,好日子就会来了。现在想想,不过是一种精神寄托而己。在六零年去世的姥姥,接了一辈子的“财神”,却也没过一天如今的好日子。姥姥走了,但她的老话和习俗我们还记得。因为过年总是让亲人团聚,和谐快乐的好日子。
据笔者了解,也有和姥姥说的完全不一样的说法:初一不用接财神,因为财神是常住不走的。理由是,一年中出走的主是灶王爷。灶王爷会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去向上级汇报全年的工作,把每家一年的善与恶做一个汇报。
灶王爷两边是分列着两个罐子,一个叫做善罐,一个叫做恶罐,我们平时的一举一动都会被灶王爷所察觉,会将我们平常的表现,都会放进不同的罐子里面。而财神是作为常住人员,是不用迎接的,进行祭拜即可。这个传说和习俗也很有意思,有了善罐和恶罐之说,也就多了一层含义:鼓励和督促大家平常多做善事,少做恶。这样财神才会光顾你。
其实,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关于新年的风俗习惯肯定因地区因民族而宜。虽然习俗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一个:那就是盼望着国富民强,老百姓的日子越过好,向芝麻开花节节高。
“迎财神”不过是讨搞个好彩头罢了。农家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百姓希望新的一年事业有成。
谢谢邀请。
大年初一是辞旧迎新的好日子,也是新的一年第一天,所以这一天一般所有村子里的店铺都会关门歇业,家里不让动菜刀、剪刀等。大年初一早上开财门后,放鞭炮,大拜年。所以大年初一的早上通常有很多讲究,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图个吉利,图个喜气洋洋。
首先,必须知道所谓的开财门必须有得开,所以我们家每年在全家人一起吃过团圆饭之后,就要将家里大门关上,打开大门口的红灯笼,我妈说过这叫做“关财门”,把过去一年的财气关到自家门里。年夜饭伴随着春晚开始,一家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高兴了还会喝两杯,热热闹闹的吃到很晚。
然后等待新年的钟声响起,村子里有的人家心急,总想要赶在别人前面打开财门,迎接财气好运,所以在零点钟声响过之后,就会打开大门,也就是所谓的开财门,开财门之前要放“开门炮”,所以每年大年三十晚上的零点钟声一响,就会听到村子里到处都是响亮的“开门炮”响起。
不过在我们家开财门通常会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年三十的辞旧迎新钟声响起之后,我们会休息一下,等到早上五六点钟的时候,由爸爸起床放“开门炮”,然后打开大门,也就是开财门,开门炮的响声寓意着辞旧迎新的开始。
而且在“开财门”之后,家里就陆续有亲朋过来拜年了,我们小辈则成群结队的去村子里的长辈家磕头拜年。所以我们这里少部分人会在大年初一的零点开财门,觉得财门开得早,财气进来早。不过大多数人都会在早上五六点放“开门炮”,开财门,因为早上这个时候要去村里的长辈家拜大年。
但开财门什么时候开最好,说实话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毕竟开财门在现在其实就是一种传统年俗,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大家借着“开门炮”、“开财门”等这样的年俗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景。
(文/李阿冰)
“开财门”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古代人住平房,烧柴禾。大年初一报柴进门,谐音“开财门”,寓意财源广进。
第二种说法是,大年初一,打开门放鞭炮,迎接财神进门。
现在普遍流行的是第二种。
那么几点“开财门”最好呢?笔者有两个建议一个提醒:
第一个就是在除夕夜的零点的时候,叫作“抢头炮”,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够财源滚滚。
第二种就是在大年初一的早上七点左右,也叫“迎喜声”,寓意一年吉祥如意。
友情提醒:千万不要在凌晨一两点钟放炮。此时很多人都睡觉了,这时放鞭炮叫作“炮瘴”,会带来不好的运气。道理也非常简单,打扰大家休息,人家自然有怨气,又怎么会带来好运呢?
“开财门”的讲究有三点:
1.要找准方位。
有一首《日干财神方位歌》:
甲乙东北是财神,丙丁向在西南寻,戊己正北坐方位,庚辛正东去安身,壬癸原来正南坐,便是财神方位真。
明年大年初一是庚子年(鼠年)丁丑月丁卯日,财神在正东和西南两个方位,要向这两个方向迎财神。
2.由家里辈分最高的男主人来主持。
新年的第一响要由家里辈分最高的男主人来开财门。先燃一串小的鞭炮,称作开门炮或者百子炮,随后燃放双响大爆竹,要求响三声,一定要全响,声音约响亮越好,为新的一年开一个好头。
3.遇到“哑炮”就“闷声发大财”。
如果在燃放鞭炮的时候,遇到哑炮,要马上就说“闷声发财”,立即再补放一个。千万不要把“哑炮”捡起来再次燃放,这样也是不吉利的。而且需要注意,大年初一燃放的鞭炮纸屑是不能扫出去的哦,要堆积在一起,第二天再扫出去。
我是弦小闲,提前祝福您新年大吉,财源广进哦~(´-ω-`)
大年初一开财门,迎财神。什么时候开最好!准确的说,半夜十二点开门最好。因为,辞旧迎新,也叫接财神。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有财神送银子来。
我就知道小时候,大人告诉我别睡觉,年三十接财神送皮袄,我还真信了。一夜没有睡觉,瞌睡一来,我就不停的问,财神送皮袄来了吗?天快亮了。大人才叫我回屋睡觉,等到初一早上,我问老人,夜里守到皮袄了吗!老人只笑不说话,等我长大才理解。老人就想图个吉利,大年初一接财神送皮袄,都是哄孩子的。回答这个提问之前,首先得解释一下,什么时候叫真正意义上的过年?古语有云:火树银花不夜天,它的意思是指大年三十夜,上半夜,即晚上凌晨12点钟之前,属于旧年,下半夜,即晚上凌晨12点钟以后,属于新年,叫做过年。
大年三十夜,旧年岁末,新年岁首,古人叫守岁,上半夜在12点之前要封岁,即用(火)纸,也就是老式粗黄色纸,在家大门里面用两张长方形火纸交差粘贴,家里主要财物也要粘贴;下半夜在12点钟之后开岁,我们湖北鄂州当地方言叫出天方,也就是放鞭炮或礼花(礼炮)。
火树银花不夜天:指的是大年三十夜辞旧迎新过年,用干木材烧(火),叫火树,家人团聚烘火、烤火取暖,银花:指的是灯光、火光的光芒、光彩,女性三十夜都要戴花,不夜天:指的是光亮,就象白天一样,没有区分、区别。
大年初一,开财门(我家乡的方言叫出天方),在古代,也有在正子时,即大年三十夜下半夜12点钟开财门‘’最好‘’,或以后时间段都可以开财门,早晨晨时6点或8点钟开财门‘’最好‘’,寓意六六顺和人要发不离八等,现代社会也是一样,同样在这些时间段开财门,即打开主家大门放鞭炮或礼花(礼炮)。然后接着敬门神(祭祀、祭拜、叩拜门神)迎财接福。
年俗文化,大年初一有什么讲究?全国各地、各民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不尽相同,千差万别,大体上分为:一、开财门。二、接门神、财神。三、出嫁之女不能在娘家过年,即不能过大年三十夜。四、真正意义上的拜年:是大年初一的拜年,先到家族祖堂或祠堂去拜祖先的年,也有人上庙拜菩萨的年(指佛教)。五、拜父母及上长辈爷爷奶奶的年。六、本家族相互之间晚辈拜长辈的年。七、师徒如父子,师傅受业于徒,等于终身谋生、谋业,徒弟拜师傅的年。八、有的地方大年初一贴春联。九、大年初一,一切姻亲内戚外戚不拜年。十、大年初一,一切言语都要讲恭维话,不能乱说乱讲。
现在的年轻人有一个误解,也是一种错觉,普遍认为大年初一开财门的时间是午夜十二点,真正古老的中国年文化中开财门的时间不是这样的,那又是为什么呢?
这得从央视的春晚说起。记得央视每年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又称央视春晚或者春晚,是1983年除夕之夜正式登场。春晚开播之初,早期主要是对城市这一块影响比较大,对农村这一块影响还是甚微的,因为当时农村的电视机还没有普及,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未至九十年代初,农村电视开始普及了,在农村的影响也就大了。
春晚的影响主要是改变了一种年俗文化,那就是开财门的时间。大家都很熟悉春晚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春晚的新年钟声倒计时,随着电视指针指到零点,到处都是鞭炮声响,以迎接新年的到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新的民俗也就产生了,那就是半夜十二点,放鞭炮迎春。于是,年轻人就有了大年初一开财门的时间是半夜十二点的错觉和误解,把真正大年初一开财门的时间搞错了。
过去,中国民间大年初一开财门的时间应该是在寅的后半段、卯时前半段,也就是天亮时的四到六点钟。中国的民俗文化是一种古老的传承,这一辈的人是按上一辈人的习惯沿袭下来,代代相传。古代人不像现在的人,准确地把握时间工具有手表、电视机、手机,可以精确到分秒。古代计时工具主要采用的是“刻”,就是用漏壶来计时。计时方法也不是现在的二十四小时,而是普遍采用十二个时辰制,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辛亥,又称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哺时、日入、黄昏、人定。那时候以漏壶计时只是在官府和大户人家才有,而平民百姓只能靠估计和生活经验,城里可听城楼的计时击鼓声。
(古代计时工具漏壶)
中国民间普遍有守年的风俗,守年,又称守年夜、守岁,也就是除夕夜守在家里一夜无眠直到天明。开财门,也就是打开正门,一般民间称为堂屋门。按民间传统,年三十晚都很忙碌,年夜饭后来要准备一些大年初一要用的东西,关堂屋门的时间一般都会在子时,也就是夜里的十一点至一点。在半夜十二点开财门之说,显然与中国民间大多数的风俗不符,这是春晚新兴的一种习俗,带有娱乐性质,不是传统的年俗。
民间大年初一开财门的时间在寅的后半段、卯时前半段,具体是哪个时间点好,全凭个人的经验来判断。有的地方在黎明前最暗的时候开财门,有的地方则要看到曙光后才开财门,地方不同,会有一些地域风俗的差别。
民间大年初一开财门历来都非常讲究的。开财门的人一定是一家之主,一般是男主人,也就是当家之人。大年三十的时候,当家人要准备好两样东西:一是鞭炮,要精心挑选十二个大纸炮,不能多,也不能少;二是柴火,要准备好易点燃的柴火。
当家人打开堂屋门后,比较讲究的当家人要念开财门的口诀,念完后才开始燃放鞭炮,不太讲究的当家人就直接放鞭炮。首先要放大纸炮,在燃放大纸炮的时候要特别留心一到十二之间的数字,要安顺序记清楚,主要是看有哪几个大纸炮没响。过去做鞭炮的技术没有现在先进,一般用是传统做,引线的质量也不怎么样,其中出现一定数量的哑炮也属正常。现在的造鞭炮化学成分多了,威力也大了,哑炮几乎没有了。过去的传统风俗,一般把开财门时燃放的十二个大纸炮,用来测试一年之中十二个月的财运和时运,一个大纸炮代表一个月。比方说,如果第三个与第十一个大纸炮是哑炮的话,当家人就会记住这两个月,到时就会提醒家里人,这个月家注意人身安全、注意财物的保管等。如果十二个大纸炮个个都响了,就预示着这个家庭今年事事顺畅。如今的当家人就不用担心出现哑炮了,因为现在大纸炮个个都能响,只是在燃放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其威力实在太大了,易炸伤人。放完大纸炮后,接下来就是放小鞭炮,这倒没有什么讲究了,燃放了就行。
(农家正门)
放完鞭炮以后,当家人要抱一捆柴火进屋,称之为“进财”。接着把家里火塘里的火烧旺,叫“新年红火”,同时架一锅水,将水烧开,称之为“风生水起”。这时,家庭主妇开始准备做大年初一的早饭,称为“接春饭”或“迎春饭”。中国有些地方风俗,年三十就和普通时日子一样,没有吃年夜饭的习惯,而是放在正月初一早晨吃“新年饭”,如湖南的梅山地区的新化、安化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