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你的偏见而已,目前古琴的爱好者远远大于琵琶二胡,仅仅比古筝少一些,应该有百万级别,只是古琴一般是独奏乐器,不适合在乐团表演,声音不是很大,很难有很高的出镜率。不过从古至今古琴形成独特的文化,以中正平和、修身养性为主要特色,是君子之器,很少用来在公开场合表演技巧的,这也是古琴很难露面的原因。
第一,古琴不是最尊贵的乐器
第二,古琴音上表现力并不高
第三,玩古琴的大多不是玩音乐,而是玩情调
(比如阁下就是)
很多人喜欢古琴并且在学习的,我就是其中之一,我很喜欢古琴的音色跟变化,所以找了老师专门学习的,根据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知识,古琴之所以出镜率比较低,大概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音域限制:古琴音色偏低频,散音音区相当于钢琴大字组和小字组之间和,按音最适宜按弦区域在7-10.8徽之间,此处的音高大概相当于钢琴的小字组和小字一组之间,音区如若再往上走超越6.2徽的区域开始弦路会对手指比较不友好,而且音位相对开始紧密稠密导致不容易按准(高手除外)所以我认为这也是限制了古琴跟其他乐器合奏其中一个原因。
2.声量限制:古琴声量真的很小声,基本如果我在弹古琴,旁边来一个古筝,我就完全听不到自己弹什么,当然依靠现代化力量还可以加拾音器接音箱等措施改善,但是这就比较麻烦了是吧,便利性也是考验演奏者爱好毅力的一个因素吧。
3.动态限制:这里说的动态指的是音乐的曲线,简单来说可以说是最大声量和最小声量的分贝动态,古琴这个乐器在这个动态上对比其他乐器会显得特别小,比方你用一分力和用十分力去弹别的乐器得到的反馈是1分贝和10分贝,那么你用同样的力气去弹古琴,就得到3分贝和7分贝的反馈,如果听觉不满意就只能,在自己手上下功夫,轻得要更轻,重得要更重,在这个方面演奏泛音时候对动态要求尤其重要。
4.文化意识:现下时代流行元素还是占的主流,即使传统文化在复兴,给你一套汉服和一把古琴,穿衣服不比刻苦练琴来的容易吗?而且好的古琴价值也不匪,花了钱还要坚持天天练习基本功,天天按弦按到指甲凹出弦路槽,磨出厚茧,不是一天两天,是以年为单位的,并不是容易坚持下来的一件事。
5.自身结构:古琴音色分三种:散,按,泛,平常演奏就是这三种音色通过各种指法手法来结合演奏,但由于指法就那么几种,弦也只有七条弦,导致它这个乐器在表达乐曲的时候更像中国山水画,在和声上也就比不上别的乐器丰富。
综上所述大概就是,古琴显得边缘化的一种乐器,是多方面造成,尽管如此,也阻止不了我喜欢它,hhhhh
现代能欣赏古琴的人比较少,但还是有的。古琴不是一听见就慷慨激昂,刺激人神经的乐器,它需要人首先安静下来去倾听。相比于其他乐器,声音更小,更适合几人坐弹,在现代,这种方式显然是“水土不服”的。现代社会是一个极度地追求效率的社会,在强大的生活压力下,有闲情雅致去欣赏古典艺术已属难得,更遑论奢侈地约到一个懂琴音的人。
不是木有人弹,是弹的人在外不多见。
此琴特点独具:音域深沉、悠远、圆润、混厚、金石之响,宽广…。它目前还只能用中文减字谱(五线、简谱只能可用在节奏上参照)。一直都是个人弹奏的乐器,与萧是绝配。与其它或多的乐器合奏不宜。
主要作用功能还是修养身心,静呈胸意,气质内敛,闲情怡志。
现在人们都喜刺激,爱欢快、节奏感强,高亢、热闹张扬宏大等音乐和西方乐器。
相较之下,古琴的普及和推广就显弱些。就象纯中医之于西医是也。丨
快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