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李子柒这样的“网红”,是否适合出现在小学生的考卷上?

“李子柒”的名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不是“网红”那么简单了。

1.她出现的试题上,家长们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现在在这个信息化这么发达的今天,孩子们崇拜的明星、网红比我们的科学家多得多吧。随便说个当红明星他们都能知道名字参演电视,唱了什么歌。但是问问孩子们崇拜的科学家有那些,可能知道的没有两个。科学家有什么事迹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不光是试卷上的问题,是整体大的文化氛围的问题。

2.李子柒对于其它的网红来说,本身传递不光是娱乐性的东西。更多的有农业的淳朴,劳动的喜悦和收获、还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把生活过得像诗一般……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别样的教育。把我们的农业进行了美化,让孩子觉得农民也有自己的快乐。每个行业都值得尊重。

3.现在的时代不是说我们阻隔孩子,孩子就能成长。从根源上说疏通比阻挡更好,从“李子柒”身上找准社会价值、人生价值对孩子进行教育我认为更好一些。

出现在试卷上,确实需要我们斟酌


我认为李子柒出现在小学生的考卷上没什么不适合的,这就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产物,没有人能阻止时代的发展。在网红经济出现的初期,确实有一些人行为举止哗众取宠,但也有很多网红带来正面影响,比如疫情缓解后,网红与政府官员共同免费直播带货,助力武汉。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全盘否定这些现象。

网红这种现象是现实中存在的,即使不出现在试卷上孩子们也能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到,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假装网红不存在,要正向引导孩子看到这种现象的两面性。李子柒短视频制作精良,画面唯美,本身传播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是网红中正能量的代表,她也是通过自己劳动赚到的第一桶金,所以我认为考卷中出现她也无可厚非。

教育是国家大事,素质教育又是重中之重,我们的教育要教会孩子实事求是的看问题,并且能看到事物的两面性,一味的回避问题,选择性失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在初中小学试题中,屡见不鲜了。

现在纠结这个问题的本质呢,其实是在纠结“网红”这个词。广义和狭义的看法了,在今天这个时代,网红的定义在发生着变化。

首先,我认为可以的,并且赞同广义的网红概念。网红其实和明星在本质上的区别不大,都是面对社会的公众人物。如果你的观点不是这样,认为有什么不妥的话,建议往下看看一些观点。

央视新闻表扬她:“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赞许她:“李子柒的样本意义,绝不应被忽视。”

白岩松力挺她:“微笑着为她鼓掌是最好的,如果我们来自民间并真的走向世界的网红,由一个变成几十个,变成几百个上千个,那中国故事就真的有的讲了。”

在她的视频里,你总能看到世界万物从无到有的过程。蓝印花布和蜡染,从一颗蓼蓝种子的两次收割开始;给奶奶做的一床新棉絮,从挖地播棉花种开始;制作传统手工酱油,制曲、暴晒、提纯,将这历经三千年的非遗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看李子柒的视频,你总能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治愈和赏心悦目的美。

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正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受邀担任首批推广大使的有6个人。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相声演员冯巩,主持人海霞,学者冯骥才,水稻之父袁隆平,以及网红李子柒。国家都承认她对社会作用,试卷里出现当然也可以啦。

4月末,李子柒的YouTube频道粉丝突破了1000万,视频播放总量达到了13.45亿,成为了平台上第一个粉丝破千万的中文创作者。每一条的播放量,都是百万级起步,千万级是常态。只要镜头里有一点点瑕疵,她都会几遍几十遍地推翻重来,直到拍到满意为止。就算拍完了,也要自己把主体部分剪辑好,再交由摄影师调色输出。

在李子柒的YouTube频道里,所有的视频都有且仅有中文字幕,外国网友其实看不懂,但每条视频下面,最多的都是对中国文化的一致点赞。站在大格局上说,她将中华传统文化宣扬至国外,体现中国的文化交流自信,凸显中国传统“清隽”。

这样优秀的女孩儿,应该让学生都了解知道她,个人观点认为是可以出现在学生都试题中的,要是大家有什么看法或者不同的观点可以评论噢。


这种担心的家长恰恰是自己的价值观有问题。他们的价值观估计是只有考上好的大学才是唯一出路,才有好工作,才有好声望等等。认为这些网红都是不误正业。其实恰恰是我们的价值观趋同,才导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认为成功路只有一条。李子柒的成功也是成功,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去开辟更多的不同的成功路,当这些路大家都认为是成功的时候,认为正常的时候,我们的价值观就比较合理了。我们的高中之前的学生也就不那么累了,也就会找到学习的乐趣了,也就不会形成大学之前拼命学,上了大学拼命玩,本末倒置。

我们要学会欣赏不同的美。孩子的个性都是被这些没有个性的家长给抹杀了。当然不是鼓励大家去做网红。其实那叫自媒体,自媒体是世界趋势,是去中心化的,人人都可以传播和生产知识,那不是学校的专利。如果从这个高度去想问题,这些家长应该就接受了这种价值观了,能做到网红是很了不起了。很多人是很难形成影响力的。


我觉得可以将李子柒纳入考卷中。原因主要有以下是四个方面。

一、李子柒被中央电视台点名表扬过。

既然受到中央电视台的表扬,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在德和行方面,是过关的!

二、李子柒传承中国文化。

李子柒为了拍好一个视频,有时要花了好几个月,体现了中国人的勤劳与韧劲。在她的视频里,渗透着对长辈的尊敬,传承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将这种文化,传播到全世界,让外国人也喜欢上中国的美食,喜欢中国的文化。从这个层面来讲,李子柒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三、李子柒的出现让教育更接地气。

时代在进步,现代的小学生,更应该做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将时髦的元素加入到教育中来,比如某校长将课间活动改为跳网红舞,这些都增添了教育的活力。

四、巧用折衷。

有的人反对李子柒成为教育元素,是因为他们将李子柒与袁隆平等科学家比。从这一层面来讲,他们说的也没错。科学家们的贡献,远远超过李子柒,更应该纳入教育。但我们也可以巧用折衷,既将科学家们纳入教材,也将一些有正面形象的网红作为榜样让学生的学习。

新时代的教育就应该有新时代的样子,您觉得我的想法对吗?


一个网红凭什么能作为小学学生的考试试题,凭什么能和袁隆平作比较,这是在提倡什么行为,这或许是大多数人看到后的反应。

移动互联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颠覆着我们的生活,随着自媒体、网红、短视频等新生代的崛起,衍生于互联网的新事物不断涌现。有人赶上时代的潮流,在网红经济中如鱼得水。有的人也一时接受不了网红,这主要是一些网红为了出名,由于自身才华限制,但又想出名,只能挖空心思去做一些标新立异或许哗众取宠的事情来吸引粉丝去关注。

例如陈某某网红在直播间利用“南京大屠杀”和“东三省沦陷”等民族惨痛记忆作为调侃的笑料,严重伤害了民族感情,在社会上带来了恶劣的影响,也是大部分对网红持负面态度。

李子柒和很多刻意营造的网络红人不同,她甚至不是常规意义中的网红。因为她没有惊为天人的才艺,不靠制造话题上位,她和那些挖空心思想要上热搜、博眼球的人不同,她只是把一盘一碗、一蔬一饭当做日常,真正置身于田园乡野之中,用近乎于日记一样的古风美食视频记录生活点滴。与其说李子柒是网红,不如说她是文化传播者。

理性看待网红,网红是个新生事物,社交媒体兴起也没多长时间,它能够成为什么样,首先取决于我们把它想象成什么样。也不要简单抱怨网络和社交媒体的肤浅,而要多想想它为什么像现在这样肤浅。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教育本身除了要传承文化之外,还需要让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真实的世界,促使孩子形成积极且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世界本身是多维度的,那么教育也同样应该为孩子构建一个多维度的知识结构,否则孩子所掌握的知识与现实世界之间会产生一个巨大的鸿沟,孩子未来进入社会之后会有很多的困惑。

学习的目的有很多,但是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方法论,能够拥有在社会立足的能力,从这个角度出发,很多家长往往更重视哪些知识更“有用”,这虽然有点功利,也不能全面表达教育的意义,但是这一点绝对是不可忽略的。如果从“有用”的角度出发,当前社会上的热点就应该让孩子有所接触,包括热点行业和热点职业。

“网红”这个词有很多种解读,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未来可能更多的人都会成为网红,网红的背后会承载越来越多的符号,不仅仅艺人会成为网红,未来很多各个行业的专家都有可能会成为网红,而且很多网红本身还是能够传递一些正能量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并不应该把网红从教育体系中排除。

社会在发展,随着互联网逐渐从消费端向产业端覆盖,基于互联网会开辟出很多行业生态,所以未来不仅要让各种技术(编程知识等)从高等教育向下覆盖,更多基于互联网的知识都应该向下覆盖,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立场,要对孩子形成一个积极的引导,这往往更重要。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原始地址:/tuijian/17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