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心情变得很沉重,我想对于题主来说,先生离去也是一道坎,想必也为您带来很多伤痛。
不知道题主的孩子有多大,所以这个问题并没有一概而论。如果是比较小的孩子,其实他不太懂得什么叫死亡,直观感受只是爸爸不见了,这时候他会产生很多疑问与不解,并有可能怀疑自己是否被爸爸抛弃了。妈妈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在那里工作生活。因为实在太远了,爸爸不能回来看望宝宝,只能拜托妈妈好好照顾宝宝,并且也会对宝宝很牵挂。如果宝宝想念爸爸,可以画画,录视频或者录音给爸爸,让妈妈转交给爸爸,这样爸爸也会看到宝宝的成长。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为孩子进行一些死亡教育,比如通过观看动物纪录片,绘本,等等方式,让孩子了解到死亡是什么。我记得有本绘本是《爷爷变成了幽灵》,可以给孩子说说。很感人的小故事。
如果是稍大的孩子,特别是十岁以上的孩子,我建议家长应该开诚布公地与孩子谈论爸爸的离开,十岁的孩子已经懂事,明白什么叫死亡了。让孩子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要让这件事成为家庭中一件不能被谈及的禁忌。和孩子一起商讨家庭中的安排,不要让孩子觉得被排挤在外。其实,您的状态也很重要,您的状态非常影响孩子看待父亲离开的方式,希望你也能逐步放下,如果有需要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加油!
跟我家住同一栋楼里的一位邻居,她家宝宝比我家大宝小二十天,今年也快三岁半了。她家是个男孩。
我们带着大宝下楼玩的时候,有时候会碰到他们家,偶尔两个孩子也会一起玩,家长们见面也都会寒暄几句。
前年,大概也是这个季节,我们突然听说男孩的爸爸去世了——他是个货运司机,跑夜班的时候突发脑出血,等发现的时候人已经没了。
男孩那会儿一岁半。事情发生后,我们去探望女邻居,询问有什么可以帮忙。女邻居很客气的说不用。
后来过了半年多,女邻居有了一个新男友。新男友会经常带着男孩出来玩,见面也会打个招呼,偶尔听见男孩喊他“爸爸”,根本没有什么心理障碍。
所以,如果孩子小于两岁,其实他不会对爸爸留下深刻印象,只用“爸爸去很远的地方了”这样的理由就可以应付过去了;
如果孩子在三到六岁之间,他们也不懂什么是死亡,如果爸爸去世,不妨给他讲一个故事,让他知道爸爸不会回来了,但是身边的人依然会陪伴他,爱他;
如果孩子大于六岁,那就必须严肃对待了。我认为应该告诉他实际情况,把他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只要事情过后,他发现生活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就会继续平静的生活,只是心里留着一分思念。
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有时候大人都不一定接受得了,更何况孩子。这也是要看孩子年龄大小,如果太小还不懂事的话,也不理解死亡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可以选择以童书、童话的方式让孩子明白爸爸离去了不在身边了。如果孩子已懂事了,那就要更多地在情感层面去开导孩子,让孩子在感情上接受和理解爸爸死亡的事实。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下手快的人不多,我也想选择避而不答。可是我做不到。黄天路上没老小,谁也不愿意让这事发生,可是……
先讲讲我家的悲伤事,妈妈在我25岁时有的,她也就54岁。足足十年我都没走出那道坎,对生活完全失去了兴趣,啥都不想去做,走的是走了,活的怎也要活啊!
你买一本励志书,《科学家的故事》就好。让孩子看,古代有好多科学家都是妈妈带大,甚至还有的是孤儿,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照样能出人头地。不要拿已去的爸爸给孩子加码,不要说:“为了对的起爸爸,你要如何如何去做。”说的有点跑题,但愿能安抚一下你们母子的心。
适应期,就是接受这个角色。小孩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亲人的去世也不太一样。比如说,0-3岁的小孩儿,他基本上不太知道什么叫死亡。但是他会对喂奶的人(我们又要说他依恋的那个人)离开他了会非常敏感。他敏感的并不是说,比如说他爸平常不给他喂奶,他爸去世,他根本不知道,没有概念。如果天天喂奶的妈妈不在了,这个会引发很大的分离焦虑。6岁左右的孩子,比如3-9岁这样的孩子,他可能对死亡半懂不懂,比如说你爸爸去世了,去老天爷那儿了,他会说,噢。过两天,他又会来问你,爸爸什么时候从老天爷那儿回来呀?所以他也不知道,他只知道爸爸离开了,他不知道这个是不可逆的。我觉得中国比较多见的是瞒着,不让这个孩子知道,也不给孩子机会跟他的挚爱有一个最后的告别,或者比如说由于某种原因他确实没看到他最后一面,也不带着他上坟。这个我们之前说是叫临终关怀,这对双方都非常重要。比如一个妈妈因为癌症要去世了。这个孩子比如说3-9岁,要把这个孩子拉到面前,要跟他说,妈妈将不久离开世界了。这个对双方都有好处。我记得有一个得慢性病的妈妈给他孩子织了六条毛裤,特别感人。虽然妈妈不在了,但是她的爱能一直伴随着这个孩子成长。还有就是这个小孩儿听到爸爸、妈妈讲你是个好孩子,我爱你,如果能有一些仪式化的行为就更好了。我记得美国有一个电影,就是这个妈妈将不久于人世,她把孩子抱在怀里,你说每次心跳妈妈都能感觉到。他很好,他每次心跳,就知道妈妈一直在爱着我。我觉得国外在这点做的非常好,中国的家长们是可以学习的。对小孩来说他需要听到这样的话,能伴随他成长,能帮助他克服那种丧失,他有机会跟他来道别。其实这个离世的人也需要这个仪式,我们不仅仅要好好的活,也要好好的死,就是死的过程也要好好的。再大一点的孩子,他愤怒期可能会比较长,愤怒我们叫做无法言表的悲伤。你知道在汶川地震发生以后,都江堰、映秀那些家庭多么愤怒,那都是丧子之后无法言表的愤怒期。
这是一件人力无法改变,伤痛的事实,孩子的父亲去世以后孩子就再也见不到了,这个问题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吧,如果孩子很小,他可能并不明白死亡的意义,所以你告诉他爸爸去世了再也见不到了,他可能会对再也见不到表现的很伤心,但是基于他并不明白死亡的意义不如暂且先瞒着孩子,说一些谎言来掩盖事实,等到孩子年龄大一点在告诉孩子事实,如果孩子已经明白了死亡的意义,这个时候他需要的就是安慰和陪伴了,他已经知道了再也不能见到爸爸了,你也只能安慰他,给他一些爸爸的东西让他存放起来,用来在思念的时候拿出来纪念一下。
妈妈可以看看这本书妈妈不见了,这本是讲述妈妈去世的故事,孩子一开始很难接受,但是爸爸的一些做法让孩子感受到即使妈妈不在了,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多去陪伴他,让他感受到还有很多的人关心他,让小小的心灵重新拥有感受美好的力量。同样的,我们可以从这本书里学习怎样孩子面对亲人的离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死亡确实是一个非常隐匿的话题,很难向孩子表达,似乎我们也不愿意让孩子听到类似的事情或让他们直观面对类似的事情。如果孩子的爸爸去世了,妈妈和家人也不可能一直帮着隐瞒,孩子总有知道真相的那一天,这就需要妈妈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找到合适的时机与孩子沟通。
有时候,孩子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不坚强,他们也很勇敢的,隐藏真相或许会让他们知道后更加伤心、难过。所以,妈妈可以选择类似的温情绘本,通过绘本的语言传递这个一时难以启齿的事实,让孩子通过柔软的方式接受,会让他们内心平和一些,接受起来也会相对容易。
看到这个问题感到很心疼,我都这么大了,都还不敢想象我的父母离开我的情景,何况是一个孩子。
如果孩子还太小,就先不要告诉孩子爸爸死亡的事情。可以告诉他,爸爸去了很远的地方,但是爸爸还是很关心他的,还是很爱他的。可以自己写点东西,或者画点东西,假装是爸爸寄给他点,每逢过生日,也假借爸爸的名义给孩子寄送礼物。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爸爸的存在。
等孩子慢慢长大了,他理解了生与死,他自己会慢慢接受的。而且他童年受到了很好的保护,也不会给孩子心里上留下阴影的。
愿每一个失去父母的孩子都会出现另外一个天使保护他。
还有,可以给孩子多看一些图书,让孩子在书里寻找一丝丝的温暖。
孩子太小了,不要直白的告诉孩子,爸爸去世了。支持妈妈编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比如说爸爸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告诉孩子,爸爸只是去了另一个地方,不能陪你玩了,不能经常回来看宝宝了。但是,爸爸在那个地方,一直都在关心着宝宝呢,每天晚上,天天都一颗最亮的星星,那就是爸爸在看着宝宝呢。如果宝宝有什么先和爸爸说的,可以写下来或者画下来,这样爸爸就能看见了。
等孩子长大了,理解了什么是生与死,在和孩子说,爸爸去世的事情。这样的话,不会因为爸爸的去世,在孩子的幼小心灵留下阴影。即使以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孩子只会悲伤,不会被伤害。
我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但是在我做妈妈之前,我的爸爸也离开我。那时候我觉得我还是一个孩子。没有人告诉我该如何面对。我知道人都有生老病死,但是真的要面对一个人的离去,将永远无法再见时,内心还是抗拒着,不想接受事实!
其实时间是个好东西,与其直白地将这个消息告诉孩子,还不如让时间来告诉孩子。你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出差了,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很久很久很久才会回来。孩子当时可能不懂,不知道爸爸已经走了,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他就懂得了死亡的真实含义!
小孩子终将会长成大人,所以他终究会懂得这个道理。在他失去爸爸的时候,你要给他很多很多的爱,让他不孤单,知道在这个世上,还是有人很爱他的。她可以幸福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