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在想,孩子要不要太娇贵,需不需要吃点苦?

小孩适当的吃些苦对他们成长有必要的,在以后面对社会,遇到挫折就没那么恐惧孤独,知道怎样应对


古人云不吃苦中苦难做人上人由此可见孩子是要吃点苦才能更好地走向社会


养育孩子,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父母正确合理的智慧和方式/方法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锦囊。

做为父母,应该要明白和实践一些最基本的理念:“男孩穷养,女孩富养。”;“三做,三不做。”;“想要孩子长成什么样,父母就应该是怎样的。”只有父母的身体力行,做一个好的正面的榜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下面,就来说说前面提到的三点基础的育人理念。

1、“男孩穷养,女孩富养”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是什么意思呢?所谓男孩子穷养,就是从小就有意无意的让男孩经历一些挫折或者失败,然后鼓励他去勇敢的面对挫折和失败。女孩子富养,现在的社会环境复杂且危险,为了女孩能健康安全的长大成人,不被一些“诱惑”所蒙蔽和引诱,做为父母,应该有意识的带女孩多去见见世面,合理的满足她的要求和需要。女孩子见识足够了,需求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自然就不会被外界轻易引诱和蒙蔽。

2、“三做三不做”

何谓“三做三不做”?可以理解为,父母应该要做的和孩子不应该做的。三做,父母应该怎么做?1、教育引导孩子正确的三观,2、教导孩子有礼貌知荣辱懂进退,3、良好的家庭和睦氛围。三不做,孩子应该怎么做?1、肆意妄为的事情不做,2、不攀比不计较,3、触犯法律伤害他人的事情不做。

3“想要孩子长成什么样的人,父母就应该要做什么样的人。”

在进入学校系统学习知识文化之前,父母是孩子最好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直接且重要的影响。所以,做为父母,应该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个小细节的疏忽和错误,可能就会像“蝴蝶扇翅”般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小孩子的身心还是很脆弱的,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去细心呵护,但也不能把一切的阻碍都保护到,孩子也需要自己的成长空间,也需要体会快乐与伤心,小孩子的成长路顺其自然就好,不要太强加干预。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很多父母确实认为这是他们表达对孩子爱的最好方式。我曾经听到有人辩解说孩子将来有大量的时间去适应冰冷严酷的世界,那为什么不让孩子轻松愉快的度过尽可能长的时间呢?

这些父母不知道,一旦孩子形成了一定的信念习惯和品格,要想改变会有多么困难。我们童年时代形成的信念,在我们长大以后就变成了我们的人生蓝图。

即便是那些信念不再有任何意义。

父母娇惯孩子的其他原因是,因为娇惯孩子很容易,这满足了他们被孩子需要的感觉。

他们认为这是“好爸爸好妈妈”应该做的。他们要确保孩子不会经历自己觉得自己童年时吃过的苦,或者是他们感受到了来自朋友和家人的压力。当父母因为自己做的更容易、更快、更好,而无意中剥夺了孩子培养生活技能的机会,是他们没有真正考虑过这样做的“长期影响”。

每当那些父母告诉我,他们“只是没有时间”让孩子自己做事,我总是不由得目瞪口呆。

等这些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没能培养出更好的生活技能和态度时,他们很快就会感到失望和沮丧。

难道他们以为孩子的技能是自动出现的吗?

那些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父母,如果能重新权衡自己的时间安排的话,他们会更有效。

我们需要明白,“超级爸妈”对孩子不是件好事。让父母们明白娇纵孩子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德雷克斯说“永远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会做的事情”的原因。

这并不意味着你永远不为孩子做任何事,而是意味着,如果孩子不知道自己不被娇纵时会有多么能干,孩子们就太吃亏了。

以为孩子长大以后就能学会照顾自己,只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孩子耽误的越久,就越难以改变他们对于怎样才能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看法。

如果父母花时间训练孩子的生活技能,并允许他们通过实践这些技能来培养责任感和自信心,孩子就会掌握有价值的人生技能。

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所有人的首要目标,孩子尤其如此。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是如此重要,以至于这是决定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不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同学关系的首要因素。

每一个优秀快乐幸福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而是有迹可寻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现在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你现在还年轻,可以照顾他,但他终究会步入社会,那个时候他必须得靠自己,看看西方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深思!


这个要看情况的吧。比如说年龄比较小的,还没有自己的生活意识,这个时候当然要照顾她的生活了,随着年龄增长,也要锻炼她的生活习惯,适当的放手,遇到问题要让他自己去解决,锻炼好她的性格。


孩子不要娇贵了,遇事就得找人帮忙,还是独立一些好。一味的追求让孩子吃苦,刻意给孩子制造毫无意义的苦难,只会让孩子活得很压抑,孩子不需要毫无意义的吃苦耐劳,也不是为了吃苦而吃苦的形式主义。


娇养是指不能有恶习,也没必要故意让他吃苦,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是了


孩子适当的给他吃些苦,只有学会解决问题才会成长。


孩子还是不要养的太娇贵,孩子在小一点的时候,吃点苦,遭遇一些困难,是好事,例如孩子学走路,不要总是扶着她。摔到了鼓励她自己爬起来。如果我们怕孩子吃苦,而承担孩子的责任,虽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闹和纠缠,却剥夺了孩子培养良好品格和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毫无意义的穷养孩子,让孩子吃苦,只是让孩子内心留下阴影,是一种切肤之苦,低质量的苦,这样的受苦没有任何价值,对孩子的身体也不利。它不会磨炼孩子的意志,更不会让孩子变得坚强,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苦难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只有经历苦难后的感悟和思考后才有意义。

一味的追求让孩子吃苦,刻意给孩子制造毫无意义的苦难,只会让孩子活得很压抑,孩子不需要毫无意义的吃苦耐劳,也不是为了吃苦而吃苦的形式主义。


不是说孩子吃苦了就不娇贵了,娇贵都是父母的原因,原则上要求严格一点,孩子不会娇贵的


对的,不然很难带


吃点苦是好的,最起码他在吃苦的时候才能明白幸福的来之不易,正如古人云,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我觉得孩子还是有必要吃点苦!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不容易!让孩子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


孩子需不需要吃点苦呢?

在十年前、二十年前,家长们的观念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然而时至今日,则变成了“再苦不能苦孩子”。也正是因为家长们思想上的变化,导致孩子们受到更多的庇护,因此才会有一批又一批温室下成长的孩子,而这些温室中的孩子,都已经被家长惯坏了。

有专家说过,两三岁的孩子应该帮忙倒垃圾、拿小件东西,到了三四岁之后,可以做一些不复杂的家务,可以帮家人叠被子等等,而到了四五岁之后,则可以帮忙收拾餐桌、准备自己第二天上幼儿园、小学所需的物件。孩子通过这些生活历练,可以培养孩子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责任心,这在孩子上学和独自生活之后会提供很大帮助。

然而中国家长却并没有这样做,他们的核心理念向来之后一个,那就是孩子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安心读书就好了,甚至自己的房间都不用打扫,孩子想要自己收拾还会挨骂,甚至个别小男孩自己打扫卫生还会被说没出息,导致孩子想要自己动手做家务也没机会。当然了,除此之外,家长们不让孩子打扫卫生还有出于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比如孩子洗碗的时候,就怕孩子把碗摔碎,孩子想要拖地的时候又怕孩子拖不干净。小孩子在刚开始做的时候,必然是做不好事情的,而家长们让孩子尝试和学习的机会都不给,孩子自然无法有所长进,自理能力自然会越来越差,也开始逐渐变得懒惰。

有些家长觉得,这不是什么让孩子吃苦不吃苦的问题,而是趁孩子小的时候肯定是要好好读书,做家务的时间以后多得是,可不能浪费这些时间了,觉得孩子长大后自己就会了。其实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并不在少数,他们总觉得在孩子小时候不教孩子怎么做,孩子长大后自然就懂了,无论是做家务还是性教育,家长们往往会以以逸待劳的方式消极应对,指望着孩子长大后自己知道。也正是家长们的这种想法,导致孩子缺乏更多汲取知识和经验的机会,在之后成长的过程中遇到更多问题和难以解决的挫折。

其实让孩子从小吃苦,并不仅仅是让孩子有自理能力、迎接挑战的精神等等,更主要的是让孩子经历挫折和失败,这样在之后才不会畏惧挫折,才不会害怕尝试新鲜事物之后却会落败。只有孩子从小吃苦,孩子的抗压能力才会越强,逆商也会更高,这在孩子学习和工作生涯中会起到重要作用。

现在有些孩子吃不了一种苦,那就是学习的苦,他们更愿意整天抱着手机玩游戏,也不愿意拿起书本好好读书。一些家长在劝告、打骂无果之后,只能悻然放手,骂骂咧咧地说以后孩子想干嘛自己再不管。然而实际上,很少有家长在孩子长大后不再去管,就这样让孩子放弃学习,最后的苦头要孩子和家长双方来背,对于日后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比如低学历、低文化无法找到工作、只能下苦力,没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工资低等等,比起这些苦头而言,学习只算是一种“小苦”,对于这种小苦就无法承受的孩子,长大之后根本无法承受社会的压力。

家长让孩子吃小苦、从小吃苦,孩子性格才会更加坚韧,娇惯只会让孩子享受安逸,而这种安逸实际上则是温水煮青蛙,让孩子日后吃更多的苦头。

小苦不吃吃大苦,孩子们并不了解这其中的人生哲学,然而家长们对此却感触颇深,尤其是那些不想让孩子吃苦的家长而言,更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要因为疼爱孩子而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是给孩子创造机会,去发掘孩子的潜能,让孩子有更多发展的可能,而不是一味为孩子规划未来成长路线,将所有事情都办得头头是道,孩子只需按照自己规划的方向努力即可,对于这种培养方式,带出来的孩子往往差强人意。

孩子就应该从小吃苦,让孩子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面面俱到的规划孩子的生活,去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让孩子的逆商得到锻炼,孩子在之后的人生中才会更加如鱼得水。

小苦不吃吃大苦,从小吃苦才能有更多机会,让孩子有一颗坚毅的心,这样才能苦尽甘来、前途敞亮。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哦!


两者并肩可能会好一点


一个妈妈说:“我们推崇富养,不希望孩子因为吃过苦而变得敏感自卑。”

总有人把吃苦放在富养的对立面。但事实上,这是对富养最大的误解。因为此二者并非不可共存的矛盾关系。

所谓富养,富在精神内涵,养在气质性情,又岂能等同于简单粗暴的不吃苦?

真正的贵族培养里,有那么一项,是把“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作为“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必要条件。

老鹰训练小鹰迎风飞翔时,胆怯的小鹰不敢展开翅膀。老鹰便直接把自己的孩子推出巢外,任由它滚下悬崖。

小鹰笔直坠落,甚至撞上岩壁,但身处困境的小鹰反而开始挣扎,奋力拍翅……

每一只翱翔天际的雄鹰,都由胆小怯懦的小鹰成长而来。

每一个独当一面的能人,也都是由懵懂无知的孩童长成的。

此外,吃苦需适度,应当与年龄相适应。

比如,3岁孩子被要求独自收拾整理玩具,6岁的孩子则可能是清洗自己的袜子和内裤。

这些一件一件独立完成的小事情,逐渐构建起了一个人的做事能力与处世姿态。要知道,美好的明天,永远都只由孩子自己来成全。

有见识有智慧的父母都明白,家风才是一个家庭的真正不动产。金山银山保不得一世无忧,唯有对抗逆境的勇气和能力,才是开启幸福人生的真正密码。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那深远之处,在于透过眼前的一点苦涩与艰辛,看到了来日的山长水阔。


我父母当年特别信奉男孩穷养这句话,我自己辛辛苦苦剩下来的钱(早饭钱),压岁钱,稿费(小时候作文很好),全部被他们拿走,不准我有一分钱的零花钱,每次我和同学出去玩(很少有这种情况),给我仅仅是路费的钱。经常当着亲戚朋友的面,说我给你xx块钱,你必须只能花xx块钱,然后剩下的钱还给我,他们说这叫男孩子必须穷养。穷养的结果就是,我现在无论如何,自己挣多少钱,花起来都有负罪感。每次大家一起玩,我基本不敢花钱,尽管钱都是自己的。于是人送外号“铁公鸡”。

如果我有自己的孩子(尽管我真的不想要),我会每个月定期给他一些零花钱,并且鼓励他自己挣钱,挣的钱我一分不拿。我也会尽职的教给他如何理财,如何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告诉他人不可能满足自己所有的欲望,但是想要了,可以努力得到,靠自己双手获得财富,你的财富就是你的,没有人有权利剥夺。

====================我是想补充一下的分割线=======================================

其实我真心觉得,穷养富养这个过时的理论应该下架了。我表哥有个女儿,今年快上小学了。他们家里对这个孩子所做的就是:满足一切要求,他们理解为这就是富养。于是,夫妻两个加起来工资还没2k的人,顿顿让孩子吃KFC,麦当当(在我们那里这个是奢侈品)。买了30W的车到处带孩子玩。一切好吃好玩好穿都满足女儿,但是唯独没有好好教导女儿。到现在,这个孩子从来不会正眼看别人,从来不会主动的向长辈问好,就算是被迫和别人说话,眼睛也是瞧向另外一边。她父母还十分自豪。

我真心觉得,与其富养,不如尽量满足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教他们阅读,教他们品味人生,告诉他们人生艰难,但从艰难中,你需要乐观;社会黑暗,但黑暗中你应该看见光明;人生不公平,但没有任何事物处处公平;努力的意义,不在于最后的结果,而在于过程;工作的意义,除了能够让你生存,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你有成就感。选择所爱的事物,为之奋斗一生,比为了别人而活更重要;相爱的意义,不在于两个人锦衣玉食,有房有车,而在于互相扶持,互相鼓励。遗憾的是:现在有几个父母能懂得这些……


原始地址:/wenhua/24769.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