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想帮到你啊!
一般来说,幼儿的身体发育都会遵循“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十二走”这个规律,即使因为个体发育差异,也相差不多,一般认为相差4-6月都为正常。
17个月还不会独立行走,属于预防的“临界点”,应该引起父母的警惕和注意,最好带孩子去做个全面的检查。
具体分析一下:
1、宝宝学会独立行走,第一个条件,肯定是体格的发育,比如肌肉力量,骨骼强度等等。
2、需要脑部发育的支持,行走不仅仅是站立的问题,更涉及到平衡,尤其是步态正常与否,这个都跟小脑的发育有关。有人说小脑就像人体的陀螺仪,当它出现故障,人体就会失去重力感和平衡感,同时还会延伸很多严重的后果,包括“大运动和精细运动”。
3、另外,有些早产儿,尤其是产程早很多的宝宝,他们的发育年龄不能以出生的时候算,要参考【矫正月龄】和【早产儿的发育历程碑】,来判断宝宝是否出现发育障碍。
第一你要看看你的宝宝是不是缺钙,第二你要回忆一下你的宝宝是不是曾经学走路的时候摔倒过,第三你看看你的宝宝是不是他移动的方式是爬,第四你想一下,你们是不是害怕你的宝宝学走路摔倒,所以总是在他想走的时候保护的太好。
如果你是母乳你要去测一下看看你母乳是否缺少什么营养成分,比如钙,有些宝宝缺钙,然后就会比较弱,骨头比较软,走路总是摔倒。这个是真的有,小可的小宝在她十五个月的时候不会走,一走总是摔倒,就是因为缺钙导致的。你要去检查一下,去给宝宝测个微量元素,这样也可以知道他到底缺少什么。
第二就是如果你的宝宝在刚学走路的时候摔过一跤,那么这一跤可能就给他造成了心理阴影,而家长可能在他摔跤后就依着他自己的移动的方式,让他爬着走,这样也会造成不愿意走的原因,你需要慢慢的鼓励他学着行走。
第三如果你的宝宝是爬着走的,那你其实也不用太担心,因为先爬的宝宝学走路都会晚,因为他能够爱过爬到达目标了,就觉得没有必要学习走路了,这样的话你就天天把他放到学步车里,不要让他继续爬了。
第四有些家长太爱宝宝,总是担心宝宝学走路的时候摔着,所以在他学走路时不是使劲提着,让他只是脚尖着地,根本锻炼到腿的肌肉,要不就是只一会儿让他学走,其他时候都是抱来抱去,这样也会让孩子学走路比较晚。
17个月的宝宝走路不稳不是很正常的。一般孩子的运动发育是12个月就可以逐渐地走路。14~15个月基本就可以走路比较平稳。孩子如果到17个月走路还是不稳,说明大运动发育里面,走路这一项有一些慢。需要结合孩子其他的生长发育来综合评估。比如孩子的语言智力的发育是否正常,以及孩子的协调性是否好。也需要配合孩子的身高体重这方面的发育情况。如果其他的这些发育都是在正常的水平,只有走路这一项的话,就不碍事,注意多训练孩子走就可以。
咱们的老俗话是: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这句话其实非常经典,因为它把宝宝一周岁内正常的生长发育一次说完。
宝宝的腰椎要在12个月后发育完全,这个时候宝宝才具备学习走路的身体条件。当然,因为身体差异等原因,这段时间可以延长为10-15个月,因此宝宝在这个阶段内学走路的妈妈都不需要担心,这本身就是在正常时间内。
所以宝宝在一岁多时走不稳是正常状态,不需要补充任何东西。
当然,如果宝宝学习翻身,坐在,爬的动作较慢,且到16个月依旧不能独立走路,那就怀疑宝宝在大脑发育出现问题,建议宝妈带着宝宝去看一下医生了。
注意:
一旦孩子出现走路不稳或向两侧摇摆如鸭行,臀部、大腿内侧、腘窝皮肤褶皱增多、加深或不对称,会阴部加宽,髋关节活动受限,蹬踩力量较弱,就可能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
17个月的宝宝走路时不稳,这种情况建议带宝宝到骨科,排除髋关节异常的问题,髋关节发育不良会导致宝宝走路不稳等大运动发育问题。一般经过系统的治疗会慢慢恢复,不用太担心。
如果排除了病理问题,宝宝走路不稳与过早站立、行走有关,还是需要多练习。
行走的训练
1、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动,让宝宝与大自然亲密接,满足他玩水玩沙的愿望。日常可带宝宝到小区的小型游乐场滑滑梯、荡秋千、攀爬攀登架、玩皮球、追跑撒欢。
2、这些户外活动都对宝宝的大肌肉运动、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和认知发展十分有益。对于正在学习控制身体运动的宝宝来说,户外的大肌肉运动非常重要,练习爬、攀登、荡秋千、滑滑梯、骑滑板车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促进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提高身体运动的灵活性、协调性,增强身体的力量、耐力、速度等。
3、攀爬攀登架可以增强宝宝上臂肌肉的力量,使手的抓握动作和腿的运动协调起来。荡秋千有利于刺激宝宝大脑前庭器官的发育,稍大(2岁后)的宝宝喜欢玩蹦蹦床,这些都十分有利于促进感觉统合能力和平衡能力的发展。玩球是经典活动,最初宝宝与大人玩滚球和接球。
4、逐渐学会近距离抛和接,以及踢球。宝宝3岁以后才会拍球。通常,喜好运动、爱打篮球或踢足球的爸爸会带动孩子球类活动的兴趣,玩法也有创意,如高超的爸爸运球让宝宝抢球,爸爸躲得机智,宝宝抢得开心。玩球让宝宝感的特性,提高眼、手、脚、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增强快速反应的能力。
为什么有的宝宝到十个月就会走路了,有的宝宝到十八个月才会走路?
宝宝是有个体差异的,每个宝宝的发育情况不同,所以会走路的时间也有早有晚,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宝宝走路的时间是8--18个月,所以一岁半之前能走路的宝宝都属于正常。
宝宝走路的早晚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第一,体重不同
有的宝宝比较胖,腿部能力承受的重量比其他宝宝要重。本宝宝腿部不能完全支撑上半身的时候,就无法学会走过。加上宝宝太胖了,行动就会迟缓了,所以走路也比较晚。
第二,家长的护理方式
有的家长知道的育儿知识比较多。懂得给怎样给宝宝进行抚触和按摩,宝宝在多大的时间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所以就会根据宝宝的情况,多给宝宝进行一些训练,经过训练,这样的宝宝走路会稍早一些。有的家长不懂得这些,有的甚至连抱都不敢抱宝宝,生怕会弄疼,弄伤到宝宝。很少让宝宝运动,所以宝宝得到的训练机会也比较少,这样的宝宝走路会稍晚一些。
第三,宝宝在学走路之前的环境
有的宝宝在学走路的时间,天气比较寒冷,穿的衣服也比较多,不利于宝宝行动。所以宝宝学的就比较慢,但是有的宝宝刚好在夏天学步,穿着适当宽松,没有束缚学的更快。
第四,心理因素
有些宝宝可能在学走路的时候摔倒过或者摔疼过,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就会导致心理过度害怕而不敢走。这就需要家长更加耐心地教导宝宝,千万不能揠苗助长,这样只会起反作用。
其实宝宝学走路早晚并不能代表宝宝是不是更聪明?这是个体差异和护理方式不一样而已。主要在一岁半之前就会走路都算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