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社会形态的冲突。即使孙来了,也没用!
八国联军的入侵,已经不是一个人能阻挡的。
一样败,如果百姓人人有饭吃,支持政府,当官不腐败就行,要皇帝,大臣有魄力,吸取教训改革,那怕大刀片子也会嬴,但道光,咸丰这皇帝不合格,打都打不醒。哎,这两父子祸国
亲,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不仅有傅恒无用,有乾隆也无用!国力民智之衰退,不是一个人,一件事能改变的!所以毛主席说,好好学习,方能天天向上!
如果有秦始皇在会怎样?
唉怎么老做梦呢?
除了有电厂、有蒸汽机、有知识,其他有什么都白扯。
我们先看看关于傅恒的介绍。
傅恒又称富察·傅恒(?-1770年),字春和,富察氏,清满洲镶黄旗人。在军机处二十余年,为高宗所倚重。曾督师指挥大金川之战、清缅战争,并参与筹划平定准葛尔部战争。乾隆时历任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等职,授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平叛伊犁统帅,谥文忠。
综上所述,可知傅恒有勇有谋,能征善战。但是,我们回到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下看看你就可以很明显发现,当时清政府军队的装备,战术和士气,以及军官普遍的军事素养,决定了不是个人可以改变战争最后的结局的。事实上,当时清政府可比拟甚至超过傅恒的人才也不是没有,李鸿章,袁世凯等等。但无一例外,这些有识之士均选择沉默,至于事外。甚至搞了一个东南互保协定,由此即可见,从慈禧向世界列强宣战起,结局就已经注定。
很简单,就算傅恒来了也没用。傅恒是乾隆朝将领,其战功主要是在平定大小金川以及防备缅甸,不过战果很少。平定大小金川,傅恒靠的是岳钟琪;反击缅甸则是大败,十余万大军不敌三万。所以,其军事能力算是跟一般。八国联军侵华时,清军不论装备还是素质都不如对手,傅恒本身水平就不高,再加上清军不得力,肯定斗不过八国联军。
富察·傅恒(约1720年-1770年),字春和,户部尚书米思翰之孙,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第九子,清高宗孝贤纯皇后之弟,清朝外戚、名将,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年间指挥过平准噶尔、大金川、缅甸战役。历任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等职,授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平叛伊犁统帅,谥文忠。
由此可见,傅恒战功卓著,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我们再回头过来看看八国联军入侵时的状况。
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而慈禧太后的默许,使得义和团日益壮大。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扩大对华侵略,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进兵中国。
那时候清朝状况如何呢?
那时候清朝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海战等战役,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地,巨额赔款,国力已经十分衰弱。许多重要的海岸港口均对外开放,各国纷纷进入建厂,严重打压了我国的传统工业。使清朝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外国人的口袋里。
经历了鸦片战争后,鸦片更是大量流入我国,人们一旦吸上就很难摆脱,使得农民无心务农,身体日渐被鸦片侵蚀,最后连拿农具的力气都没有。军队也是如此,吸食鸦片成风潮,军队没有半点战斗力。
装备上,虽然清朝先前进行了洋务运动等变革,但是由于当权者的不重视,国库空虚,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在装备上已经有所落后,尤其是甲午海战之后,甲午海战的战败,使得慈禧太后对这次洋务运动的效果更加产生了怀疑,越来越不重视,资金投入越来越少,使得很多改革成果日益荒废,造成军队的装备很多没有及时改进,日渐落伍。当时八国联军侵华,装备上的差异,无异于是鸟枪打大炮。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权者沉迷于享乐,不思进取,虽然国库日益空虚,但是慈禧仍然不断地为自己的享乐而不惜耗费巨大白银,建造圆明园,修善颐和园等等,在生活上极其奢侈浪费。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当权者如此,底下的人也好不到哪去。很多官员作风腐败,官场十分阴暗,甚至出现了拿钱买官,使得很多读书人前途暗淡,对清政府日益排斥。军中也是如此,军纪涣散,军队如同一盘散沙。
傅恒虽有将才,但是在那种历史背景之下,当权者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军队无军纪,装备落后,恐怕就算傅恒来了,也是空有一腔热血,不能施展抱负!
单纯强调军事能力的话?傅桓的儿子能力也不弱。他的儿子就被传说为乾隆皇帝的私生子的福康安,这个福康安?也是乾隆王朝的军事能人。最后因病死于远征缅甸的途中,虽然如此但是,缅甸国王还是被吓的交出降书顺表。死后追封郡王爵,可谓是生荣死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