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伴我中年时期,读者青年时期订阅了一段时间,老年时断断买过。
学生时代!那时候零花钱都是饭费省的,几个人凑钱买了轮流来看的,很怀念从前。
知音,读者这两本书是我小时候最常听说,但是只能偶尔从大人手里看到过的两本书。
青涩岁月
刚上班的时候,住在八人的上下铁床。经常抱起一本册子翻读几遍都不舍得放下。那些短短的文刊里有外面的世界,有自己弄不明白的情感。那些跳跃的字符,像是有磁铁舨的吸引,有时候凌晨下班回到宿舍,抱起一本书竟能读到天亮,从没有困意和乏闷。新买的晚饭舍得给同事吃,但书本可不能给拿去了。那真的是精神的食粮!
想起那时候,真好!有使不完的劲头,有憧憬有干劲,书中有梦,妙笔生花!
我是不是老了?不禁索然……
这两本书可以说是我中学时代的灵魂伴侣了。初中就接触《读者》,但当时没钱买,只要班上有谁买来,一定会在其看完后第一个借来看。《读者》带给自己的是写作文是有了不少的素材,作文分得分较高。
《知音》的话是在高中之后才接触的,讲了一些人生故事对自己也蛮有启发的。
读者是我们走过的一段美好回意!
初中高中大学对过,知音和读者,现在偶尔也看。以前上学没智能手机,只能看这些青葱岁月的书籍,挺怀念的,有很多好文章,都是短文,励志的,历史的,传记等,看着也新鲜,几块钱一本,随手一本,几天看完,那时候这些书籍很时尚。现在有了智能手机,电子产品琳琅满目,书籍被遗忘,被淡忘。不过知音和读者应该加强管理,提升品质,结合当下自媒体互联网,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适应这个时代的书品书籍。
十几岁时的青春岁月
感谢邀请。
《知音》我是高中才知道的,那时候我记得应该是高三吧,学习压力很重,班上有人为了买书连饭钱都省了。因为读高中的时候大家生活费不多,一餐饭大概也就五块钱,一本书也是五块钱,所以有些同学就不吃饭为了买书。
我是没有买的,都是等他们看完了随手翻翻。
那时候学习氛围很浓厚,就连去上厕所很多人都带着书去,自己不想带学习的书,但是也不能落伍啊,要不然都不好意思去卫生间上厕所。所以我每次上厕所都是拿着《知音》、《读者》一类的课外书,也是在那个时候知道了《偷星九月天》,觉得很好看,还知道了《哑舍》,以至于到了大学我就买了一套《哑舍》自己慢慢看。
读高中学校不让玩手机,其实也不让看书,但是书好藏一点,而且收了书总比收了手机好受一点而且很多人有那些书,所以那段时间就是这些课外书陪自己度过了高中那段努力奋斗的日子,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得到一点缓解。
提起这两本杂志,回忆马上滚滚而来!!
高中和大学时爱读《读者》,经常摘抄一些名言警句,一些美文。在日记本里,都是《读者》里的一些优美词句,在当时写作文时没少引用!
及至到了工作,我订阅杂志,必不可少的就是知音和《读者》。《读者》的文章,清新隽永,文短情长,让人很受感悟。而《知音》杂志的稿子,往往具有警示作用!
曾经看到过一篇写两代人之间故事的,为了事业,男主放弃了家庭,结果,妻离子散的故事。人生中,家庭和事业哪个都不能放弃,那篇故事给我的震撼,直到现在还历历在目。
再后来,我成了《知音》的作者,发表了几篇文章,传递正能量。本人写过的一篇卖蜜蜂的女孩的故事,文章一经发表,马上引起轰动,女孩的蜂蜜卖得非常好。
每个时代都有记忆。对我来说,《知音》和《读者》就像老朋友一样陪在我左右!
所以,这两本杂志,我对他们的感情难分难舍,我想,只要能看书,我就会看这两本杂志的!因为,那是我的青春,是我的人生!
《知音》篇篇好看,期期精彩,我们一起守护着《知音》的墨香,知音多少年来是我的密友。
谢邀!《知音》和《读者》是我当兵时才看到的杂志,伴我度过了整个军旅生漄!
这两本书伴我走过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小学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书,学校也没有什么图书馆之类的,家在农村,一年到头,城都进不了几次,更别说去什么图书馆和书店了。我家屋后有个邻居,当时是一个什么干部,反正那时候小不懂这些。他家就有很多杂志和报纸,其中有一本就是《知音》,那时候就觉得里面的故事很感人。后来老师那儿有本《读者》,那时候也看不懂,只看故事,每天看得津津有味。
后来,考上条件好的学校,可以有书可以选。但是我还是选择这两本书。一出新的,我总是早早地在图书馆排队等候,就是为了可以抢先看到新书。
再后来,有一些零花钱了,就可以去买一些书来看了。那时候舍不得看最新期的,总是去买些往期的来看。因为买一本新书的价格,可以买三本往期的杂志。
现在工作了,有钱买书了,而且每期都定,可是很少每本都看完了。好多都是新的放在那里。太多时间玩手机了,太多时间花在零碎的事件上,没有好好地阅读。阅读才能让内心宁静,阅读才能让人更好地享受独处的生活。
謝谢你邀请。
《知音》、《读者》伴我走过哪段岁月
这个题目让我很快地进入往昔的回忆,那已是近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我在单位当时是主管企业管理和全质管理工作的,办公室隔壁便是本单位工会办公的地方。
当时,我们单位工会图书室,有七八个大柜的书藉,琳琅满目的各类书藉都很齐全,每个月单位都订购大量的书籍、杂志、报纸等。我们就属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那个部门,书报一来,与我同办公室的同事就有先将很多的杂志、书藉拿回来,其中就有《知音》、《读者》、《民主与法制》、《妇女之友》等等。
我由于工作太忙,几乎单位被审核的工作一应向我“砸来”。因而,我吃饭时间或下班后才能拿几本杂志回家看看,这样也就一直养成我看此类杂志刋物的一种习惯了!对提高自己的素养,这些杂志、报纸功不可没。这样一直持续到离开单位,共坚持了十多年。
答题完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