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有拍卖的价值么?

是有收藏价值的,但价值的大小不一。

为什么说它是有收藏价值的呢?

其内容,可以帮助人了解书籍所处朝代的思想、主流文化、创作风格和创作水平,甚至有的书能成为考证某历史事实的一个佐证;

其排版方式,对于历史领域研究者和出版行业都有参考价值。

恰如楼上几位所说:古书的收藏价值不一。

书籍的创作时代、创作者、书籍的保存程度、其内涵的思想价值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古书的价值。

提供个人经验供参考,十年前左右,我家里面有保存的清代蒙学读物若干本,但因为种种原因有所损坏,家人为了让它们得到专业的保护,或捐献给当地历史展览馆,或联系了一些倒卖古董的人,卖出去的几本拿到了一两千块的样子。


肯定有价值,不过价值高低要看年代,书的种类,是不是和名家有关,以及保存的完好程度等多方面。


当然有了,纸寿不过千年,而且还是特珠处理过,特别有些珍贵的史料或者艺术品都是相当少有价值的,对研究历史或者艺术根源起到关键作用。


任何一种物件进行拍卖,只是通过拍卖落槌那一刻的价格表象,来体现它狭隘的流通价值,对于任何一个物件,识之爱之,则视若至宝,不识不爱,则视如卵石,拿着还累手呢。

那对于古书而言,当然可以拍卖,通过拍卖的渠道来寻找到识之爱之的那个他;但如果用拍卖的角度,就要看古书目前是否有相应的市场行情和收益,来驱使拍卖人和拍卖行进行拍卖。


首先明确一点,何谓“古书”。国家规范的名称,称为“古籍”。根据2015年7月正式实施的《汉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级》的第一部分《古籍》的表述,凡书写或印制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称为古籍。

古籍当然有拍卖价值。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嘉德拍卖公司首次举行专业的古籍拍卖会,至今古籍拍卖已走过约25年的历程。拍卖是古籍最重要的转让渠道之一。

购买、收藏和传承古籍,是中国历代藏书家一贯的做法。古籍之所以可供交易和收藏传承,是因为它具有历史文物价值、学术资料价值和艺术代表价值。具体到某种古籍,可能独具一种或兼具上述多种价值。

具体到古籍拍卖市场,文物价值是买方群体一以贯之的选择标准。近几年来,伴随着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行情波动,古籍的学术资料价值(或称文献价值)被格外地重视起来。特定某种古籍的内容稀缺性、可用性越来越获得认可。

这是一件好事,说明古籍拍卖市场正在走向更加理性和成熟。


原始地址:/wenti/16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