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

应该是精品中的精品,让观众难忘的画面


很高兴收到问答的邀请,同时很乐意回答题主您的问题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

这句话可以有多种理解,甚至可以只是单纯的站队互撕。我提供下我个人的观点与理解。

我对这话的理解是:周星驰是一个被高度符号化的演员作者。

香港拿奖拿到手软的几大影帝,比如梁朝伟、梁家辉、周润发等,都是全能演员,能驾驭各种电影类型及角色。梁家辉能演喜剧、黑帮片、文艺片、武侠片……周润发能演浪子、贩夫走卒、黑社会、武侠宗师、国王、哲学家(孔子)……梁朝伟在各种类型的大片——重庆森林(文艺)、无间道(警匪)、东成西就(搞笑)——都游刃有余。

这是大多数影帝级别演员所具备的素质。只有挑战不同的角色类型,才能在演技上不断突破,并有更多得奖的机会。因此,大牌演员大多不会多次接同一类型的角色。他们不希望自己被定义为某一类型的演员。正如体育运动员都不喜欢自己被标签化。詹姆斯当年不参加扣篮大赛,因为不希望被人认定为扣将。很多人都认定库里只会投三分,他便在鞋上写下“Icandoallthing”……

实际上,很多配角之所以难以突破瓶颈,便是因为被某一类角色所定型。比如,李子雄演的角色,大多是斯文败类、奸诈无耻之徒,甚至你在屏幕上看到这个人,就已经预期到,30分钟后他肯定露出狐狸尾巴。

哪怕是对于成龙、李连杰、甄子丹这种功夫巨星,影帝奖杯也不是太友好。成龙甚至悲催地提名十次金像奖无一次命中。

正因如此,你无法将梁朝伟、周润发等影帝简单地标签化,也无法用一两个简单的词组去定义他们是什么样的演员。

周星驰则不一样,他身上有鲜明的标签——无厘头喜剧演员(尽管他本人非常不喜欢这个标签)。他的电影,有很多不断重复的母题——小人物逆袭,污浊的世界里坚持真,奋不顾身的爱情……经典的配角群——吴孟达、黄一飞、罗家英、苑琼丹等,也是提升周星驰识别度的重要元素。

最重要的是,周星驰作为喜剧演员,突破了为笑而笑的喜剧窠臼,达到了笑中带泪的境界。这跟小人物逆袭的主题配合起来,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这种带自传性质的故事内核,加上风格化的表演,使得周星驰跟剧中的角色融为一体。人们看每一部戏都会觉得,那就是周星驰。

在香港电影圈的天皇巨星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除了周星驰,就是张国荣了。张国荣演的程蝶衣、阿飞、十二少等角色,身上都有他的影子。

而梁朝伟和周润发等则不一样,他们是演什么像什么。你会觉得尹天仇、五师兄、至尊宝就是周星驰,但你不会觉得《色戒》的易先生就是梁朝伟,也不会觉得李慕白就是周润发。

李子雄、成圭安等配角只是简单的类型化,难以聚合观众的归属感。而周星驰则是符号化。他电影的惊人票房,正是来自于高度的符号化。信息过载的时代,标签带来识别度,形成宗教般的认同和归属感。

从传播的角度来讲,符号化的威力是惊人的。《英雄本色》的主角是狄龙和张国荣,但估计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以为周润发才是主角。小马哥的风衣墨镜,双枪击杀,以及那句经典的“……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成为二次创作的经典源泉。小马哥的符号,其实就是英雄。

对于吴宇森的电影,很多电影专业者其实更认可《喋血街头》、《喋血双雄》,但《英雄本色》却更有名,小马哥这个临时补戏救场的经典角色功不可没。尽管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讲,抢戏多少是一种硬伤。

周星驰的电影同样如此,他极具个人风格的演技,经典的表情和台词,不断重复的故事内核,成为经久不息的大众文化现象。

这带来的磁场效应也是惊人的,很多配角都在周星驰的电影里达到个人巅峰。人们只记得他们角色的名字,而很少记得他们本人叫什么。《赌侠》里的大军扮演者程东,微博名就叫大军程东;酱爆的微博名,也叫酱爆何文辉。很多人也不记得(甚至不关心),石榴姐的本名叫苑琼丹。元秋、元华在出演《功夫》前都是很有名的功夫演员,但很多人称呼他们,都是直呼“包租公”、“包租婆”…

这些经典又风格化的元素,形成了周星驰的作者气质。那些周星驰主演但不是他导演的作品,我们都会说那是周星驰的电影。但我们不会说《重庆森林》、《花样年华》、《春光乍泄》是梁朝伟的电影,而更多会说那是王家卫的电影。

大多数时候,导演对整部电影的介入程度是最大的。这就是所谓的作者气质。而周星驰对电影的介入程度,大多数时候都超过了导演,这是他的厉害之处。

事实上,演员作者太耀眼,所以常常反过来成就导演。李力持导演的电影里,有没有周星驰票房差距是惊人的。

与此同时,他们还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张国荣的许多电影,都触及了性别多元化这个重要的议题。意义已经超出了电影本身,难以用是否得奖来衡量价值。

当然,高度符号化,本身也是一种画地为牢。

杜琪峰曾说,王家卫实际上只拍了这一部电影(阿飞正传),后来影片中的人物都能在其中找到原型,而主题永远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疏离与亲近,拒绝与接纳,追求与失落,忘却与铭记,逃离故土与寻找自由。

确实,王家卫的电影极度风格化,甚至不看署名都能猜出是他的电影。这是风格化的好处。周星驰的表演极富魅力,观众甚至愿意为他前期很多实际上不怎样的片买单,仅仅就是为了看他的表演。

而这其实便是一种身份危机:人们以为你只会干这件事,并且只应该干这件事。

周星驰说,他拍的是正剧,人们却以为是喜剧。

自封为脑残粉的人,都以为周星驰只是一个逗人笑的滑稽小丑,而不知道他滑稽背后掩藏的悲伤和深刻,这是周星驰的悲哀之处。

并且,粉丝的宗教认同,后果就是对他的转型不买账。梁朝伟可以拍《捉妖记》和《摆渡人》。但周星驰拍《长江七号》,却遭到骂声一片。事实上他08年后的几部影片岁谈不上上乘,但也比早期的纯搞笑片质量高得多。怎么也是7分左右的水准。

事实上,周星驰一直在自己的喜剧里寻求突破,比如,从《国产凌凌漆》开始,他的表演减少了很多夸张,而更像一个冷面笑匠。像《喜剧之王》、《功夫》则可以算是完全的正剧,刻意逗人笑的片段已经很少了。此外,他自己执导的片子里,比如尹天仇、何金银、五师兄等都是正直善良的人,少了王晶执导的片子里的那种痞气。《少林足球》、《美人鱼》里,周星驰则用起了特技。

这是他的喜剧可以20余年经久不衰的原因。只是,他依旧摘不掉“无厘头喜剧演员”的帽子。

这里面也有自身的创作瓶颈问题。周星驰尽管一直在寻求突破,但依旧对自传性质的题材太过执着,以至于到了2010年以后,《西游·降魔》、《美人鱼》汇聚了大量前期电影的老梗,人物形象上也难以脱离寻求真善美、小人物逆袭的格局。

纵观周星驰确定无厘头标签后的几十部电影,个人化程度比较低的,应该是和杜琪峰合作的《济公》、《审死官》,以及黄百鸣拍的两部《家有喜事》。《审死官》还让他拿到了亚太影帝。《家有喜事92》,也是非周星驰执导的电影中评价较高的。

如果,周星驰能跟更多的大牌导演和演员合作的话,也许在创作上就能突破风格化的束缚。后期作为导演也能减少母题的重复。只是,周星驰对电影的介入程度太高,对风格化的追求太过苛刻,因此很难做到这一点。他的电影里极少大牌男演员,自己执导的片更是完全看不到和自己等量齐观的男演员。像《功夫》、《少林足球》,甚至制片、导演、编剧、主演清一色写着周星驰的名字。

但实际上,各人的选择,本身就是各得其所。周星驰选择做一个符号化的演员,因此收获了票房,以及天价的片酬(97年演《家有喜事》就已经1500万),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美人鱼的宣传,全部打着“周星驰”三个字),但他提名7次金像奖影帝,只获奖1次。而梁朝伟等不断突破角色类型,成为多面型的演员,拿奖拿到手软。梁朝伟拿了5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3次金马奖,甚至还有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这样极具分量的奖项。周润发则从香港打到了好莱坞。

只是,如果周星驰一会拍《大话西游》,一会又拍《花样年华》,那他还是周星驰吗?

一边是国际影帝,另一边是文化符号,你很难说哪个更好。每个人都不过是扬长避短,走一条将自身优势最大化的道路而已。电影行业需要影帝,也需要文化符号。“百年周星驰”是一个莫大的褒奖,但“一年一影帝”,也不应该是一句相应的贬低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娱乐!喜欢的朋友多多点赞评论,谢谢支持!


每年都会有影帝,但是百年也许才会出现周星驰。有可能大家觉得这是这样的说法太过于夸张甚至过于吹捧,但是大家看完此篇文章就不会这样觉得。

说起星爷大家第一想“无厘头”“搞笑”“喜剧电影”“至尊宝”等一系列曾经让大家开心的东西。既然说到了开心,就离不开星爷的喜剧电影。90后的我们或许都是在周星驰,周润发等电影度过

《滕王阁序》其中有这样几句话:‘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这是周星驰名字的出处。很赞的母亲。

说起星爷,我想先给的大家简单的说一下星爷的经历。“我的父母都是很有艺术细胞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很有娱乐性,就连打架都很有看头,可能因为妈妈不是那种柔弱的妇女,所以他们的吵架甚至打架,往往都有出人意料的战果。”这是年少的周星驰表现出了一种天分。他曾在茶楼当过跑堂,在电子厂当过工人。中学毕业后考入无线电视台第113期夜间训练班,1983年结业成为无线艺员,同年被派任儿童节目“430穿梭机”当主持人,一做就是6年。持续的跑龙套生活终于让他遇见了自己的伯乐。1987年他被派演戏剧,他参演的第一个剧集是《生命之旅》,这一次,导演李修贤注意到了他。他让周星驰饰演电影《霹雳先锋》中的男二号。演《霹雳先锋》,因为演的太认真被李修贤指着鼻子骂,“演戏又不是力气活,你干吗像条狗一样卖力?”星爷为了这次机会努力了很多年,也是星爷前期的努力,沉淀才会让大家看到现在的星爷。当然这部电影成功让星爷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周星驰的星路在这里才算正式起步。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影坛出现“双周一成”的说法,“双周一成”就是指周润发、周星驰和成龙,他们是香港当时票房的保证。我相信大家对于周星驰的很多作品都很熟悉。但是不知道大家对当时星爷的票房了解有多少?

最后我我想引用王晶受访说的作为结尾。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他心里就有一个演技排行榜,黄秋生排第三,梁朝伟排第四,现在梁朝伟演了《色,戒》后,他认为梁朝伟有了大的突破,因此梁朝伟变成了第三,黄秋生只能让位变成第四了。外界非常好奇哪位演员占据他演技排行榜第一位,王晶笑了笑,说出了周星驰的名字,“这十几年来周星驰在我心中排名第一的位置一直都没有变过,电影中的周星驰和生活中的周星驰相差太大,他对每个细节的把握,对电影的严格要求都证明他是一个真正热爱电影的电影人。”王晶表示演技排行榜并不是一个绝对的东西,虽然周星驰在自己心目中排列第一,但周星驰就绝对演不好梁朝伟《色,戒》的角色。另外,秦沛在排行榜上排第二,陈道明排第五,说起这两位演员,王晶竖起拇指:“这两位前辈演技没话说,只能用出神入化来形容他们。”

所以用百年夸赞周星驰一点也不夸张。


每个人都可以是影帝,但周星驰可以饰演所有人!


喜剧之王的称号不是盖的,感觉很难超越,


经典这个词已经不够形容,希望字典里有比经典更经典的词出现


凭百年再无周星驰这句话来讲,那我这句话肯定是认同的,为什么说是认同呢?因为本来来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再加上周星驰本来生活的那个年代,的那种感觉,后面是再也无法去这个模仿和创造,而且就周星驰前面,那些年代来讲,那是百分之百,肯定不会有周星驰这样的人物出现,而现在如今在我们的这个年代,你敢肯定,会有比周星驰更厉害的人吗?是的,你也不能肯定,但是就我的观点来讲,比周星驰厉害的人会有很多,但是,百年内确实在无周星驰这种角色了,因为一个时代是一种经典,而且周星驰时代,就是一种经典,所以说我敢断定的是,百年内再无周星驰了!

再讲讲周星驰这个人,如果说一个人的演技是磨练出来的,那天生是肯定不会有的,因为演技这个东西,不是靠一个人的头脑来衡量出来的,不是说这个人是天才,那他是想演什么就演什么?而周星驰的演技,也不是说从一开始就是有的,都是从青涩到成熟得到很成熟的那种稳定状态,而且周星驰他的演技是好,但是演技和作品是分不开的,一个剧本,一个电影的剧情,也是相当影响一个演员的,比如国际影星章子怡,章子怡,无论演什么剧情,都能给你一种很深的很强的带入感和对比感,而周星驰亦是如此,他们给你一种很深的这种代入感,所以说这是根深蒂固的


每次看周星驰的电影都会让人体会一种快乐。生活,舒适,而且每部经典都是百看不厌。特别是有些细节就像生活一样简单。开心就好。


因为他的无可取代吧


题主你好非常荣幸回答你的问题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出自周星驰的粉丝,这句话大概出现在周星驰屡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却从没有获奖之后。

1980年,周星驰成为丽的电视台的特约演员,从而进入演艺圈。星爷在演艺圈经历了,跑龙套时代——转型电影演员——自导自演时期——再到退居幕后。星爷是华语影坛的标志性人物,90年代是星爷电影高产时期,《大话西游》、《食神》、《唐伯虎点秋香》、《国产凌凌漆》等经典作品都是在90年代诞生的。周星驰的电影大都是以小见大,反应了社会的文化现象。

1988年开始,周星驰就以《霹雳先锋》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与最佳新演员奖,却没有获奖——同样的该片,却获得了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之后,周星驰相继以《赌圣》、《逃学威龙》、《审死官》、《国产凌凌漆》、《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这五部电影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却没有获奖。就像村上春树一样,成了万年陪跑。不仅粉丝纳闷,周星驰自己也感觉愤愤不平。甚至在《大内密探零零发》中进行了调侃。

1992年因香港当年度十五大卖座影片中周星驰占了七个,并且前五名被周星驰包揽,周星驰也连续第三年彻底占领了整个香港市场,更凭又一次打破票房记录的《审死官》获得亚太影展影帝大奖,这个记录至今无人能破,后人也难以企及,这一年被影坛称为“周星驰年”。1992年因香港当年度十五大卖座影片中周星驰占了七个,并且前五名被周星驰包揽,周星驰也连续第三年彻底占领了整个香港市场,更凭又一次打破票房记录的《审死官》获得亚太影展影帝大奖,这个记录至今无人能破,后人也难以企及,这一年被影坛称为“周星驰年”。

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句“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


一年那么多部电影,就有一个影帝,而集演而优导而牛,才能一身的周星驰只有一个,


影帝年年有而且含金量参差不齐,再看周星驰,真是影视界的一朵奇葩,还真没有跟他一样的,他的脑洞思路是独一无二的,模仿都模仿不来,没有那种自然的感觉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意思就是基本上一年都会出现一个影帝,但是一百年才会出现一个周星驰,这就很好的形容了周星驰是多么的优秀!

有的人,拿了许多影帝,演了几十上百部电影,但是真正深入人心的角色却不多,但是他,几乎每个角色都能深入人心,他就是周星驰。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这句话大概出现在周星驰屡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却从没有获奖之后。

从1988年开始,周星驰就以《霹雳先锋》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与最佳新演员奖,却没有获奖——同样的该片,却获得了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

之后,周星驰相继以《赌圣》、《逃学威龙》、《审死官》、《国产凌凌漆》、《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这五部电影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却没有获奖。

就像村上春树一样,成了万年陪跑。

不仅粉丝纳闷,周星驰自己也感觉愤愤不平。甚至在《大内密探零零发》中进行了调侃。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句“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但周星驰最终还是以《少林足球》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这是周星驰在金像奖上的唯一一个影帝。

周星驰的演技毋庸置疑,尽管无厘头喜剧并非他所开创,但他对于无厘头喜剧的开拓与贡献,也不是任何人可以抹杀的。

就是这样一个屡次打破票房纪录,有名气有演技有粉丝的喜剧天才,为什么在前期,无法得到主流奖项的认可呢?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评价标准不一样。金像奖不会以市场上叫座的影片来左右自己的判断,就像郭敬明的书尽管很畅销,却永远无法获得茅盾文学奖一样。喜剧,在角逐奖项上,本来就是一个劣势。

从吴君如获得金像奖喜极而泣就可以看出来。要靠演喜剧获得影帝影后,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最初,无厘头喜剧是不被认可的。尽管在观众面前耍宝能够获得喝彩,乃至票房大爆,但是,不少人也认为它难登大雅之堂,很人甚至呲之以鼻。

后来被誉为喜剧经典的《大话西游》,在当初上映的时候,也没有获得作为经典该有的地位和评价。周星驰也一样。

那么,“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的评价,是否属于过誉呢?只能说,大部分人并没有获得评选影帝的权力,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影帝”,质疑权威,从来都会有附和。

但对于周星驰“喜剧之王”的这个称号,大家还是认可的。

至于“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开心就好。


提起周星驰,恐怕是无人不知。二十世纪八

九十年代,香港影坛出现“双周一成”的说法,“双周一成”就是指周润发、周星驰和成龙,可见他们二人和我们的星爷一样在香港影坛有着很高的地位。

当时为什么会有“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之说?

这就要从当今电影圈说起,如今各种电影层出不穷,有认真拍影片的如老一代导演徐克,杜琪峰,王家卫等;而更多的是各种导演拍出电影来圈钱。如《小时代》《栀子花开》等,非专业电影人在当今时代竟能做起导演,拍出的影片质量可想而知。而各种青春片泛滥,各种喜剧片拼凑,导致电影行业疲软。虽老一代电影人杜琪峰,吴宇森,王家卫等认真拍摄电影,但其主攻的题材其实不是所有观众都喜爱的。如果把黑帮枪战电影比作语文课,那么文艺电影便是英语课,而喜剧电影就是一堂人人喜爱的体育课。

在官方眼里,文艺片才能体现影片价值,而喜剧片只能是娱乐的商业电影,故文艺片获奖更容易;而对于观众,文艺电影枯燥无味,喜剧电影让人轻松欢悦,故更容易接受喜剧。而周星驰的电影一直保持着水准,且制作的时间越来越长,自然也就让人期待!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不是对周星驰过高的赞扬,而是对时下浮躁的电影行业圈钱、烂片泛滥现象的一种讽刺!

现在“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是什么意思?

周星驰的“无理头”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往往用一种夸张的手段让人捧腹,有人说,这是一种喜剧;但更多有过生活经历的人会明白:其实它传达的是一种悲剧。比如:《大话西游》中至尊宝与紫霞仙子终究分开

星爷的电影能突破简单的抖包袱桥段,看似喜剧的背后却潜藏着一个底层生命的面临的坎坷,无奈,以及一种不屈不挠,奋斗不息的精神。

朱茵的紫霞已经是无可挑剔也没法超越的经典之作,刚开始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众矢之的,很多人认为是对西游的过分解读,是对名著的蓄意破坏,而今,这部电影中的嬉笑打闹和荒诞不经已经戳中每个人心目中的很多痛点,称为经典,他便有成为经典的内涵。

有人说欠星爷一张电影票,有人说周星驰是人渣,我只能说我看见的是他对我们的启迪,对我们这些人深远的影响。对于他本人,只有敬意。

一直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简单的理解一下就是每年都会有新的影帝诞生,但是周星驰只有一个,而且百年才有一个。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句话比较夸张,觉得我们是在抬高周星驰。其实我觉得这句话不为过,而且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先来看看李安这个著名的导演给周星驰的评价,他在鲁豫的节目里面说过这么一句话:“那就是他拍我了,不是我拍他了,所以周星驰我是很佩服的”。李安是个很实在的人,在这里他用了佩服这个词语,我还没见李安夸过哪个导演,但是夸奖了周星驰。

周星驰的地位逐渐提高,2016年的《美人鱼》更是狂收34亿票房,创下多个记录。有人说周星驰的电影只有自己才能超越;也有人说周星驰的电影代表着一种符号,他是“无理头”始祖;也有人在中国有两种喜剧电影,一种是周星驰式,一种是非周星驰式;更有粉丝对其赞誉“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

“百年一遇”用来形容稀有,电影界的周星驰、武术界的李小龙、曲艺界的梅兰芳、都当之无愧。

很多人都认为周星驰之后再没有一个人能代替他,不过现在也觉得这个说法真的很对。周星驰之后再没有喜剧之王。

我一直觉得周星驰真的无可替代。华语电影圈唯一一个将无厘头喜剧发挥到极致的喜剧导演,也是一个格局宏大的优秀电影人,是一股无法阻挡的力量,是一场无法复制的奇迹,是一个听到便让人感觉无比踏实的名字,是一个听到便让人充满期待名字。


其实就一句话,拍电影都有深意可能前期看不懂,可后期再去看,你会发现另外的含义。


楼主你好,我是兵哥,芸芸众生中一位周星驰的铁杆影迷。在这里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一.“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的出处和含义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这句话相信很多人在很早以前就听说过,为此在看到楼主的这个提问后,我也特意去搜索了下,回答万千,不尽相同。

首先,“一年一影帝”这句话折射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就是影帝,在香港这个神仙都打架的场所,每年能拿奖拿到手软的人有很多,其中不乏很多大腕,比如梁朝伟,周润发,梁家辉等,这些都是很优秀也都是很全能的演员。

其次,这句话其实出自周的一位影迷。周星驰的很多作品都非常优秀,无论在内容的呈现和票房的带领上周星驰都遥遥领先,甚至有说法92年是周星驰年,周星驰的作品多次提名但却都无缘奖项,所以便有了如此感慨,而在之后这句话不断发酵,所以便一度成为了一句都对周乃至大家都熟悉的赞词。

其次,我们从字面的意思上来看,影帝一年就会出现一个,但是周星驰是不可替代的,一百年才会出现一个,这里更多的是对周星驰的一种肯定和赞扬。也是对他的作品和为人的一种认可。

二.从“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看他的作品呈现

90年代可以说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那时候有一种说法是“二周一成”,那时候的周星驰,周润发和成龙就是票房的保障,仅仅在92年那一年周星驰有七部作品参演,其中就有五部包揽了票房前五,同时排名第一的《审死官》和第二的《家有喜事》双破香港电影票房纪录,然而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些经典之作的拍摄有些仅用了13天21天,他用他的演技把故事,人物呈现的流畅清楚,这个简直就是当年的神话。

在2002年的时候,周星驰和他的《少林足球》一举获得了14个提名,7个奖项,其中包含最有分量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三个奖项,这是对周的肯定,虽然来的稍微有点晚,但是该来的总归到来。

三.“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看周星驰的人品。

有一位笔友对周星驰的评价是这样的“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夫唯不争”,我也相信这是对周一生中最中肯的一句点评。

香港很多人对周都进行过口诛笔伐,向太炮轰过周星驰,说他忘恩负义,王晶说他小气,只为钱,冯小刚还说他自我,不懂的礼尚往来,等等这些当时闹得沸沸扬扬,我们可曾见过周星驰有过一次回应,清者自清,他只是在默默的用自己的行动为大家做作品,用自己的独特才华为大家奉献光明,他是中国少年慈善基金会大使,他无偿为陌生少年捐献骨髓,他在任何一次天灾人祸的时候都默默捐献,因为他低调,因为他内敛,因为他“夫唯不争”。

我们喜欢周星驰,这个喜欢不是我们小的时候单纯的觉得好玩,搞笑以及无厘头,也不是再大的时候“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强硬的喜欢他的一些电影台词,而应该是到现在这个时候发现,其实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为观众量身打造,适合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独白,有的时候真的是笑着笑着也就哭了。

总结语:每个人都不过是扬长避短,走一条将自身优势最大化的道路而已。电影行业需要影帝,也需要文化符号。“百年周星驰”是一个莫大的褒奖和肯定,但“一年一影帝”,也不应该是一句相应的贬低。愿世间安好,更愿每一个人都能彼此珍重,谢谢大家。


周星驰就是一个励志的真实故事,不平凡的成就,还有周星驰口碑不好,但是真的做了很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愿意奉献的人大家就会记得他们。至于口碑不好,又有几个真的讨厌他的人?你能说出几个来?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这个说法很真实也很贴切。

影帝年年有,因为每年娱乐圈都会有各种电影评选,有评选就会有影帝产生,所以影帝年年有,而周星驰却只有一个,而且是百年不遇。

其实说周星驰百年不遇,是因为他的喜剧电影响太大。他的喜剧风格自成一派,无厘头本来是一句广东地方的俗语,指的是一个人说话或做事都没有中心,让人难以理解。但周星驰却很巧妙地运用无厘头出其不意地造成笑点,天马行空,鬼马狂想,举重若轻。在周星驰经典之作《大话西游》里,孙不再是一个降妖除魔,敢于挑战,无所不能的强者。在他没戴上金箍以前,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有点泼皮无赖的山寨头目。把孙高大形象一下子拉了下来,但这种反差,颠覆了人们的认知,也产生了很多笑料。同时在电影里,也加入了周星驰对爱情的诠释和理解,有了那著名的那一段: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无厘头和喜剧是外衣,对爱情和生活的感悟是内核。

周星驰的电影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在表演手法上独树一帜,用夸张颠覆的表演方式,让观众有了全新的体验。而周星驰自己导演的作品,表面上看起来放荡不羁,但都有要表达的主题,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总之就一句话:与众不同,无与伦比,个人色彩强烈。

所以说每年产生个影帝很容易,但要产生下一个周星驰就很难了。既要幽默风趣,又要有深度内涵,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万众追捧。不知道一百年后能不能再有一个周星驰?


题主你好,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以下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饰演角色最多,风格跨越最大

周星驰,一个划时代的演员,自己演绎了无数的角色。我觉得题主所说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夸张的。因为周星驰演绎了很多的角色,也只有他把很多互不关联的角色演活了。

很多人给周星驰的评价就是鬼才,很难想象他是如何去揣测以及演绎出不同的人物个性的。坦白来讲,星爷的作品《大话西游》我初次观看时候也没看明白,只是觉得很有趣,他饰演的至尊宝也有点傻的可爱。但是,经过了岁月的积淀,回首再看,已经明白了星爷背后的孤独。也可谓,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

也正是由于对多种角色的一个准确的把握,顺利的成就了星爷的票房神话。同时,也将自己的演绎水平提升到顶峰。

作品有内涵

大家也从刚开始的不理解,认为周星驰演技比较浮夸、搞笑,转变为奉若经典。这里比较经典的仍然有《大话西游》,星爷很擅长将一个悲伤的故事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来。里面至尊宝和紫霞仙子相爱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在一起,正像我们当今社会,很多人相恋,却因为种种原因最后走散了。

还有《长江七号》,在大家都被可爱的七仔吸引的时候,有多少人注意到周星驰饰演父亲的那种辛酸,是的,相信这样的父亲在现实当中是很普遍的。我们作为子女,有没有体谅自己的父母。

很多作品,都侧面反映了周星驰的价值观和内容的深度。所以,周星驰是一个难以被跨越的经典。最后,也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原始地址:/wenti/24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