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一级的只有甘肃省秦腔艺术剧院(原来的甘肃省秦剧团),地市级的剧团主要是天水的西秦腔研究院,定西市秦剧团,张掖市秦剧团、武威市秦剧团,平凉市秦剧团实力比较强,县剧团里西和县秦剧团、会宁县秦剧团、武山县秦剧团、庄浪县秦剧团实力都不错。
答:陇西秦剧团,最为影像深刻,剧情感人的大型历史剧:《卧心尝胆》《血溅乌纱》等。主演,付志中老艺人。确实现行深入迷迷!
甘肃省静宁县秦剧团,办公室地址位于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的平凉,平凉城关镇西街14号
甘肃兰州市的秦剧团实力最强
在回答朋友的问题之前,我有一个小笑话分享给大家:
农村一年一度的五好家庭、孝顺儿子”评选工作开始了。
今年的评选与往年不同,除了民政部门的奖励以外,还有一个大款也赞助这次评选工作,任意一项被选中的家庭奖金就在千元左右。
有位村主任动了心,他自报自己是孝顺儿子。
评定工作开始了,本村的一位村民问这位村主任:你的父母不是已经去世十多年了,你怎么还能是孝顺儿子?
村主任,马上送给了评委红包,评委说:他的父母虽然去世了,但是他以前是非常孝顺老人的,说明他还是一个孝子。”
又有一位村民说:他父母在世的时候也没有跟他在一块儿过,孝顺老人应该是他的哥哥。”
村主任马上又给评委送去了红包。
评委:就算是没有和父母在一块儿过,但他每天给老人做好吃的,好喝的送过去,还给老人买四季衣服,也是孝子。”
村主任当选啦!
在甘肃秦腔的基础好,看戏的人多,主要以神会戏居多,有市场,自古以来主要以武戏为主,注重表演及动作唱腔衔接,陕西秦腔以生旦戏为主,注重唱腔。近些年由于一些老戏本失传,很多剧目都没有了,只有在甘肃秦腔还在保守了一些传统的剧目,唱腔也一直保持传统唱法,陕西秦腔近些年由于改革研究,已经和现代歌舞结合了,有人说是秦歌,我感觉很贴切。在甘肃从省级,市级,县级各个剧团都有一定得群众基础和口碑,在基层演的最多的就是最好的,也是最有群众基础的。不能一概而论说谁好谁坏。
甘肃的秦剧团在当地人眼里,可以说植入更深,回味无穷。每个县市都要剧团;要说那里的实力强。目前我觉得甘肃省秦剧团规模更大;
各有千秋,几千个秦腔剧团,唱着一二十本子戏,创意不大,千篇一律!
甘肃秦剧团,
每个团都有他的优势,比如天水团旦角强,定西团须生厉害,平凉团武把子好,综合下来市级剧团里面定西第一,天水第二,平凉第三。县级团临洮,陇西,庄浪,西和不错。西和的优势主要在剧本多上,但表演很粗糙。
虽说多年在外地生活,但时刻关注甘肃老家的文化建设,戏曲秦腔深受乡村广大群众喜欢,各县市有秦腔剧团,乡村有秦腔自乐班,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秦腔的传承与发展!省秦那没得比,县市一类的秦腔剧团,爱好者对庄浪县秦剧团最近几年的表演质量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和赞扬!整体表演水平相对临近县高一点,说明地方政府及各方面大力支持有关!
我是业余秦腔爱好者,我认为我们西和县剧团近多年来实力很强,演出传统戏遍西北五省,新编传统戏剧(七月七)盛名全国,最近又新排练演出影子腔新编(碧血西城),准备赴上海演艺。
1958年前的,秦安秦光剧团。
旦,净,生,丑样样俱全,还都是顶尖的行家里手。至今叫人回味无穷。
每每开戏,人山人海,拥堵着戏院门前,直到戏临唱完了,才开门大吉,“走啊,看,开门戏去!”
天水市秦剧团应该是甘肃省最具实力的秦剧团,与甘肃省秦剧团不分上下。
秦剧源于古秦州天水,并因此而得名,它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隋,完整于唐,广传于明,盛行于清,后来流传至西北广大地区。秦剧是甘肃起源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地方戏曲。秦剧具有显明的地方特色,在基本腔调的基础上,吸收了青阳腔的特长,形成了高亢爽朗,激昂悲壮,动人心弦,表现力强的特点。天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八千年的文明史给这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戏剧就是其中的瑰宝之一,今天的人们大都知道,三秦大地秦声飞扬,其实,在一定意义上讲,秦声的发源地就在古城天水。黄庆诚、黄维先生多年来从事秦州历史文化的研究,他们潜心撰写的《天水戏曲史话》是我们全方位地了解秦腔在天水发展的重要史料。
甘肃还有几个县秦剧团实力较强的,分别是:
甘肃·平凉秦剧团、甘肃庄浪秦剧团、武山县秦剧团、会宁县会师秦剧团、西和县秦剧团、清水秦剧团、定西秦剧团等。
甘肃省哪个秦剧团实力最强?这个不能看表面,实力强不强,要看人才多不多!
从人才这个方面来看,个人认为最强的有三个,分别是甘肃省秦剧团、兰州戏曲剧院、天水市秦剧团,其中最强的当属甘肃省秦剧团。
至于其他县市级剧团,则不如这三大剧团的实力强劲。
各个剧团的历史我就不说了,想必提问者也都明亮于心。
一、甘肃省秦剧团
省级剧团,团内现在主要的演员有窦凤琴(国家一级演员)、苏凤丽(国家一级演员)、司马俊博(国家二级演奏员)、徐辉(国家二级演员)、荣绵惠(国家二级演员)、贺忠宏(国家二级演员)、李琳(国家二级演员)等。
剧团现有人员160多人,其中,正高职称(一级专业技术人员)5人,副高职称(二级专业技术人才)16人,中级职称(三级专业技术人员)37人,初级职称(初级专业技术人才)26人。
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2次(窦凤琴14届、苏凤丽26届)。
二、兰州戏曲剧院(兰州市秦剧团+兰州市豫剧团)
目前剧院里有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其中高职40人,中职44人。
获得梅花奖1次,香玉杯6名。
三、天水市秦剧团
市级剧团,主要演员:
国家一级演员:袁丫丫
国家二级演员:张智敏、张锁霞、胡雪梅、张鹿娃、马三虎、赵伟
国家二级琴师:李宝智
国家三级演员:马宝虎、孟满印、刘维新、石云霄、蒲小翠、田芳、王小曼
国家三级司鼓:吴连峰、赵福彦
剧团有8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11人,中级职称30余人。获得甘肃省红梅奖21人次。
之所以选这三个,是因为这三个剧团人才济济,在戏曲界,只有名头打出去了,才会受到更多人的喜欢与拥戴。
秦腔在甘肃创造了传奇神话,甘肃养戏,一点也没错。这是秦腔的魅力,也是甘肃独特的地域风情滋养了甘肃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除甘肃省秦外,市有市剧团,县有县剧团。他们长期活跃在基层乡村,为老百姓带去喜闻乐见的传统秦腔戏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市一级的剧团屈指可数,目前天水西秦剧团,定西市秦剧团,平凉市秦剧团颇具实力,每个剧团都有比较优秀的演员。
县一级剧团,在甘肃遍地开花,层次不齐。目前评价比较好的当数庄浪县秦剧团,但当前也正处于断层阶段,老中青结合,年轻演员优秀的还比较少,正在培养成长阶段。也有几位实力派演员撑起了县剧团一片天。刘爱珍,实力派女须生,其演的《辕门斩子》《生死牌》《劈山救母》《金沙滩》《窦娥冤》家喻户晓,人人喜爱。袁玲霞,正旦演员,《五典坡》《斩秦英》《铡美案》也很不错。朱红红,青年旦角演员,成功塑造了孟姜女,窦娥等人物形象。杜江鱼杨满拴的与生也不错,杨金龙的《花儿仁义》远近闻名,还有李雪的《盼子》声音酷似康亚婵,王兴平的《哭祖庙》把人能看哭。以及已经离开剧团的张耀李峰都很优秀。庄浪县秦剧团的乐队也很棒,文武场面很热闹。由庄浪县剧团李宝荣主演的《黄河阵》还获得过省上大奖,好几位优秀演员都上过省电视台大秦腔舞台,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从庄浪走出去的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就有两个,苏凤丽和韦小斌。如今梁团退休后,张团接过接力棒,继续书写秦腔事业佳话。愿庄浪县秦剧团越来越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愿秦腔的明天前程似锦,阳光灿烂!
西和县秦剧团
陇南市西和县秦剧团最早可追朔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1950年为西和县戏剧宣传队,1956年成立西和红光秦剧团,1976年成立西和县文艺宣传队,1979年改为西和县秦剧团,团长杜宝泉。
西和县秦剧团
起源时间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剧团简介
西和县秦腔传统底蕴深厚,历史久远,蜚声省垣的魏启元先生,不仅演戏,还要编戏,记戏八百本,时有“魏八百”之称,为清末之西和著名净角演员,陇南秦剧净角演员中最负盛名者。
西和县秦剧团最早可追朔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陕西蒲城秦腔艺人谢芳,因逃难至西和,联络西和艺人组建“德玉班”在县城演出。民国9年((1920)本县乡绅筹资组建职业戏班“福德班,.戏班实力雄厚,演技精湛,一时名震陇南。建国初,西和县人民政府派人收编西和福德社,将“福德班”改为西和县文艺工作团,团长邓剑秋。1950年又易名为西和县戏剧宣传队,队长何生贵。1953年王树立任指导员,对宣传队进行民主改革,更名西和民间职业剧团,选南生玉为团长。1955年撤销。1956年,成立西和红光秦剧团,陈鹏任团长。1958年10月,西和、礼县合并,改名西礼剧团。
1965年剧团解散,改建为县文化工作队。1972年,成立县业余文艺宣传队,学唱京剧“样板戏”。1976年成立西和县文艺宣传队,1979年改为西和县秦剧团,团长杜宝泉。
艺术成就
五十年代末,《樊秀才》获甘肃省第二届现代题材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剧本二等奖,音乐创作一等奖。1979年以影子腔《胭脂》参加省调演,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并播放。1982年获甘肃省农村文化艺术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演职人员主要有王玉翠、鱼安泰、梁兴才、朱水秀、李建超、梁拴录、车长海、邱福田等。主要演出剧目有《软玉屏》《周仁回府》、《杜甫游仇池》、《苦菜花》、《东平府》、《屈原》、《徐公案》、(胭脂》等三百多本(折)。


80年代以后,秦腔艺术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西和秦剧团面对困境,直面现实,精心打造精品剧目,积极拓展演出市场,除在本县各地演出外,还在天水、宝鸡等地多年应邀演出。得到了当地群众和各界人士的认可和赞誉。

2011年,作为庆祝建党90周年的优秀剧目,新编民俗秦剧《七月七》首次亮相兰州。并荣获2011年甘肃省第三届“红梅杯”大赛一等奖、主演一二等奖。2012年重点创作、倾力打造的大型历史秦腔剧《魏孝文帝》代表陇南市参加“第六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荣获“中国第三届戏剧文学奖”。新编历史剧《白花曲》为第四届艺术节参演剧目,荣获国家剧本创作铜奖。影子腔《特殊寿礼》获陇南市演出一等奖。
近几年来,西和县秦剧团一直把创作戏曲精品、弘扬传统剧目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成绩卓越,整理挖掘大量珍稀剧目搬上或重现在舞台,演出了不少省会大型剧团不会演的剧目,如《香山寺还原》、《太湖城》、《七箭术》、《上煤山》、《碧游宫》、《串龙珠》、《黑逼宫》、《刘全进瓜》、《渑池关》、《诛仙阵》、《万寿图》、《黄金台》等濒临失传的秦腔剧目。对传统剧目的坚守令人钦佩,为秦腔艺术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打造出了陕甘秦腔届独特的“西和县剧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令广大戏迷刮目相看,赞誉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