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缺失症”离孩子还远吗?

“大自然缺失证”离孩子还远吗?不远咯。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现在许多小孩都生活中钢筋混凝土的包围中。

进城务工是许多父母无奈的选择,有家的地方赚不到钱,所以父母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生活,等到小孩上学的年龄就把小孩接到身边。但是更多的是全家都搬到工作的城市。大部分时间里都在楼房里过,玩泥巴,河里摸鱼,上山捡野果等这样的经历对现在的小孩子来说是陌生的。


“大自然缺失症”并非医学诊断标准,而是现在的孩子缺少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沉迷于电子产品的一种现象。

按照这个判断标准,现在的孩子们都已经患上了“大自然缺失症”。我生于90年,虽然离现在只隔了一代人,但童年的环境却截然不同。那时候没有网络、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电脑游戏,每到暑假田野里到处是疯跑游戏的孩子,现在却一个也见不到了。

有时候看着现在的孩子们挺感慨,他们更聪明、素质更高、童年也不能说不快乐,但他们童年的快乐,却缺乏了很多质感,似乎是干瘪的。导致他们患上大自然缺失症的原因,我想有这么几个:

首先,时代变了。现在孩子们理解的大自然,顶多是楼顶上空飞过的小鸟,小区里的绿化带。电脑、手机带来的信息爆炸体验要比这些东西有意思得多,而且更易上瘾。换做是成人,大概也不愿出去接近“大自然”吧。

其次,家长引导失败。父母都忙得要命,周末也难得和孩子做游戏,即使有闲暇时间,也总想着能休息休息,很难想到已离自己远去的“大自然”。

最后,城市生活的限制。现在孩子们走出家门,望着高耸的大楼,环顾四周,能进行的娱乐活动无非聚聚餐、坐在一起玩玩游戏,或者KTV唱唱歌。乐趣枯燥而简单。

其实,在孩子远离大自然的同时,大自然也在远离他们,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虽然很惋惜,但这就是这代人生活的方式。


讲到这个我真的深有感触,我还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我跟我的小伙伴就是放养状态,因为我是农村的,所以父母每天很忙,需要种田,没时间带我的,于是跟小伙伴们带在一块的时间非常长。玩弹珠这一个游戏可以玩一下午不带停的,当然还有玩卡牌,玩泥巴等等,女孩子们喜欢玩跳皮筋,踢毽子等等。不过呢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谣言,男孩子不能跟女孩子在一起玩,不然会掉大腿,哈哈,但是我还是跟女孩子在一起玩,一起到田野去割草,一起踢毽子,跳皮筋没跟女孩子玩过。总而言之,我的童年是在无忧无虑中长大的,每天都会到田野去接触大自然,每天都很开心快乐。就是现在我回老家,我经常会到田野看看野花野草,躺在麦田里,草地里,感受着大地,依偎在大自然的怀抱,心里有种说不上来的亲切感。

但是现在我的家乡的孩子跟我童年时的孩子不一样了,多数是留守儿童,孩子们在一起玩游戏的也不多了,多数孩子自己一个人抱着一个手机在玩游戏,孩子们聚在一起最多的话题也是某推塔游戏等等手机游戏。而且隔辈亲,爷爷奶奶对孩子不会打不会骂不会教育,往往都是惯着孩子。这其实不是对孩子好,反而会害了孩子。如今的孩子最喜欢的是玩手机,家乡是脱不了干系的,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孩子,父母对孩子是最有模范作用的,所以我建议平常放假没事的时候家乡应放下手里的手机,多带孩子到外面去看一看,多接触大自然,让孩子更多得感受大自然。


关注下这些年中国儿童的近视率就知道了,大自然缺失症不是离孩子还有多远,而是已经真真切切的发生了。儿童近视的原因就是户外活动时间太少。

以前的儿童为什么爱户外活动?因为家里待不住啊,电视里的动画片是固定时间放的,每天也就15-30分钟左右,其他时段放的电视又看不懂,只能跑出去玩跳绳踢毽子捉迷藏。现在有网络和智能设备,随时有看不完的动画,玩不完的游戏,自然就不愿意出门了。


谢谢邀请!

作为一个90后宝妈,我的童年可以称得上是五彩斑斓了。沟沟里挖野菜,池塘里摸鱼,麦田里打滚,每到收获的时候,放学就跑去农田里,捡漏,可能有漏掉的花生红薯,能捡到一个美得不要不要的。那心情可能就跟现在的宝宝买了一个游戏机一样吧。

当时可能是条件艰苦,但是现在想想觉得那个是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我老公是城里人,我跟他讲我小时候的经历,他都觉得不可思议,如果我的宝宝长大了,我会让他去麦田里奔跑,在草地里打滚,教他认识不同时期的农产品,带他无限接近大自然,无限接近生活。

现在有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抓泥土很脏,摔倒了会疼,给孩子玩那些他们以为健康快乐的游戏,其实这样很大程度限制了宝宝的好奇心。所以还是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回归大自然,在大自然里快乐的奔跑,健康的成长!

远离“大自然缺失症”


真不远了,城市里面到处都是建筑,唯独少了森林、稻田、溪流。


美国作家理查德·勒夫在2005年提出的“大自然缺失症”的说法在今天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其实,很多父母都知道让孩子亲近自然的好处,却总是因为生活的忙碌而力不从心。但这一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家长们理应有所应对。对于有时间,有精力的家长,定期带孩子去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不能实现,家长也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接触更多的自然知识.

产生原因

1.父母出于工作因素,自己不再经常到户外活动。而更是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很少让孩子独立外出体验大自然。这是造成自然缺失症的首要原因。

2.在社区和城市中“可接触的”自然景观的缺失。这是政府和教育者的职责。很多公园和保护区都限制人们进入,或者是竖着“请不要践踏自然植被”的告示牌。环保主义者和教育工作者建议孩子们“只能观察大自然,但不要乱采乱折”,进一步地阻隔了儿童和自然的联系。尽管人们这样做是为了保护环境,但最终对于人和环境关系的作用并不一定是积极的。真正的体验自然应该是将人看做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将人作为自然的旁观者。

3.越来越多“留在室内”的原因。随着电视机、电脑、游戏机和手机的迅速普及,儿童有越来越多的原因留在室内——美国儿童平均每周(除睡眠外)在室内度过的时间为44小时。

主要后果

1.儿童对于自然界缺乏起码的尊重。儿童不再理解食物的来源,不再认识家乡的动植物,不再对家乡的地理感兴趣。儿童对自然体验的理解对社会是有着深远的影响的,不仅仅是对未来的一代健康体质的影响,最终将对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有巨大的影响。自然缺失症也有可能导致新的一代人的平均寿命较他们的父辈下降。

2.忧郁症和注意力缺乏症有上升趋势。当孩子不再接触自然,很多问题都会出现,比如压力过大,忧郁和无法集中注意力。而每周在自然界中度过静谧、放松的时光对缓解这些症状大有好处。

3.在学校中,压力过大和注意力缺乏症会造成儿童各科学业水平的下降,以及创造力的下降(由于在自然中玩耍为主动的发现,而玩电子产品或看电视为被动的接受)。

4.儿童肥胖症也成为了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目前大约有9百万的年龄6至19岁的儿童有肥胖症。学校中大多使用在操场上锻炼的形式对付儿童肥胖,最佳、最有效的锻炼方式是在自然界中呈放松状态的活动(而不是有计划的、有领导的、强调竞争意识的体育活动)。

摆脱方法——让孩子亲近大自然

活动一:赏鸟活动

带着孩子到赏鸟区来一趟鸟之旅,听听解说员分辨不同鸟的特征,认识鸟的习性。除了到野地赏鸟之外,也可以到鸟店、动物园的鸟园区,认识不同的鸟类,和孩子讨论饲养与放生的意义。

活动二:倾听观赏大自然

让孩子聆听、欣赏大自然就是一种美,所以父母可以带孩子到野外,让他闭上眼睛,专心听听风声、雨声或是虫鸣,并鼓励他寻找声音的来源。另外,也可以带着他用双眼观察自然,看看云的变化,带他上山体验第一次看雪的经验,或是看看花开花谢,听听孩子说说他看到的自然。

活动三:种植花草、养养动物

除了观赏接触自然之外,也要让孩子懂得照顾自然。虽然身处都市丛林中,不过还是可以和孩子在阳台上种植一些简单的植物,例如栽种一些瓜果蔬菜,并记录瓜果蔬菜的生长情况。还可以与孩子一起饲养宠物,如果空间允许,猫狗等很受欢迎,否则养小乌龟或小鱼,可以让孩子有个寄托。让孩子学习自己照顾植物,体会生命成长的可贵。

活动四:看大自然相关的书籍或是影片

基本认识自然之外,也需要多了解自然知识,因此亲子可以一起阅读相关书籍,电视上专属的自然性节目也很受欢迎,全家一起讨论,会让自然之旅变得生动又有意义。同时,也要教导孩子如何分类动植物,比较相似或者相异的动植物,让他们进一步有认知。


原始地址:/xinwen/1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