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区别有哪些?

这两本书应该是市面上最流行的两部童话集子,但是他们从根底上是不同的。

有一本非常有名的书叫做《童年的消逝》,论述了现代媒体对童年造成的消解作用。然而这并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在这本书里,尼尔·波兹曼认为童年是一种被人为创造出来的事物。

在《童年的消逝》里,波兹曼运用他对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和麦克卢汉学说的深刻见解以及常识,非常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而且颇具独创的论题,即童年的诞生,是因为新的印刷媒介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强加了一些分界线……

这个论断是确实的。在现代社会之前,儿童并不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人类,而被认为是一种“半人(halfman)”,即一半的成人。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并没有所谓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划分,儿童和成人一样承担责任。所以才会有指腹为婚、童养媳还有少年天子等等我们现在无法理解的现象。

然而印刷术的出现确实改变了这一现象。人本来是信息的动物,而成人和儿童之间,因为信息接收的差异,生生分化出了许多不同。儿童因而被视作一种特殊的人类,需要成长和教育。童年就此产生。

回到话题来。如果将童年视作现代社会的一种发明,那么《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就是这种发明的明证。

格林童话本质上是民俗故事集。它所搜集的故事大多都是自中世纪就开始流传的传说。其实只要看一看故事背景也就知道,《格林童话》中大量地以王子、公主和骑士为主角,这就是明证。

而安徒生童话则是安徒生的个人创作。在创作童话之余,安徒生还是一个小说家和诗人。相比于中世纪的吟游诗人,安徒生受过大学教育,交友广泛,以写作为生获得了不错的收入。他是一个专业作家,面对市场出版作品为生,这一点很应该考虑进去。

19世纪正是人类工业化的开始。然而虽然都是在19世纪创作和出版,但是《格林童话》反应的是旧时代的童年观念,而安徒生却推动了新的童年观念的产生。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以公主为主角,安徒生写作了著名的《海的女儿》,而格林童话中则有经典的《白雪公主》。

在《海的女儿》中,我们看不到坏人的存在。即使是看似邪恶的巫婆,也并没有主动做过任何坏事。小人鱼公主向她请求行走的能力,而巫婆要求她付出不能说话的代价,这更像一场公平交易和例行公事。而后姐姐们为了救小人鱼公主而建议杀掉王子,也不是为了邪恶的目的。甚至王子我们也很难说他是负心汉,因为他从始至终都糊里糊涂的。

在这篇小故事里,没有人是邪恶的,主人公都抱有美好的感情。仅仅因为现实的不可抗力才使得美好的感情和美好的人物最终都泯灭了。

从任何意义上来看,《海的女儿》都是纯粹的悲剧。希腊人说,悲剧是最好的教育,有助于让人们在精神上变得高尚。这条论述非常适合《海的女儿》。但是,在传统的悲剧中,总要有一个坏人从中作梗。比如奥赛罗中的伊阿古。或者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一样吧,没有恶人,但是却有血腥画面出现。然而我们欣赏《海的女儿》就会发现,安徒生小心翼翼地处理这些必要的血腥场景,却花费了巨量的笔墨去描写浪漫风光。小美人鱼最后化作气泡消失掉,这场景简直不是牺牲,而是一种升华。

《海的女儿》故事的悲剧性不亚于任何一个名著。然而它之所以被称之为童话,就在于安徒生用柔美浪漫的语言和谨慎的场景处理,对整个故事本身进行了“净化”,使得它更适合儿童。

转过头来看《白雪公主》,我们能看到什么?王后是最大的恶人,这没错。她一手主导了一切坏事的发生。而原因也简单明了,就是嫉妒。七个小矮人为什么会收留白雪公主?因为她漂亮。白雪公主为什么会中毒?因为她贪吃。

所有人物的感情和动机清楚明白。但是也太清楚明白了一点。

而且,尽管有格林兄弟的润色,我们依然能看到原作者对强刺激场景的热爱。七个小矮人回家就看到一个美人躺在床上,略色情;王子亲吻白雪公主的尸体,色情又恐怖;王后跳舞致死,色情恐怖又血腥。以上这些场景都很妙,同时又简单易懂,令人过目不忘。有此可见民间文学强大的故事创作能力。

安徒生童话的语言是安徒生精心雕琢的。格林童话的语言可能是力有未逮所致。因为中世纪的普通人本来文化素质就不高,写不出什么高深的东西。就算有高深的内容,也会在不断地流传中不断地流失。若无格林兄弟的润色,我们看到的格林童话可能还会更简单粗粝一些。

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出,格林童话的创作者们并没有安徒生那样的儿童概念。他们的故事是要讲给儿童听的,然而他们对儿童并没有隐藏什么。故事里当然有爱情,也有友谊和努力,但是邪恶,嫉妒和凶杀也很普遍,俯首即是,如同家常便饭一般。甚至为了加强乐趣,故事的创作者还尤其喜欢设计强刺激的场景。

安徒生是在印刷术普及、工业化产生之后产生的童年观念的影响下开展的童话创作。当然他本人也是这种童年观念的塑造者之一。然而格林童话本身可能更像是成人不自觉地在用儿童都能接受的语言去讲故事。我们在看安徒生童话的时候,常常能感觉到温暖,美好和富于启迪;然而格林童话带给人们的感觉则是趣味,刺激和有想象力。这是两种观念影响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文学作品,至于儿童应该看哪部童话?我倒是觉得无所谓。读书这回事,在年幼的时候应该广博一些。人生在世,既要有理想主义的情怀,也要有现实主义的手段。安徒生童话教你善良美好,而格林童话讲述人性本身,或许都是不错的补品.


1、语言方式

《格林童话》在开头总是会以“从前········”这样的方式开头,《白雪公主》开头就是“从前,有一个王后坐在王宫里的一扇窗子边,正在为她的女儿做针线活儿。”

但是《安徒生童话》就没有这样的固定模式,而是叙述现在发生的事件,《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头是“天冷极了,下着雪,天又快黑了。”直接进入故事。

《格林童话》的结尾总会是大团圆的结局,“从此以后,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白雪公主》的结尾是:白雪公主和王子结婚后,美满的生活充满了欢乐和幸福,他们一辈子都快快乐乐地在一起。”《安徒生童话》则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局是小女孩最终在平安夜死了。

2、形象角度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善恶泾渭分明,善就是善,恶就是恶,不存在中和,而且是以对立的方式描绘出了一个个清晰而又纯净的世界。在故事中,坏人总是以失败告终,采用这种极端和对立的方式来呈现善与恶的斗争,最终传达抑恶扬善的主题。《白雪公主》中白雪公主是美丽与善良的化身,而她的继母,那个经常对着魔镜问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的那位皇后,虽然不丑陋,但是她的心地不好,在得知白雪公主比她美丽之后居然想到要把她杀死。总之,《格林童话》以这种善恶,美丑,真伪截然对立的方式,来凸显出主题,描绘出一个又一个爱憎分明,清晰而又纯净的世界。表达了对人世间美好品质的歌颂。

但是在《安徒生童话》中,主题并不总是以对比的方式凸显出来。美并不全用丑来烘托,善并不全用恶来反衬,真并不全是有伪与之对立。在安徒生的童话中,有了一种更加独特的前人很少用到的方式来表现主题,那就是故事的悲剧性。《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可怜的小女孩仅靠一只小火柴来取得温暖,最终冻死在平安夜,读到这里,相信每一个孩子柔嫩的内心,都会受到巨大的震撼与感动。安徒生通过这种方式,让许多美好的东西一一被毁灭在读者的面前,而就是在这样的毁灭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蕴含于其中的巨大的价值。

3、作者情感

童话的本质与神话、世说实为一体;童话研究当以民俗学为依据。他的概括用来形容传统童话应该是非常合适的。作为民俗学家的格林兄弟,与德意志民间搜集得来的古老的神话、民间传说,经整理,润色而成《格林童话》这些故事本身就具有非常浓郁的奇幻与想象色彩。许多的故事也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也正因为如此,被保留下来的神话传说,并不是专门为儿童而创作,自身有一些局限性,有一些不适合儿童的内容。如封建思想,宗教迷信色彩。比如王子公主都是高贵典雅的,对下层人民关注不够。对上帝的膜拜等,有些故事中还有比较惊悚血腥的内容。比如《白雪公主》恶毒的皇后三次都想谋害白雪公主。虽然说经过作者的整理和删改,不适宜的内容已减少很多,已更趋向于富于趣味的传奇故事,但是其时代局限性还是可见一斑。

与《格林童话》的创作不同,安徒生本着专门为儿童写童话的意识,怀着一颗炽热真挚的童心,真正的以儿童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他的取材不仅仅限于民间神话传说,很多童话讲述的都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更加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甚至他还将自己的经历融入其中。《安徒生童话》中讲述了许多平平常常的小人物,但是在他们身上,一般都有着美好的品质,坚定的意志。这些人物在安徒生的笔下发生许多有趣或者有意义的故事。而他往往也会把自己的经历,把自己心灵历程上的一些体会融入于作品之中,这使得故事的主人公不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王子公主们,而似乎是一些就在人们身边的人。

4、表现手法

《格林童话》中使用了较多的是颠倒,颠倒,顾名思义就是违反既定的现实逻辑,对事物特性及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一定程度的倒转。这是与儿童思维中的逻辑特点相对应的,这种表现手法特别符合儿童的接受心理。《格林童话》是一个极乐世界的童话,所有的事情都是为所未闻的完全颠倒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原有关系。《白雪公主》中的小矮人是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而且,皇后有一个只会说真话的魔镜,这些都是颠倒的世界。但这样的颠倒,释放了儿童在现实世界里被束缚和压抑的天性和愿望,同时使孩子在心里上满足了解构成人权利的愿望,形成童话特有的趣味和意志。

《安徒生童话》使用较多的是夸张,夸张是将描写对象的某些特征进行有意识的放大和强调,从而突出其本质特点以增强艺术效果。安徒生一方面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的个性,另一方面借助这一违反现实常理的特殊形象,以荒诞的手法达到对现实的讽喻。《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每点一次火柴都能看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这都是极其夸张的。

5、童话的来源

格林兄弟的童话主要来自对民间传说的搜集,当时德国文化里复古思想严重,许多学者纷纷加入到对民间故事的挖掘整编中,格林兄弟对此更是不余遗力。恩格斯曾说过在德国的西北部仍然有一望无际的旷野,雨夜中掠过的闪电等让人内心忧伤的景象,这都是产生格林童话的地方,并保留了童话中的遗迹。

而安徒生的童话多来源于自己的创作。《安徒生传》中的说法是有一天安徒生认真地思考谁最需要他为之写作,他的答案是丹麦的孩子。特别是穷苦的孩子。因为他曾经寂寞过,没有上学的机会,没有玩具甚至没有朋友。为了使这些孩子凄惨的生活有一点温暖,他要带给他们美好的东西,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美和真理。他就要为他们写些美丽并富有现实意义的作品。他觉得最能表达他的这种意念的文学形式就是童话,并因此开始了童话的创作。

童话来源的差别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童话内容的区别。格林童话源于民间,因而以通俗、质朴见称,表现了纯真的自然美。不少主人公憨态可掬,滑稽可爱。在格林童话中.自然与神奇、现实与浪漫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使故事既有真实性,又有梦幻感。语言上朴实无华,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读来令人备感亲切。

而安徒生童话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属于“人造童话”,而安徒生童话由于文学性和艺术性过强,更多时候看起来并不像是将童话艺术话,而是将文学作品赋予童话的气息。


先说两者的相同点:《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是两部来自欧洲地区的童话集,里面的很多童话故事陪伴了我们的童年时光;

再说两者的区别:

1.时代背景

《格林童话》,成集于1812-1857年间,此时欧洲刚刚经历了法国大革命的洗礼,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开始在德国蔓延开来,当时的德国分裂成360多个小大国家,这个时候德国民族渴望统一,而分裂国家间的语言、文化等差异阻碍了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大批知识分子投入整理研究民间文学中去,格林童话就在此时诞生;

《安徒生童话》,成集于1835-1872年间,此时的丹麦仍是一个君主专制社会,势必存在当权者对平民阶层的剥削压迫,安徒生借童话的视角创作作品反映社会现实。

2.创作方面

《格林童话》是德国格林兄弟同时也是语言学家的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从民间收集、加工、整理成册;

《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自己创作的童话集。

3.体裁方面

《格林童话》体裁多样,有童话、民间故事、笑话、寓言等200多篇;

《安徒生童话》体裁唯一,有166篇童话故事组成。

4.文学艺术方面

《格林童话》,内容蕴含深刻的道德主题,用故事表达善恶观。人物形象鲜明,价值观明显,故事结构大都采取由冲突起,和谐收尾;

《安徒生童话》,文笔诙谐柔和,叙事间隐含着哀伤,小时候看过的《拇指姑娘》就是这样的;同时安徒生善于用悲剧性叙事风格,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5.我个人对作品的熟悉度方面

最后这条主观一点,做为一枚80后,我更熟悉《安徒生童话》里面的故事内容。


作者不同,作者不同也就意味着写法不同,每个人的写法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开头,开门见山还是?比如中间段,人物五要素,语言多还是?不同点还是挺多的


两部童话集的区别:

1、国籍不同:格林兄弟是德国的;安徒生是丹麦的。

2、日期不同:(格林1785~1863,安徒生1805~1875)

3、人数不同:格林兄弟是哥俩写书;安徒生哥一个著书。

4、格林兄弟的童话主要来自对民间传说的搜集,当时德国文化里复古思想严重,许多学者纷纷加入到对民间故事的挖掘整编中,格林兄弟对此更是不余遗力。换句话说是通过格林兄弟汇编整理的;安徒生是原创。

5、创作背景不同:安徒生童话教你善良美好,而格林童话讲述人性本身。

6、描写人物不同、《格林童话》描写裁缝、磨坊工、士兵、长工、巫婆等。《安徒生童话》描写王子、公主、动物等。

7、读者人群不同:质朴的格林童话贴近童话本身并为广大儿童所喜爱,安徒生的童话也许有一部分不能为儿童所完全领悟,但却赢得了更多的成人读者。

8、氛围不同:格林童话里充满了喜剧和奇迹,而安徒生童话则充满了对信仰和灵魂的赞美。


我认为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区别是:格林童话是格林兄弟,在民间搜集而成的,叫.“自然童话”,安徒生的童话是他自己编写的,叫人造童话”。安徒生童话的结局都是很凄凉的,这与当时安徒生生活的环境有关联。他当时所接触的都是贫穷的下层人。而格林童话的结局都是完美的,是人们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原始地址:/xinwen/6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