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很多学生不敢选硕博连读或直博?

学业压力大,经济压力大


没有认真刻苦的专研精神不要硕博连读太累了。能读出来的都是当代大神[赞]


我就是选择硕博连读的,当时很多同学都在准备托福、GRE,为出国做准备,我实在不想花那么多精力在英语上,再加上成绩在班上还可以,就选择了本校保研,硕博连读。

其实,读博还是有风险的,毕业会相对难一点,而且等毕业的时候,年龄也会比较大了。我在读博期间因为生娃休学了一年,延期了一年毕业。不过在学校能把这件人身大事完成,又顺利拿到博士学位,还是挺好的。


导师权力太大了,几乎主宰生杀大权!


你从那儿知道“很多学生”不敢选?一个小学老师,不误正业,在你无知的领域瞎嚷嚷,是没读过研究生跑来过嘴瘾吗?


很多学生是为了早点毕业去工作,所以不选择在读博士了


不是你选择,是你去争取


直博后发现自己没有性趣不适合读博士念不下去,在想转硕又转不了,就只有本科学历了


博士毕业很难的,直博万一毕不了业怎么办


我姐在考研究生的时候本可以选择硕博连读的,在我看来,不用考博士,直接硕博连读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但是在我姐的再三考虑下,她放弃了硕博连读的资格,当时的我十分不理解她的选择。但当我读了大学,慢慢接触了科研,我才明白她当时选择的原因。

对于考大学来说,学校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研究生来说,导师和专业更加重要,跟着一个好的导师,对于你科研路上的成绩是至关重要的,导师的实力和研究方向也决定了你的研究方向。

读博代价大,难毕业博士作为学历金字塔的顶层,想要博士毕业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哦!博士毕业需要满足学校和导师课题组对于毕业的要求,比如在毕业前要发表几篇SCI等等,如果一方要求没有达到就会延期毕业。而且对于已经快要博士毕业的同学他们已经二十八九岁了,面临着很大的经济和社会的压力,如果此时他们再延期毕业的话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沉痛一击”。所以读博士代价很大,毕业风险高,导致很多学生对于博士学位“望而生畏”。

读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足够诱人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提升学历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薪酬,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读研究生,但是由于博士难毕业,并且读博花费时间久,毕业薪酬也没有显著的提高,所以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读博,对于他们来说,读博士是一个“不经济”的选择。

如果没有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导师,硕博连读只会耽误自己更久

每一个研究生都会选择自己的导师,你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必须是和自己导师一致的。但是可能你的导师在科研上很牛,但是你和他相处不来,这会导致你对于科研的兴趣大大降低,也会影响你的研究成果。如果你很佛系,但老师充满激情,斗志昂扬,你会觉得每天被压榨的很辛苦。但如果你很有冲劲,但导师很佛系,就会遏制你前进的步伐。所以

导师好不好,相处才知道;

导师好不好,合适最重要

所以如果你硕士期间遇到的导师并不合你的胃口,那选择读博只会延长煎熬的时间。

总而言之,社会和教育都在不断变化,学生的选择也随之变化,选择适合自己的路,然后留给世界一个酷酷的背影就够了!


这个问题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看法。

有些硕博连读是由于自己的专业或者就业前景不好,既然博士生的专业前景不好,不如早早硕士毕业进入工作岗位。

有些直博主要是害怕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一次定型以后,后面没有变通的余地。

有些硕博连读害怕博士学位拿不到或者延迟毕业,这时候可能连硕士学位都拿不到。

在现实中,这些担忧应该说都是少数现象而不是普遍现象。所以还是鼓励有条件、有机会的学生直博或说硕博连读。

毕竟来说,能够上博士的是少数,博士的就业前景和选择性都掌握在你自己手里。而硕士生可能要接受别人的挑选,好的单位目前来说也不是很好进。


是要谨慎选择!


为什么身边都喜欢硕博连读和直博呢?不能以偏概全!


我家孩子特别想上临床医学本博连读,无奈差了几分


不是不敢选,是因为考不上


因为难毕业啊


这个问题,其实两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前者,因为中国目前生活环境下的生活压力过大;后者,因为中国科研发展过程中的科研需要。

详细说。前者:生活压力过大。老实说,中国目前的生活氛围不适合做科研,非常不适合。我说的是生活氛围,不包括科研的氛围。

因为我们国家,整体教育水平偏低,人口过多,加上,实际上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并不高,这就导致我们目前的情况是,教育和科研,是为快速的经济建设服务的。

这个方向本身没错,教育和科研的确是应该为人类进步做贡献的,经济发展的贡献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教育和科研,不完全也不应该是为快速的经济建设服务的,我说的是,快速的。而我们今天,评价科研成果的指标,只有速度和产出。

而科研工作者,对自身的科研产出的需求非常大,与之相对的,是回报率极低。这就造成了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和高学历的学生,不仅科研压力极大(事实上美国顶尖大学的科研压力也挺大),而且糟糕的是生活压力更大。关于这点痛苦,我想,真正的科研工作者一定深有体会,不细说。

而直博的机会成本,在我国,非常之高。因为我们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尺度和维度,太低也太单调,在很多地方,尺度就是,是否有钱。

再来几点,是否有个好工作,是否结婚,是否早点生了孩子,是否买车,是否买房……所以,不仅是直博,读博士的机会成本都很高。换句话说,用读博士这几年时间去干别的事情,基本上都能符合我们当前社会对成功的评价尺度。

你可以看到国外很多博士,有30好几年的读完才结婚的,或者暂时不婚的,或者读博士的时候结婚的,都很正常。但在我们国家,这些正常的事情全部变成了可笑的事。我完全不知道有什么可笑的。

但是看看现在,“读书无用论”的调子,都蔓延到博士了,很多这辈子都无机会也无能读到博士的人,或是低学历分子,或是完全不知道博士学什么、处于何种生活状态的人,跟风一般地对博士百般嘲讽,各种黑段子层出不穷,比如“读博有什么用,出来不也还是那点工资”;比如“当年他要是早点出来工作,现在孩子都X岁了,我比他先出来,现在也是个副科级了”

我不知道他们对于没经历过的事情有什么资格这样嘲笑,这样的生活氛围非常不好。更别提女博士了。照我看来,哪还分什么女博士,男博士,读博的要求,本来男女都是一样的。

可能是中国历史上,99%的日子都是在饥饿和穷困中度过,现在才过了1%的好日子,得抓紧时间吃饭和生孩子?女人就必须老实早婚,相夫教子?

我不知道这样一个生活压力巨大而且负能量围绕的生活氛围下,有多少本来学有余力的优秀的学生在读博面前望而却步的。本来直博应该是一种荣誉和光环,推免生在任何学历阶段,都应该是最优秀的那一部分人,是精英。结果反而是,接受了最多的嘲讽和压力。

你上知乎会有那样的错觉,仿佛随便抓一块石头一砸都能砸中一个硕士,再不济也是985,211。然后你就会觉得我们国家教育水平很高了。错觉。

真正去到街头巷尾,过年聚会,听到我们父辈可着劲黑高学历学生,你才知道,为什么“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乱说的。

希望每一个有能力并且有条件的优秀学生都能继续深造,想做好科研,这是前提。我们国家要进步,没有优秀的科研人才完全不行。

后者:因为科研需要。

学校的政策学生看来是“连哄带骗”,在学校方面看来却是“最惠待遇”。本来科研就是需要连续的。学生带多了,老师精力有限,每年两个,5年就10个,也是够多的。而且,一个学生呆了两三年就要离开,对整个课题组或者项目组都是极大的损失。科研需要连贯性。

直博恰巧是与导师直接对接的一个好方法,直接享受博士待遇,而且能直博的,都是推免生中更优秀的学生,本来推免生就是相当优秀的一小撮人。

但这个“最惠待遇”,在学生角度来看,其实风险相当大,于是不得不思考“万一读不下来,怎么办”、“万一方向选错了,怎么办”等等,想多了就怕,而且选择了直博,容错率比较低,很多人觉得,既然如此,干脆不趟这趟浑水。

我前段时间和一位直博北大的朋友聊天,目前我们认同的是,科研越来越成为有钱人的游戏,至少是衣食无忧者的游戏,读书是一种高级消费。很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觉得还不如直接把学历换成工作,变成银子实在。


直博,如果拿不到博士学位,那么也拿不到硕士学位!


不敢的主要原因源自能力不足,担心能否按时毕业?如期找到相应的工作?能否适应将来的工作。



原始地址:/yanjie/10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