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不好看是你没有写好。
严格的说楷书写大字,颜体是最佳的选择,结构严谨,主笔分明!虽说多宝塔还是颜真卿四十五岁的作品,但已经显露出颜体成熟后的笔意了!这只是我的拙论,见笑了!
结构方式不一样,线质不一样。所以多宝塔写核桃大为宜。
多宝塔碑大字并非简单粗暴的复印式放大,若吃透笔法,练就一定笔力的话,多宝塔碑大楷字写出来自然会接后期颜,若作榜书,又会是另一景象。
这也是书法学习方法受西方素描的影响,不知所由的复印式方大,误人不浅!
审美观不同
1.因为兴趣和当下普遍人们的书写能力下降而练习好多年每天会坚持拿出固定时间练习记得有很多书法大家说过毛笔字的练习不外乎时间的积累和悟性的参与不存在有天才短时间的速成钢笔也无出其右同理阶段来说楷书行书草书渐变的过程一般人只需要打好楷书基础以求灵活掌握行书升华所以需要做的很简单一定要摒弃一直以来固有的临摹那种形式的字帖即上层附有透明纸张之类字帖事实证明毫无意义虽然基本上人手一本最后的结局不尽相同找一本国家级的编撰作者的相关书籍进行长期有效的翻看研习不可急功急利潜移默化的进步会在不经意间让你欣喜更好的建议是得到一本常用字一字分别有楷行草三种实例的书籍我也是偶然得到这样一本更好的可以构建自己的书写结构理解深化其中妙义练习的过程你会逐步提高重中之重是惟妙惟肖假以时日可成大道正常情况一段时间之内你会熟练掌握某个经典字的基本要领不但可以书写的端正方圆亦可写出其中暗含的不尽韵味比如道字的走之春字的第四笔女字的结构以及姿妈等字的升华抛开以字看人实际运用的意义写字亦可以静心凝志舒缓情怀。
2.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早期的代表作品,为后人初学书法的极佳范本。
此碑用笔笔笔藏锋、笔笔回锋,结构疏密匀称,风格严谨庄重。临习此碑应注意用笔的提按转折、结构的内紧外松和上紧下松,细心观察,仔细研究其用笔特点及结构规律,学好此碑只是时间的问题。
3.《多宝塔》用笔多用中锋,起笔和收笔有明显的顿按。起笔藏锋为主,兼用露锋,方圆并用,有些横画起笔较为外露,多不似柳书的齐头方脚,而是稍存斜尖,并参以含蓄的笔意使之变化丰富;收笔用顿笔和回锋的较多,强调“护尾”,尤其于横画中最为明显,写横行至收笔处,常向右下方重按,顿笔回锋,体现出颜体的雄浑、大气之韵,竖画粗壮,浑厚力强。横、竖笔画粗细对比鲜明,富节奏、韵律美感,也把颜体的一个“筋”的意味完整的表达出来。颜体撇画较轻盈挺健,捺画却粗壮有力,有“蚕头燕尾”之称,给人以刚健的动感,尤其是捺脚较长,顿挫后踢出开衩,含蓄而又有峻利之感。另外,颜体捺画的捺脚多与撇画锋尖持平或稍低,不似柳体的撇低捺高,而呈现出一种舒展沉稳之美
这个观点值得商榷,我个人认为是刚刚相反,《多宝塔》很适合写大字。颜真卿是古代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楷书跟王羲之相比是另外一种风格,比较端庄,比较宽薄,比较大气厚重,也就是外拓的一种风格,是非常适合写大字的。多宝塔碑是他40零岁早期的一个作品,作品应该说他的风格还没有完全确立,不像后面的《颜勤礼碑》《郭家庙碑》和晚期的《麻姑仙坛记》,多宝塔还是比较端庄,笔画比较厚重,比较方整。为什么它是非常适合写大字的呢?第一是他比较方正。方正是我们写楷书的一个基本的特点,特别是对普通的老百姓群众来讲,方正是非常易于接受,易于看明白的;第二,它具有一个包容性。如果把多宝塔写瘦了,就有点像柳公权或者褚遂良,他不像欧阳询的九成宫,包容性相对来说是小了很多,因为你改变的话,人家就说你写得不像欧阳询了。我们知道写大字,特别是大楷有几个要求,第一是要方正、厚重,所谓小字看用笔的精微,看神韵,看线质,而大字则更重结构,结构上来了,看上去就很稳重了,那么已经成功了一半。三是要有气势。这个气势的话就表现在它的或者是端庄的,或者是宽博的,或者是厚重的,因为颜颜真卿是外拓的一个风格,所以看上去都是比较宽博厚重的。如果写得很瘦瘦弱弱,就没有显示出大字的气势。像我们写大字公认的沙孟海、舒同、华士奎、郭沫若等等,都是如此。相反,那王義之一路书风,写大字相对来说就很困难,包括我们当代的草圣林散之、启功等二王一路的字,写大字的话,给人的感觉就没有那么突出,它不像写在在纸上,追求一种空灵,墨色变化,线条很细腻,用笔很精微。认为用多宝塔写大字不好看,可能还是你还没有真正学好,书法水平还达不到,并非是说这个贴不适合写大字。
感觉到《多宝塔碑》写大了不好看,是因为你眼光提高了,祝贺你!
颜楷利于入门,但要看入什么门。如果要入书写之门,《多宝塔》很好,中楷,字体程式化,易学,上手快,适合实用书写。
如果要想入书法之门,应学《颜勤礼碑》或《告身》,艺术性高,变化多,进步快,可学到锥画沙笔法。进而可学行草书,或学篆隶书,用笔放得开。
所以在学书法之前,一定要弄清是学书写,还是学书法。是学实用体,还是学书法艺术。这样才不会产生新问题,当然解决了新问题,就能更上一层楼了。
下面发一些学员习作供参考:
告诉你一个秘密,颜体为什么放大就难看。因为颜真卿写楷书时用枕腕,席地而坐。书体只有5~10公分,如果你用悬腕站姿且放大写法,就显得难看。所以你还是坐姿枕腕,写出来的颜体就跟原帖基本相像。书协老师是不会告诉你的,因为这是他的饭碗。
谢谢邀请!你的问题《多宝塔碑》写大字不好看?《多宝塔碑》是我的入门帖,最近也一直在临习,《多宝塔碑》的特点风格我应该还算比较熟悉,所以就尝试回答您的问题。
我们经常听到颜体适合写大字,因为颜体气势雄强,有庙堂气象,或许这也可以说是大家的共识,这里说的颜体包不包含《多宝塔碑》呢?《多宝塔碑》是颜鲁公44岁正当盛年时所作,虽然尚未形成后来所谓的"颜体",但显然已经具备其书风的大致基础。写大字因为写大,自然要求气势上要雄强。气势雄强这一点我认为《多宝塔碑》可称得上气势磅礴,后期作品可称气势雄浑。《多宝塔》气势磅礴,原因我认为有两点:一是笔画多铺毫,特别是右竖与长捺,显得很有力量。二是在于节奏上,长横轻盈起笔,重顿收笔,长撇轻松快速撇出,长捺不急不徐行至捺脚又铺毫踢出。这个里面的节奏韵律很强,行笔流畅给人以波浪汹涌澎湃、铿锵有力的感觉。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多宝塔碑》法度更加严谨,是唐楷尚法的代表。写得一丝不苟,一笔一画更加细致。而后期的《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等说是雄浑,因为已经人书俱老,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了,什么法度此时已不再成为问题了,用笔显粗糙,以达到所谓"屋漏痕""锥画沙"的自然效果。虽然有这些区别,但是都是雄强风格,看起来就是显大气。
《多宝塔碑》原碑按现在标准连中楷都算不上,属小楷,小字与大字不是按比例放大那样简单。小字与大字甚至在某些笔法上可以说迵异。比如《多宝塔碑》中的长横右端的顿挫,小字一般顿挫提笔即可,大字如果要写成这样,我看收笔的动作是很容易显大而有"画字"之嫌疑。那《多宝塔碑》的笔法到底写大字好看不好看呢?我的观点是,应该适合写大字,只不过不是简单照搬写小字的笔法。唐后宋元明清民国直到现在,学《多宝塔碑》的不计其数,其实《多宝塔碑》的笔法、字法已经渗透到一些书法大家的骨髓里,真正消化吸收了。他们也写大字,但是就不是原样《多宝塔碑》里的字放大写出来,所以你在现实中看不到类似的大字,可是实际上有一些牌匾就是《多宝塔碑》的风格。我们临帖的目的,最终的目的应该也是吸收消化,以期出帖,而不是当人体复印机。临帖消化吸收之后,写字时,写大字时,就能自然地写出所临帖的风格。
以上是我对该问题的回答,本人初学,且属于自学业余爱好者,浅见,如有不妥之处请诸位老师书友多指教。附图几张本人《多宝塔碑》的近期临写,谢谢浏览。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早期作品,他四十四岁时作,和晚期成熟时期作品是有差异的。
因为此碑笔画不肥厚,结构是中宫紧结型的。如果在五分米左右的纸上(相当于一张报纸那么大)一次一张纸只写一个字,那么放大后书写的字确实不好看。
(颜真卿《多宝塔碑》局部)。
我以前用《颜家庙碑》的字体在报纸那么大的红纸上,给纺织企业写过大字横幅标语。一张纸只写一个字,用直径5厘米粗的斗笔沾黄颜色广告颜料书写。执笔用抓笔方式。写此碑字体远观效果较好。因为《颜家庙碑》笔画肥厚,适合放大。而且结构外密中疏,笔画将纸四边撑满。有扩张感,所以用此碑字体写出来的大字适合远观效果。
一个字在纸面上占的面积越小,四周留白相应越多,会对字产生压缩感。所以写大字四周留白要少,占纸的面积要大。字体要选择宽博厚重风格的,但字越大,笔画之间的间隙留白要越少。
(上图为《颜家庙碑》局部。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这个问题很有趣!
以前听过许多人说过王羲之的行书不适合写成大字,而且,说这种话的人好像是个大家!现在又有人提出颜体《多宝塔》也不适合大字。
其实,我奉劝有如是观点的人,有这种想法可以,最好别说不来,尤其是那些大家!为什么?丢人!
或许有很多人反驳我,说我太狂了。是的!我知道我说这话是狂了,因为文征明都不敢说这话,是吧!
文征明确实不敢说,因为他的大字根本就不成,最后勉强学黄山谷写了一些大字,可是,不成样子!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不仅《多宝塔》可以写成大字,而且王羲之的《圣教序》都可以。那么,为什么大家写不了呢?包括文征明那样的大家!有两个因素,一是笔法不行,二是笔力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