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哪些“怪”现象?

我了解的大学的怪现象有这几种?大家看下你在大学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1、攀比性强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相比以前,消费水平可是提高了好几个档次。手机、电脑一个比一个高档、吃饭请客讲排场、旅游娱乐一个比一个在行、衣服都要买品牌。很多大学生家庭条件一般,但是为了满足虚荣心,有些甚至贷款去买。完全忘记了每天辛苦劳动的父母。

2、生活无规律

不少男生喜欢抽烟、喝酒、网络游戏、麻将、扑克牌等,一夜接一夜的奋战,长期如此,只见一个个精神恍惚,痴痴呆呆,全然没有一点年轻人的活力。

3、经常逃课

天气不好不去上课,身体偶有不适不去上课,心情不好不去上课,约会、失恋不去上课......切的一切都可以成为不去课堂的理由,慢慢形成习惯后就更加肆无忌惮了。所以,去大学,学的是什么呢?

也告诫现在的大学生抓住学习的机会,不然等你出了社会才知道,没有专业性的知识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也体谅下父母的艰辛,毕业后找份好工作,将来好好的报答他们。


这辈子最遗憾的事儿就是没考上大学


一、恋爱无忌人不怪

二、考试容易学习难

三、各种饭局名目多

四、手机号码随时换

五、天明时节成“老外”

六、不论贫富都经商

七、武侠言情流通快

八、能不干活就不干

九、甩卖出血真痛快

十、寻卡启事天天见


很遗憾我没读过大学……


爱睡觉,不爱上课,爱玩,爱攀比,爱享受等等


刚进入大一的我,已经感觉到大学的怪现象了。

1.从刚开始的勤奋,到现在的懒惰,就是那种懒得不想自己去吃饭。

2.从刚开始的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到现在的目标迷茫。

3.感觉学校里只要是个男的,都有对象。

4.从刚开始的要美美哒,到现在的脸都懒得洗。

5.从刚开始的和家里通话频繁,到现在的罕见。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反思呢?新的一年,希望各位活的精致一些,哈哈哈。


首先声明,今日所谈之大学污点,并非中国大学独有,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存在。您大可不必急着跳脚,随时准备抓起民族主义的武器来斗争。

在中国,大家都在关心大学问题,是因为中国的大学还没有完全成型。我之不惮以最无忌的直率来盘点中国大学的各种污点,无非是抱着对中国高等教育最大的期盼,希望我们的大学早日成为真正有名有实的最高学府。

不正视这些污点,再多的“双一流”也没用。

1.学术造假成系统

在大学,论文抄袭的事情实在听过太多,以至于同类的新闻,看起来都像旧闻。如果你觉得,抄袭已经的个例都只是小儿科,那么中国的科学论文遭大规模撤稿就显示了日益恶化的系统性造假问题。

现在中国的实验室科学家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多,研发经费超过了整个欧盟。但是,由于伪造同行评审,中国的科学论文屡遭撤稿,简直是生累自己,死累隔壁。今年夏天,因曾撤回107篇中国医学论文,《肿瘤生物学》期刊不再被权威引文数据库SCI收录。

2.有偿学术成产业

在这一点上,我是吃过闷亏的。上研究生的时候,刚好经历了奖学金改革,将补贴变成奖金。研一的奖学金根据入学成绩来评定相对公平,毕竟研究生考试是全国统考。然而,到了研二就开始水分多多了,尤其是研三(因为研二通常已经没课,只能看论文发表情况)。

为了奖学金(其实就是每个月三五百的补贴),大家都撸起袖管猛发论文。我才发现,在图书馆里埋头苦干,还不如跟对“老板”。如果导师在圈子里有资源,学生以第二作者的名义搭边车发论文简直soeasy。当然,钱是最管用的,只要花得起钱、舍得花钱,大多数学术期刊都有价码,发多少篇不在话下。

学生发论文尚且如此,中国职称评定体制下的论文需求量就更大了:从作者、枪手到代理、期刊编辑,早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3.机构庞杂而无用

要不是中纪委官网发布了北大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大概许多人会和我一样,不知道北大原来有这么多校长助理和副职。通报内容显示,北大针对违规提拔任用干部的问题,已免去8位校长助理和10位“三长”(教务长、总务长、秘书长)副职的相关职务。

大学行政化、官僚化,导致身躯日益庞大臃肿,早已不是新鲜事。但是,官员、机构多也就算了,但你得管事儿呀!事实是,学生、老师们经常有事儿不知道找谁,知道找谁事儿又解决不了,没事儿还时常不知怎么的就被弄出点事儿来。今年7月,云南一高校2017届毕业证竟然出现编码错误,有学生吐槽自己领了个“假毕业证”,报考了公务员等着毕业证核准的学生简直要气炸。

4.象牙塔下的性侵阴影

据报道,北京电影学院校友“阿廖沙”在微博发文表示自己在学期间曾受班主任的父亲性侵害,在试图向系里讨公道时反而遭到打压。随后,网友@备点侯亮平也举报与性侵案相关的两名教授贪污受贿,并“多次潜规则女大学生”。

然而,这些披露和举报,很快被“辟谣”并删帖。王尔德说:生活的一切都和性相关,除了性本身,性关乎权力。当事件发生之后,加害者往往有恃无恐,反而是受害者陷入恐惧和痛苦之中。当然,你可以说北电的性侵阴影都是子虚乌有,但是,你无法指责天南地北的讲述者都是造谣抹黑。而且,我们能在媒体上看到的,大概只是冰山一角。

5.注水课程混学分

先不说授课形式化这茬了,毕竟这事吧,因人而异,咱来唠唠大学的“第二课堂”。作为教学新模式的试验田,“第二课堂”旨在帮助学生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发展特长、增长学识、陶冶情操。然而,这些课程大多在周末开课,授课时间也很短。因此,很多人质疑选修“第二课堂”的学生“混学分”。

这里面有多少水分,也许只有修课者和授课者清楚了。另外,有不少大学鼓励学生上“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并计算学分。有学生认为,慕课发挥了互联网的优势,让大家可以随时获得知识,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反面声音是,慕课简直为替课而生,没人查岗,还能轻易高分飞过。

6.作弊变成了一件小事

知乎有这样一个帖子:瞧不起“作弊”?你那不是高尚,你就是蠢。其中还有一张配图诠释了人们心里的潜台词:“而且你对自己是烂人浑然不知”。

知乎还有这样一个帖子:作弊与举报作弊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引发如此热烈的讨论?而在众多回复中,某位网友对举报作弊的评价非常扎眼,他认为那是可耻的告密行为,并且要求别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尽管考试季挂在教学楼外的横幅,已经从“杜绝作弊”四个大字变成了“亲,考试作弊,处分决定包邮哦”的软化卖萌,可是,校门外的打印店缩印业务还是得排队等候半小时呢。

7.大学处处是应酬

很多人说,学生会是大学里最阴暗的地方,有太多勾心斗角的旮旯事儿了。可是,即便你没有参加任何的学生组织,各种社交应酬还是免不了的。

去年有一项大学生日常消费调查颇引人注目。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在聚餐玩乐方面的花费相比10年前直线上升,38%的大学生在聚会社交方面的开销占生活费的比例超过30%。发了奖学金得请客,失恋了召集舍友吃饭,过生日了大家庆祝一下,《王者荣耀》开黑战胜对手要去撸串喝酒,毕业了大家不醉不归……反正,好朋友请吃饭去不成也得去,师兄、老乡、社团部长叫吃饭不想去也得去……

流水的酒席,铁打的客套话。大学生应酬压力大,逐渐变成“恐聚族”。

8.校园文化现低俗

想当年,我们念大学的时候,还是“女生节”刚刚兴起的时候。那时,大家手里握着的还是诺基亚8250,在蓝屏的手机上小心翼翼地敲下爱的宣言,发给心仪的那一位少男少女。到了女生节,班里的男生会送每一位女生一枝玫瑰,为每一位女生做一件事情,温暖贴心而单纯。当年男同学为女同学刻制的CD光盘,现在我还留着。

后来,这个美好温馨的节日慢慢变了调。女生节的校园多了各种低俗的横幅,这些对女生的“关爱”,也成了公然的骚扰。

9.“家丑不可外扬”式爱校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护校就是护短。10月14日,南京工业大学生物工程楼起火,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段现场着火视频,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微妙的是,该校学生紧跟着自发组织,不断私信留言,要求博主删除现场视频,维护学校形象。

这种人,有一个名字,叫“护校宝”,而且为数不少。今年浙大迎来自己120周年大庆,全世界校友一片欢腾的时候,身为浙大校友的浙江电台主持人鲁瑾姑娘写的一篇评论,就像一个上台捣乱的调皮学生,引来了众多护校宝们的口诛笔伐。

我想,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大学,是一个孕育自由思想并能最终自由表达思想的场所,绝不是“独立思考”品质严重缺货的地方。


可能是中学压得太紧,一上大学对有些人来说就像脱僵的马,变得放纵,使上大学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怪现象表现在:学校没有成为传道授业的地方,反而成为一个小社会,争名逐利;学校成为部分人空虚度日、玩游戏的绝佳去处。


原始地址:/yanjie/52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