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到底是不是真实历史人物,为什么后汉书和三国志都没提到他?

可以明确的告诉题主,张仲景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只不过,医生在过去是下流职业,被称为术士。故而在史书上能留下一笔的医生少之又少。当然,有人会说华佗也不过是一个医生,为何能够留下一笔呢?其实华佗能够留下一笔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与曹操家族发生联系,而且他本质上是一名士人,且治病流传下来的多是达官显贵,比如陈登。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华佗的结局,为曹操所害。所以他必须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么,张仲景有什么历史价值吗?目前可以看出除了《伤寒论》他似乎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什么特别有价值的事情,史书并不值得记载他。他受到后世的纪念是因为在后世伤寒爆发的年代,许多后来的医生采用《伤寒论》的治病方法对病人进行治病,从而追认他为医圣。

实际上,他的医术和华佗的医术进行比较,也比华佗差之千里,华佗出门行医能治各种疑难杂症,而张仲景似乎只能进行一般疾病或伤寒病的治疗。

我们在看《三国演义》中记载的诸葛亮、关羽似乎都是神人,但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其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民间对于他们的传说越来越多,关羽成了神仙,诸葛亮也成了智圣。

历史上能进入史书的必然是一番有作为之人,倘若后汉书、三国志连张仲景这样的角色都要立传,那得写多厚的史书呢?


存在必有道理,连传说的三皇五帝都是存在的,更何况张仲景呢?史书是人修订的,要更具当权者的喜好决定内容,华佗尚且开颅被杀,更何况临床医生。


张仲景的历史贡献是留下一本《伤寒论》。

他在当时没有什么特别有价值的事情,所以史书不值得记载他。但是后世遇到伤寒爆发的年代,回过头来看《伤寒论》就会觉得他很厉害,贡献很大,追认他为医圣。实际上他和华佗的医术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华佗是实际出门行医的临床派。

因为《后汉书》《三国志》这些书主要是为皇家或者说一些王侯等人做的传记主要是为了写关于政治人物政治问题的虽然说张仲景做过长沙太守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做出什么政绩吧三国志没写他我想是写不写他对书故事情节的发展没什么关系吧`一点不成熟的意见


没有提到不等于没有这个与中国社会的人文有关在中国从古至今医生是没有多大社会地位的你帮人治好了病别人多少给了点钱就算平了怎会提到泥现在也一样几千年没有改变过说句良心话有几个人伤好了还会记起医生的因为收了钱的不必感恩感谢


谢邀。

我认为是真实的。

后汉书是纪传体史书,官方性很强。

三国志是私人修史,其主观性很强。

而张仲景是一名医生。医生在他专业领域内是很牛的人物,但在政治舞台上,是不能表现出他的地位的,华佗出名,因为他给曹操看过病,扁鹊出名,因为他给齐桓侯魏惠王秦武王看过病。

张仲景主要是给老百姓看病,老百姓写了些表扬信感谢信,谁会记录这些呢?

历朝历代,都喜欢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张仲景和这些完全不搭边,他在当时也不过是一个名医,他在医学上的地位是到后世才能看出来的,前人自己是不可能认识到他非常重要的价值的。

而官至长沙太守云云,请问你记得二十年前,或者十年前当过长沙市市长的是谁吗?

因为两部史书没有写他,所以这个人就是虚构的?

我觉得这个观点很可奇葩,你和我,未来也不会见诸于中国媒体发展史进程,那么你和我便是不存在的吗?

对于张仲景,我认为他是存在的,盗用百度的评价:

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最杰出的医学家之一。他为我国的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促进了我国医学的发展。他创作的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也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

这就是他的价值,即便是真的没有这个人,但这个价值是不能抹杀的,真实存在的。张仲景不过是一个医学家的名字,能拯救千万世人的,不论叫什么,都应该被推崇。那个人不是张仲景,因为他叫张仲景,所以他是张仲景!

-----------------丸---------------

文:祁门小谢


张仲景有可能就是长沙太守张漾,从历史时间,地点和经历,最有可能当时的,张仲景,就是刘表的长沙太守张漾,张漾在在东汉末年,公元200年,为了反抗刘表不争气,和政治上不和率军在长沙起义,反抗刘表策应曹操,最终因曹操官渡之战已经打响无力顾及,张漾最终血战2年后病死,张漾之子张怿继承父亲之位,坚守一年后也无力回天,被刘表大军攻下。

一位正义凛然的起义者,在当时被视作叛军,无情无义叛主之人。自然他在医学上功绩注定被埋没,连三国志中张漾的介绍也都是一笔一句带过。


张仲景原名张机、字仲景,是历史人物,但医生在古代是没啥社会地位的,而且仅仅是地方富户出身,并非贵族,没人正史典籍记载很正常,虽然传说仲景当过长沙太守,但应该是误传,目前的考古证据不能证实他当过长沙太守,如果当过就应该有正式记载了,不过他的弟子之一的皇甫谧后来当了晋朝的官,相当于太医院院长,所以皇甫谧有正史记载,而皇甫谧是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的整理者。

与张仲景同时代的华佗有记载,一方面是华佗名气大,再者华佗是出身士族,也就是出身朝廷在册的贵族,一个贵族还名气大的人,有记载就很正常,何况华佗还跟大名鼎鼎的曹操有过关系


张仲景的医术全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上了!当时也是名医但是他的历史地位是宋以后确立的!因为当时可能有很多名家医生!但是宋朝以后发现伤寒论上的药方用之多验!而且把这本书分成了两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了刻印发行。以前仲景先师的书散落在各个名家的著作里!像千金要方孙思邈写的,孙思邈以为凭借此书可以扬名天下,但是晚年看到伤寒论就觉得自己原来的书就是垃圾,所以在他一百岁又开始创作千金翼方。意思就是伤寒论给他差上了翅膀!在中医界张仲景绝对排第一。所以称为医圣!用伤寒论里的方子治病极快,感冒就是一两副药的事!叫做一剂知二剂已!可以的是将近两千年遗失了很多方子!如果在某个古墓里发现就好了!千古功臣!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张仲景这个人?

我说两件事,第一件是“饺子”,北方人喜欢吃的饺子,发明者竟然是张仲景。几千年来大家年年吃的饺子竟然是张仲景发明的,这么大名气的“饺子”,几千年来对发明者是张仲景无异议,到今天竟然怀疑这个人是不是真实的。

第二件事,伤感卒病论,这么一部著作,几千年历代人民认可的作者是张仲景,从来没有过异义,今天紧紧因为后汉书和三国志没提到他,而怀疑他是否真实存在。要知道伤害卒论是一部医学著作。在古代能出书的你们以为是普通人吗?虽然后面完本不是他完成的,但是依然用他的名的,你们以为在古代这样的事是开玩笑的吗?古代任何一个部面向社会的著作都是非常严肃的,不是今天的盗版和抄袭。

古人对名节的看重度远高过自己生命的,王叔和整理他的手稿出书,用他的名,这就节操,王叔和同样是名医,他出医书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名?而用张仲景的,而且在当时到后来的历代王朝竟然毫无异义,怎么今天就有人因为后汉书和三国志没记载而怀疑。

其实这些怀疑的人忽略一件事,那就是张仲景的医术医学理论在当时得不到认可,起码得不到社会上层的认可,或者说他的医术影响的所影响的地域有限,古代的通信和交通可不像现在。区域和区域之间都是相对封闭的,而且古代医匠的地位并不高,扁鹊因医治齐桓公而出名,但扁鹊自己说了,他的医术不是最好,他在他们三兄弟中是最差的,请问扁鹊的大哥和二哥叫什么名?你们知道吗?历史上有什么关于他大哥和二哥的记载?难道扁鹊说的是假话?是骗人的?

我们再说话华佗,华佗出名有二,一个给关羽刮骨疗伤,二是给曹操治病。假如华佗没有搭上关羽和曹操,那么后汉书和三国志上可能也不会提到他,就算他到他,那么笔墨也会相对很少。

而伤寒卒病论是什么东西?那是张仲景搞出来的,任何一样新的东西出现在古代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是理论性的东西,你们以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是相信的人多?还是怀疑的人多?持怀疑的人有多少?后汉书和三国志是记载什么东西的?起码得记载他们自己相信的东西吧,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你说他们敢写吗?而王叔和整理伤寒论是什么时候的事?是在晋代。

对历史持怀疑态度是对的,但在怀疑之前,不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要结合当时的情况,不要随便凭着你看到的或者看不到的东西而去随便下结论。


张仲景的资料确实很少,很可能托名授受,但这并不是重点,因为它的学术资料流传下来,叫张仲景的这个人如何,并不重要。

张仲景是没有做过长沙太守的,这个是有考证的。但还是前面说的,这还是不重要的。

有评论说,张仲景不如华佗,这是中医外行人说的话,华佗没有留下系统的,有价值的或开创性的知识

有评论说,伤寒爆发的年代,这更是外行人的说法,中医伤寒并不是西医的伤寒病,伤寒和后世的温病,也没有明显严格的区分


张仲景不存在,是虚构人物。

问题是我提的,吸引了加v达人和中医骗子来答题。

可笑的是,中医骗子居然连汉书、后汉书和史记都分不清。基本文史常识都没有,还敢出来冒充中医骗人?

张仲景不存在的证据很多

1,《三国志》《后汉书》中没有提到张仲景的名字。

2,《长沙地方志》也没有记载这个长沙太守。

3,考古发现的医圣张仲景碑刻,是晋朝的,晚了100多年

4,张姓是大姓,各郡望房系都没有记载张仲景这个官宦家族。

5,张仲景最早记载来自葛洪。可是葛洪把张仲景和传说人物传说神技并列,也许葛洪也怀疑张仲景的存在。

6,皇甫谥《针灸甲乙经序》乱七八糟,并不能证明张仲景的存在。也许,张仲景就是他虚构的。

就说这么多,尽管来质疑,我会完善证据,持续更新!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丹水秋风!


从宏观层面来看,这个议题属于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一切有价值的文化人物和事实。从微观层面看,属于歪斧子砍——杜撰所谓的历史典籍来否定医家,让医家无言,因为医家中研习史学之人甚少,而史学人士又往往对医学兴趣不大,所以,趁虚而入,占领言论阵地。一句话,险恶!


张仲景在正史的史书里提到过,很短的一条,说明历史上确实有这个人。

至于张仲景为什么在史书上名气不大,主要是两个原因。

首先,史书主要是谈政治上的东西,张仲景没有什么政治上的贡献,能提到就很不错了。

其次,张仲景是死后出名,他出名都要到宋朝了,而史书通常是下一朝给上一朝做的总结,所以史书基本谈不到他正常。


现在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张仲景没有做过长沙太守。长沙,当时属于荆州,属于名人辈出的地区,不是偏远的无名之地。这样区域的太守,在历史传记中肯定是有记录的。而查阅同时期的历史典籍,并没有叫做张仲景或者张机的长沙太守。因此这点是肯定的。

既然张仲景没有做过长沙太守,那所谓的开堂就诊的故事就应该是虚构的。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是很森严的,政府要地不会轻易让百姓进入,即使是堂官许可,也没那么容易,很容易被当时的言官弹劾的。这种可能性不大。

但我认为张仲景这个人应该是存在的,西晋时代的一些名医有提及过张仲景。如果他不存在,本身也不是什么知名的大人物,西晋名医去虚构这么一个人物意义不大。张仲景出身名门是有可能的,举孝廉也是可能的,但肯定在政界混得一般,极有可能是长沙太守属下的一个小官员,负责地区上的医疗事务。毕竟当时长沙太守有一名叫做张漾的太守,或许张漾是张仲景的家族长辈。张仲景借其职位之便可以充分行医,也可以积累大量的医疗案例,为其后期撰写伤寒论打下基础。

因为正史没有记载,至少可以说明2点:第一,张仲景当时的社会地位不高,在政界毫无影响力。第二,张仲景对于东汉末年的瘟疫,没有做出过杰出的事情,因此声名不显。

综上,张仲景的形象,更接近由儒入医的儒医,善于总结,理论水平较高,但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证明。让张仲景名传千古的是他的著作,而不是他的医术水平。放到现在,张仲景更像是医科大学的教授,而不是神医。


肯定是。当代人好以己度人。观后汉书及其它史书类,古者贤能信守者众(不惜性命者都是大把的),岂有胡乱妄言的。何颙,叔和(岂是意会者,宋林亿等整理金匮时有缺失者言去古即远无文以缀不妄添一字,王冰着内经及古者抄本草经亦古今朱墨有分,由是当知矣,偏一些好事者妄顾事理背景好训沽臆会,实是少敦厚端严之敬慎者也)皇甫谧诸贤者去汉时不远必是有考而实据是言。


这是一个好有意思的问题,张仲景是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这需要史料证明,不是谁想说有就是有的。

《后汉书》、《三国志》没有提到他,并不证明他不存在。

再不济三国末期,人口也有七百多万,这在当时是有户籍证明的。他们不都是有历史身份的人,但确确实实是有历史身份证的人。

但由于历史久远,现在查不到他们的户口了,但不能就此否认他们的存在。

能够在《后汉书》、《三国志》留下姓名流传后世的人很少,但不能就此否认,没有在册就说他们不是真实人物。

但张仲景毕竟不是一般的历史人物,他居然没有蛛丝马迹,令人困惑。

不过在其他一些典籍中还是能够看到一些踪迹。

第一,《太平御览·何颙别传》中,记载了何颙对于张仲景的评价。

“同郡张仲景,总角造颙,颙谓曰,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卒如其言。”

这句话是说张仲景与何颙是同郡老乡,何颙认为他勤于思考,谨慎、全面、深入,思维缜密,但是性格过于低调,有些木讷,不善于张扬,不会咋咋呼呼的替自己炒作,这样就不会在仕途上有大的发展,但将来会是一个很好的大夫。

但这仅仅是张仲景年轻的时候,学习医术的情况,并不说明他没有做过官。

就像今天有些网红,没有多少技艺,但就凭着脸皮厚,热度不低,但不善于炒作的科学家等等,尽管非常伟大,但知名度却不高。

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做不了高官,就别想蹭热度。

何颙可是汉末三国时期的牛人,著名的评论家,就像今天的媒体大咖,超级导师级别的大腕,他说谁行,不行也行的大佬。

《三国志》没有为何颙立传,但《后汉书》有其传。牛人荀彧被称作“王佐之才”就是何颙给炒作出去的,惊叹曹操的气度不凡,将来不同凡响,也是他炒作的。

在《太平御览》中,专门有《何颙别传》,此传中,就介绍了他对张仲景的评价。

《太平御览》是宋太宗赵光义命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编纂的类书,主要是一些道教、儒家、诸子百家关于养生保健的典籍。

这里提到的张仲景,是不是真人,豹眼认为没啥疑问,信不信就在友友们自己。

第二,有种说法,认为当时的长沙太守张羡,就是张仲景。

清代孙鼎仪所著《张仲景传》,就认为这个张仲景就是张羡。

其理由是,仲景是其字,仲说明他在家里排行老二,景是景仰之意,景仰与羡慕恰恰相同。

这种说法,没有得到公认。

因为张仲景做长沙太守这事,出自唐代甘伯宗所著《名医录》,但此前并没有记载。

豹眼认为,此事靠谱,因为正如何颙所言,张仲景太低调,不适合做官。因此做官的名声不大,不如行医留下的名声大。

再说,张羡一定会有字,张仲景一定也有名,史书一般是以政治成就记载个人传记。

就张羡作为长沙太守,在官渡之战时,经不住桓阶忽悠,反叛刘表,声援曹操来看,并不是很大的事,更何况张羡早亡,其子张怿代立长沙太守,又被刘表给灭了。就这点事迹还不足以树碑立传。

行医者的历史地位

华佗是同时期的历史名医,但其传记列在《魏书·方技传》,也是魏书最后一卷。

评曰:华佗之医诊,杜夔之声乐,朱建平之相术,周宣之相梦,管辂之术筮,诚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矣。昔史迁着扁鹊、仓公、日者之传,所以广异闻而表奇事也。

就是说,华佗看病救人,跟搞声乐艺术、相人、算命、圆梦的人凑在一起,尽管都是牛人,但却是些杂耍。不是读书人正儿八经的职业,不管道行多么高深,都入不了大雅之堂。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华佗的神技,出神入化,但作为士人,不能做官,却以医术见长,因而时常有悔恨之意。

同为名医的张仲景,恐怕是医者中官做的最大的;做官的人中医术最高明的,正因为如此,也就没有传记留世。

尽管何颙断定张仲景在仕途上不会有很高的成就,可以做一个名医。但张仲景首先考虑从政,兼职行医,没有毛病,但影响了他的医学成就。

晋代医学家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记载了一个故事: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王仲宣,大约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张仲景曾经见过一次面。张仲景就断言王粲在二十年之后会眉毛脱落,而且半年后会死亡。但只要服用五石汤,就可以治疗。

王粲认为自己没病,更以为张仲景在扯淡,没有服药。结果,二十年后,王粲果然出现眉毛脱落,187天后病亡。

这是不是非常神奇哦,华佗传记载了许多事与这个差不多,至于刮骨疗毒根本就不算个事。

华佗能够入传,恐怕还是因为他与曹操的故事。当时名医不少,未必只有华佗一人,因为医者地位不高,也就没有很多人入传。入传者,除了帝王将相,皇后贵妃,其他人占据的资源很少。医者很难有一席之地,这很好理解。

这或许是张仲景没有在《三国志》、《后汉书》有传的根本原因吧。但这不影响张仲景其人的真实历史存在。

豹眼是相信确有其人的,信不信在你!


原始地址:/yule/9771.html